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口腔医学导论》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娟 何旭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2期1492-1493,共2页
关键词 基础医学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弱相干层析技术的原理及口腔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利敏 石四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弱相干层析技术 光学相干 口腔 原理 成像技术 激光扫描 超声成像 分辨率高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系统医院136篇口腔修复、正畸学论文的统计分析
3
作者 苏剑生 田明铭 郑光榕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4期25-26,共2页
通过对铁路系统医院136篇口腔修复、正畸学论文的统计分析,来评价医院口腔修复、正畸的科研水平,同时也揭示了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加强科研协作、扩大学术交流、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使科研成果更趋完善。
关键词 医院 论文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伍俊锋 施斌 +4 位作者 曹裕杰 陈法 曹熔锴 张诗蕾 黄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288例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老年OSCC患者288例,对已确诊OSCC患者进行随访,同...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288例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老年OSCC患者288例,对已确诊OSCC患者进行随访,同时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和累积风险模型计算生存率及累积发生率;组间比较分别采用Log-rank和Gray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Fine&Gray回归模型分析老年OSCC预后影响因素;对治疗方式按照BMI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佩戴假牙的HR(95%CI)为1.74(1.11,2.71);T3-4期HR(95%CI)为3.64(1.32,10.01);N1和N2-3期HR(95%CI)分别为2.78(1.36,5.645)和1.96(1.01,3.80);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HR(95%CI)为2.25(1.27,3.99)。多因素Fine&Gray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女性SHR(95%CI)为0.58(0.366,0.94);N1和N2-3期,SHR(95%CI)为2.29(1.29,4.05)和4.42(2.48,7.85);M1期SHR(95%CI)为2.97(1.08,8.20);手术联合放化疗,SHR(95%CI)为2.14(1.26,3.65)。对治疗方式按BMI进行分层,结果显示在BMI<18.5 kg/m^2的老年OSCC患者中,手术联合放化疗为影响其生存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假牙、T分期、N分期、M分期、分化程度及治疗方式是老年O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因素 风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粘接剂对人口腔成纤维细胞的毒性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燕舞 刘月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10-612,共3页
目的:评估非调和型,光固化和流动树脂粘接剂对人口腔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每种粘接剂做成12块试件,于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培养1、3、5、7d,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经过1d培养,非调和型粘接剂表现出中度毒性反应(P<0.05),... 目的:评估非调和型,光固化和流动树脂粘接剂对人口腔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每种粘接剂做成12块试件,于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培养1、3、5、7d,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经过1d培养,非调和型粘接剂表现出中度毒性反应(P<0.05),而光固化和流动树脂粘接剂则表现出无毒。随着时间推移,非调和型粘接剂的毒性缓慢降低。在第5天和第7天的试验中,3种树脂的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异,但细胞活力在第7天均明显下降。结论:非调和型粘接剂在第1天中的中度毒性说明牙医和患者在进行此种树脂的操作中均应适当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粘接剂 细胞毒性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对小鼠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的治疗作用
6
作者 张诗 徐盼 +3 位作者 郭艺婷 邵如如 赵若闻 何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利用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模型,对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组、慢性炎症(CI)组、唾液链球菌治疗(CI+S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利用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模型,对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组、慢性炎症(CI)组、唾液链球菌治疗(CI+S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CI+GC)组和单独使用唾液链球菌(CON+SS)组各15只。4周后收集病损部颊黏膜,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病损局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叉头框蛋白3(Foxp3)的mRNA表达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病损局部IL-6的蛋白表达情况。(2)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CON组、CI组及CI+SS组各15只。4周后收集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7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1)与CI组相比,CI+SS组病损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降低,IL-6阳性细胞减少(P<0.001);(2)CI+SS组病损组织中IL-10、IL-17和Foxp3的表达降低(P<0.01),血清IL-17A的表达降低(P<0.001),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下降(P<0.001)。结论:Ss局部使用具有改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Th17/Treg分化失衡从而维持局部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慢性炎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心理应激对大鼠咀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7
