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宅小区地下车库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晓红 佘清雅 《住宅科技》 2007年第8期58-61,共4页
我国以密集型多层或高层为主的住宅小区,修建地下车库成为解决停车问题的方式。本文对地下车库中的法律争论、地下车库的规划和地下车库建设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或解决办法。
关键词 地下车库 法律争论点 规划与设计 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胶结厚度下粒间胶结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蒋明镜 周雅萍 陈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4-1273,共10页
为研究胶结物厚度对粒间胶结强度的影响,在蒋明镜等[1-4]已完成的0.6 mm厚度的环氧树脂和水泥微观胶结模型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选取1.0 mm和1.5 mm两种胶结厚度,通过一系列接触力学特性测试,并结合0.6 mm厚度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在不同胶结... 为研究胶结物厚度对粒间胶结强度的影响,在蒋明镜等[1-4]已完成的0.6 mm厚度的环氧树脂和水泥微观胶结模型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选取1.0 mm和1.5 mm两种胶结厚度,通过一系列接触力学特性测试,并结合0.6 mm厚度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在不同胶结厚度和不同胶结物类型下,粒间胶结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胶结厚度的增加,峰值抗拉荷载增大,峰值抗压荷载减小;同一胶结厚度下,随着法向压力的增大,两种胶结物的峰值抗剪和抗扭荷载均先增大后减小,而同一法向压力下,随着胶结厚度的增加,二者的峰值抗剪和抗扭荷载均随之减小。在三维应力空间中(法向压力-扭矩-剪力),两类胶结强度包线分别为水滴状、橄榄球状且随胶结厚度的增加而缩小,但形状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厚度 胶结材料 理想胶结颗粒 力学特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下两种胶结颗粒微观力学模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蒋明镜 孙渝刚 李立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360,共7页
将胶结颗粒理想化为两铝棒在指定位置处形成胶结,根据铝棒间胶结物厚度的不同,分别定义为有厚度胶结颗粒和无厚度胶结颗粒,对上述两种胶结颗粒进行一系列力学试验(包括:拉伸、压缩、压剪、压扭和复杂应力试验),从而对理想胶结颗粒的微... 将胶结颗粒理想化为两铝棒在指定位置处形成胶结,根据铝棒间胶结物厚度的不同,分别定义为有厚度胶结颗粒和无厚度胶结颗粒,对上述两种胶结颗粒进行一系列力学试验(包括:拉伸、压缩、压剪、压扭和复杂应力试验),从而对理想胶结颗粒的微观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胶结厚度和法向压力对胶结颗粒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胶结厚度的增大,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延性均增大,其抗压特性由塑性硬化向塑性软化转变。无厚度试样抗剪和抗扭强度始终随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有厚度试样则先随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法向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其强度又随着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在三维应力空间中(法向压力–扭矩–剪力)无厚度胶结颗粒的强度包线呈椭圆抛物面状,而有厚度胶结颗粒强度包线呈水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颗粒 微观力学模型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能源土微观力学胶结模型及参数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蒋明镜 肖俞 朱方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74-1583,共10页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以胶结物形式存在深海能源土颗粒之间,对能源土强度影响显著,因此研究水合物胶结接触力学特性对能源土力学性质研究有重要作用,而其中的关键是水合物胶结模型及胶结参数的确定。首先,引入并讨论了一种微观胶结接触模型...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以胶结物形式存在深海能源土颗粒之间,对能源土强度影响显著,因此研究水合物胶结接触力学特性对能源土力学性质研究有重要作用,而其中的关键是水合物胶结模型及胶结参数的确定。首先,引入并讨论了一种微观胶结接触模型及其对于能源土胶结接触力学特性的适用性;其次,通过文献资料系统分析,获取不同温度、压力及水合物密度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的强度与弹性模量表达式;最后,进一步研究了水合物微观胶结模型中的胶结参数,该类水合物微观胶结参数取决于能源土中水合物埋藏深度(赋存环境压力)、温度、水合物密度,这些宏观参量容易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能源土 微观胶结模型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简化胶结模型的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性质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肖俞 蒋明镜 孙渝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55-760,共6页
