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顺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2期34-37,共4页
对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中盾构法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控制进行了回顾 ,并论证了管片拼装误差对防水效果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了浅埋暗挖法在大跨度隧道和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对当前明挖法施工中涉及到的新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工程 施工技术 盾构法隧道 设计 浅埋暗挖法 明挖法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2
作者 顾保南 郭长弓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9,52,共7页
随着上海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调整。通过类比、经济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 随着上海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调整。通过类比、经济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①中心区及核心区的线网密度和车站密度偏低;②市郊放射线数量不足;③市域快线在中心城未实现快速功能;④市域快线在新城内的通过能力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详细论述了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轨道交通 市域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车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顾保南 高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备选方案的质量,提出了一套线网规划方案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线网规模评价、线网结构评价、线路评价和重要节点评价等环节。介绍了各个环节的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及利用评价结果调...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备选方案的质量,提出了一套线网规划方案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线网规模评价、线网结构评价、线路评价和重要节点评价等环节。介绍了各个环节的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及利用评价结果调整线网方案的技术要点。借此可以帮助线网规划方案设计者不断优化方案,推进线网方案设计工作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方案设计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线轨道质量指数的分布与不平顺权重系数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玉德 周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5,共5页
利用轨检车在沪宁线苏州—南京段线路上检测的不平顺数据,计算既有沪宁线的轨道质量指数(TQI),运用统计方法对轨道质量指数的频数分布和里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90%以上的TQI数值处于13以下。通过对单项不平顺占轨道质量指数权... 利用轨检车在沪宁线苏州—南京段线路上检测的不平顺数据,计算既有沪宁线的轨道质量指数(TQI),运用统计方法对轨道质量指数的频数分布和里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90%以上的TQI数值处于13以下。通过对单项不平顺占轨道质量指数权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单项不平顺的管理值。分析表明,对沪宁线而言,左、右高低不平顺和水平不平顺在TQI中占的比重较大,对轨道质量的影响较大。根据统计得到的TQI管理值和各项不平顺所占权重,各项不平顺小于管理值之内的里程均大于78%。说明将沪宁既有提速线路的TQI管理值定为13基本能保证线路的质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检测 轨道不平顺 提速线路 轨道质量指数 权重系数 管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复合不平顺权重系数的求解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勤 吴纪才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轨道的轨向和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对列车运行的平 稳性有较大影响,在复合不平顺管理中,首先要决定加权系数。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加权系数的求解方法,并进行实例计算,初 步得出权重系数的建议值。
关键词 轨道几何参数 复合不平顺 权重系数 求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带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光照 孙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11期1-4,共4页
结合福建省中心城市和省际周边城市地理位置和发展情况,提出海峡西岸城市带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根据城市带中既有、在建和规划的铁路资源,分析了福建省铁路中长期规划实施后的主要线路能力适应情况。提出了基于铁路富余能力的海峡西岸... 结合福建省中心城市和省际周边城市地理位置和发展情况,提出海峡西岸城市带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根据城市带中既有、在建和规划的铁路资源,分析了福建省铁路中长期规划实施后的主要线路能力适应情况。提出了基于铁路富余能力的海峡西岸城市带开行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的初步设想和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市郊铁路的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城市带 交通规划 城际铁路 市郊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南站的综合交通换乘系统 被引量:10
7
作者 顾保南 黄志华 +1 位作者 邱丽丽 卫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8期19-24,共6页
详细介绍了铁路上海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和换乘系统,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私人小汽车、长途汽车、社会车辆之间,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之间的各种换乘流线与换乘距离。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上海南站在... 详细介绍了铁路上海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和换乘系统,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私人小汽车、长途汽车、社会车辆之间,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之间的各种换乘流线与换乘距离。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上海南站在换乘的布局设计上比既有的大型铁路客站有很多改进,但与国外优秀的交通枢纽布局设计相比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没有充分利用铁路股道下面的空间进行立体换乘。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枢纽尤其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问题日益突出,而枢纽换乘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其布局设计方案的质量,该案例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布局规划设计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站 上海南站 综合交通枢纽 换乘流线 换乘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模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梅早临 耿传智 +1 位作者 梅早强 雷显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5期54-56,60,共4页