作者 张海娟 曹帮萍 +3 位作者 韩妍冬 黄子宇 郑程东 王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543-1550,共8页
目的 探讨单纯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group, PS)对大鼠咀嚼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心理应激组(PS组)以及药物组。CON组正常喂养,PS组及药物组大鼠均通过交流箱接受... 目的 探讨单纯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group, PS)对大鼠咀嚼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心理应激组(PS组)以及药物组。CON组正常喂养,PS组及药物组大鼠均通过交流箱接受心理应激,药物组大鼠在每次心理应激前30 min注射抗抑郁药氟西汀。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血清皮质酮浓度,并记录大鼠在旷场试验外周移动距离和快速移动时间百分比,以及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的运动时间、不动时间和总距离;测量颞肌、咬肌和二腹肌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颞肌、咬肌和二腹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yHC)-Ⅰ、MyHC-Ⅱa、MyHC-Ⅱb和MyHC-Ⅱd/x、生长分化因子8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 GDF8)、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GDF8和AChE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PS组体质量增长百分比降低(P<0.05),旷场试验外周区域移动距离、快速移动时间百分比以及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移动总距离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不动时间增加(P<0.05),血清皮质酮浓度升高(P<0.05);与PS组相比,药物组体质量增长百分比升高(P<0.05),在旷场外周移动距离及快速移动时间百分比明显增加(P<0.001),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移动总距离及不动时间减少(P<0.05),血清皮质酮浓度降低(P<0.05)。相较于CON组,PS组咀嚼肌纤维横断面面积降低(P<0.05),颞肌、咬肌MyHC-Ⅰ、MyHC-Ⅱb和MyHC-Ⅱd/x表达量降低(P<0.05),MyHC-Ⅱa升高(P<0.05),二腹肌MyHC-Ⅰ表达量降低(P<0.05),MyHC-Ⅱa、MyHC-Ⅱb、MyHC-Ⅱd/x表达量升高(P<0.05);与PS组相比,药物组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升高(P<0.05),颞肌MyHC-Ⅰ、MyHC-Ⅱb、MyHC-Ⅱd/x型纤维表达量升高(P<0.05),MyHC-Ⅱa型纤维降低(P<0.001),咬肌各类型纤维表达量均较PS组上升(P<0.001),二腹肌MyHC-Ⅰ型纤维明显升高(P<0.01),MyHC-Ⅱa、MyHC-Ⅱb、MyHC-Ⅱd/x型纤维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PS组颞肌、咬肌和二腹肌GDF8 mRNA表达量降低(P<0.05),颞肌、咬肌GDF8蛋白降低(P<0.05),颞肌和咬肌AChE mRNA表达量升高(P<0.05),二腹肌AChE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PS组相比,药物组在颞肌、咬肌中AChE mRNA表达量下降(P<0.05),GDF8 mRNA表达量上升(P<0.001),而在二腹肌中,AChE mRNA及GDF8 mRNA表达量均升高(P<0.01)。药物组各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心理应激可引起咀嚼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减小和类型改变,且心理应激引起颞肌、咬肌肌纤维类型改变可能与GDF8表达降低有关,而二腹肌纤维类型改变更可能与AChE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咀嚼肌 肌纤维类型 GDF8 ACHE 血清皮质酮 MY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透明质酸对小鼠牙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海燕 颜燕宏 +3 位作者 刘塬 吴佳艳 宋宸宇 蒋备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3-598,共6页
目的:探究内源性透明质酸(hyaluronan, HA)对小鼠牙乳头细胞(mouse dental papilla cells, mDPCs)增殖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2.5 d的小鼠腹腔注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标记快速增殖细胞;体外分... 目的:探究内源性透明质酸(hyaluronan, HA)对小鼠牙乳头细胞(mouse dental papilla cells, mDPCs)增殖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2.5 d的小鼠腹腔注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标记快速增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mDPCs,使用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HAase)降解HA,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及EdU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转染siHyal2抑制HA降解,EdU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HA主要表达在小鼠切牙根尖慢增殖间充质细胞周围,而在转运扩增细胞(transit-amplifying cells, TACs)表达下降;CCK-8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800μg/mL HAase明显促进细胞增殖(P<0.0001);EdU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Aase处理48 h后,细胞DNA合成增加,S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P<0.01),并抑制早期细胞凋亡(P<0.05);与之相反,当HA积聚在mDPCs细胞周,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1)。