根据蒋明镜等所提出天然结构性砂土微观胶结模型及微观胶结试验结果,将该模型引入离散元商业软件PFC2D,进行能源土双轴试验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并同Masui等[6]能源土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蒋明镜等所提出胶结模型能够较好... 根据蒋明镜等所提出天然结构性砂土微观胶结模型及微观胶结试验结果,将该模型引入离散元商业软件PFC2D,进行能源土双轴试验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并同Masui等[6]能源土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蒋明镜等所提出胶结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水合物的微观胶结力学行为,水合物胶结的存在对能源土强度具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能源土 离散元法(DEM) 双轴试验 微观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破损规律的结构性土本构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蒋明镜 刘静德 孙渝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在岩土破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土体结构性破损的微观机理,建立了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通过定义与重塑土屈服面几何相似的结构性屈服面,模型可以反映结构性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引入表征结构性损伤的破损参数,确定了结构性... 在岩土破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土体结构性破损的微观机理,建立了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通过定义与重塑土屈服面几何相似的结构性屈服面,模型可以反映结构性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引入表征结构性损伤的破损参数,确定了结构性土加载过程中的硬化规律。该破损参数基于岩土破损力学中应力应变分担的概念而提出,具有明确的力学意义;模型的硬化规律同时考虑了塑性体应变及塑性主应变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反映土体结构性损伤过程。将该本构模型用于结构性土室内固结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结果的模拟,初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机理 结构性土 结构损伤 破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抗转能力散粒体的宏微观力学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明镜 李秀梅 胡海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2-628,共7页
颗粒间抗转因素对散粒体宏微观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将蒋明镜(2005年)等提出的抗转动接触模型植入离散元分析软件PFC2D中,模拟了大量刚性边界下的砂土双轴试验,研究了压缩过程中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质及部分微观参量的... 颗粒间抗转因素对散粒体宏微观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将蒋明镜(2005年)等提出的抗转动接触模型植入离散元分析软件PFC2D中,模拟了大量刚性边界下的砂土双轴试验,研究了压缩过程中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质及部分微观参量的变化情况,用以定性分析颗粒间抗转作用对散粒体的宏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颗粒间的抗转作用对散粒体的宏微观特性影响显著。宏观上,抗转系数越大,试样的强度及剪胀越明显,抗转系数达到一定值时松砂试样亦会出现软化及剪胀现象,内摩擦角随抗转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微观上,同一围压下,抗转系数越大,砂土颗粒平均接触数即配位数稳定值越小,接触点方向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离散元 抗转动 双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性质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明镜 肖俞 朱方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首先,引入笔者等[16-17]所提出的微观胶结模型用以反映能源土颗粒之间水合物微观胶结接触力学特性;其次,采用C++语言将模型程序化,建立同商业软件PFC2D的程序接口,将模型引入离散单元法中;然后,通过简化计算方法确定胶结宽度随水合物浓... 首先,引入笔者等[16-17]所提出的微观胶结模型用以反映能源土颗粒之间水合物微观胶结接触力学特性;其次,采用C++语言将模型程序化,建立同商业软件PFC2D的程序接口,将模型引入离散单元法中;然后,通过简化计算方法确定胶结宽度随水合物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水合物微观胶结参数;最后,根据所确定的胶结参数,针对不同水合物浓度试样进行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离散元双轴试验模拟,并从应力应变、体积应变、水合物对能源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等方面与Masui等[4]所进行的能源土室内三轴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择胶结模型及微观胶结参数能有效反映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规律;能源土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均随水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体积膨胀随水合物浓度的增加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能源土 微观胶结模型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反压对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影响的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蒋明镜 朱方园 申志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在饱和土体三轴试验中,反压常被用于提高试样饱和度,其对常规土体强度特性无影响已广为认同,而已有试验资料表明反压对深海能源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宏观力学参数均存在一定影响,成为困扰国际岩土界的一个难题。首先探讨了试验反压对能源... 在饱和土体三轴试验中,反压常被用于提高试样饱和度,其对常规土体强度特性无影响已广为认同,而已有试验资料表明反压对深海能源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宏观力学参数均存在一定影响,成为困扰国际岩土界的一个难题。