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区高填方工程现场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晓强 梁玉珍 +3 位作者 周奇辉 刘尊景 范志强 荆子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7-1526,共10页
为了保障高填方地基的稳定性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开展了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沉降变形的现场监测,分析了原地基和填筑体在施工期及竣工后的沉降规律,探讨了填筑高度、地基综合压实度、时间和水位变化对高填方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保障高填方地基的稳定性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开展了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沉降变形的现场监测,分析了原地基和填筑体在施工期及竣工后的沉降规律,探讨了填筑高度、地基综合压实度、时间和水位变化对高填方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砾石填料为主的高填方工程,原地基和填筑体对总沉降均有较大贡献,其中原地基沉降占总沉降量的39.7%,填筑体沉降占总沉降量的60.3%。适当提高地基综合压实度是控制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使用不同拟合模型预测了高填方地基的沉降,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此类高填方工程的沉降变形规律。水库蓄水引起填筑区域地下水位上升,土体发生的瞬时湿化变形占总体湿化变形量的60.9%。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主要受地下水位和填筑荷载的影响,填筑施工期孔压增量与上覆荷载增量呈线性关系,其孔隙水压力系数等于0.021,土体在填筑期间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竣工后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地基开始固结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工程 沉降监测 沉降预测 湿化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在产企业污染监测及预警方法研究:基于时移高密度电法的应用
2
作者 冯世进 陈佳卓 +3 位作者 高梦雯 张晓磊 吴强 肖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3-1334,共12页
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已逐步应用于环境岩土领域,但针对软土区域有机污染识别的适用性仍缺少系统论证和应用实例。通过对上海某化工企业进行高密度电法测试,并采用钻孔取样验证和污染特征相关性分... 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已逐步应用于环境岩土领域,但针对软土区域有机污染识别的适用性仍缺少系统论证和应用实例。通过对上海某化工企业进行高密度电法测试,并采用钻孔取样验证和污染特征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有效地识别了该企业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场地污染区域均呈现局部高阻(70Ω·m以上)和局部包裹状的显著特征,通过钻孔开挖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在软土区域判别非水相有机污染的有效性;对纵向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发现污染区域点位电阻率随深度呈现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并具有较低的相关性;根据污染划分结果建立长期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灰度相关性理论的连续ERT监测信息定量评价方法,并通过入渗试验全过程反演计算图像相关系数,可实现非水相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预警,为企业的污染泄漏快速判定、监测预警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 有机污染物 反演图像 相关性分析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整套参数取值方法及工程验证 被引量:138
3
作者 顾晓强 吴瑞拓 +1 位作者 梁发云 高广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3-845,共13页
小应变硬化(HSS)模型能较合理考虑土体小应变阶段的非线性、应力相关等特性,在隧道和基坑开挖等变形数值计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模型整套参数的合理取值尚缺乏系统地研究。剖析了HSS模型各参数的意义和对应的试验方法,并基于... 小应变硬化(HSS)模型能较合理考虑土体小应变阶段的非线性、应力相关等特性,在隧道和基坑开挖等变形数值计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模型整套参数的合理取值尚缺乏系统地研究。剖析了HSS模型各参数的意义和对应的试验方法,并基于大量室内和现场试验数据建立了上海土体HSS模型主要参数与土体孔隙比的经验关系,为实际工程利用勘察报告方便且较准确地确定HSS模型参数提供了合理途径。通过多个深基坑工程的数值分析表明,采用现场试验确定的小应变初始剪切模量时,围护墙水平位移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提出的上海土体HSS模型整套参数取值方法有很好的普适性和工程实用价值,也为其他地区建立类似的HSS模型参数取值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变形分析 小应变特性 小应变模型 参数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对地下水渗流场水位改变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木林隆 王乐 +2 位作者 李杰 康景文 杜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78-84,共7页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中浮力往往采用静水压力进行计算,当存在渗流情况时,往往需要采用流网法或者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缺乏较为简单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分层土体中。且原渗流场往往受到结构影响会产生改变。针对考虑渗流情况下地下结构抗浮...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中浮力往往采用静水压力进行计算,当存在渗流情况时,往往需要采用流网法或者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缺乏较为简单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分层土体中。且原渗流场往往受到结构影响会产生改变。针对考虑渗流情况下地下结构抗浮计算较为困难的问题,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地下结构埋深、尺寸对结构周边渗流场的影响,建立考虑渗流条件下结构周边水头的简化修正公式,修正渗流条件下静水浮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下水水位 数值分析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华通辽风电场三期工程梁板式桩筏基础性状数值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连柯楠 木林隆 +1 位作者 黄茂松 李大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90-296,共7页