结论:内源性HA与mDPCs增殖密切相关,HA分解可促进细胞增殖;而局部HA的积聚则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酶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3b对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多向分化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杨慧 苏俭生 周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究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 enzyme,Dnmt3b)对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fibrocartilage stem cells,FCSCs)成脂、成骨、成软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FCSCs,构建Dnmt3b过表达慢病毒,感染FC... 目的:探究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 enzyme,Dnmt3b)对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fibrocartilage stem cells,FCSCs)成脂、成骨、成软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FCSCs,构建Dnmt3b过表达慢病毒,感染FCSCs建立过表达Dnmt3b的FCSCs细胞模型,并对其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培养,检测Dnmt3b过表达对大鼠髁突FCSCs成脂、成骨、成软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与对照组相比,Dnmt3b过表达组成脂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表达显著降低,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显著升高,成软骨相关基因SRY相关转录因子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CAN)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Dnmt3b能促进大鼠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成软骨向分化和成骨向分化,抑制其成脂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3B 髁突纤维软骨干细胞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成软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汪饶饶 王胜华 +2 位作者 王小平 石红军 黄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完整离体人磨牙60颗随机均分3组,备邻洞后,用3M公司粘接剂(Adper Prompt)与该公司的光固化复合体F2000 Compomer(FT)、混合填料树脂FiltekTM Z250(ZT)和纳米树...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完整离体人磨牙60颗随机均分3组,备邻洞后,用3M公司粘接剂(Adper Prompt)与该公司的光固化复合体F2000 Compomer(FT)、混合填料树脂FiltekTM Z250(ZT)和纳米树脂FiltekTM Supreme(FS)分别进行粘接充填,各组样本一半经2000次冷热循环(5℃和55℃),冷热循环组和非冷热循环组均经染料渗透实验,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染料渗入界面的深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冷热循环前3种材料微渗漏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冷热循环后3种材料微渗漏深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FS冷热循环测试前后的微渗漏深度差异有显著性,FT和ZT组冷热循环测试前后的微渗漏深度差异无显著性。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冷热循环可增大纳米树脂与粘接剂之间的裂隙。结论:冷热循环对纳米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的界面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冷热循环试验 微渗漏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霍晓敏 黄远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治疗方法 骨组织界面 成人牙周炎 附着水平丧失 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 种植体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釉、牙本质钙含量之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四箴 梁勤 +1 位作者 赖红 潘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乳牙釉质、牙本质钙含量状况与龋病关系.方法:对37例5~7岁幼儿园乳恒牙替换所拔除的下颌乳中切牙,用电子探针X线显微分析仪检测各牙之近中侧、远中侧、唇侧和舌侧之釉质和牙本质不同深度之钙含量.受检测牙37颗(1|18颗,|1... 目的:分析探讨乳牙釉质、牙本质钙含量状况与龋病关系.方法:对37例5~7岁幼儿园乳恒牙替换所拔除的下颌乳中切牙,用电子探针X线显微分析仪检测各牙之近中侧、远中侧、唇侧和舌侧之釉质和牙本质不同深度之钙含量.受检测牙37颗(1|18颗,|1 19颗).37例中dft=0者14名,为无龋组;dft>0者23名,为有龋组.有龋组中0<dft<5者9名,为低危组;dft≥5者14名,为高危组.结果:1)釉质Ca含量在各侧间以舌侧之含量最少(P=0.0001),且舌侧釉质各深度间之Ca含量有明显差异,浅层最多、中层次之,深层最少(P=0.037).其余各侧间及各侧之各不同深度间均无明显差异.2)牙本质Ca含量在各侧间均无明显差异.各侧之各深度间Ca含量除远中侧无明显差异,近中侧(P=0.0152)、舌侧(P=0.0152)、唇侧(P=0.0167)的各深度间均呈非常明显之差异.总体牙本质之钙含量呈深层最高、中层为次、浅层最低(P=0.0001).3)牙釉质和牙本质之钙含量在无龋组和有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9692,P=0.2705).有龋组之钙含量与dft仅在近中侧和唇侧釉质中呈低度负相关关系(r=-0.46052和-0.40139,P=0.0310和0.0576),除此在釉质和牙本质中均未呈相关关系.结论:釉质和牙本质中钙含量与龋病无非常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釉质 牙本质 钙含量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EG共聚物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杰 吴志刚 +1 位作者 贾晓真 张乃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3-95,共3页