首先探讨了试验反压对能源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机理,通过引入能源土微观接触模型的离散元双轴试验检验上述机理的合理性;然后结合20组离散元双轴试验,进一步探究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随反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反压对能源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与水合物作用相关;反压能提高能源土强度,使应变软化和剪胀特性更加明显,并对其弹性参数有一定的影响;试验反压较大时,反压变化对能源土强度参数的影响难以忽略,但对弹性参数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能源土 试验反压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水合物三维离散元模拟参数反演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明镜 贺洁 申志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6-744,共9页
含填充型水合物的砂性能源土可视为特殊的散粒体材料(砂粒和水合物颗粒混合物),具有明显的非连续特征。在离散元中若采用团粒(胶结成团的颗粒组)模拟填充水合物颗粒则需合理确定团粒结构内颗粒间胶结模型参数。为此,基于前人的室内纯水... 含填充型水合物的砂性能源土可视为特殊的散粒体材料(砂粒和水合物颗粒混合物),具有明显的非连续特征。在离散元中若采用团粒(胶结成团的颗粒组)模拟填充水合物颗粒则需合理确定团粒结构内颗粒间胶结模型参数。为此,基于前人的室内纯水合物三轴试验资料进行离散元建模与参数反演。结果表明,宜采用松散且颗粒间摩擦系数较小的试样模拟水合物块体,当颗粒间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04时,可确保无胶结试样的内摩擦角小于室内试验获得的纯水合物内摩擦角。胶结刚度只需在较小范围变化即可反映相同温度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弹性特性,且微观刚度参数与胶结强度参数的相互作用较小,可以假定二者相互独立。通过选取不同的微观胶结强度值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建立微观胶结强度参数与宏观参数(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与室内试验强度特性相符合的微观胶结强度值,实现甲烷水合物三轴试验离散元模拟;由体变规律可知,甲烷水合物在发生剪胀前均存在一个初始的体积收缩阶段,且剪胀特性随着围压的减小而呈现增强趋势。通过微观变量颗粒接触方向组构的分布图可知,随着轴向应变增大,颗粒间接触主方向朝竖直方向偏转,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大,颗粒间胶结残余率变小,表明试样逐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离散单元法 参数反演 胶结模型 各向异性 颗粒间胶结残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能源土开采对海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思路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蒋明镜 肖俞 刘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2-1417,共6页
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大量赋存在深海沉积物中(即深海能源土)。天然气水合物的大规模开采将导致能源土力学性质劣化,从而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床失稳等一系列海床稳定性问题。针对能源土开采所致海床稳定性问题,探讨现行相关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大量赋存在深海沉积物中(即深海能源土)。天然气水合物的大规模开采将导致能源土力学性质劣化,从而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床失稳等一系列海床稳定性问题。针对能源土开采所致海床稳定性问题,探讨现行相关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建议在宏微观土力学研究思路框架内,基于对能源土微观结构的深刻认识,以离散元为桥梁、以物理实验为依据,探究深海能源土的宏观力学变形特性,然后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海床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沉积物 海底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流体状态方程的土体CFD-DEM耦合数值方法 被引量:36
12
作者 蒋明镜 张望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3-801,共9页
在离散元(DEM)商业软件PFC2D的基础上,通过将描述流体体变–压力非线性关系的Tait状态方程(EOS)引入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建立模拟弱可压缩流体的CFD-DEM耦合计算模块。首先,推导CFD-DEM的控制方程:包括流体–颗粒相互作用力方程、流体... 在离散元(DEM)商业软件PFC2D的基础上,通过将描述流体体变–压力非线性关系的Tait状态方程(EOS)引入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建立模拟弱可压缩流体的CFD-DEM耦合计算模块。首先,推导CFD-DEM的控制方程:包括流体–颗粒相互作用力方程、流体运动方程、Tait状态方程和颗粒运动方程。接着,通过PFC2D自定义FISH语言和C++语言将离散化的CFD-DEM控制方程嵌入商业软件PFC2D中。最后,通过单颗粒水下自由沉降运动和一维单面排水固结试验的模拟验证该耦合模块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单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和Stokes理论解接近,一维单面排水固结试验中孔压消散和固结度随着无因次时间因数Tv的变化均与太沙基固结理论符合较好。从而使得用离散元法全耦合分析土体不排水条件下的力学特性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数值方法 Tait状态方程 颗粒自由沉降 一维单面排水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砂土颗粒破碎的圆孔扩张半解析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蒋明镜 孙渝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45-1651,共7页
