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链球菌对小鼠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张诗 徐盼 +3 位作者 郭艺婷 邵如如 赵若闻 何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利用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模型,对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组、慢性炎症(CI)组、唾液链球菌治疗(CI+S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利用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模型,对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组、慢性炎症(CI)组、唾液链球菌治疗(CI+S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CI+GC)组和单独使用唾液链球菌(CON+SS)组各15只。4周后收集病损部颊黏膜,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病损局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叉头框蛋白3(Foxp3)的mRNA表达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病损局部IL-6的蛋白表达情况。(2)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CON组、CI组及CI+SS组各15只。4周后收集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7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1)与CI组相比,CI+SS组病损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降低,IL-6阳性细胞减少(P<0.001);(2)CI+SS组病损组织中IL-10、IL-17和Foxp3的表达降低(P<0.01),血清IL-17A的表达降低(P<0.001),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下降(P<0.001)。结论:Ss局部使用具有改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Th17/Treg分化失衡从而维持局部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慢性炎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3b对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多向分化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慧 苏俭生 周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究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 enzyme,Dnmt3b)对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fibrocartilage stem cells,FCSCs)成脂、成骨、成软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FCSCs,构建Dnmt3b过表达慢病毒,感染FC... 目的:探究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 enzyme,Dnmt3b)对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fibrocartilage stem cells,FCSCs)成脂、成骨、成软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FCSCs,构建Dnmt3b过表达慢病毒,感染FCSCs建立过表达Dnmt3b的FCSCs细胞模型,并对其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培养,检测Dnmt3b过表达对大鼠髁突FCSCs成脂、成骨、成软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与对照组相比,Dnmt3b过表达组成脂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表达显著降低,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显著升高,成软骨相关基因SRY相关转录因子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CAN)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Dnmt3b能促进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成软骨向分化和成骨向分化,抑制其成脂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3B 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成软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熹 张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极化在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中作用,及高糖环境对巨噬细胞极化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对照组)和GK大鼠(糖尿病组)构建根尖周炎模型,2周、4周取材。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根尖炎症浸润;免...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极化在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中作用,及高糖环境对巨噬细胞极化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对照组)和GK大鼠(糖尿病组)构建根尖周炎模型,2周、4周取材。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根尖炎症浸润;免疫组化观察炎症因子表达;免疫荧光观察巨噬细胞极化情况。体外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高浓度葡萄糖(40 mmol/L)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及炎症因子相关mRNA表达水平。结果:建模4周,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根尖炎症浸润增多,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增多,抗炎因子IL-10减少(P<0.05);M2型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比值(CD206/CD68)减少,巨噬细胞iNOS表达增多,凋亡细胞数目增多(P<0.05)。高糖处理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iNOS mRNA表达升高,CD206表达降低,CD68表达无明显差异;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升高,IL-10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所致高糖环境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炎性浸润,加重根尖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糖尿病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干扰对小鼠焦虑情绪影响的性别差异
4