将D,L-丙交酯(D,L-LA)与聚乙二醇(PEG)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共聚物,并用IR、GPC和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溶剂浇铸-柱子沥滤技术和层叠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空间形状的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并研究了致孔剂颗粒尺寸及其用量对... 将D,L-丙交酯(D,L-LA)与聚乙二醇(PEG)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共聚物,并用IR、GPC和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溶剂浇铸-柱子沥滤技术和层叠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空间形状的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并研究了致孔剂颗粒尺寸及其用量对多孔支架的孔径、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LA-PEG共聚物的分子量随着原料中PEG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以PLA-PEG共聚物为原料制备多孔支架时,孔径的大小与致孔剂颗粒尺寸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孔隙率随着致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层叠技术制备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三维多孔支架符合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一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共聚物 三维多孔支架 制备工艺 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 层叠技术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己内酯/磷酸钙支架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淑红 赵鹏 +3 位作者 张劲娥 郭华艳 郭娜 黄远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0-306,共7页
探讨新型聚己内酯(PCL)/磷酸钙(CPC)复合材料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采用溶液共混法,利用可溶盐晶体做造孔剂,制备PCL/CPC复合材料支架,以单纯PCL和CPC支架为对照组,Q800型动态力学分析仪进行动态力学性... 探讨新型聚己内酯(PCL)/磷酸钙(CPC)复合材料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采用溶液共混法,利用可溶盐晶体做造孔剂,制备PCL/CPC复合材料支架,以单纯PCL和CPC支架为对照组,Q800型动态力学分析仪进行动态力学性能试验(DMA),采用排水法测量孔隙率;灭菌后通过与犬BMSCs体外共同培养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半定量及骨钙素(OC)半定量等方法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动物体内异位成骨检测其成骨情况。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在PCL/CPC比例为7:3时达到最大,制得的材料孔径为250~350μm,多孔支架的孔隙率为70%~80%;BMSCs在新型PCL/CPC组、CPC组支架表面分布均匀,生长增殖明显较PCL组活跃(P<0.05);PCL/CPC组、CPC组BMSCs成骨行为与PCL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动物体内异位成骨检测提示,4周时PCL/CPC组为13.78%±1.60%、CPC组BMSCs为15.29%±1.20%,成骨显著强于PCL组BMSCs的7.56%±2.20%(P<0.05),表明PCL和CPC的复合明显改善了两种材料的缺陷,获得的PCL/CPC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BMSCs共同构建具有成骨能力的三维立体组织工程化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多孔磷酸钙 支架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isolv技术及其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晓静 石四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CARISOLV DENTAL 去腐方法 二十世纪 胶原纤维 次氯酸钠 不饱和 氨基酸 车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镍铬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广艳 苏俭生 何美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9-41,44,共4页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的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法对牙科铸造镍铬合金在不同浓度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人工唾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比较,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腐蚀后镍铬合金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镍铬合金在不同浓度EGCG人工唾...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的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法对牙科铸造镍铬合金在不同浓度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人工唾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比较,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腐蚀后镍铬合金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镍铬合金在不同浓度EGCG人工唾液中的开路电位大小顺序为1.0g/L<4.0g/L<0g/L,且在1.0g/L、4.0g/LEGCG人工唾液中其开路电位较快地达到了一个稳定值;同时,镍铬合金在不同浓度EGCG人工唾液中的等效电路极化电阻大小顺序为1.0g/L<4.0g/L<0g/L。扫描电镜显示镍铬合金在不同浓度EGCG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表面出现点蚀,分布不均匀,孔径大小不一,其中以1.0g/L EGCG人工唾液中的腐蚀最明显,其次是4.0g/L EGCG。