圆孔扩张理论在岩土工程中应用较广。采用修正的临界状态模型来描述砂土三种不同压缩变形机制:颗粒重分布,颗粒破碎和拟弹性变形,结合空间滑动面(SMP)屈服准则和不相关联流动法则,通过编写Matlab微分方程求解程序,获得考虑砂土颗粒破碎... 圆孔扩张理论在岩土工程中应用较广。采用修正的临界状态模型来描述砂土三种不同压缩变形机制:颗粒重分布,颗粒破碎和拟弹性变形,结合空间滑动面(SMP)屈服准则和不相关联流动法则,通过编写Matlab微分方程求解程序,获得考虑砂土颗粒破碎的圆孔(柱孔和球孔)扩张问题的半解析解答。以加拿大Quebec砂土为例,将该圆孔扩张解答结果与基于常规临界状态模型的解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破碎对砂土在高应力及临界状态的应力解答及变形特征影响显著,在采用圆孔扩张理论解释静力触探试验及旁压试验时应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临界状态模型 空间滑动面屈服准则 临界状态线 颗粒破碎 圆孔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砂土粒间胶结效应的二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蒋明镜 孙渝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46-1253,共8页
将理想胶结颗粒接触力学特性的测试结果引入到离散元胶结接触模型中,对结构性砂土粒间胶结效应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首先,胶结颗粒被理想化为两铝棒在指定部位形成胶结,通过一系列加载试验(拉伸、压缩、压剪)获得胶结铝棒在不同应力路... 将理想胶结颗粒接触力学特性的测试结果引入到离散元胶结接触模型中,对结构性砂土粒间胶结效应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首先,胶结颗粒被理想化为两铝棒在指定部位形成胶结,通过一系列加载试验(拉伸、压缩、压剪)获得胶结铝棒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接触力学响应。随后,将测试结果提炼总结后引入到自行开发的二维离散元程序NS2D中,用以模拟不同初始密度和胶结强度的结构性砂土等向压缩试验。最后,通过与人工胶结砂土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对文中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离散元数值模拟能够有效的捕捉结构性砂土的主要力学特性,即屈服强度和体积模量均随初始密度和胶结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胶结试样的屈服强度与试样内部颗粒间胶结点破坏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砂土 理想胶结颗粒 接触力学特性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压环境下深海能源土力学特性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明镜 朱方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61-1769,共9页
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与所处温度与水压环境密切相关,明晰温压对能源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水合物的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深海能源土的温度–水压–力学微观胶结模型,用以描述能源土粒间的水合物胶结接触力学特性;其次,将该... 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与所处温度与水压环境密切相关,明晰温压对能源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水合物的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深海能源土的温度–水压–力学微观胶结模型,用以描述能源土粒间的水合物胶结接触力学特性;其次,将该模型导入至离散元商业软件PFC2D中,开展不同温度与水压环境下的离散元双轴试验;最后,结合离散元双轴试验结果及同已有室内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温度与水压对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入胶结模型的离散元双轴试验可较好地描述深海能源土强度、变形等力学特性随温度与水压的变化关系;温度与水压影响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的微观机理是颗粒间水合物胶结强度与刚度同温度与水压间的相关性;建议采用温压距离参数L(在无量纲化的温度–水压坐标平面内,水合物赋存温度与水压点至其相平衡线的最小距离)评价实际复杂温压场下的深海能源土宏观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能源土 温压环境 离散单元法 微观胶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深海能源土的温度–水压–力学二维微观胶结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明镜 朱方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7-1386,共10页
天然气水合物以胶结形式赋存时,对深海能源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显著,且其影响程度与所处温度、水压与力学环境密切相关。旨在建立可考虑温(温度)–压(水压)–力(力–位移与胶结破坏准则)耦合影响的深海能源土微观胶结模型。首先,依... 天然气水合物以胶结形式赋存时,对深海能源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显著,且其影响程度与所处温度、水压与力学环境密切相关。旨在建立可考虑温(温度)–压(水压)–力(力–位移与胶结破坏准则)耦合影响的深海能源土微观胶结模型。首先,依据能源土中水合物胶结可发生于两种接触形式(直接接触与有间距)的土颗粒间,提出适用于两种胶结模式的力–位移准则和胶结破坏准则。其次,提出温压距离参数L(表示在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温度–水压坐标平面,土体所处温度与水压点到水合物相平衡线的最小距离),并依据文献资料分析,建立水合物胶结强度、刚度与参数L间的关系。最后,建立由水合物饱和度确定的粒间水合物胶结尺寸计算方法,并据此进一步建立了胶结强度与刚度同水合物饱和度间的关系。该模型可以方便地植入离散元程序,从而用于深海能源土的宏微观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能源土 水合物 温压环境 胶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判别分析的砂土液化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菊连 沈明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98-302,共5页
