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混合堆肥中氮素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逯延军 吴星五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3,共5页
进行了不同比例的垃圾和污泥混合的高温好氧静态堆肥小试试验,主要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全氮、氨氮、硝态氮、水溶性氮以及有机碳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呈下降趋势;堆肥产品中全氮与其初始浓度成正比,初始浓度... 进行了不同比例的垃圾和污泥混合的高温好氧静态堆肥小试试验,主要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全氮、氨氮、硝态氮、水溶性氮以及有机碳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呈下降趋势;堆肥产品中全氮与其初始浓度成正比,初始浓度越高,结束时全氮越高;碳氮比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变化不大;氨氮的变化显著,堆肥23d,3种比例的混合样品(垃圾和污泥体积比分别为9∶1、5∶1和3∶1)中的氨氮分别由堆肥前的11.1、10.9、10.5g/kg下降到1.1、2.1、3.1g/kg;水溶性全氮和水溶性氨氮的下降趋势明显,水溶性氨氮是构成水溶性全氮的主要成分,堆肥前期温度的上升引起水溶性全氮和水溶性氨氮的迅速下降;硝态氮和水溶性硝态氮的浓度低,变化小;氮素损失主要在第3~10天的堆肥高温期,污泥量越大,氮素损失越严重,氮素损失率最高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污泥 混合堆肥 氮素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性污染废水的电化学消毒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喆 樊金红 +2 位作者 刘燕 王红武 马鲁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2,共4页
研究了电化学消毒应用于生物性污染废水的效果,探讨了氯离子浓度、电流密度、pH以及浊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离子浓度是电化学消毒的主要影响因素,原水氯离子浓度从50mg·L-1提高到450mg·L-1时,5min的杀菌率从48.78... 研究了电化学消毒应用于生物性污染废水的效果,探讨了氯离子浓度、电流密度、pH以及浊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离子浓度是电化学消毒的主要影响因素,原水氯离子浓度从50mg·L-1提高到450mg·L-1时,5min的杀菌率从48.78%提高到92.86%,而30min可达到99.99%。电流密度的增加能够提高杀菌效果,但是过高的电流密度会降低电流效率。酸性pH条件下的杀菌效果要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混凝预处理不仅能够预先去除水中大部分细菌,降低水的浊度,同时也能提高后续电化学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消毒 氯离子浓度 电流密度 混凝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刨花在控制水体磷内源释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亮 樊金红 马鲁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8,50,共4页
从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入手,来寻求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验考察了加铁反应器与空白对照反应器中上覆水体总磷浓度和pH的变化,并分析了底泥中水溶性磷、G法各种形态提取磷以及全磷含量变化。... 从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入手,来寻求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验考察了加铁反应器与空白对照反应器中上覆水体总磷浓度和pH的变化,并分析了底泥中水溶性磷、G法各种形态提取磷以及全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廉价易得的废弃铁刨花,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富营养化水体总磷浓度从0.64mg/L降至0.16mg/L,且底泥间隙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释放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刨花 富营养化 正磷酸盐 上覆水体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一次好氧发酵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林 薛敏蓉 +1 位作者 吴星五 孙德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前研究成果表明污泥好氧发酵过程合适的含水率为40%~65%,而一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在80%左右,把含水率从80%调节到40%~65%范围内需要大量的调理剂,这给实际工程应用带来困难。因此,本文结合脱水污泥好氧堆肥化已经取... 目前研究成果表明污泥好氧发酵过程合适的含水率为40%~65%,而一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在80%左右,把含水率从80%调节到40%~65%范围内需要大量的调理剂,这给实际工程应用带来困难。因此,本文结合脱水污泥好氧堆肥化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利用仓式反应器对脱水污泥在高含水率条件下(>70%)的一次好氧发酵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水污泥一次好氧发酵过程中的生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脱水污泥 一次好氧发酵 一级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类废水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樊金红 徐文英 +1 位作者 高廷耀 周荣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Fe(OH)2对硝基苯具有强烈的还原作用,短时间内可把硝基苯还原为苯胺。催化铁屑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除了包括铁屑法处理废水的各种反应外,还能使硝基苯在其表面直接还原,且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效果较好。m(Fe)∶m(Cu)为10∶1,pH为9...    Fe(OH)2对硝基苯具有强烈的还原作用,短时间内可把硝基苯还原为苯胺。催化铁屑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除了包括铁屑法处理废水的各种反应外,还能使硝基苯在其表面直接还原,且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效果较好。m(Fe)∶m(Cu)为10∶1,pH为9.5,废水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为25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硝基苯的去除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类废水 铁屑法 去除率 预处理技术 苯胺 弱碱性 水质量 反应时间 催化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机理探讨 被引量:32
6
作者 魏宏斌 徐迪民 严煦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53-558,共6页
从载流子的俘获、氧化物种、反应发生的位置和吸附作用以及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光解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光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二氧化钛 机理 光解作用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途径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功 周玲玲 +1 位作者 戴晓虎 董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5,共4页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种高能耗的产业。污水处理过程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能和燃料、药剂等。本文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提升,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以及管理方面,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耗能情况,并提出各处理阶段,特别是污泥厌氧消化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种高能耗的产业。污水处理过程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能和燃料、药剂等。本文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提升,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以及管理方面,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耗能情况,并提出各处理阶段,特别是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节能降耗途径。综合以上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有较大的节能降耗潜力,通过改进工艺、引进新技术、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将是今后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节能降耗 药剂消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葛利云 王红武 +2 位作者 马鲁铭 邓欢欢 刘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12,共3页