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所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 ,为此在减振要求特殊地段采用了浮置板轨道结构。而轨道结构的减振性能与其固有频率有关 ,因此需要对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浮置板轨道系统的振动分析模... 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所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 ,为此在减振要求特殊地段采用了浮置板轨道结构。而轨道结构的减振性能与其固有频率有关 ,因此需要对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浮置板轨道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 ,并对浮置板轨道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 ,得到了该系统的振动动力特性 (固有频率、振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轨道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 模态分析 动力特性 减振性能 结构振动 特殊地段 振型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轨道上二自由度磁浮车辆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时瑾 魏庆朝 招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9-523,共5页
建立了二自由度磁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选用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数值算法,对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证明了所采用的控制方案能实现磁浮列车稳定悬浮运行。此项研究对进一步探讨磁浮车轨相互作用问题,完善系统设计参... 建立了二自由度磁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选用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数值算法,对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证明了所采用的控制方案能实现磁浮列车稳定悬浮运行。此项研究对进一步探讨磁浮车轨相互作用问题,完善系统设计参数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 耦合动力学 间隙 轨道梁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利用既有人防隧道建设轨道交通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锋 宋键 +2 位作者 顾保南 何永春 缪和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年第5期71-74,共4页
在分析哈尔滨市既有人防隧道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既有隧道改建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线路贯通性和限界适应性研究的关键技术,并重点阐述了研究的技术路线、技术要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线路设计与限界分析自动化等内容。既有人防隧道... 在分析哈尔滨市既有人防隧道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既有隧道改建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线路贯通性和限界适应性研究的关键技术,并重点阐述了研究的技术路线、技术要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线路设计与限界分析自动化等内容。既有人防隧道经过一定的技术改造可以满足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既有人防隧道 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设计 限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掘进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新安 凌保林 +1 位作者 王树杰 张业炜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0年第4期422-426,431,共6页
介绍了盾构隧道掘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对后台数据库(paradox)的设计,数据加载方式做了详细的说明.利用可视化手段对盾构掘进姿态、掘进参数、管片姿态等大量盾构隧道施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管理,并介绍盾构纠偏和管片拼装智能化... 介绍了盾构隧道掘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对后台数据库(paradox)的设计,数据加载方式做了详细的说明.利用可视化手段对盾构掘进姿态、掘进参数、管片姿态等大量盾构隧道施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管理,并介绍盾构纠偏和管片拼装智能化预测方法及实现算法,为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隧道掘进 可视化 智能化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模态分析在浮置板轨道结构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梅早临 王娜 陈俭琳 《铁道标准设计》 2004年第11期5-7,共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营所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污染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为此,在减振要求特殊地段采用浮置板轨道结构,而轨道结构的减振性能与其固有频率有关,因此需要对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建立浮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营所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污染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为此,在减振要求特殊地段采用浮置板轨道结构,而轨道结构的减振性能与其固有频率有关,因此需要对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建立浮置板轨道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基础上,对浮置板轨道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该系统的振动动力特性(固有频率、振型),可为轨道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轨道结构 列车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 振动模态分析 动力特性 减振性能 计提 系统 快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参数敏感性判别
13
作者 肖军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并借助正交试验设计,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道床模量、道床阻尼、道床厚度、路基模量、路基阻尼、路基高度、地基模量)进行了敏感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道床厚度、路基模量和阻尼...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并借助正交试验设计,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道床模量、道床阻尼、道床厚度、路基模量、路基阻尼、路基高度、地基模量)进行了敏感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道床厚度、路基模量和阻尼是路基动力响应的3个最主要影响参数,增加道床厚度、增大路基模量和阻尼是减小路基动力响应的有效手段;增加道床厚度对减小路基动应力最敏感,而增大路基模量最能有效减小路基的动变形和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铁路路基 动力响应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润泽 宋天田 《隧道建设》 2007年第6期98-100,104,共4页
成都地铁一号线试验段区间隧道第一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成都地层条件为富水的砂卵石地层,卵石含量高,盾构施工难度大,风险大。研究了工程的风险发生机理,找到了主要的工程风险,并采用R=P×C法对主要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确定... 成都地铁一号线试验段区间隧道第一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成都地层条件为富水的砂卵石地层,卵石含量高,盾构施工难度大,风险大。研究了工程的风险发生机理,找到了主要的工程风险,并采用R=P×C法对主要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确定了主要风险的风险级别,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参考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铁 盾构隧道 土压平衡盾构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交叉隧洞爆破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 被引量:66
15
作者 叶培旭 杨新安 +1 位作者 凌保林 张业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7-541,共5页
