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危险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林华 吴蓉 +5 位作者 徐光 姚明华 赵丽霞 王帅 吴剑 蒲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884-2888,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经直肠超声(TRUS)图像特征与其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Ca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均行TRUS检查及MRI检查...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经直肠超声(TRUS)图像特征与其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Ca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均行TRUS检查及MRI检查,根据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7分或临床分期分为PCa低危、中危、高危。观察不同TRUS图像特征(包括前列腺两侧对称性、包膜完整性、内外腺分界清晰度、有无前列腺结节,有前列腺结节者观察结节大小、结节边界、结节回声及结节血流)与PCa危险度的关系。结果102例PCa患者中,低危19例(18.6%),中危29例(28.4%),高危54例(53.0%)。前列腺两侧不对称、包膜不完整、内外腺分界不清晰的患者PCa危险度高于两侧对称、包膜完整、内外腺分界清晰的患者(P〈0.05)。有无结节患者PCa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有前列腺结节的PCa患者中,低危6例,中危18例,高危32例。结节≥10 mm患者PCa危险度高于结节〈10 mm,结节血流Ⅱ~Ⅲ级的患者PCa危险度高于结节血流0-Ⅰ级(P〈0.05);不同结节边界清晰度、结节回声患者PCa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US图像特征中前列腺两侧对称性、包膜完整性、内外腺分界清晰度、结节大小及结节血流可以评估PCa的危险度,因此建议将TRUS检查结果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经直肠超声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增 吴蓉 +2 位作者 刘卉 姚明华 蒲欢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85例患者共387个肿块,对各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85例患者共387个肿块,对各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测,获取乳腺肿块VTQ值,肿块良恶性以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判断诊断价值。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59%、84.27%、81.34%。VTQ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11%、90.37%、87.21%。常规超声联合VTQ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2%、92.44%、92.32%。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常规超声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金环 徐辉雄 +3 位作者 刘琳娜 郑曙光 孙丽萍 郭乐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7-179,197,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胆囊腺肌症的病例资料。结果:30例胆囊腺肌症动脉期高增强25例、等增强5例。病灶内血管形态,9例显示对比剂先进入增厚囊壁的黏...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胆囊腺肌症的病例资料。结果:30例胆囊腺肌症动脉期高增强25例、等增强5例。病灶内血管形态,9例显示对比剂先进入增厚囊壁的黏膜层、随即进入浆膜层,呈周边环状增强(30%,9/30)。病变开始增强时间(13.83±3.38)s,消退时间(56.29±28.91)s。术前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16.7%,5/30),超声造影诊断26例(86.7%,26/30)。11个病灶常规超声检查边界显示不清,超声造影病灶边界均显示清晰。结论:胆囊腺肌症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特征性,能显著提高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肌瘤 胆囊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媚瑜 张一峰 +1 位作者 陈捷 郑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学确诊的63例患者的71个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常规超声特征及...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学确诊的63例患者的71个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获得病灶区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两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证实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29个。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良恶性病灶组间达峰时间(t=2.072,P=0.042)、峰值强度(t=-2.629,P=0.011)、上升支斜率(t=3.015,P=0.004)和曲线下面积(t=3.308,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常规超声,31.03%、90.48%、66.20%、69.20%、65.50%、0.608;超声造影定量分析,75.86%、71.43%、73.24%、64.70%、81.10%、0.776;两者联合应用,86.21%、97.62%、92.96%、96.15%、91.11%、0.943。结论·常规超声对于乳腺导管内病变诊断价值有限,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于鉴别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有重要意义。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病变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ADS分类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蒲欢 吴蓉 +3 位作者 徐光 姚明华 赵丽霞 刘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BI-RADS分类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IQ)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诊断为乳腺导管内病变的78例患者。分别统计出依据BI-...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BI-RADS分类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IQ)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诊断为乳腺导管内病变的78例患者。分别统计出依据BI-RADS分类诊断的结果、BI-RADS分类联合VTIQ诊断并进行分级矫正后诊断的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BI-RADS分类、BI-RADS分类联合VTIQ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BI-RADS分类诊断结果显示乳腺导管内良性病变15例、恶性病变63例,其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31.1%、正确率为59.0%。BI-RADS分类联合VTIQ诊断结果显示乳腺导管内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40例,其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80.0%、正确率为85.9%。BI-RADS分类、BI-RADS分类联合VTIQ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8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6,P<0.001)。结论 BI-RADS分类联合VTIQ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纯BI-RADS分类,不降低灵敏度而提高特异度和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导管 乳腺 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技术 BI-RADS分类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丹 徐辉雄 +4 位作者 贺亚萍 赵崇克 郭乐杭 王撬 周邦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79-2284,共6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因甲状腺结节接受甲状腺手术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80例,对患者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分别测得结节的杨氏弹...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因甲状腺结节接受甲状腺手术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80例,对患者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分别测得结节的杨氏弹性模量及剪切波速度的最大值(E-max)、最大值标准差(E-max-SD)、最大值以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参照的硬度比值(E-max-Ratio),平均值(E-mean)、平均值标准差(E-mean-SD)、平均值以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参照的硬度比值(E-mean-Ratio)。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以上指标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共选取180例患者的180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69个、恶性结节111个。恶性结节杨氏弹性模量及剪切波速度的E-max、E-max-SD、E-max-Ratio、E-mean、E-mean-SD、E-mean-Ratio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各指标中,剪切波速度的E-max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93,95%CI(0.727,0.850)],截断值为3.58 m/s,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64.86%、85.51%、87.80%、60.20%、72.78%。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其中,剪切波速度的E-max定量评价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