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3个关键课题与中国转型发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39,共5页
从数量扩张的增长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未来30年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在3个关键课题上的研究进展。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富祉的关系上,指出经济增长对于社会富祉的贡献存在着门槛,跨过这...
从数量扩张的增长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未来30年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在3个关键课题上的研究进展。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富祉的关系上,指出经济增长对于社会富祉的贡献存在着门槛,跨过这个门槛经济增长对福利贡献的边际效用开始递减;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上,指出经济增长没有导致资源环境消耗的倒U型曲线,在自然资本存在限制的情况下无限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在政府支出与民生发展的关系上,指出公共支出增大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福利的提高,而公共支出的结构与方式对民生发展却是极其重要的。在对每个问题分析事实依据、原因解释、政策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转型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长期意义的理论思考与政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福利门槛
生态限制
公共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化发展能够降低福利碳强度吗?——G20国家的经验证据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国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共10页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样本期间各成员国的福利碳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单位福利水平的提升给碳排放空间带来的压力在逐渐缩小。(2)共有29个年份城市化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福利碳强度,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推高福利碳强度。(3)发达国家的主要局限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在于人均预期寿命偏低。以上结论对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主要有:要摒弃城市化模式之争,走弹性变通的适宜城市化道路;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精诚合作,推动治理现代化;要发展高质量出口贸易,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率
福利碳强度
低碳发展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PSR模型的公共服务治理系统性研究
被引量:
21
3
作者
诸大建
王欢明
刘淑妍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82,共8页
本文借鉴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反应(Response)模型对公共服务治理进行系统性研究,认为在压力层面,不同公共服务治理模式会产生不同服务绩效。在状态层面,需要建立绩效公式,从效率、回应性和公平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对该公式进...
本文借鉴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反应(Response)模型对公共服务治理进行系统性研究,认为在压力层面,不同公共服务治理模式会产生不同服务绩效。在状态层面,需要建立绩效公式,从效率、回应性和公平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对该公式进行拆解,可知绩效改善来源于技术效率和公众满意度的提高。在反应层面,认为存在两种改革路径:一种是以提高技术效率为目标;另一种是以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公众满意度为目的,即改革为公有私营模式,成立公有有限公司,避免公共服务治理简单回到政府直接管制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反应模型
治理模式
绩效评
价公有私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
145
4
作者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7,共8页
联合国里约20周年世界峰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倡导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但现在的绿色经济却具有全新的意义。本文基于参加联合国有关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的政策咨询和研究报告,论述了绿色经...
联合国里约20周年世界峰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倡导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但现在的绿色经济却具有全新的意义。本文基于参加联合国有关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的政策咨询和研究报告,论述了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三重效益、研究模型以及绿色经济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如何开展中国绿色经济研究进行探讨。首先,文章认为在深入探讨绿色经济前,需要了解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明确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绿色经济,以及怎样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三个基本问题。其二,绿色经济与褐色经济的情景模拟表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更好的三重底线效益。联合国的T-21模型对过去40年(1970-2010)及未来40年(2010-2050)进行了绿色情景与褐色情景两种模拟,认为在自然资本的环境收益方面,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自然资本的退化得到了基本遏制,而褐色经济发展情景下自然资本的退化会进一步增强;在物质资本的经济收益方面,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2020年以前经济增长率(2.5%)会低于褐色经济(3%),但从长期平均增长率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2.5%)可以带来比褐色经济发展模式(2%)更好的经济增长;在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方面,在2030年以前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就业机会有小幅减少,但长期来看,绿色经济能够创造与褐色经济同样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可以有小幅的增加(0.6%)。其三,绿色经济研究模型表明,绿色经济投资于自然资本可以实现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绿色经济假说是:将资金投资于提高资源能源效率与扩大自然资本两个方面,是否能够导致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该理论假设,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将自然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Threshold-21模型,证明绿色经济即投资于自然资本可以实现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其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能够增加生活质量。绿色经济假说,强调了绿色投资对生活质量有正的影响。通过生态绩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典型案例研究等三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减少自然资本消耗可以减少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本和维护成本、维持与增加自然资本对人类的功能;可以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用较少的自然资本投入达到社会稳定所需要的人造资本;可以提高人造资本的服务效率,用一定的物质存量为更多的人服务。其五,开展深化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倡导的绿色经济可以给我们发展中国的绿色经济带来新的启示,笔者认为对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应该包括理论内涵、实证分析、发展情景、行动领域、政策体系等五个依次递进、前后照应的研究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联合国
研究模型
三重效益底线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
被引量:
49
5