由此均说明镍铬合金在1.0g/L EGCG人工唾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最差,各试件的耐腐蚀性能排序为1.0g/L EGCG<4.0g/L EGCG<0g/L EG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牙科镍铬合金 耐腐蚀性能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糊剂粉液比对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朝阳 王小平 李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根管糊剂粉液比对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5颗单根管牙,随机分成7组,每组15颗。分别用粉液重量比为2∶1、2.8∶1和4∶1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各3组充填根管,以Roekoseal糊剂为对照组。经染料渗透后沿长... 目的:探讨根管糊剂粉液比对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5颗单根管牙,随机分成7组,每组15颗。分别用粉液重量比为2∶1、2.8∶1和4∶1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各3组充填根管,以Roekoseal糊剂为对照组。经染料渗透后沿长轴纵向剖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根管渗漏染色长度。用SPSS12.0软件作方差分析。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粉液重量比为2∶1、2.8∶1和4∶1 3组组间微渗漏差异均有显著性,除了粉液比为4∶1的Cortisomol糊剂组外,Roekoseal糊剂组和其余各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粉液比为2∶1的染料渗漏长度最长,Roekoseal糊剂组的染料渗漏长度最短。结论:本实验中粉液比的增加可提高根管的封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液比 根管糊剂 根管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菌斑钙含量与患龋状况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华 石四箴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乳牙集合菌斑中钙含量与儿童患龋状况的关系,为龋病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53例不同患龋状况的儿童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统计分析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集合菌斑钙含量... 目的:分析乳牙集合菌斑中钙含量与儿童患龋状况的关系,为龋病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53例不同患龋状况的儿童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统计分析集合菌斑中钙含量值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集合菌斑钙含量为(0.931±0.384)mg/g,菌斑钙含量无龋组、有龋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无龋组、低危组、高危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菌斑钙含量无龋组高于低危组,低危组高于高危组;有龋组集合菌斑中钙含量与龋补牙数(dft),龋补牙面数(dfs),龋蚀指数(CSI)具有负相关性。结论:集合菌斑中总钙含量与龋患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预测龋病易感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菌斑 龋病 乳牙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糊剂表面张力对根管密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鲁朝阳 王小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44-1046,1050,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的表面张力对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粉液比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的表面张力。选取60颗单根管牙,随机分成6组。分别用3种不同表面张力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 目的:探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的表面张力对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粉液比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的表面张力。选取60颗单根管牙,随机分成6组。分别用3种不同表面张力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各3组充填根管。经染料渗透后沿牙体长轴纵向剖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根管渗漏染色长度。用SPSS12.0软件作方差分析。结果:3种不同表面张力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组组间微渗漏长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本实验显示同种糊剂适当降低根管糊剂的表面张力可提高根管的密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微渗漏 根管封闭 根管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弹性模量的生物力学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九军 张静 陈凤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索迅速推导牙周膜生物力学属性的方法。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40名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其中男20名,平均年龄23.3岁。女20名,平均年龄22.85岁。针对每名患者建立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为支抗拉尖牙向后的三... 目的:探索迅速推导牙周膜生物力学属性的方法。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40名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其中男20名,平均年龄23.3岁。女20名,平均年龄22.85岁。针对每名患者建立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为支抗拉尖牙向后的三维有限元加力模块,利用牙齿的移动距离来反求不同个体的牙周膜弹性模量的大小。结果:在100g正畸力的作用下,男性患者的牙周膜弹性模量在0.09~0.43 MPa之间,平均为0.230MPa;女性患者的牙周膜弹性模量在0.14~0.41 MPa之间,平均为0.251 MPa,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提供了一个可以模拟牙周膜粘弹性和各向异性的方法和数值,使个体牙周膜的生物机械属性尽可能的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牙周膜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