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冰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夏立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34,共11页
"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利益和权益是综合性的、多样性的、分层次的、发展性的,有轻重缓急之分。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发展布局的目标体系应是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 "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利益和权益是综合性的、多样性的、分层次的、发展性的,有轻重缓急之分。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发展布局的目标体系应是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经济通道,致力于与沿线各国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北极地区命运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冰上丝绸之路"战略目的和其具有的极地战略能力来实现造势和借势。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可以推进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逐步参与北极地区油气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科考带动航运、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布建、资源开发、渔业等;积极参与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和北极地区治理,以在与国际社会特别是相关国家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中取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 发展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体系转变中的中国对外战略 被引量:3
2
作者 仇华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93,共10页
国际体系是国际问题研究者们分析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①1648年"威斯特伐尼亚和约"的签订导致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出现。从此,建立在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原则基础上的欧洲国家体系逐渐演变成由独立国家构成的现代国际体系。②二... 国际体系是国际问题研究者们分析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①1648年"威斯特伐尼亚和约"的签订导致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出现。从此,建立在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原则基础上的欧洲国家体系逐渐演变成由独立国家构成的现代国际体系。②二战后形成的两极体系是不同政治制度、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以及美苏双方对当时国际环境错误判断的不可避免的结果。③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紧密交融,政治问题经济化和经济问题政治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为特征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向纵深发展。中国在国际体系转变中坚持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文明准则和价值观念,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经验中引申发展出新的对外战略观。中国不再自外于国际体系,不再以打破现存国际体系为目标,而是以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开放的全球视野适应国际体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 对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核恐怖主义与国际防范机制
3
作者 夏立平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9,共7页
核恐怖主义主要是指国际恐怖分子利用核扩散从事恐怖活动。当前,这种危险性呈上升趋势。防范和消除这种致命威胁是国际社会面临和务必全力解决的迫切要务。
关键词 核恐怖主义 国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重构与前途 被引量:7
4
作者 夏立平 董珊珊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3期98-117,160-161,共21页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第三次走到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放弃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对中国实行的"接触"政策,转向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但也不排除与中国进行选择性合作。"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有选...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第三次走到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放弃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对中国实行的"接触"政策,转向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但也不排除与中国进行选择性合作。"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有选择合作"成为中美关系新常态,两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将长期存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使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两军交流和学者学生交流等方面走向部分脱钩。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的主要原因包括中美两国之间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美战略文化的巨大差异。中美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主要领域和特征包括:双方经贸摩擦将长期化,在安全领域既竞争又合作将常态化,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可能增多,在人权问题上的争议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上升。但是,中美关系的三根支柱决定了两国不会陷入像美苏之间那样的"冷战",也不会完全脱钩。在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重构过程,需要稳步推进并最终实现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美关系 经济贸易摩擦 特朗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和平主义”:日美同盟的福音? 被引量:4
5
作者 胡令远 高兰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0,共15页
日本“积极和平主义”表面宣称要扩大国际贡献,进一步融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其实质是扩军备战,结果必将终结战后以来日本式和平主义路线,给东亚地区安全带来重大不稳定因素。对日美关系而言,这一政略在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共同应... 日本“积极和平主义”表面宣称要扩大国际贡献,进一步融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其实质是扩军备战,结果必将终结战后以来日本式和平主义路线,给东亚地区安全带来重大不稳定因素。对日美关系而言,这一政略在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共同应对中国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日美之间的摩擦和猜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和平主义 日美同盟 日本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公域与美国巧霸权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义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4,91,共7页
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及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对美国霸权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美国理论家近年提出全球公域论,将环境资源的全球公域概念加以引申,使其内涵从全球公地、人类共同财产、人类共同遗产拓展到人类共同关切事项,外延从国际法延伸... 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及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对美国霸权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美国理论家近年提出全球公域论,将环境资源的全球公域概念加以引申,使其内涵从全球公地、人类共同财产、人类共同遗产拓展到人类共同关切事项,外延从国际法延伸到国际安全与全球治理领域,试图将"全球公域"打造为国际秩序新概念,既要达到让新兴国家分担国际责任又不容许其分享全球领导权的目的,在削减费用的同时又能维护好美国的核心利益和领导地位,实现美国霸权从"霸权稳定性"到"霸权可持续性"的转型,追求"巧霸权"。形成中的全球公域理论与美国全球公域战略对国际体系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值得我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域 巧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重返亚洲的理论基础:以全球公域论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义桅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亚太地区,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传统的"辐辏"霸权体系难以为继,离岸制衡理论也遭到重大挑战。为此,美国理论家近年提出"全球公域论",成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理论基础之一。以此为指导,美国加紧推... 在亚太地区,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传统的"辐辏"霸权体系难以为继,离岸制衡理论也遭到重大挑战。为此,美国理论家近年提出"全球公域论",成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理论基础之一。以此为指导,美国加紧推行全球公域战略,重点是改变在南海问题上传统的中立政策,以所谓的"海上自由航行"原则突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限制,实施"空海一体战",为美国亚太双边联盟体系寻找新的合法性并强化这一体系,以实现美国亚太霸权从"霸权稳定性"到"霸权可持续性"的转型。形成中的美国全球公域理论与全球公域战略对亚太秩序和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一系列挑战,值得中国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返亚洲战略 再平衡 全球公域论 “辐辏”体系 离岸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实力猜想:逻辑与命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辜学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6,共9页
文章对学界和政界盛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分法提出质疑,认为它并没有充分折射现实国际博弈中实力的真实结构,从而提出猜想:除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实力存在,三者一起共同构成实力的总体... 文章对学界和政界盛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分法提出质疑,认为它并没有充分折射现实国际博弈中实力的真实结构,从而提出猜想:除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实力存在,三者一起共同构成实力的总体或全部。阐述结构实力的逻辑内涵,推测它的来源,勾画它的运作机理,催生对猜想的核实或证伪研究,从而为在学术上全面揭开实力的真实结构作出贡献,是文章的宗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实力 软实力 结构实力 国家实力 诉求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印度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以洞朗事件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夏立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9,共13页
自从印度独立开始,其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发展与演变可划分成三阶段:1947—1997年是“小集团决策”阶段;1998—2013年是“集体决策”阶段;2014年至今是“强人政治加集体决策”阶段。对印度对外政策决策有较大影响的是印度战略文化,印度... 自从印度独立开始,其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发展与演变可划分成三阶段:1947—1997年是“小集团决策”阶段;1998—2013年是“集体决策”阶段;2014年至今是“强人政治加集体决策”阶段。对印度对外政策决策有较大影响的是印度战略文化,印度战略文化不仅包含理想主义战略文化传统,也包含现实主义战略文化传统,占据主流地位的是现实主义战略文化。对印度战略文化有重要影响的还有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文化,以及印度国会与反对党也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印度对外政策决策。印度政府首脑在国际层面的博弈与国内层面的博弈,以及在这两个层面相互博弈之下,作出其在洞朗事件中的对外政策决策。从双层博弈理论出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洞朗事件中印度对外政策决策有如下主要特点:莫迪政府中的“强人政治加集体决策”机制在内外因素博弈下,作出派遣印度边防人员进入中国境内且阻止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进行一般行动的决策,但当其在双层博弈中渐处下风时,就作出将印方越界人员同设备一起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对外政策 莫迪政府 决策机制 洞朗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