作者 李娟 徐明 +1 位作者 张琪 刘伟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建立前牙咬合干扰动物模型,观察比较雌雄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情绪调控相关脑区的活化以及血清皮质酮水平。方法: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雄性咬合干扰组、雄性对照组、雌性咬合干扰组以及雌性对照组,造模后第7、14天利用旷场、高... 目的:建立前牙咬合干扰动物模型,观察比较雌雄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情绪调控相关脑区的活化以及血清皮质酮水平。方法: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雄性咬合干扰组、雄性对照组、雌性咬合干扰组以及雌性对照组,造模后第7、14天利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以及黑白箱检测小鼠焦虑情绪变化;通过c-fos染色观察情绪相关脑区神经元的激活水平,血清皮质酮浓度评价机体应激水平。结果:造模后第7、14天雌雄咬合干扰组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咬合干扰后即刻雌雄小鼠前额叶皮层、岛叶皮层、伏隔核、中央杏仁核、基底外侧杏仁核以及丘脑旁下核等脑区神经元激活增加(P<0.05);造模后第14天雌性咬合干扰组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雄性咬合干扰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牙咬合干扰短期内可导致雌雄小鼠焦虑样行为增加、情绪相关脑区神经元激活,同时可以导致雌性小鼠机体应激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干扰 焦虑 性别差异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杰 徐华兴 +1 位作者 程抒华 张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自噬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60只8周龄SD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开髓后直接盖髓,术后第1、3、7、14天取材,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牙髓损... 目的:研究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自噬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60只8周龄SD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开髓后直接盖髓,术后第1、3、7、14天取材,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牙髓损伤修复情况,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68以及自噬蛋白LC3B和Beclin1的表达。分别提取损伤牙髓组织及体外培养牙髓细胞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炎症、矿化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第3天炎症浸润逐渐减轻,第14天炎症明显好转,有新胶原纤维形成( P <0.05)。这一过程可见自噬蛋白LC3B、Beclin1主要表达在牙髓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及胞膜上。mRNA水平表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D68、TNF-α在损伤后3天表达达高峰,随后降低;矿化指标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及牙本质基质蛋白1 (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自噬基因LC3B与Atg5在损伤后12 h表达量至高峰,24 h表达量最低,随后逐渐升高;Atg12与Beclin1在损伤后出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体外细胞与体内组织mRNA趋势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自噬参与牙髓炎症的发生发展,并促进牙髓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牙髓炎症 牙髓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可视化技术在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欣荣 冯玥 刘伟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8-475,共8页
目的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应用于临床诊断及修复。方法利用软件手段,将口内扫描(IOS)、口外面部扫描(EOS)、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动态咬合运动轨迹进行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创建可... 目的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应用于临床诊断及修复。方法利用软件手段,将口内扫描(IOS)、口外面部扫描(EOS)、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动态咬合运动轨迹进行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创建可视化、可操作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对虚拟患者咬合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系统性评估,在兼顾前牙美学及后牙修复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建立新的颌位并对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设备,实现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结果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及CAD/CAM设备的对接,得到了可视化、可操控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使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技术更加便捷与安全。结论多模态数据融合创建四维虚拟患者创新地实现了同一患者各种数据在同时间、同空间的结合,方便、直观地展示了患者口颌系统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与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数据融合 虚拟牙科患者 咬合重建 动态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在牙体牙髓病影像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齐帅 张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0-964,共5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牙体牙髓病作为最常见的一类口腔疾病是其中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牙体牙髓病影像诊断中展现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牙体牙髓病作为最常见的一类口腔疾病是其中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牙体牙髓病影像诊断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为临床医生提供智能化诊疗支持。