风力发电作为发展最快的新型能源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耦合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的优化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对商业有限元的计算精度以及对耦合荷载的模拟能力进行验证,在该基础上对国华通辽风电场梁板式桩筏基础进行模拟分析... 风力发电作为发展最快的新型能源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耦合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的优化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对商业有限元的计算精度以及对耦合荷载的模拟能力进行验证,在该基础上对国华通辽风电场梁板式桩筏基础进行模拟分析,重点讨论在耦合荷载作用下梁板式基础管桩、肋梁和环梁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并将有限元计算得出的基础构件内力与规范设计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分析风机基础桩土分担比,研究耦合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承载作用。计算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荷载 梁板式桩筏基础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环境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在北京光源工程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晓强 余宽原 +3 位作者 黄茂松 刘鑫 闫芳 吴德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45-2252,I0026,共9页
无源环境微振动是指工程场地中没有明显振源时存在的微小振动,其可能导致高精密科学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如何准确分析无源条件下结构的环境微振动是此类工程亟需攻克的难题。系统介绍了一种无源环境条件下微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采... 无源环境微振动是指工程场地中没有明显振源时存在的微小振动,其可能导致高精密科学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如何准确分析无源条件下结构的环境微振动是此类工程亟需攻克的难题。系统介绍了一种无源环境条件下微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实测与理论方法得到地表任意点的振动时程,再利用传递矩阵法计算土层瑞利波弥散曲线及各频率振动沿深度衰减因子,再结合地表振动时程可计算出任意深度处的振动时程。将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每个节点的振动时程施加到有限元模型边界的相应节点上,使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振动场与实际环境微振动场趋于一致。最终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HEPS)地基基础的环境微振动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无源振动的特性,为类似高精密科学装置的无源环境微振动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动力有限元 传递矩阵法 瑞利波 振动随深度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在岩石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强 王志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是材料中高应变率行为测试设备之一。在岩石力学教学中引入SHPB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岩石的动力学性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首先介绍了SHPB实验的基本原理,接着详述了SHPB实验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是材料中高应变率行为测试设备之一。在岩石力学教学中引入SHPB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岩石的动力学性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首先介绍了SHPB实验的基本原理,接着详述了SHPB实验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的参与性差。提出了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应加强SHPB设计原理的讲解,着重进行岩石强度的率相关性实验、开展节理岩体的动力性质有关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数值模拟技术,此外还可以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采用这种分阶段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岩石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向他们介绍SHPB实验的相关前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霍普金森压杆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水越流对地下结构浮力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木林隆 王乐 +2 位作者 黄茂松 何彦承 康景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74,共6页
针对承压水地层中地下结构受到浮力预测不准确的问题,开展存在地下结构的土层中竖向渗流模型试验,考察不同环境中的承压水渗流对地下结构的浮力影响。主要探讨不同水力梯度下均质土层中竖向渗流及承压水向上穿越弱透水层渗流时,所产生... 针对承压水地层中地下结构受到浮力预测不准确的问题,开展存在地下结构的土层中竖向渗流模型试验,考察不同环境中的承压水渗流对地下结构的浮力影响。主要探讨不同水力梯度下均质土层中竖向渗流及承压水向上穿越弱透水层渗流时,所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对地下结构的浮力的影响特点。试验表明:存在渗流时,土中孔压分布和地下结构浮力与静水压力不符;均质土中竖向渗流时,孔压和浮力较同深度理论值的提升比例与竖向水力梯度成正比;承压水在上覆弱透水层中渗流时,弱透水层中孔压和浮力的提升比例要大于强透水层,且土分层界面处孔压和浮力的提升比例最大,约为2倍的水力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承压水 渗流 浮力 孔隙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研究砂岩的三轴流变特性及其本构 被引量:1