作者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共9页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本文提出基于对象-主体-过程的可持续性科学的分析模型,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中的一些经常碰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辨析:在对象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在生物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有重要的包含互补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并列替代关系;在过程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将适应性治理和源头性预防结合起来,运用压力-状态-响应即PSR方法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不是应对其中一个环节;在主体维度,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能脱离合作治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作为案例应用,讨论了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的绿色经济的对象、过程、主体问题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科学
对象-主体-过程分析
绿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被引量:
4
6
作者
诸大建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第2期7-9,共3页
2011年1月14日,结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和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问题,《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采访了同济大学诸大建教授。经受访者本人审核,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
区域规划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
国务院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20国家低碳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国平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7,共3页
构建以福利为导向的低碳竞争力模型,并对G20国家1990-2010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行列中,法国的低碳竞争力具有静态和动态的双重优势;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低碳发展的标杆;中国的低碳竞争力在G20国家中处于劣势,...
构建以福利为导向的低碳竞争力模型,并对G20国家1990-2010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行列中,法国的低碳竞争力具有静态和动态的双重优势;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低碳发展的标杆;中国的低碳竞争力在G20国家中处于劣势,未来中国需要在技术、制度和理念上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创新,以实现跨越式的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福利
低碳竞争力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蓝图构建、实施挑战与研究策略
8
作者
诸大建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6期94-98,共5页
从城市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3个基本问题。在发展目标方面,逐一讨论了人口进城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实施挑战方面,深入讨论了人口进城落户的规模、结构、效率、质...
从城市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3个基本问题。在发展目标方面,逐一讨论了人口进城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实施挑战方面,深入讨论了人口进城落户的规模、结构、效率、质量问题;在研究策略方面,指出中国新型城镇化需要运用回溯比对型方法在愿景与现状之间发现有效的通道和工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型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回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里约+20”看绿色经济新理念和新趋势
被引量:
83
9
作者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如果说20年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核心概念是可持续发展,那么2012年"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就是绿色经济。本文概括了"里约+20"大会绿色经济的三个关键问题,并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提...
如果说20年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核心概念是可持续发展,那么2012年"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就是绿色经济。本文概括了"里约+20"大会绿色经济的三个关键问题,并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看法。①当前的绿色经济是世界绿色浪潮发展演进的新成果,具有与以往的绿色思潮不同的时代背景,具有对传统的褐色经济进行范式更替的革命意义。②绿色经济对传统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增加了两个重要维度。绿色经济试图将空气、水、土壤、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计入国家财富预算,强调经济增长要控制在关键自然资本的边界之内;绿色经济试图将"公平"或包容性变成与传统经济学中的"效率"同等重要的基本理念。③按照甜甜圈的理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有不同的绿色解决战略。发达国家大多数有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是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人均,处于甜甜圈的外圈;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生态足迹低于地球人均,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足,处于甜甜圈的内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从不同的方向走向地球边界和社会边界之间的中间圈。中国不能沿袭发达国家的褐色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大幅度提高绿色增长的效率。绿色经济对于中国未来10-30年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经济意义上的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具有经济高效、规模适度、社会包容的特征,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发达国家水平之下,有与人均GDP 1万美元相匹配的人类发展水平,同时大幅度降低穷富之间的差距。中国可以运用绿色经济中自然资本消耗规模要控制、资源分配要公平、资源生产率要提高的一般原理和量变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转型。第一是绿色经济的生态规模政策。对耕地、能源等重要的自然资本,要实行总量控制,形成倒逼机制,限制GDP的规模和速度过快增长。第二是绿色经济的分配公平政策。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要把资源环境总量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到各区域。初始分配体现公平,特别是贫穷人口的生态权利。第三是绿色经济的效率提高政策。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环境的生产率,自然资源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从区域看,沿海发达地区是生态优化功能区,应该在提高经济社会水平的同时降低生态足迹;中部地区是重点发展功能区,要尽可能提高生态效率,用较少的生态足迹增加实现有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在生态禁止发展和限制发展功能区,重点是降低贫穷人口比例,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约+20
绿色经济
甜甜圈理论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构建
被引量:
4
10
作者
刘国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7,共9页
促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走向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在各国和地区竞合博弈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生态经济学中所提出的生态福利绩效概念为低碳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首先,从生态福利绩效的内涵来看,其强调三个观点:...