结合南山下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实时监测近距离交叉隧洞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实测结果表明,(1)迎爆面位置影响既有隧道断面的爆破振动速度分布;震源距离测点大于30m时,距离是爆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震源距... 结合南山下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实时监测近距离交叉隧洞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实测结果表明,(1)迎爆面位置影响既有隧道断面的爆破振动速度分布;震源距离测点大于30m时,距离是爆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震源距离测点小于30m时,主要影响因素则为装药量与距离。(2)岩体越坚硬完整,爆破振动波传播衰减越慢。采用导洞先行预留光面爆破、导洞爆破掏槽眼和周边眼及底板眼分开起爆、控制最大段装药量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影响,控制其对钱仓山隧道的影响,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交叉隧道 爆破振动 振动速度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铁路路基变形影响与控制 被引量:36
16
作者 王培鑫 周顺华 +1 位作者 狄宏规 李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69-476,共8页
以某紧邻既有铁路线的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路基与基坑的变形规律、沉降原因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受列车荷载与渗漏水影响,路基沉降在坑底旋喷加固和施工冠梁、混凝土撑期间迅速增加,形成了长约50 m、最大沉降95 mm... 以某紧邻既有铁路线的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路基与基坑的变形规律、沉降原因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受列车荷载与渗漏水影响,路基沉降在坑底旋喷加固和施工冠梁、混凝土撑期间迅速增加,形成了长约50 m、最大沉降95 mm的沉降槽,60%以上的路基在该阶段的沉降增量占阶段累计沉降的70%以上,而地表沉降多小于20 mm,约为开挖深度的2.4‰;路基沉降槽处坑外横断面地表沉降呈"凹槽形",在路基处沉降最大。在坡顶进行双液注浆能够控制地表与路基沉降,减少后续开挖施工对路基的影响,但注浆施工易导致边坡变形突变,尤其是向坑内的水平位移,不利于边坡稳定和铁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铁路路基 边坡变形 路基沉降 双液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级软弱围岩相似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武伯弢 朱合华 +1 位作者 徐前卫 明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9-116,共8页
以IV级围岩为参照对象,研制可用于隧道围岩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的软弱围岩相似材料。采用的5种原材料(重晶石粉、石膏、细砂、洗衣液和水),通过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测得所配相似材料的强度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包... 以IV级围岩为参照对象,研制可用于隧道围岩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的软弱围岩相似材料。采用的5种原材料(重晶石粉、石膏、细砂、洗衣液和水),通过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测得所配相似材料的强度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包括黏聚力c、内摩擦角、单轴抗压强度Rc、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首先,通过试验分析每种原材料的不同比例对所配相似材料强度特征及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选择适合于模拟IV级围岩相似材料的原材料配比;其次,针对优选的材料配比所配制的相似材料,开展大量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在不同围压下该相似材料的强度及其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含水率减少或石膏含量增加导致Rc、E和c明显增大,而降低不明显;增加砂含量可增大E和,但Rc值减少;石膏含量对相似材料的脆性和延性影响最明显,而含水率对相似材料的强度影响最为突出。试验结果还表明,相似材料在低围压时呈现脆性,在高围压时呈延性;就破坏准则而言,试验所得结果小于Mohr-Coulomb准则,略大于Hoek-Brown准则,但更符合Hoek-Brown准则。研制软岩相似材料的试验数据可为下一步拟开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相似材料 物理模型试验 破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病害的智能识别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杜攀峰 廖立坚 杨新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6,共5页
探地雷达适合于铁路路基病害的检测,但后期资料处理工作费时费力,不利于其在铁路路基检测中的推广使用。本文分析各种路基病害图像的特征,从图像中提取分段能量、方差和层面位置作为特征值。根据这些特征值的大小不但能区分各种病害类型... 探地雷达适合于铁路路基病害的检测,但后期资料处理工作费时费力,不利于其在铁路路基检测中的推广使用。本文分析各种路基病害图像的特征,从图像中提取分段能量、方差和层面位置作为特征值。根据这些特征值的大小不但能区分各种病害类型,而且可以比较病害的发育程度。根据已知样本数据计算这些特征值,建立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不断调整神经元的权值和阈值对特征值进行学习,直到满足给定精度为止。应用调整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沪宁线检测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识别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病害 探地雷达 特征值 学习向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破碎隧道围岩开挖面稳定性的拟三维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前卫 马静 +3 位作者 朱合华 丁文其 金方方 明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72-477,共6页
在软弱破碎围岩中进行隧道开挖,往往因岩体应力过大或围岩过分变形而导致开挖面失稳破坏,并引发隧道塌方事故。本文以Ⅳ类破碎围岩为参照对象,首先将其等效为单一均值地层,随后利用相似模型材料对隧道地层进行模拟,并在不同加载模式下... 在软弱破碎围岩中进行隧道开挖,往往因岩体应力过大或围岩过分变形而导致开挖面失稳破坏,并引发隧道塌方事故。本文以Ⅳ类破碎围岩为参照对象,首先将其等效为单一均值地层,随后利用相似模型材料对隧道地层进行模拟,并在不同加载模式下再现隧道开挖,研究了开挖面的破坏模式及其渐进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在缓慢加载模式下,开挖面呈穹顶式塌方,而在快速加载模式下,开挖面呈通天型塌方;隧道开挖后的初期,开挖面上部范围岩体的侧向位移较大,而在后期底部岩体侧向位移迅速增大,并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破坏面;隧道开挖后,开挖面前方岩体水平向应力增量最大值位于开挖面上部但靠近隧道中线的位置,而竖向应力增量最大值则始终位于开挖面轮廓的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隧道开挖面 渐进性破坏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罡 杨新安 +1 位作者 孔少波 廖立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719,共3页
以地铁超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及其规律为研究目标,根据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的施工实践,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的过程和阶段,将沉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后掘隧道开挖引起先掘隧道的地表... 以地铁超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及其规律为研究目标,根据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的施工实践,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的过程和阶段,将沉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后掘隧道开挖引起先掘隧道的地表沉降约为地表沉降总量的30%~40%;两隧道的变形破坏区在T型土体内连为一体,T型土体成为地表沉降最大的区域;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表沉降 监测 地铁 小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