研究了4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和两种污泥培养基质对好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包括对EPS总量和组分的影响。EPS的提取总量以TOC来表示,并以DNA的浓度来衡量提取过程中细胞裂解的程度。结果发现,处理工艺不同,导致EPS的含量和组... 研究了4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和两种污泥培养基质对好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包括对EPS总量和组分的影响。EPS的提取总量以TOC来表示,并以DNA的浓度来衡量提取过程中细胞裂解的程度。结果发现,处理工艺不同,导致EPS的含量和组成不相同,主要体现在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比的不同;淀粉基质培养的污泥的EPS总量平均值比葡萄糖基质培养的污泥的EPS总量平均值略高一些,它们都比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的EPS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 EPS 蛋白质 多糖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水解和超声联合破解污泥优化工艺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慧敏 何国富 +4 位作者 戴翎翎 张晓娜 汪中宇 戴晓虎 象伟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3-1098,共6页
针对国内低温热水解和超声联合技术应用于低有机质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领域的实验研究和工艺参数缺陷问题,探讨了低于100℃的低温热水解和超声波技术联合破解剩余污泥的技术可行性及工艺参数的优化.以热水解温度和超声能量为控制参数... 针对国内低温热水解和超声联合技术应用于低有机质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领域的实验研究和工艺参数缺陷问题,探讨了低于100℃的低温热水解和超声波技术联合破解剩余污泥的技术可行性及工艺参数的优化.以热水解温度和超声能量为控制参数,以污泥破解度、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浓度为分析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实验,并根据响应曲面法(RSM)构建了污泥破解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进而得到各影响因素作用下的最佳破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对污泥破解的影响较超声能量明显.低温热水解和超声联合作用下,最佳工艺组合为温度80℃和超声能量12000k J/kgTS,该工艺下的污泥破解结果为污泥破解度39.01%,溶解性蛋白质1360.59mg/L和多糖334.52mg/L,该结果与预测值吻合度较高,表明响应曲面模型所得参数较为可靠,能够为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破解 超声波 热水解 响应曲面法 优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絮凝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0
作者 花蓉蓉 周恭明 曹大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综述了壳聚糖絮凝机理、絮凝影响因素(分子量、pH值、初始浊度、有机物、离子浓度等)、絮凝效率及壳聚糖改性等方面的内容。改性后的壳聚糖能较好地克服自身的一些缺陷,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两相和单相厌氧消化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廷耀 周恭明 周增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29-634,共6页
比较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高温酸化(55℃)、中温甲烷化(35℃)污泥两相和中温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性能和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并不总是比单相工艺更为优越.在较长水力停留时间下,两种工艺... 比较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高温酸化(55℃)、中温甲烷化(35℃)污泥两相和中温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性能和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并不总是比单相工艺更为优越.在较长水力停留时间下,两种工艺的性能并无明显区别,但当进泥浓度提高并适当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时,两相工艺开始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高温酸化-中温甲烷化两相工艺在灭活病原微生物性能上要明显优于中温单相工艺.此外,两相系统的酸化段存在明显的产甲烷作用并不影响两相系统的处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两相 厌氧消化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低温热水解促进剩余污泥破解和厌氧消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慧敏 何国富 +1 位作者 戴晓虎 象伟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03-2708,共6页
为了探索超声和低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单独超声、单独热水解和二者联合的实验研究.以温度和超声能量为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破解度DD(Disintegration degree of SCOD)和有机质溶出的... 为了探索超声和低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单独超声、单独热水解和二者联合的实验研究.以温度和超声能量为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破解度DD(Disintegration degree of SCOD)和有机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预处理技术对DD和有机质浓度的增加效果比超声和热水解单独作用之和分别高4.04%、36.62mg/L.DD和实际输入能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0.977),即在本研究条件下,输入能量越高,污泥破解效果越好.超声和热水解联合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量较原泥增加了30.2%~55.4%.DD和厌氧消化性能之间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R^2=0.821),且厌氧消化性能最高达到877.76LCH_4/kg VSS去除,该峰值出现在超声能量12000kJ/kg TS和热水解温度80℃联合作用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低温热水解 超声 剩余污泥 甲烷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吸附除磷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理辉 张波 +1 位作者 毕学军 马鲁铭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96-298,共3页
