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桩水平振动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志明 黄茂松 吕丽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48-1855,共8页
在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并考虑了被动桩与桩周土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传递矩阵法求解出层状地基中的群桩水平振动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与严格解(Kaynia和Kausel,1982年)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了各因素如桩长、桩... 在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并考虑了被动桩与桩周土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传递矩阵法求解出层状地基中的群桩水平振动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与严格解(Kaynia和Kausel,1982年)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了各因素如桩长、桩底约束、桩间角度以及地基土对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了"影响桩长"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振动 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微分双参数黏弹性地基矩形板动力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寇磊 白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147,共7页
基于弹性地基Pasternak双参数模型,利用分数阶微分得到黏弹性地基双参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采用分数阶微分Kelvin模型的双参数黏弹性地基上弹性和黏弹性矩形板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方程;利用Galerkin方法和分段处理的数值计算方法求... 基于弹性地基Pasternak双参数模型,利用分数阶微分得到黏弹性地基双参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采用分数阶微分Kelvin模型的双参数黏弹性地基上弹性和黏弹性矩形板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方程;利用Galerkin方法和分段处理的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四边简支的弹性和黏弹性地基板的动力方程,通过自由振动算例验证该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并分析冲击动荷载作用下分数阶微分Kelvin模型的分数阶、粘滞系数、水平剪切系数和模量参数对位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数阶微分黏弹性模型可以描述不同黏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分数阶取值0.5前后,矩形板位移响应值出现了不同的衰减发展形态;粘滞系数、水平剪切系数和模量系数取值越大,位移响应衰减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微分 黏弹性地基 双参数模型 动力响应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开挖反弹的桩锚结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明 郭院成 周同和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76-80,共5页
桩锚支护结构中,土压力的计算未考虑支护结构位移及坑底土体的卸载反弹影响,可导致主动区土压力计算值偏小,被动区土压力计算值偏大,降低支护结构的安全度水平.以弹性长桩理论和经典土压力理论为基础,考虑施工过程坑底土体开挖反弹效应... 桩锚支护结构中,土压力的计算未考虑支护结构位移及坑底土体的卸载反弹影响,可导致主动区土压力计算值偏小,被动区土压力计算值偏大,降低支护结构的安全度水平.以弹性长桩理论和经典土压力理论为基础,考虑施工过程坑底土体开挖反弹效应和土的短期应力历史,研究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的演化进程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土压力的"反零点分布"模式、"零分布"模式、"零点分布"模式、"梯形分布"模式以及"矩形分布"模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和演化机制.指出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的计算应综合考虑开挖速度、各工况暴露时间以及土体反弹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计算方法 桩锚支护结构 零点分布 土压力理论 安全度水平 结构位移 应力历史 反弹效应 土体开挖 施工过程 演化进程 演化机制 相关关系 矩形分布 梯形分布 暴露时间 计算值 模式 被动区 零分布 坑底 基础 长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群桩水平振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志明 黄茂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18-422,共5页
在考虑地基土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动力 Winkler 地基模型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并运用传递矩阵,求解层状地基中的单桩和群桩的阻抗函数。在计算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时考虑了被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最后将相互作用因子和群桩阻抗的本文解与精确解... 在考虑地基土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动力 Winkler 地基模型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并运用传递矩阵,求解层状地基中的单桩和群桩的阻抗函数。在计算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时考虑了被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最后将相互作用因子和群桩阻抗的本文解与精确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基 群桩 水平振动 动力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荷载下隧道周围粉性土变形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春岭 侯晓兵 +1 位作者 陈敦广 张娇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42-1950,共9页
针对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粉性土的变形特性,对上海地铁10号线国权路站附近的饱和粉性土进行GDS(Global Digital Systems)循环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应力幅值和固结比一定,累积塑性应变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变小;固结比和振动频率... 针对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粉性土的变形特性,对上海地铁10号线国权路站附近的饱和粉性土进行GDS(Global Digital Systems)循环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应力幅值和固结比一定,累积塑性应变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变小;固结比和振动频率一定时,累积塑性应变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动应力幅值和振动频率一定时,累积塑性应变随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正交表L_8(2~7)进行安排试验,同时借助编码技术对变量进行分析,得到隧道轴向变形的回归方程,并考虑动应力幅值、固结比和振动频率等因素对回归方程显著性和失拟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程是可信的,影响地铁隧道轴线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动应力幅值,其次是频率和固结比。研究成果对地铁隧道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荷载 变形特性 土动力试验 粉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超 刘希亮 王光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6-858,共3页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主动区上压力与深度呈正定线性关系;基坑被动区土压力在坑脚附近形成近似矩形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开挖侧面上的突变应力,存在于1.0-1.2倍开挖深度的土层区域内,其值是相应深度处静止土压力的1.0-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 硬粘土 无支护基坑开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荷载下隧道周围粉性土变形的2~2因子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春岭 张书石 +1 位作者 李阳阳 孔豫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2-1017,共6页
为研究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粉性土的累积塑性变形特性,针对上海地铁10号线国权路附近的饱和粉性土进行多功能GDS循环三轴试验,考虑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振动频率下,动应力幅值越大产生的累积塑... 为研究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粉性土的累积塑性变形特性,针对上海地铁10号线国权路附近的饱和粉性土进行多功能GDS循环三轴试验,考虑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振动频率下,动应力幅值越大产生的累积塑性应变就越大;相同动应力幅值条件下,频率越小产生的累积塑性应变就越大。采用2~2因子设计法进行分析,得到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及振动频率与动应力幅值互作等因素均对累积塑性应变有显著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理论,建立考虑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及振动频率与动应力幅值互作等因素的累积塑性应变的非线性方程,并对方程进行检验。该研究成果能为控制地铁运营产生的沉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荷载 因子设计 变形特性 粉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