为高效地进行砂土液化的预测,运用逐步判别法,从8个液化影响因子中选择平均粒径、烈度、震中距等3个判别能力显著的影响因子,建立判别函数,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性能良好,且能有效地选择对砂土液... 为高效地进行砂土液化的预测,运用逐步判别法,从8个液化影响因子中选择平均粒径、烈度、震中距等3个判别能力显著的影响因子,建立判别函数,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性能良好,且能有效地选择对砂土液化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相比距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更加稳定,且所需测试因子较少,节省了因试验和现场调查所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逐步判别分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砂土液化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逐步判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触探试验分析的粒状材料本构模型之展望 被引量:9
18
作者 蒋明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81-1288,共8页
讨论了用于触探试验分析的粒状材料本构模型。利用二维离散元程序,对粒状材料触探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基中的应力路径与应力场,然后基于土力学中的最新知识,分析总结出试验中粒状材料的主要力学特点。研究表明,在粒状材料的触探... 讨论了用于触探试验分析的粒状材料本构模型。利用二维离散元程序,对粒状材料触探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基中的应力路径与应力场,然后基于土力学中的最新知识,分析总结出试验中粒状材料的主要力学特点。研究表明,在粒状材料的触探试验分析中,其本构模型应当包含4个主要特性:剪胀性、率相关性、颗粒破碎和非共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触探试验 离散元法 粒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天然老黏性土的压缩和剪切特性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司马军 胡爽子 +1 位作者 王智超 蒋明镜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武汉天然老黏性土是一种超固结硬黏土,在开挖卸载条件下容易产生应变软化,经常给深基坑、边坡工程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对其超固结性、结构性以及剪切特性等还缺少深入认识。利用高压固结仪和三轴剪切仪对其饱和原状样和饱和重塑样分别进... 武汉天然老黏性土是一种超固结硬黏土,在开挖卸载条件下容易产生应变软化,经常给深基坑、边坡工程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对其超固结性、结构性以及剪切特性等还缺少深入认识。利用高压固结仪和三轴剪切仪对其饱和原状样和饱和重塑样分别进行了压缩试验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并且应用上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对原状样的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老黏性土为一种强超固结的结构性土,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原状土前期固结压力和结构强度基本一致;在低围压下,原状样明显表现出应变软化和剪胀性,其破裂面易受微裂纹影响;与文献中的天然软土不同,天然老黏性土在结构破坏后剪缩并不明显;原状样的黏聚力明显高于重塑样,两者内摩擦角非常接近;采用上下负荷面剑桥模型模拟的原状样应力-应变曲线和孔压曲线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硬黏土 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 前期固结压力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深厚淤泥地层中大直径桩插入比对基坑变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晓庆 丁文其 +3 位作者 曲红波 乔亚飞 逯兴邦 赖颂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14-2524,共11页
依托横琴口岸大规模基坑群工程,通过现场监测、数值计算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揭示珠海深厚软弱淤泥地层中大直径桩插入比对基坑变形特性的影响。横琴口岸基坑群开挖深度为9.2~13.3 m,采用直径为1500 mm或1600 mm、插入比为2.50~3.70... 依托横琴口岸大规模基坑群工程,通过现场监测、数值计算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揭示珠海深厚软弱淤泥地层中大直径桩插入比对基坑变形特性的影响。横琴口岸基坑群开挖深度为9.2~13.3 m,采用直径为1500 mm或1600 mm、插入比为2.50~3.70的超长大直径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淤泥层分布的影响,围护结构的侧移模式有悬臂式、鼓肚式以及弓型3种,侧移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时间依赖性。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最大侧移深度以及地表沉降均随淤泥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地表最大沉降点与围护结构之间的距离为0.75He^1.00He(He为基坑开挖深度);围护结构最大侧移随插入比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减小,近似呈“三段线”关系:当插入比大于1.60时,最大侧移将稳定在0.22%He^0.40%He;当插入比小于1.20时,基坑存在踢脚破坏的风险;最大侧移深度随着插入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最后稳定在1.15He^1.35He;最大沉降点与围护结构之间的距离受插入比的影响较小。相比于其他软土地区的围护结构,插入比大多处于0.70~1.00,珠海横琴岛内基坑由于存在深厚淤泥层,所需的插入比明显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特性 深厚淤泥 大直径围护桩 插入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