针对生物除磷不稳定,化学除磷泥量大,成本高的弱点,从除磷吸附剂角度,研究了炼铁厂高炉渣去除磷酸盐的性能。通过对高炉渣活化以及高炉渣滤床的试验,结果表明,高炉渣中存在能与磷酸根生成沉淀的铁、钙等离子或其络合物,高炉渣细小多孔... 针对生物除磷不稳定,化学除磷泥量大,成本高的弱点,从除磷吸附剂角度,研究了炼铁厂高炉渣去除磷酸盐的性能。通过对高炉渣活化以及高炉渣滤床的试验,结果表明,高炉渣中存在能与磷酸根生成沉淀的铁、钙等离子或其络合物,高炉渣细小多孔性构造又能吸附此类沉淀物,因此高炉渣对磷酸根有较高的沉淀吸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除磷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素蕾 王红武 马鲁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36,44,共5页
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性能及其在试验室中的性能研究,叙述了近几年来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用于重金属去除、油泥脱油和促进疏水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在该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作出了展望。认为要重视生物表面... 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性能及其在试验室中的性能研究,叙述了近几年来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用于重金属去除、油泥脱油和促进疏水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在该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作出了展望。认为要重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研究,寻找毒性小、安全性高的微生物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疏水性 重金属 乳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悬浮填料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菊萍 孙华 周增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44,共3页
本文对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悬浮填料 -密度、材质和形状对曝气强度、充氧能力及挂膜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分别采用清水状态的曝气和充氧能力试验以及挂膜的方法。结果表明 ,悬浮填料的密度在 0 .95~ 0 .99g/ cm3之间比较适... 本文对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悬浮填料 -密度、材质和形状对曝气强度、充氧能力及挂膜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分别采用清水状态的曝气和充氧能力试验以及挂膜的方法。结果表明 ,悬浮填料的密度在 0 .95~ 0 .99g/ cm3之间比较适合。曝气池内加入填料后 ,可以提高普通穿孔管的充氧能力 ,且在一定的投配率范围内 ,随着填料的增加 ,氧的传递速率和利用率增加。挂膜试验表明聚丙烯比聚乙烯挂膜快且均匀 ,膜量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 曝气强度 充氧性能 试验研究 生物接触氧化法 挂膜能力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对水中氟离子吸附去除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江霜英 高廷耀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研究了用粘土和天然絮凝剂MR去除水中氟离子的机理 ,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温度及 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证明 ,吸附过程属一级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吸附平衡遵循Lang muir等温式。同时也计算了热力学参数。
关键词 水处理 粘土 天然絮凝剂 吸附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屑内电解法对活性艳红X-3B脱色过程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叶张荣 马鲁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67,共3页
人工配制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与铁屑混合利用摇床进行脱色过程机理研究。采用测定反应产物苯胺方法及添加EDTA的对照实验对反应过程中的铁屑的内电解还原和铁离子的絮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屑的内电解还原对染料废水的最终降解... 人工配制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与铁屑混合利用摇床进行脱色过程机理研究。采用测定反应产物苯胺方法及添加EDTA的对照实验对反应过程中的铁屑的内电解还原和铁离子的絮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屑的内电解还原对染料废水的最终降解脱色起到重要作用。染料废水脱色是一个先大量吸附再进行内电解还原,逐步反应的过程。铁离子的絮凝作用能有效促进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内电解 还原 絮凝 活性艳红X-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橙Ⅱ废水催化铁内电解法脱色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剑平 周荣丰 高廷耀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1-395,共5页
对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酸性橙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进水pH、搅拌速率、进水酸性橙Ⅱ浓度、铁铜比、支持电解质浓度、进水温度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酸性橙Ⅱ的去除率大于98%,COD的去除率大于76%。催化铁内电解... 对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酸性橙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进水pH、搅拌速率、进水酸性橙Ⅱ浓度、铁铜比、支持电解质浓度、进水温度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酸性橙Ⅱ的去除率大于98%,COD的去除率大于76%。催化铁内电解法对酸性橙Ⅱ的去除非常有效,且有较宽的pH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内电解 酸性橙Ⅱ 脱色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SBR/混凝沉淀耦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洁红 马鲁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采用厌氧/SBR/混凝沉淀耦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厌氧、SBR法和混凝沉淀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COD=1720mg/L、NH3-N=127.6mg/L时,通过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148.4mg/L、NH-N=12.2mg/L,COD总去除率达到91.2%,NH-... 采用厌氧/SBR/混凝沉淀耦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厌氧、SBR法和混凝沉淀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COD=1720mg/L、NH3-N=127.6mg/L时,通过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148.4mg/L、NH-N=12.2mg/L,COD总去除率达到91.2%,NH-N去除率达90.4%, 达到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耦合工艺 SBR 垃圾渗滤液 厌氧池 水处理工艺 生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物化处理的试验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霜英 王如意 +1 位作者 马鲁铭 高廷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7期21-23,38,共4页
印染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较差 ,用传统的生物法处理难度大。通过试验发现以无机混凝剂与高分子脱色絮凝剂WK - 30 1复合使用 ,不仅脱色效果好、有机物去除率高、处理费用低 ,且使用简单 。
关键词 物化处理 试验 印染废水 混凝沉淀 脱色 协同作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