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顺应论视角下的“XX门”现象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布占廷
张德禄
-
机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
文摘
“XX门”现象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次,以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在基于顺应论的综合框架下,“XX门”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解释。“XX门”表现出很强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其结构和语义具有语用理据和顺应性特征。“XX门”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是历时顺应的结果,扩展了语言的意义潜势。其广泛使用是共时顺应的表现,是交际者对语境和语言客体的动态顺应,可以在读者心中产生较高程度的意识程度,从而接近实现交际目的。
-
关键词
“XX门”
顺应论
历时顺应
共时顺应
-
Keywords
X-gate
Adaptation Theory
diachronic adaptation
synchronic adaptation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当代美国高校德育发展的路径依赖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8
- 2
-
-
作者
郭强
-
机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133-137,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跨学科研究的组织框架与机制研究"(A1121)
同济大学人文学科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西方自由教育理念研究及其对中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
文摘
通过路径依赖理论剖析当代美国高校德育发展,分析其避免强制性道德灌输的出发点、注重全方位德育资源整合的表现形式和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自我增强机制。解读突出个体主体性的公民教育路径和以信仰教育强化德育路径依赖对于我国高校德育改革和创新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路径依赖
美国高校德育
公民教育
信仰教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汉译英中的主题、主语与主位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杨明
-
机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3期23-28,共6页
-
文摘
英语是主谓结构的语言,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本文通过一些汉译英的实例,观察两种语言的主题、主语与主位结构方面的关系及转化时的异同.文章认为,汉语的句、段、篇章多是主题推进模式,汉译英往往具体体现在如何把汉语中的主题模式转换成英语中的主谓结构模式.在汉译英中常会出现这两种结构的转换,原文与译文的主位与述位也有相应的转换.本文对如何处理这种转换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话题(或'主题’)
主位和述位
翻译
-
Keywords
topic
theme and theme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话题与译文的连贯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杨明
-
机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2002年第6期46-50,45,共6页
-
文摘
英语是主谓结构的语言 ,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在英译汉中常会出现这两种结构的转换。本文对如何处理这种转换进行探讨。话题与语篇话语连贯性有着密切关系 ,在译文中可利用话题 。
-
关键词
话题
主题
连贯
译文
-
分类号
H106.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译者的“阐释者”身份——以清末小说翻译家为例
- 5
-
-
作者
章艳
-
机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6-61,共6页
-
文摘
清末小说译者为中国社会及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得到文学界和翻译界的共识。然而,在传统翻译理论的价值体系中,这些译者及其译作素来受到贬抑。这种实绩与评价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研究者有必要调整研究的视角。本文对译者的阐释功能及清末小说译者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清末小说译者的重要性在于他们“阐释者”的身份定位,并认为这对于当代译者也同样具有启示。
-
关键词
清末小说译者
阐释者
译者身份
-
Keywords
fiction translators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interpreter
identity of translator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美意象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译介
- 6
-
-
作者
耿纪永
-
机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6-102,共7页
-
基金
同济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00104020)
-
文摘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不解之缘。
-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中国现代派诗歌
翻译研究
-
Keywords
Imagist Poetry
Chinese Modernist Poetry
Translation Studies
-
分类号
I10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试论华兹华斯思想转变中的心路历程
- 7
-
-
作者
顾思兼
-
机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05-110,共6页
-
文摘
本文对华兹华斯生平、思想研究中的“前后分期”观点提出质疑,通过分析华兹华斯从威廉一戈德文和爱德蒙一伯克处接受的思想影响及接受过程,提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华兹华斯一生思想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因素,是他思想历程中用扬弃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观点。
-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心路历程
思想历程
威廉
德文
思想研究
思想转变
观点
质疑
思想发展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