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4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土木工程计算机视觉健康监测 被引量:8
1
作者 方成 于盛鑫 +3 位作者 李永刚 贾王龙 杨鹏博 杨欣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土木工程领域的健康监测对保证工程长期、稳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等优势。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土木工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 土木工程领域的健康监测对保证工程长期、稳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等优势。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土木工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首先,借助文献可视化软件对该领域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其次,简要阐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在构建深度学习数据集过程中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标注三个重要环节的方法与内容;最后,重点回顾了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役结构局部损伤检测和结构灾后整体损伤评估等应用场景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并展望了可拓展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土木工程 全生命周期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综述 被引量:27
2
作者 冯新 李国强 周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统计识别中的统计系统识别方法(Bayes模型修正、随机有限元模型修正)、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概率神经网络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在... 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统计识别中的统计系统识别方法(Bayes模型修正、随机有限元模型修正)、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概率神经网络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统计识别方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结构健康诊断 统计系统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 概率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用FRP筋的耐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祁德庆 钱文军 薛伟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纤维增强塑料(FRP)筋作为一种钢筋替代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对FRP筋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温度、湿度、酸、碱、盐溶液等环境作用下FRP筋的耐久性及模拟加速环境作用对FRP... 纤维增强塑料(FRP)筋作为一种钢筋替代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对FRP筋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温度、湿度、酸、碱、盐溶液等环境作用下FRP筋的耐久性及模拟加速环境作用对FRP筋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环境作用对FRP筋及其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耐久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本文还给出Fares E.Tannous等人建立的FRP筋在盐、碱溶液侵蚀作用下的耐久性预测模型,并对今后FRP筋的耐久性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筋 耐久性 环境作用 粘结性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的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丽卿 韩兵康 李春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6-143,共8页
评估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状况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土木工程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在综述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结构损伤诊断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的发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 评估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状况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土木工程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在综述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结构损伤诊断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的发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最后对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诊断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诊断 结构振动 健康监测 土木工程结构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量测技术研究进展与现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宪忠 李秋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5,共8页
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是土木工程研究的三种基本手段,其中试验研究是第一性的.目前,结构试验在作用方式上,已从传统的静态、准静态试验逐步发展到拟动力、动力试验;在空间尺度上,也从常规尺度试验向微细观材性试验和足尺结构试... 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是土木工程研究的三种基本手段,其中试验研究是第一性的.目前,结构试验在作用方式上,已从传统的静态、准静态试验逐步发展到拟动力、动力试验;在空间尺度上,也从常规尺度试验向微细观材性试验和足尺结构试验拓展,从而对试验的量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到测量原理和硬件设备的限制,传统量测技术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结构试验的量测需求,需要传统的结构试验量测技术结合各种新兴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本文总结了传统结构试验量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评述其在现代结构试验中的适用情况,并介绍了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等新兴结构试验量测手段.