9
作者 诸斌 王志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7,68,共5页
本文对取自雅砻江锦屏二级电站的砂岩开展三轴压缩流变实验,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到不同偏应力条件下砂岩轴向应变、侧向应变、轴向应变率和侧向应变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用Burgers体来反映瞬态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的蠕变,进行了参... 本文对取自雅砻江锦屏二级电站的砂岩开展三轴压缩流变实验,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到不同偏应力条件下砂岩轴向应变、侧向应变、轴向应变率和侧向应变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用Burgers体来反映瞬态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的蠕变,进行了参数辨识,为工程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流变 三轴实验 应力水平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动力特性的SHPB实验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亮 卢志堂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4-216,258,共4页
为培养卓越人才,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对岩石动力学特性的理解与认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是岩石中高应变率行为测试设备之一,在岩石力学教学中引入SHPB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岩石的动力学性质,并为以后的科研与工作... 为培养卓越人才,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对岩石动力学特性的理解与认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是岩石中高应变率行为测试设备之一,在岩石力学教学中引入SHPB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岩石的动力学性质,并为以后的科研与工作打下基础。SHPB实验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岩石动态压缩和动态拉伸性质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SHPB装置的构成与实验原理,接着分析教学过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结合教学实践与改革,逐渐探索并发展出了成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从理论知识储备,到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逐步深入推进,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SHPB 动态压缩 动态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砾石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晓强 梁玉珍 +2 位作者 周奇辉 刘尊景 荆子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8-536,共9页
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避免水库蓄水后巧家县城区中的移民安置区被淹,需进行高填方工程,填筑材料以当地砾石土料为主。依托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对砾石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击实试验、压缩试验和... 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避免水库蓄水后巧家县城区中的移民安置区被淹,需进行高填方工程,填筑材料以当地砾石土料为主。依托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对砾石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击实试验、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以及现场碾压试验。研究表明:填料的压实特性与砾石质量分数有关,粒径大于5mm的砾石质量分数在40%~70%时,填料较易形成密实骨架结构,表现出较好的可压实性和力学性能。在现场碾压过程中,需从填料的砾石质量分数及现有设备等因素来综合控制压实含水率。压实度为0.95和0.97的砾石填料的压缩特性及抗剪强度有明显差异。同时,根据填料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确定了邓肯-张双曲线模型的参数。试验结果为白鹤滩移民区高填方工程的填料配比设计、力学与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高填方工程 砾石填料 击实特性 现场碾压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埋管群地源热泵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洋 张丰收 +1 位作者 鲁克文 孙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10,共9页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渗流作用引起管群内和支管群之间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发生温度干扰,89.5~120.3 m埋深范围内的温度干扰现象相对明显;地下水渗流有利于提高管群的换热总量,缩小夏季和冬季工况的换热量差距;换热量增加百分比随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对数函数关系,当水力梯度大于0.005时,换热量增加百分比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大型管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作用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超 赵程 +2 位作者 赵春风 松田浩 森田千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6-1067,共12页
