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迭代增量法分析地下连续墙的受力性状 被引量:20
1
作者 冯世进 陈晓霞 +1 位作者 高广运 张建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6-230,共5页
围护结构的位移是影响土压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深基坑中地下连续墙分析时采用的增量法没有考虑墙体位移对增量荷载的影响。根据墙体位移对增量荷载的影响,假设在每一步开挖过程中围护墙体位移不变,由此确定初始增量荷载。根据计算得到的位... 围护结构的位移是影响土压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深基坑中地下连续墙分析时采用的增量法没有考虑墙体位移对增量荷载的影响。根据墙体位移对增量荷载的影响,假设在每一步开挖过程中围护墙体位移不变,由此确定初始增量荷载。根据计算得到的位移,用迭代法对增量荷载进行修正,分析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内力。最后,通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证实了迭代增量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 增量法 地下连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开下穿越工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坤 丁文其 +1 位作者 陈宝 施笃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8-1082,共5页
利用气相法和渗吸法,对郑州至开封下穿越工程降水施工引起的非饱和砂质粉土和粉质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砂质粉土和粉质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kPa和250kPa,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吸力值约为15MPa和28MPa,... 利用气相法和渗吸法,对郑州至开封下穿越工程降水施工引起的非饱和砂质粉土和粉质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砂质粉土和粉质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kPa和250kPa,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吸力值约为15MPa和28MPa,两种非饱和土的减饱和过程都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通过该工程非饱和土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分段性研究,对于工程降水施工以及掌子面加固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施工 非饱和土 气相法 渗吸法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分层充填法地下采矿模型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哲 崔周全 徐前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1,共7页
依托于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坑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充填法地下采矿工程,对充填法模型试验的试验方案、相似材料配比、试验台架、开挖模拟技术、试验量测方案与技术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并通过室内平面应变相似模拟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 依托于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坑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充填法地下采矿工程,对充填法模型试验的试验方案、相似材料配比、试验台架、开挖模拟技术、试验量测方案与技术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并通过室内平面应变相似模拟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对缓倾斜中厚磷矿层上向分层充填法地下开采过程中地下采场围岩的应力和变形活动规律、松动范围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围岩破坏主要发生在顶板中部,破坏模式为块体塌落,且围岩竖向应力的变化呈现拱形,并且以采空区为中心向外扩展,位移最大的位置在顶板中部,朝向采空区,应注意靠近开挖侧的围岩位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法 地下开采 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围岩应力 松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连续墙内埋管地下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猛 夏才初 张国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3-419,共7页
基于地下连续墙内埋管传热模型的解析解,根据地下换热器进水温度假定曲线,迭代原理及负荷聚合原理提出地下连续墙内埋管地下换热器逐时换热量的计算方法及地下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与数值模型、地埋管传热模型及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现... 基于地下连续墙内埋管传热模型的解析解,根据地下换热器进水温度假定曲线,迭代原理及负荷聚合原理提出地下连续墙内埋管地下换热器逐时换热量的计算方法及地下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与数值模型、地埋管传热模型及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现场试验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地下换热器逐时换热量与实测值非常吻合,更能准确分析地下连续墙内换热器可承担的换热量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将其与满足上部建筑物冷(热)负荷所需的换热量相比较,从而判断地下换热器的设计参数是否合理,为科学设计地下连续墙内埋管地下换热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连续墙内埋管 地下换热器 传热模型 设计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直角坐标系下分层地基的传递矩阵解 被引量:15
5
作者 艾智勇 吴超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从直角坐标系下三维弹性力学问题的控制方程出发,构造出一组解耦变换,推导出非耦合的状态方程;利用二维Fourier变换以及Cayley-Hamilton定理得到了单层地基的传递矩阵;然后根据边界条件和层间结合条件利用矩阵传递技术,得出了多层地基... 从直角坐标系下三维弹性力学问题的控制方程出发,构造出一组解耦变换,推导出非耦合的状态方程;利用二维Fourier变换以及Cayley-Hamilton定理得到了单层地基的传递矩阵;然后根据边界条件和层间结合条件利用矩阵传递技术,得出了多层地基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传递矩阵解。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将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弹性半无限体地基模型而言,结果与前人的结果是吻合的;而且土的分层性对土中位移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变换 状态方程 传递矩阵 多层地基 任意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大开口逆作环板支撑体系刚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鑫 张庆贺 赖允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1-1446,共6页