其中,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行为的测试与分析,概述其在结构试验中的应用并重点分析影响其测量精度的相关因素;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属非接触测量范畴,动态采集频率高,测量范围广,在高频动态结构试验的位移和应变测量方面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试验 量测技术 位移 应变 数字图像相关 近景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薛伟辰 刘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与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传统的图形处理方法相比,图形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结构整体位移、局部变形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的实时、同步、在线测试,并可方便地利用计算机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本文介绍了图形数字化技术在土木... 与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传统的图形处理方法相比,图形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结构整体位移、局部变形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的实时、同步、在线测试,并可方便地利用计算机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本文介绍了图形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应用的方法、适用领域及基本特点等,并对其应用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结构试验 图形数字化 数字摄影 数字化信息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鲁棒控制的发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兵康 张静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135,共5页
评述了结构控制的发展,指出发展结构鲁棒控制策略的重要性。重点评述了结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和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的控制策略,提出了需进一步发展主动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DTMD)和主动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DTMD... 评述了结构控制的发展,指出发展结构鲁棒控制策略的重要性。重点评述了结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和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的控制策略,提出了需进一步发展主动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DTMD)和主动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DTMD)控制策略。此外,评述了结构鲁棒控制的设计准则与高层建筑和大跨桥梁在风与地震作用下的统一自适应主动鲁棒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控制 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 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 主动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DTMD) 主动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DTMD)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自监测纤维复合材料 被引量:4
8
作者 薛伟辰 谭园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6,共4页
纤维复合材料(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及良好的自传感特性等优点。将FRP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相结合,即在FRP材料加工过程中埋入光纤光栅传感元件(OFBG)可制成新型自监测复合材料(OFBG-FRP)。OFBG-FRP兼有FRP优良的物理力学... 纤维复合材料(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及良好的自传感特性等优点。将FRP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相结合,即在FRP材料加工过程中埋入光纤光栅传感元件(OFBG)可制成新型自监测复合材料(OFBG-FRP)。OFBG-FRP兼有FRP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光纤光栅的智能传感特性。本文主要介绍FRP及OFBG-FRP的传感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FRP OFBG-FRP 传感特性 自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管桁架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
9
作者 童乐为 王甜甜 +5 位作者 徐晓明 高峰 史炜洲 周锋 武诣霖 严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强度的试验、CFRP布加固空间KT型管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改变、钢管表面原有涂层都对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有影响,CFRP布加固时须选择适用的胶粘剂,打磨掉钢管表面涂层,防火涂料可以在CFRP布上直接喷涂。相比未加固的KT型节点,CFRP加固的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4%和25%。CFRP布加固圆钢管相贯焊接节点是可行和有效的,当需要适度提升承载力时,是一个富有特色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胶接接头抗剪强度试验 胶粘剂‒钢管表面抗拔试验 防火涂料‒碳纤维布抗拔试验 碳纤维布加固KT型管节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命线工程的典型震害现象与破坏机理综述
10
作者 杨金平 张天航 +2 位作者 缪惠全 静行 李培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8,共11页
简述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发展,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学术理念,从防灾减灾的全新视角提出了粮食生命线工程的概念,辨析了这一概念与传统的粮食生命线这一概念内涵的区别;基于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等国内外典型地震中的粮食系统震害现象的调研,... 简述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发展,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学术理念,从防灾减灾的全新视角提出了粮食生命线工程的概念,辨析了这一概念与传统的粮食生命线这一概念内涵的区别;基于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等国内外典型地震中的粮食系统震害现象的调研,阐述粮食生命线工程在储存、加工、运输和分配等过程中的典型震害现象和破坏机理。梳理了粮食生命线工程有关的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对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凝练,进一步强调智能化、多学科和以人为本是未来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的总体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初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概览式图景,同时亦可为该领域资深学者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命线工程 筒仓 粮食物流 震害现象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WPSO-GRU算法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为例