为了预测和评估深部高温岩体的稳定性,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研究温度作用下(后)岩石的本构关系。首先,基于已有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考虑温度对岩石损伤变量的影响,引入了损伤变量修正系数、损伤起裂应力和起裂应变等参数;其次,假设微... 为了预测和评估深部高温岩体的稳定性,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研究温度作用下(后)岩石的本构关系。首先,基于已有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考虑温度对岩石损伤变量的影响,引入了损伤变量修正系数、损伤起裂应力和起裂应变等参数;其次,假设微元体强度服从幂函数分布,并符合Hoek-Brown(H-B)强度准则,针对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无法反映峰前较强的微裂纹压密效应的弊端,引入了相应的模型修正系数;再次,建立了考虑温度作用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的表达式;最后,对比不同温度作用下(后)的花岗岩在单轴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与文献中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本文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的试验结果在数值、分布规律和趋势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全过程σ-ε曲线的各阶段,本文模型的计算效果较文献中本构模型计算效果更好,与试验曲线的贴合度更高,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温作用下(后)岩石的损伤本构特征。该模型的参数具有常规性,适用于各类温-压组合作用工况下的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幂函数 温度 HOEK-BROWN强度准则 微裂纹压密效应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剪切模量测定的弯曲元、共振柱和循环扭剪试验 被引量:37
14
作者 顾晓强 杨峻 +1 位作者 黄茂松 高广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0-746,共7页
利用弯曲元、共振柱和循环扭剪试验联合测定了不同围压和密实度条件下干砂的小应变剪切模量,研究了弯曲元试验中输出信号的特性和各种信号分析方法确定剪切波传播时间的可靠性,并对比了不同试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振柱试验时,需... 利用弯曲元、共振柱和循环扭剪试验联合测定了不同围压和密实度条件下干砂的小应变剪切模量,研究了弯曲元试验中输出信号的特性和各种信号分析方法确定剪切波传播时间的可靠性,并对比了不同试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振柱试验时,需要考虑系统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特别当试样刚度较大时。弯曲元输出信号中最先到达的是近场效应,其初始极化方向跟剪切波相反。近场效应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但不会消失。实际试验中建议输入频率不断增加,直至输出信号比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剪切初达波的振幅可能远小于后续振动,因此容易造成初达波的误判。时域初达波法能比较可靠准确地确定剪切波的传播时间,波峰法、交互相关法和交互功率法结果均随输入频率有较大波动,不能可靠地确定剪切波的传播时间。对比试验表明,弯曲元、共振柱和循环扭剪试验确定小应变剪切模量对细砂和粗砂均吻合良好,初步表明砂土粒径对不同试验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小应变剪切模量 弯曲元 共振柱 循环扭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极限理论研究 被引量:91
15
作者 吕玺琳 王浩然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基于村山氏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推导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最小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类似于Terzaghi地基承载力的叠加原理,将极限支护压力表示为土体黏聚力、地表超载和土体重度三项贡献的叠加,并对... 基于村山氏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推导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最小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类似于Terzaghi地基承载力的叠加原理,将极限支护压力表示为土体黏聚力、地表超载和土体重度三项贡献的叠加,并对各自影响系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极限平衡法得到的黏聚力影响系数随土体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随隧道埋深比增加而减小,地表超载和土体重度影响系数均随土体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地表超载影响系数随隧道埋深比增加而减小,土体重度影响系数随隧道埋深比增大而增大。当内摩擦角较小时,极限分析法得到的三项系数与土体内摩擦角和隧道埋深比的关系表现出与极限平衡相同的规律,但当土体摩擦角达到一定值时,土体黏聚力和土体重度的影响系数则不再随隧道埋深比而变化,地表超载影响消失。极限分析法得到的极限支护压力及三项系数均低于极限平衡法,但更接近现有文献中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 支护压力 极限平衡 极限上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盾构法隧道纵向应力松弛规律的实测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廖少明 门燕青 +1 位作者 肖明清 张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5-803,共9页
为研究软土盾构法隧道的纵向应力松弛特性,对钱江隧道典型断面的管片体、衬砌环面的纵向应力松弛特性和环间纵向连接螺栓轴力的时变特性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软土盾构法隧道管片体的纵向应力松弛将经历周期性剧烈波动、... 为研究软土盾构法隧道的纵向应力松弛特性,对钱江隧道典型断面的管片体、衬砌环面的纵向应力松弛特性和环间纵向连接螺栓轴力的时变特性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软土盾构法隧道管片体的纵向应力松弛将经历周期性剧烈波动、动态稳定、逐渐衰减、趋于稳定四个阶段的演变,其纵向应力平均值由3 MPa逐渐松弛为1.2MPa,在达到稳定前至少需要1 a时间;与此同时,衬砌环缝面上的接触应力松弛也经历上述4个阶段的演变,其接触应力平均值由2 MPa逐渐松弛为1 MPa,在达到稳定前至少需要18个月;隧道环间连接螺栓轴力先减小、然后暂时稳定、最后增大,且在经历了2 a的显著波动后仍未稳定表明隧道纵向应力松弛导致接触状态仍处于复杂的演变过程之中,其最终稳定需要更长时间。软土盾构法隧道的纵向应力松弛是衬砌环间接触调整、土体–隧道结构接触调整和螺栓体松弛三大要素的时变性及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隧道环面接缝刚度降低、环间抗剪承载力下降、环间接缝的防水密封性能弱化等,应引起工程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隧道 纵向应力松弛 松弛机理及效应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江隧道管片拼装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实测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廖少明 门燕青 +1 位作者 张迪 徐永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4,共9页