将有限元法与结构力学理论相结合,提出基坑大开口逆作环板支撑体系的刚度计算方法,分析了逆作环板开口形式、尺寸及开挖深度对支撑体系刚度的影响,以及围护墙的侧移及内力随支撑刚度变化的情况,并通过工程实例及监测数据验证了该计算方... 将有限元法与结构力学理论相结合,提出基坑大开口逆作环板支撑体系的刚度计算方法,分析了逆作环板开口形式、尺寸及开挖深度对支撑体系刚度的影响,以及围护墙的侧移及内力随支撑刚度变化的情况,并通过工程实例及监测数据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开口形式为圆形、方形的大开口环板水平支撑体系,其刚度与开口尺寸比的关系分别为上凸、下凹形式的二次曲线;而2种开口形式的结构刚度与开口面积比的关系均呈现出下凹的二次曲线形式,开口面积比可作为优化工程设计的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开口逆作法 水平支撑体系 结构刚度 变形 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岩爆的动力学机理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9-1142,1167,共5页
隧道爆破开挖过程对隧道围岩的扰动,可以用弹性动力学的Lamb问题来描述。利用动态光弹性方法,对Lamb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冲击荷载下模型内应力波的传播、相互作用以及刻槽的拦截效应。结果表明:(1)冲击荷载作用下,模型内传播的有P波、... 隧道爆破开挖过程对隧道围岩的扰动,可以用弹性动力学的Lamb问题来描述。利用动态光弹性方法,对Lamb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冲击荷载下模型内应力波的传播、相互作用以及刻槽的拦截效应。结果表明:(1)冲击荷载作用下,模型内传播的有P波、S波和Rayleigh波,与Lamb模型的力学解答是一致的;(2)等差条纹图的分布规律,可以合理解释岩爆高发区段与开挖面的位置关系,认为P波和Rayleigh波的致裂作用和传播规律是岩爆发生的重要因素;(3)在模型表面的刻槽,可以实现对岩爆有突出贡献的Rayleigh波的大量拦截,说明在隧道表面切槽的岩爆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动力学机制 LAMB问题 控制方法 动光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场地国标与美标标准贯入试验能量分析及击数转换关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葛一荀 张洁 +6 位作者 祝刘文 程小久 廖先斌 汪华安 孔明 郑文棠 王占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7-519,共13页
本文进行了美国《标准贯入测试和对开管取样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586-11)(美标)和中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国标)标准贯入原位测试对比试验,获得了美标、国标标贯对比数据。标贯锤击能量分析表明,美标锤击能量较国... 本文进行了美国《标准贯入测试和对开管取样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586-11)(美标)和中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国标)标准贯入原位测试对比试验,获得了美标、国标标贯对比数据。标贯锤击能量分析表明,美标锤击能量较国标高。利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法考虑锤击数的空间变异性,将不同空间位置的锤击数据转化到同一位置进行比较,分别建立了考虑与不考虑克里金插值误差的美标与国标标准贯入转换关系模型,发现考虑插值误差后转换模型的模型误差显著降低。对境外液化数据库的分析表明,当采用本文提出的标准贯入转换关系后,境外液化案例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液化判别方法符合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 转换关系 克里金插值 插值误差 液化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中双向八车道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蒋坤 夏才初 卞跃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1-847,共7页
结合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2期工程魁岐2号双洞八车道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建立了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针对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分别研究了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和CD法3种施工方案下隧道拱顶下沉... 结合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2期工程魁岐2号双洞八车道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建立了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针对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分别研究了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和CD法3种施工方案下隧道拱顶下沉、中间岩柱水平位移、围岩水平位移和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基于研究成果,并结合魁岐2号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现场实际情况,在该隧道进口Ⅴ级围岩段,将双侧壁导坑法变更为CRD法,顺利完成了施工,此施工方案的变更对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小净距隧道 特大断面 施工方案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坑底加固对下卧地铁区间隧道上浮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丁恒 蔡永昌 +2 位作者 陈长江 曹力桥 易礼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5-99,共5页