促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走向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在各国和地区竞合博弈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生态经济学中所提出的生态福利绩效概念为低碳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首先,从生态福利绩效的内涵来看,其强调三个观点:生态资本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稀缺要素;超越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思维指引;生态福利绩效是以福利提升为导向的效率概念。其次,从生态福利绩效与低碳竞争力的内在关联机理来看,二者具有发展基础的涵容性、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发展途径的共通性。有鉴于此,论文尝试构建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具体包含如下四个子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基础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效应贡献分解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和低碳竞争综合能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福利绩效
低碳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3个关键课题与中国转型发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诸大建
机构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3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稳态经济理论的碳生产率与低碳竞争力研究"(编号:71173157)
文摘
从数量扩张的增长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未来30年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在3个关键课题上的研究进展。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富祉的关系上,指出经济增长对于社会富祉的贡献存在着门槛,跨过这个门槛经济增长对福利贡献的边际效用开始递减;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上,指出经济增长没有导致资源环境消耗的倒U型曲线,在自然资本存在限制的情况下无限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在政府支出与民生发展的关系上,指出公共支出增大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福利的提高,而公共支出的结构与方式对民生发展却是极其重要的。在对每个问题分析事实依据、原因解释、政策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转型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长期意义的理论思考与政策思考。
关键词
转型发展
福利门槛
生态限制
公共支出
Keywords
transition development
well-being threshold
ecological limit
public expenditure
分类号
F06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化发展能够降低福利碳强度吗?——G20国家的经验证据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国平
机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生态福利绩效的理论、指标和实证”(72104185)。
文摘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样本期间各成员国的福利碳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单位福利水平的提升给碳排放空间带来的压力在逐渐缩小。(2)共有29个年份城市化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福利碳强度,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推高福利碳强度。(3)发达国家的主要局限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在于人均预期寿命偏低。以上结论对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主要有:要摒弃城市化模式之争,走弹性变通的适宜城市化道路;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精诚合作,推动治理现代化;要发展高质量出口贸易,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关键词
城市化率
福利碳强度
低碳发展
生态经济学
Keywords
urbanization rate
carbon intensity of well-being(CIWB)
low-carbo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conomics
分类号
F291.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PSR模型的公共服务治理系统性研究
被引量:
21
3
作者
诸大建
王欢明
刘淑妍
机构
同济大学
经济
与管理
学院公共
管理
系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同济大学
经济
与管理
学院
同济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8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306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05JZD0001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应急项目(2008JYJ031)资助
文摘
本文借鉴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反应(Response)模型对公共服务治理进行系统性研究,认为在压力层面,不同公共服务治理模式会产生不同服务绩效。在状态层面,需要建立绩效公式,从效率、回应性和公平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对该公式进行拆解,可知绩效改善来源于技术效率和公众满意度的提高。在反应层面,认为存在两种改革路径:一种是以提高技术效率为目标;另一种是以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公众满意度为目的,即改革为公有私营模式,成立公有有限公司,避免公共服务治理简单回到政府直接管制的倾向。
关键词
压力-状态-反应模型
治理模式
绩效评
价公有私营模式
Keywords
Pressure - State - Response Model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ublic owners and Private Business
分类号
F0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
145
4
作者
诸大建
机构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1731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编号:11AZD102)
文摘