本文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卷积神经网络在牙体牙髓病影像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简要分析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影像诊断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补全网络修复上颌磨牙钙化根管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佳欢 傅裕杰 +2 位作者 任根强 陈宇飞 张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通过模拟钙化根管样本,训练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补全网络修复补全上颌磨牙中上段钙化根管,为之后辅助临床治疗提供前期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0颗上颌磨牙(牙髓腔完整,拥有3个根管)并获取其牙髓三维模型。使用Mimics软件编辑牙髓形... 目的:通过模拟钙化根管样本,训练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补全网络修复补全上颌磨牙中上段钙化根管,为之后辅助临床治疗提供前期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0颗上颌磨牙(牙髓腔完整,拥有3个根管)并获取其牙髓三维模型。使用Mimics软件编辑牙髓形态以模拟上颌磨牙中上段钙化。将模拟钙化牙髓与完整牙髓配对作为点云补全模型的训练样本。经以上操作,我们制作了一个包含200组样本的钙化牙髓样本数据集,其中180组用于模型训练,20组用于模型测试。在测试阶段,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将输出结果网格实体化,再与金标准(完整牙髓)进行形态的对比评估。结果:Dice相似性指数为(86.80±1.32)%、平均对称表面距离为(0.04±0.02)mm和Hausdorff距离为(0.28±0.05)mm。结论:预测结果与金标准相似性高,外形偏差较小。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补全网络可以有效修复上颌磨牙中上段钙化。为人工智能辅助中上段钙化根管治疗提供前期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钙化 点云补全 深度学习 上颌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9
作者 侯锐 翟新利 +14 位作者 方剑乔 孙沫逸 赵吉宏 马立昌 黄小瑾 章燕 马东 张巍 任媛媛 马静 徐礼鲜 于世宾 袁华 柴碧芳 邓中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较为棘手,疗效不够理想。为明确PTN的诊治理论知识,推广临床非手术治疗经验,提高PTN的诊疗效果,预防减少PTN的反复发作,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对PTN的病因、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预防保健方面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进行阐述并制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面痛 辨证施治 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根尖周囊肿骨吸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春燕 张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根尖周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2例根尖周囊肿囊壁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分析其与骨破坏的关系;分离囊壁及正常间充质对照成纤维细胞,ELISA和RT-qPCR检测其中VEGF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根尖周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2例根尖周囊肿囊壁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分析其与骨破坏的关系;分离囊壁及正常间充质对照成纤维细胞,ELISA和RT-qPCR检测其中VEGF表达。条件培养基诱导RAW264.7细胞破骨向分化,贝伐单抗阻断VEGF,计数TRAP阳性破骨细胞。结果:囊壁中VEGF呈强阳性,其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骨破坏面积正相关。囊壁成纤维细胞VEGF及破骨诱导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并受贝伐单抗抑制(P<0.05)。结论:根尖周囊肿囊壁VEGF能促血管增生及破骨细胞分化,导致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囊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破坏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脂多糖致人牙周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敏 王佐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培养基中加入氢气能否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在脂多糖(LPS)刺激下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方法用1μg·m L-1LPS刺激hPDLCs,分别用普通和富氢培养基培养,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上清中超氧化... 目的研究培养基中加入氢气能否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在脂多糖(LPS)刺激下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方法用1μg·m L-1LPS刺激hPDLCs,分别用普通和富氢培养基培养,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在LPS刺激下,富氢培养基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培养基组,凋亡率降低(P<0.05)。2组间LDH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h和12h富氢培养基组细胞上清中CAT活性较普通培养基组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而2组的SOD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6h富氢培养基组细胞上清中MDA水平较普通培养基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氢气可有效改善LPS导致的hPDLCs增殖活性降低及凋亡,并可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培养基 脂多糖 牙周膜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氧化锌与纤连蛋白复合修饰应用于抗种植体周炎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大卫 朱立远 +1 位作者 卢红亮 王佐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6-1322,I0003-I0006,共11页