上海地铁7号线浦江站—耀华站中间风道基坑工程位于地铁区间隧道的上方,坑底距隧道项的最小距离为9m。基坑开挖对该地铁区间隧道上浮影响的分析与计算成为该工程的关键。为此建立了该基坑工程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实际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动... 上海地铁7号线浦江站—耀华站中间风道基坑工程位于地铁区间隧道的上方,坑底距隧道项的最小距离为9m。基坑开挖对该地铁区间隧道上浮影响的分析与计算成为该工程的关键。为此建立了该基坑工程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实际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动态地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开挖卸荷对地铁区间隧道上浮的影响,并对不同级别和不同施工步加固处理下隧道上浮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区最佳弹性模量为30MPa,拆除第一道支撑对坑底加固地铁区间隧道整体上浮最小,为最佳堆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开挖 地铁隧道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限大区域内四管冻结的稳态温度场解析解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向东 郭旺 张洛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67-1371,共5页
采用势函数叠加理论推导了4根冻结管以任意形式排列冻结时的稳态温度场解析解,得出了4根冻结管以等间距直线、矩形和菱形等排列时的稳态温度场特定解,并用热学数值模拟方法对解析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解析解的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较... 采用势函数叠加理论推导了4根冻结管以任意形式排列冻结时的稳态温度场解析解,得出了4根冻结管以等间距直线、矩形和菱形等排列时的稳态温度场特定解,并用热学数值模拟方法对解析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解析解的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法 冻结管 势函数 稳态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加固粉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熊巨华 胡斌 +2 位作者 冯世进 水伟厚 何立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1-246,共6页
为了研究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和强夯过程中土体的变形规律,根据模型试验的相似第二定理和量纲分析方法,采用半圆模型夯锤,进行强夯法加固粉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夯击次数时,夯沉量和影响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夯击时土体内部的动应... 为了研究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和强夯过程中土体的变形规律,根据模型试验的相似第二定理和量纲分析方法,采用半圆模型夯锤,进行强夯法加固粉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夯击次数时,夯沉量和影响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夯击时土体内部的动应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夯锤夯沉量和影响深度均随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增幅呈平滑的减缓趋势;当夯击数超过11击后,影响深度与夯沉量之比约为3左右;在土层较浅处,动应力衰减较快,而较深处土体,动应力衰减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模型试验 影响深度 夯沉量 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桩加固挤土效应及在地铁隧道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付艳斌 廖少明 朱合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05-2010,共6页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搅拌桩的加固挤土效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加固顺序对地面变形,隧道变形以及长期蠕变变形的影响,结论表明,搅拌桩加固对地面环境影响是不可忽略,隧道周围搅拌桩施工顺序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搅拌桩加固后长期蠕变效应相对加固过程的变形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侧向荷载模式 挤土效应 地铁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渗漏水的自动检测技术 被引量:23
14
作者 黄永杰 柳献 +2 位作者 袁勇 刘朝明 王秀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自动识别算法的盾构隧道渗漏水自动检测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检测系统进行现场渗漏信息的采集、识别、抓取和处理而完成盾构隧道的渗漏水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的结果准确、精度较高且误差较小.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渗漏水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节理面法向蠕变的节理岩体蠕变模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熊良宵 杨林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4-821,共8页
采用Fish语言对FLAC3D软件中的Interface单元进行修正,将Interface单元的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转化为时间的蠕变函数,便可得到在数值分析中考虑节理面法向蠕变的节理岩体蠕变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节理岩体的单轴蠕变量随着节理面间距的增... 采用Fish语言对FLAC3D软件中的Interface单元进行修正,将Interface单元的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转化为时间的蠕变函数,便可得到在数值分析中考虑节理面法向蠕变的节理岩体蠕变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节理岩体的单轴蠕变量随着节理面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节理面的倾角小于45°时,节理岩体单轴蠕变量随着节理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节理面倾角大于45°时,轴向蠕变量反而随着节理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若固定节理面的切向蠕变参数,增加其法向蠕变参数,则节理岩体的轴向蠕变量也会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模型 节理岩体 法向刚度 切向刚度 FLAC3D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不同建(构)筑物的地铁盾构选型与控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廖少明 徐意智 +1 位作者 陈立生 沈成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2,共6页