联合国里约20周年世界峰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倡导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但现在的绿色经济却具有全新的意义。本文基于参加联合国有关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的政策咨询和研究报告,论述了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三重效益、研究模型以及绿色经济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如何开展中国绿色经济研究进行探讨。首先,文章认为在深入探讨绿色经济前,需要了解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明确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绿色经济,以及怎样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三个基本问题。其二,绿色经济与褐色经济的情景模拟表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更好的三重底线效益。联合国的T-21模型对过去40年(1970-2010)及未来40年(2010-2050)进行了绿色情景与褐色情景两种模拟,认为在自然资本的环境收益方面,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自然资本的退化得到了基本遏制,而褐色经济发展情景下自然资本的退化会进一步增强;在物质资本的经济收益方面,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2020年以前经济增长率(2.5%)会低于褐色经济(3%),但从长期平均增长率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2.5%)可以带来比褐色经济发展模式(2%)更好的经济增长;在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方面,在2030年以前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就业机会有小幅减少,但长期来看,绿色经济能够创造与褐色经济同样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可以有小幅的增加(0.6%)。其三,绿色经济研究模型表明,绿色经济投资于自然资本可以实现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绿色经济假说是:将资金投资于提高资源能源效率与扩大自然资本两个方面,是否能够导致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该理论假设,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将自然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Threshold-21模型,证明绿色经济即投资于自然资本可以实现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其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能够增加生活质量。绿色经济假说,强调了绿色投资对生活质量有正的影响。通过生态绩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典型案例研究等三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减少自然资本消耗可以减少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本和维护成本、维持与增加自然资本对人类的功能;可以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用较少的自然资本投入达到社会稳定所需要的人造资本;可以提高人造资本的服务效率,用一定的物质存量为更多的人服务。其五,开展深化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倡导的绿色经济可以给我们发展中国的绿色经济带来新的启示,笔者认为对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应该包括理论内涵、实证分析、发展情景、行动领域、政策体系等五个依次递进、前后照应的研究模块。
关键词
绿色经济
联合国
研究模型
三重效益底线
生活质量
Keywords
green economy
the United Nations
model
tripple-bottom-line benefits
quality of life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
被引量:
49
5
作者
诸大建
机构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稳态经济理论的低碳竞争力研究"(批准号:71173157)
文摘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本文提出基于对象-主体-过程的可持续性科学的分析模型,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中的一些经常碰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辨析:在对象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在生物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有重要的包含互补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并列替代关系;在过程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将适应性治理和源头性预防结合起来,运用压力-状态-响应即PSR方法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不是应对其中一个环节;在主体维度,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能脱离合作治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作为案例应用,讨论了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的绿色经济的对象、过程、主体问题及其意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科学
对象-主体-过程分析
绿色经济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science
Object-Process-Subject analysis
green economy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被引量:
4
6
作者
诸大建
机构
同济大学
经济
与管理
学院公共
管理
系系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上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出处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第2期7-9,共3页
文摘
2011年1月14日,结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和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问题,《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采访了同济大学诸大建教授。经受访者本人审核,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
区域规划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
国务院
编辑部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20国家低碳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国平
机构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开放经济与贸易
研究
中心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7,共3页
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4YS139)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ZZLX13002)
文摘
构建以福利为导向的低碳竞争力模型,并对G20国家1990-2010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行列中,法国的低碳竞争力具有静态和动态的双重优势;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低碳发展的标杆;中国的低碳竞争力在G20国家中处于劣势,未来中国需要在技术、制度和理念上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创新,以实现跨越式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
碳排放
福利
低碳竞争力
低碳经济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蓝图构建、实施挑战与研究策略
8
作者
诸大建
机构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6期94-98,共5页