种植体周炎会导致种植体周牙龈附着丧失、骨组织吸收,甚至种植体松动、脱落。本研究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联合硅烷化修饰在钛表面制备氧化锌纳米薄膜和纤连蛋白复合涂层。选取种植体周炎相关致病菌伴放线聚集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用作该... 种植体周炎会导致种植体周牙龈附着丧失、骨组织吸收,甚至种植体松动、脱落。本研究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联合硅烷化修饰在钛表面制备氧化锌纳米薄膜和纤连蛋白复合涂层。选取种植体周炎相关致病菌伴放线聚集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用作该复合涂层抗菌效果的体外验证。同时,检测牙龈成纤维细胞在钛、氧化锌修饰钛及纤连蛋白与氧化锌复合修饰钛表面黏附、增殖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位点通过注射细菌法建立种植体周炎模型,并比较不同材料的钛钉周围骨破坏范围和牙龈组织中的炎症程度。实验结果显示,该复合涂层对伴放线聚集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24 h抗菌率分别为80.9%和75.7%;牙龈成纤维细胞在复合修饰钛片表面展现出良好的黏附、增殖状态;在大鼠种植体周炎模型中,Micro-CT结果显示,纯钛钉周骨组织吸收为(1.14±0.71)mm,而经复合修饰的钛钉周围骨组织吸收仅为(0.37±0.28)mm。石蜡切片观察和qPC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纯钛钉周牙龈及牙槽骨组织的炎症反应较重,而经复合修饰的钛钉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因此,该复合修饰可能在牙种植体防御细菌入侵、增强牙龈附着和降低牙龈炎症反应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纤连蛋白 种植体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脂多糖对大鼠牙囊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震 颜燕宏 +1 位作者 韩雪 蒋备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4-540,共7页
目的:探究大肠杆菌脂多糖(E.coli LPS)对大鼠牙囊干细胞(rDF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rDFSCs,使用不同浓度(0、1、10μg/mL)E.coli LPS处理细胞,通过qRT-PCR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 目的:探究大肠杆菌脂多糖(E.coli LPS)对大鼠牙囊干细胞(rDF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rDFSCs,使用不同浓度(0、1、10μg/mL)E.coli LPS处理细胞,通过qRT-PCR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分别评估rDFSCs的矿化情况,并利用qRT-PCR检测其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LPS组IL-6、IL-1β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1μg/mL LPS促进rDFSCs增殖及迁移能力(P<0.05),而10μg/mL LPS对其增殖、迁移影响不明显;LPS处理后ALP染色降低、矿化结节数量减少,且成骨标志物RUNX2、COL1及OPN表达下降(P<0.05)。结论:E.coli LPS模拟的炎症微环境下,rDFSCs成骨分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低浓度(1μg/mL)LPS刺激可促进rDFSCs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牙囊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青年人上前牙邻接触区和龈外展隙的形态研究
14
作者 厉超元 丛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0-572,共3页
目的对上海市青年人不同牙形的上颌前牙邻接触区(PCA)和龈外展隙形态进行研究,为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青年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硅橡胶印模材法获取牙列模型,用Sirona inlab inEosBlue蓝光扫描仪扫描模型... 目的对上海市青年人不同牙形的上颌前牙邻接触区(PCA)和龈外展隙形态进行研究,为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青年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硅橡胶印模材法获取牙列模型,用Sirona inlab inEosBlue蓝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并测量,测量结果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牙体形态的上前牙邻接触区百分数(PCAP)比例:方圆形上前牙的中切牙与中切牙(CI-CI)、中切牙与侧切牙(CI-LI)、侧切牙与尖牙(LI-CA)分别为(47.7±5.1)%、(34.6±5.0)%、(24.2±4.2)%;卵圆形分别为(43.1±3.7)%、(31.3±4.1)%、(22.3±3.7)%;尖圆形分别(38.8±5.3)%、(33.1±5.7)%、(23.2±3.7)%。统计分析显示,方圆形和卵圆形分别在上前牙的CI-CI、LI-CA两牙位的PCA长度与同侧中切牙临床冠长存在线性相关性。中切牙临床冠长(P<0.01)、中切牙间龈乳头高度(PH)(P<0.01)和龈外展隙的角度(GEA)(P<0.01)在不同牙形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前牙邻接触区长度百分数、龈乳头高度、龈外展隙的角度与上中切牙牙形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前牙及其软组织修复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 inLab 邻接触区 龈外展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神经在牙髓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春萌 张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0-1114,共5页
牙髓的防御和自身修复功能是损伤牙髓修复和活髓保存的生物学基础。神经作为牙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在牙髓损伤后作为始动因素发挥作用。牙髓损伤不仅导致牙髓神经分布、组成结构以及信号分子等发生改变,而且能通过相关信号分子的... 牙髓的防御和自身修复功能是损伤牙髓修复和活髓保存的生物学基础。神经作为牙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在牙髓损伤后作为始动因素发挥作用。牙髓损伤不仅导致牙髓神经分布、组成结构以及信号分子等发生改变,而且能通过相关信号分子的作用影响周围其他组织细胞。本文就近年来牙髓神经在牙髓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活髓保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组织损伤 神经 信号分子 防御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对人唾液腺细胞系免疫球蛋白受体影响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龚吴仪 李永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变异链球菌(S.mutans)对人唾液腺细胞系(HSG)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细胞系来源与Pigr在HSG中的表达。将对数生长中期的S.mutans水热灭活后与HSG细胞共培养,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qPCR... 目的:观察变异链球菌(S.mutans)对人唾液腺细胞系(HSG)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细胞系来源与Pigr在HSG中的表达。将对数生长中期的S.mutans水热灭活后与HSG细胞共培养,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S.mutans对Pigr表达的影响。结果:S.mutans对HSG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但在S.mutans作用下,HSG中Pig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S.mutans可抑制HSG中Pig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免疫球蛋白受体 人唾液腺细胞系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