结合上海市穿越不同建(构)筑物的地铁盾构工程实践,对盾构分别穿越运营地铁隧道、危旧敏感建筑物、浅基建筑群和桩基础时的盾构选型、微扰动控制参数以及相关应力与变形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在盾构掘进引起的动态位移场条件下,提出了盾构... 结合上海市穿越不同建(构)筑物的地铁盾构工程实践,对盾构分别穿越运营地铁隧道、危旧敏感建筑物、浅基建筑群和桩基础时的盾构选型、微扰动控制参数以及相关应力与变形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在盾构掘进引起的动态位移场条件下,提出了盾构选型及其施工参数的控制方案;另外,在分析盾构穿越桩基础时桩端应力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桩端距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近距离穿越 地铁 危房 桩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方式对灌注桩劣化及硫酸盐扩散规律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高文 李镜培 +1 位作者 李林 崔纪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3-1491,共9页
利用室内试验模拟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灌注桩的腐蚀过程,对比研究灌注桩混凝土在半浸泡及全浸泡腐蚀环境下的劣化过程及硫酸盐扩散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制备现浇混凝土试样,采用人工腐蚀环境,分别模拟全浸泡及半浸泡腐蚀作用方式下混凝土灌注... 利用室内试验模拟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灌注桩的腐蚀过程,对比研究灌注桩混凝土在半浸泡及全浸泡腐蚀环境下的劣化过程及硫酸盐扩散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制备现浇混凝土试样,采用人工腐蚀环境,分别模拟全浸泡及半浸泡腐蚀作用方式下混凝土灌注桩的腐蚀过程,测定混凝土试件在1、3、6、9个月等不同腐蚀时间的尺寸、抗压强度变化及硫酸盐扩散深度,分析两种腐蚀作用下灌注桩现浇混凝土的劣化过程及差异,并探讨不同腐蚀方式对灌注桩混凝土中硫酸盐扩散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半浸泡与全浸泡腐蚀的灌注桩混凝土劣化过程差异显著;半浸泡的混凝土劣化速度显著快于全浸泡混凝土,强度损失也更严重;半浸泡混凝土同时遭受硫酸盐的化学及结晶腐蚀,液面附近表面发生较为严重的脱落并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液面以上混凝土硫酸盐的扩散速度显著高于全浸泡下混凝土中硫酸盐的扩散.研究表明,灌注桩中处于地下水位活动范围的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下的劣化速度较快,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的损伤;全浸泡现浇混凝土则由于其环境较稳定,主要受到硫酸盐的化学侵蚀,损伤过程较慢.因此,在混凝土灌注桩抗硫酸盐腐蚀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地下水位附近桩体混凝土的抗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混凝土 硫酸盐腐蚀 硫酸盐扩散 腐蚀方式 劣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下卧层复合地基固结的简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邢皓枫 叶观宝 +1 位作者 徐超 苌红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将加固区桩体和桩周土体径向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而避开单独考虑因施工造成的涂抹作用的影响.根据单元体排出水量等于体积变化量的关系,用平均超孔隙水压力的概念推导出含下卧层复合地基的固结简化方程.通过改进加固区和下卧层区接... 将加固区桩体和桩周土体径向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而避开单独考虑因施工造成的涂抹作用的影响.根据单元体排出水量等于体积变化量的关系,用平均超孔隙水压力的概念推导出含下卧层复合地基的固结简化方程.通过改进加固区和下卧层区接触面的边界条件、考虑应力集中效应并结合初始边界条件得到了含下卧层复合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解析式,提出了反映沉降量大小的整体固结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可直接求得不同深度桩体和桩周土的平均超孔隙水压力和平均固结度,也可得到复合地基整体固结度.利用有限元法对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参数变化的探讨研究了含下卧层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超孔隙水压力 固结度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固结度对超固结饱和黏土不排水蠕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剑 姚仰平 尹振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6-430,共5页
以具有不同超固结度的重塑黏土试样为研究对象,在加载应力比等同于临界状态线斜率的应力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不排水蠕变试验,研究了超固结饱和黏土的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强超固结度黏土试样,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孔压一直降低,并从... 以具有不同超固结度的重塑黏土试样为研究对象,在加载应力比等同于临界状态线斜率的应力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不排水蠕变试验,研究了超固结饱和黏土的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强超固结度黏土试样,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孔压一直降低,并从正孔压降到负孔压。强超固结度试样的初始应力路径虽然都到达了正常固结土试验获得的临界状态线,但强超固结度的试样在蠕变阶段并不破坏。在蠕变初始阶段,对于不同强超固结度轴应变速率与对数蠕变时间的关系线是相互平行的直线。整个蠕变过程中,强超固结度试样都处于剪胀状态中,且超固结度越大,到达最大剪胀状态的蠕变时间越长。在相同的应力比下,超固结度是影响超固结试样不排水蠕变破坏与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超固结 蠕变 临界状态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摇摆耦合振动波阻板主动隔振三维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广运 熊浩 +1 位作者 李伟 冯世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研究三维地基中波阻板(简称WIB)的隔振效果,建立了以薄层法基本解答作为格林函数的半解析边界单元法。对水平-摇摆耦合激振作用下WIB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WIB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WIB可以有效地隔振;增... 为研究三维地基中波阻板(简称WIB)的隔振效果,建立了以薄层法基本解答作为格林函数的半解析边界单元法。对水平-摇摆耦合激振作用下WIB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WIB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WIB可以有效地隔振;增加WIB的厚度、提高WIB的弹性模量、减小WIB的埋深可以有效提高隔振效果,而增加WIB的直径可以显著降低WIB范围内地表位移振幅,但对WIB范围外的地表位移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板 主动隔振 薄层法 水平-摇摆耦合激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