11
作者 朱美恒 陈兆庚 +2 位作者 张冬梅 高俊华 黄忠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062-6071,共10页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WPSO)算法;然后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其中AWPSO算法用于确定GRU神经网络中的最优超参数组合;最后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张江站-度假区站区间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案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WPSO-GRU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可为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粒子群优化 自适应惯性权重 门控循环单元 姿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江输水盾构隧道接收环回弹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
12
作者 白海文 柳献 +2 位作者 李一伦 单晓波 舒计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167,203,共6页
越江输水盾构隧道的盾构机退场后常会导致衬砌环环间压力显著下降,进而引发衬砌环回弹和环缝变形,这会对隧道的防水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深入分析衬砌环回弹和环缝变形的机理,并采取针对性优化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在分析盾构隧道... 越江输水盾构隧道的盾构机退场后常会导致衬砌环环间压力显著下降,进而引发衬砌环回弹和环缝变形,这会对隧道的防水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深入分析衬砌环回弹和环缝变形的机理,并采取针对性优化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在分析盾构隧道接收区间内衬砌环回弹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环间纵向力的简化理论模型,明确了回弹现象的根本原因;推导出接收环环间残余压力的公式,并通过实际工程数据绘制了环间残余压力的演化曲线,并在南京市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工程(穿越长江夹江段)展开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千斤顶作用面距离接收端的端面越近,该接收区间的环间残余纵向压力越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减缓;通道工程(穿越长江夹江段)应该在接收区间最后10环范围增加环间拉结措施,并同步优化注浆效果;强度校核和焊缝强度分析结果验证了优化措施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不仅为示范工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还为类似越江输水盾构隧道接收区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江输水盾构隧道 接收环 回弹机理 环间残余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聚类的上海内涝积水时空分布规律
13
作者 周正正 徐嘉言 +3 位作者 刘曙光 万晖 孙丽 刘炎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9,共13页
极端暴雨频发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内涝积水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基于2013—2023年上海市积水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和概率密度分析方法,探讨了内涝积水的季节性、空间分布及典型暴雨积水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内涝积水季... 极端暴雨频发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内涝积水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基于2013—2023年上海市积水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和概率密度分析方法,探讨了内涝积水的季节性、空间分布及典型暴雨积水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内涝积水季节性显著,夏季高发,与台风暴雨同期性强;(2)道路积水是最主要的积水类型,空间异质性突出,中心城区为高频发生区,主要受限于排水系统的局限性和调蓄空间不足;(3)K-means聚类识别的3类积水事件中,高风险区域集中在嘉定与市区的交界处,水深较大;(4)典型暴雨积水过程呈现“快积快消”特征,且持续时间小于等于10 h,建议风险预警时间控制在40 min以内。研究成果可为提升城市内涝治理的精细化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提供关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K-MEANS聚类 概率密度分析 时空分布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结构BIM软件研发及在上海中心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季俊 张其林 +1 位作者 杨晖柱 常治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05-211,共7页
为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并全面应用BIM,选用ObjectARX技术在Auto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高层钢结构BIM软件,实现了BIM与高层钢结构结构工程各个阶段的数据接口,并在上海中心项目中应用该软件... 为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并全面应用BIM,选用ObjectARX技术在Auto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高层钢结构BIM软件,实现了BIM与高层钢结构结构工程各个阶段的数据接口,并在上海中心项目中应用该软件系统.软件实现高层钢结构有限元计算、规范校核等功能,并可以读入相关有限元软件的计算模型,基于设计结果完成BIM的三维实体的数字拼装技术;组织节点数据结构,完成复杂钢节点的参数化造型和编辑技术;实现基于BIM的结构材料信息等的建筑工程数据管理,以及BIM与施工图、加工图的实时、一致性关联.上海中心项目应用说明,该BIM软件实现了建筑信息模型的理念,将对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高层钢结构 上海中心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下工程的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与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涛 李晓军 +2 位作者 徐博 洪强 陈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3-1822,共10页
针对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评价主观性问题,提出一种成熟度定量分级与评价模型。首先分析了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方法,提出了描述、映射、预测、控制与融合五级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其次,建立了成熟度评价因子体系,基于决策试行... 针对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评价主观性问题,提出一种成熟度定量分级与评价模型。首先分析了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方法,提出了描述、映射、预测、控制与融合五级地下工程数字孪生成熟度分级。其次,建立了成熟度评价因子体系,基于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量化评价因子网络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标度一致性的网络分析法(ANP)模型构造与判断矩阵生成方法,并考虑了成熟度分级阈值限制,获得各因子的局部与全局权重。最后,结合某地下工程数字孪生实践验证了DEMATEL-ANP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数字孪生 成熟度分级 成熟度评价 智能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工程焊缝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晓明 王丽 +2 位作者 马良 周峰 袁山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5-1224,共10页