文摘
从城市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3个基本问题。在发展目标方面,逐一讨论了人口进城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实施挑战方面,深入讨论了人口进城落户的规模、结构、效率、质量问题;在研究策略方面,指出中国新型城镇化需要运用回溯比对型方法在愿景与现状之间发现有效的通道和工作空间。
关键词
中国
新型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回溯法
Keywords
China
New-type urban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ckcasting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里约+20”看绿色经济新理念和新趋势
被引量:
83
9
作者
诸大建
机构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1731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编号:11AZD102)
文摘
如果说20年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核心概念是可持续发展,那么2012年"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就是绿色经济。本文概括了"里约+20"大会绿色经济的三个关键问题,并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看法。①当前的绿色经济是世界绿色浪潮发展演进的新成果,具有与以往的绿色思潮不同的时代背景,具有对传统的褐色经济进行范式更替的革命意义。②绿色经济对传统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增加了两个重要维度。绿色经济试图将空气、水、土壤、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计入国家财富预算,强调经济增长要控制在关键自然资本的边界之内;绿色经济试图将"公平"或包容性变成与传统经济学中的"效率"同等重要的基本理念。③按照甜甜圈的理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有不同的绿色解决战略。发达国家大多数有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是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人均,处于甜甜圈的外圈;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生态足迹低于地球人均,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足,处于甜甜圈的内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从不同的方向走向地球边界和社会边界之间的中间圈。中国不能沿袭发达国家的褐色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大幅度提高绿色增长的效率。绿色经济对于中国未来10-30年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经济意义上的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具有经济高效、规模适度、社会包容的特征,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发达国家水平之下,有与人均GDP 1万美元相匹配的人类发展水平,同时大幅度降低穷富之间的差距。中国可以运用绿色经济中自然资本消耗规模要控制、资源分配要公平、资源生产率要提高的一般原理和量变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转型。第一是绿色经济的生态规模政策。对耕地、能源等重要的自然资本,要实行总量控制,形成倒逼机制,限制GDP的规模和速度过快增长。第二是绿色经济的分配公平政策。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要把资源环境总量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到各区域。初始分配体现公平,特别是贫穷人口的生态权利。第三是绿色经济的效率提高政策。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环境的生产率,自然资源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从区域看,沿海发达地区是生态优化功能区,应该在提高经济社会水平的同时降低生态足迹;中部地区是重点发展功能区,要尽可能提高生态效率,用较少的生态足迹增加实现有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在生态禁止发展和限制发展功能区,重点是降低贫穷人口比例,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
里约+20
绿色经济
甜甜圈理论
包容性
Keywords
Rio + 20
green economy
Doughnut Principle
inclusiveness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构建
被引量:
4
10
作者
刘国平
机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中国低碳竞争力研究”(16BJL075)。
文摘
促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走向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在各国和地区竞合博弈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生态经济学中所提出的生态福利绩效概念为低碳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首先,从生态福利绩效的内涵来看,其强调三个观点:生态资本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稀缺要素;超越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思维指引;生态福利绩效是以福利提升为导向的效率概念。其次,从生态福利绩效与低碳竞争力的内在关联机理来看,二者具有发展基础的涵容性、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发展途径的共通性。有鉴于此,论文尝试构建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具体包含如下四个子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基础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效应贡献分解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和低碳竞争综合能力模型。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福利绩效
低碳竞争力
Keywords
ecological econom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llbeing performance of ecological input
low-carbon competitiveness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3个关键课题与中国转型发展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城市化发展能够降低福利碳强度吗?——G20国家的经验证据及对中国的启示
刘国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PSR模型的公共服务治理系统性研究
诸大建
王欢明
刘淑妍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诸大建
《上海城市规划》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G20国家低碳竞争力研究
刘国平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蓝图构建、实施挑战与研究策略
诸大建
《上海城市规划》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里约+20”看绿色经济新理念和新趋势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8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构建
刘国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