钱江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软土盾构法隧道工程之一。通过在典型地层深埋段埋设全断面的隧道试验环,对盾构拼装管片的全过程及拼装后管片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了现场实测。监测结果表明,管片结构内力在拼装过程中受到管片相对位置及... 钱江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软土盾构法隧道工程之一。通过在典型地层深埋段埋设全断面的隧道试验环,对盾构拼装管片的全过程及拼装后管片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了现场实测。监测结果表明,管片结构内力在拼装过程中受到管片相对位置及相互接触关系的变化影响,经历了波动、微调整直至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多数管片在拼装阶段的实测内力小于正常使用阶段管片理论内力的30%,但高于拼装阶段管片内力的理论值,最高可达到拼装阶段理论值的10倍以上。管片拼装过程中的内力实测值经历了波动或跳跃后逐渐逼近拼装阶段的理论值。值得注意的是,实测值的变化曲线表明:个别管片局部内力出现突变,实测突变值达到正常使用阶段理论值的3倍以上。因此,尽管管片之间通过管片间接触条件及相对位置的调整使管片结构的内力较快调整至正常状态,但该过程中出现管片内力局部过大的情形对管片结构的耐久性和长期承载性能可能造成影响,在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控制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 盾构隧道 管片拼装 现场实测 管片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赵春风 刘丰铭 +2 位作者 邱志雄 赵程 王卫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90,共8页
水平荷载引起桩体水平位移,导致桩侧摩阻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单桩的竖向承载特性;竖向荷载影响桩周土体抗力,并随着桩身挠曲变形而产生附加弯矩,从而影响单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利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中单桩在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 水平荷载引起桩体水平位移,导致桩侧摩阻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单桩的竖向承载特性;竖向荷载影响桩周土体抗力,并随着桩身挠曲变形而产生附加弯矩,从而影响单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利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中单桩在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预先施加竖向荷载有利于单桩水平承载力的提高和水平位移的减小;预先施加水平荷载对桩身上部桩侧阻力的发挥有减小作用,但水平荷载的增大对桩端阻力的发挥有促进作用,总体上表现为预先施加水平荷载削弱了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单桩水平荷载引起的最大弯矩位置在地面以下约5d^7d处,水平荷载对桩身弯矩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0~10d的深度范围内。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验证了试验成果的合理性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砂土中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单桩承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吕玺琳 钱建固 +1 位作者 吕龙 吕恩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437-3442,共6页
为合理描述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应同时考虑随机和模糊两种因素带来的影响。用L-R型模糊数描述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建立了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模型。为简化计算,将模糊数通过分解定理,取一系列λ截集,转换为一系列区间... 为合理描述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应同时考虑随机和模糊两种因素带来的影响。用L-R型模糊数描述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建立了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模型。为简化计算,将模糊数通过分解定理,取一系列λ截集,转换为一系列区间数进行计算。在一次二阶矩法基础上,推导了基于瑞典条分法及毕肖普法计算模糊随机可靠度的具体公式。算例表明,该法是合理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模糊随机可靠度 λ截集 一次二阶矩法 区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共轴本构模型的砂土真三轴试验分叉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吕玺琳 黄茂松 钱建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651,共6页
现有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多数是基于共轴理论建立的,且只在三轴压缩应力条件下得到验证,因而不能合理描述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力学特性。为此,改进三维本构模型屈服函数的π面形态,运用非共轴分叉理论对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分叉强度与分叉前... 现有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多数是基于共轴理论建立的,且只在三轴压缩应力条件下得到验证,因而不能合理描述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力学特性。为此,改进三维本构模型屈服函数的π面形态,运用非共轴分叉理论对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分叉强度与分叉前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真三轴条件下中主应力对分叉前应力应变曲线及分叉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中主应力比超过0.2时应变局部化产生并决定了土体的峰值强度。真三轴试验结果与传统的共轴分叉理论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非共轴分叉理论预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试验 非共轴 弹塑性本构模型 分又 应变局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