钢筋工程焊缝质量检测技术是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从焊缝缺陷检测和焊缝三维尺寸检测两个方向归纳总结了无损检测技术在焊缝质量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优缺点,重点阐述了三维重建技术在钢筋工程焊缝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钢筋工程焊缝质量检测技术是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从焊缝缺陷检测和焊缝三维尺寸检测两个方向归纳总结了无损检测技术在焊缝质量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优缺点,重点阐述了三维重建技术在钢筋工程焊缝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焊缝质量检测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质量 无损检测 缺陷检测 尺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黏土的非水相有机液体固结渗透仪渗透试验
17
作者 高彦斌 居奕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3-1550,共8页
在饱和黏性土的非水相有机液体(NAPL)渗透试验中,NAPL-土的相互作用易导致土样收缩而产生侧壁渗漏,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固结渗透仪开展了上海淤泥质黏土的煤油渗透试验,研究竖向固结压力pv的大小和土样结构性对侧壁渗漏以及试验... 在饱和黏性土的非水相有机液体(NAPL)渗透试验中,NAPL-土的相互作用易导致土样收缩而产生侧壁渗漏,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固结渗透仪开展了上海淤泥质黏土的煤油渗透试验,研究竖向固结压力pv的大小和土样结构性对侧壁渗漏以及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絮凝结构的原状土样在pv为50 kPa、200 kPa下均存在侧壁渗漏,测得的渗透系数偏大,在pv=400 kPa下可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对于分散结构的重塑土,在pv=400 kPa下仍然存在侧壁渗漏。根据原状土样的孔径分布以及在pv=400 kPa下的渗透试验结果,讨论了上海淤泥质黏土中NAPL渗透的基本特性,对了解沿海软黏土中NAPL类污染物的迁移特征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有机液体 渗透试验 饱和黏性土 侧壁渗漏 固结渗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灾害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红波 高文杰 刘成清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16-20,共5页
综合利用历史记录法、成因分析法、预测法等灾害识别技术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各种灾害及其因素进行初步识别,确定虹桥枢纽可能遭受的灾害种类。再利用故障树方法对确定的各灾害进行作用机理分析,最终确定虹桥枢纽的灾害清单。... 综合利用历史记录法、成因分析法、预测法等灾害识别技术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各种灾害及其因素进行初步识别,确定虹桥枢纽可能遭受的灾害种类。再利用故障树方法对确定的各灾害进行作用机理分析,最终确定虹桥枢纽的灾害清单。针对上海虹桥综合枢纽工程的复杂性和灾害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在运营时出现的一些灾害难以用非常准确的量化数据加以表达的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到交通枢纽工程的灾害等级评估中来。在国际隧道协会制定的灾害等级表的基础上,建立灾害等级隶属函数,使评价结果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虹桥 交通枢纽工程 灾害识别 地震灾害故障树 模糊综合评判法 隶属函数 灾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前瞻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璞瑾 肖建庄 +1 位作者 肖绪文 朱合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8-1078,共11页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感知、分析与决策服务技术,可使建筑施工行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搭载最新数字化技术的软硬件载体应用为主线,从施工信息的数字流视角,按照数字信息采集与处理‒施工...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感知、分析与决策服务技术,可使建筑施工行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搭载最新数字化技术的软硬件载体应用为主线,从施工信息的数字流视角,按照数字信息采集与处理‒施工组织数字化重建与推演‒工程要素管控与执行的流程,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涵盖了施工中人员、设备、物料与工程进度相关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与决策服务的主要方面。指出了随着工程进度变换的建筑时空信息数字模型是施工的数字基础设施,未来的数字化建筑工程施工也将具备智能化、平台化、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 数字化 人工智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空间变形特性实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泽文 谭勇 +2 位作者 廖少明 李志义 李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80-2390,共11页
基于大量现场实测数据,对上海城区某大型通道工程超深基坑在开挖和降水耦合作用下地下连续墙的空间变形特性及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基坑长深比、长宽比较小时,受坑角效应影响,地下连续墙变形呈现显著的三维效应,且... 基于大量现场实测数据,对上海城区某大型通道工程超深基坑在开挖和降水耦合作用下地下连续墙的空间变形特性及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基坑长深比、长宽比较小时,受坑角效应影响,地下连续墙变形呈现显著的三维效应,且局部出现较大横向挠曲,其中靠近坑角两侧的局部挠跨比大于中部,靠近坑角两侧的横向挠跨比平均值约为(0.32~0.56)δ_(h)/H_(e),跨中位置横向挠跨比平均值约为(0.15~0.23)δ_(h)/H_(e);②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δhm随着开挖深度H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变化,特别地当开挖深度H超过12m之后,其变化率明显增加;③大幅度坑内超前预降水的卸荷效应会造成地下连续墙先期变形显著增加,并导致后续累计变形的大幅增加,受此影响,基坑开挖期间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及竖向变形分别为0.7%He,0.1%He(回弹),坑中立柱回弹变形最大为0.2%He,约为地下墙回弹的两倍,各变形量均显著大于上海地铁标准车站基坑(深度16~20 m)的实测统计数据。因此,在超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分步降水方式,避免一次性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 坑角效应 挠跨比 超前预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