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渝 李琨 +1 位作者 姚红 徐晓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82-1883,共2页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验依据。由于其学科的性质所在,在医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核心课程之一...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验依据。由于其学科的性质所在,在医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核心课程之一。它的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与其它医学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随着我校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对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和教育、专业英语的加强和提高等成为教学中注重的课题。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对病理生理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出合理化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从过去的照本宣科到不断探索与临床课老师同台讲课、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国外专家合作的全英或双语教学模式,等等,有一些新的体会,愿与同行们交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Ⅱ号冲剂对急性胰腺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敏 林思思 +3 位作者 沈利 张瑞琴 兑丹华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探讨清胰汤Ⅱ号冲剂(QYT)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C57BL/6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3组。AP组和AP+QYT组首先经腹腔注射雨蛙肽(50μg/kg)及脂多糖(10 mg/kg)复制重症AP模型,AP组... 目的:探讨清胰汤Ⅱ号冲剂(QYT)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C57BL/6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3组。AP组和AP+QYT组首先经腹腔注射雨蛙肽(50μg/kg)及脂多糖(10 mg/kg)复制重症AP模型,AP组小鼠给予饮用水灌胃,AP+QYT组给予QYT灌胃;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及饮用水灌胃。于末次注药后3 h麻醉处死动物。检测和分析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肠道细菌总数和分类、Peyer’s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血浆淀粉酶、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及胰腺和肺脏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小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肠道细菌数量、血浆淀粉酶活性、IL-6及MCP-1水平、胰和肺组织的MPO活性都有明显升高(P<0.05);QYT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AP时相关指标的变化(P<0.05)。小肠Peyer’s结数量在各组无明显差异,但AP组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且,AP组和AP+QYT组,尤其是后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胰汤II号冲剂对雨蛙肽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内细菌的清除和调节肠道T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胰汤Ⅱ号冲剂 急性胰腺炎 炎症介质 肠道菌群 Peyer’s集合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3
作者 林旭红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9-1032,1040,共5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重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重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AP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相关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胰酶胞内激活机制中Cpn60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永渝 张红 张锦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胰腺炎 (AP)时胰酶胞内激活的机制及蛋白伴侣因子 (Cpn6 0 )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去氧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复制AP模型 ,5h、10h分批采血、取胰腺 ,测血清及胰腺组织中淀粉酶活性及炎症介质TNF -α的含...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胰腺炎 (AP)时胰酶胞内激活的机制及蛋白伴侣因子 (Cpn6 0 )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去氧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复制AP模型 ,5h、10h分批采血、取胰腺 ,测血清及胰腺组织中淀粉酶活性及炎症介质TNF -α的含量 ;取 5h胰腺作光镜、电镜切片 ,检测胰腺组织和腺泡细胞各细胞器形态学的变化 ;用蛋白金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各细胞器中Cpn6 0及胰酶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清淀粉酶活性及胰腺组织匀浆TNF-α含量在 5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持续达 10h ;AP 5h的光镜病理检查见胰腺水肿、出血、坏死 ;电镜检查见腺泡内溶酶体增多 ,形态各异 ,散在于各处 ,甚至位于高尔基体中 ;内质网、高尔基体、酶原颗粒等细胞器中Cpn6 0明显减少 ,然而胰脂肪酶含量升高 ,糜蛋白酶原保持在高浓度水平。结论 :AP时腺泡细胞内溶酶体增多 ,分布异常 ,尤其胰脂肪酶以及蛋白酶含量增多 ,Cpn6 0含量减少 ,提示蛋白伴侣相对不足 ,这些异常变化可能引起胰酶在腺泡内的聚积和激活 ,从而参与AP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胰酶 溶酶体 监控蛋白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侣因子60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肝胰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琨 李永渝 +3 位作者 李学晋 李艳娜 陆新元 陈昌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04-18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时动物肝脏和胰腺组织中伴侣因子60(Cpn60)的表达特点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雨蛙肽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轻型胰腺炎(MAP)小鼠模型;用去氧胆酸钠逆胰胆管注射复制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时动物肝脏和胰腺组织中伴侣因子60(Cpn60)的表达特点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雨蛙肽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轻型胰腺炎(MAP)小鼠模型;用去氧胆酸钠逆胰胆管注射复制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大鼠模型;分别设各自正常对照组(control)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造模后1、5、10 h分批处死动物,取肝、胰组织。病理切片观测胰腺组织病变情况;免疫共沉淀(IP)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确定肝、胰组织Cpn60蛋白条带位置及表达的改变。结果:MAP及SAP组的胰腺组织分别出现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改变。MAP组及其sham组1 h Cpn60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小鼠,而5 h的表达量显著升高。SAP组和相应的sham组1 h Cpn60表达量明显增高,随后降低,从1 h到10 h SAP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相应sham组。结果还发现,小鼠、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Cpn60蛋白有两条带,在各组及其不同时段,该蛋白条带的变化各有不同。结论:大鼠、小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Cpn60蛋白表达呈双带,且在AP时变化不一,提示AP时不仅有Cpn60蛋白量的表达异常,还可能存在质的异常,这些异常与AP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伴侣因子60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大鼠腹水白细胞cPKC-α水平的变化及汉防己甲素等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丽娟 李永渝 +1 位作者 张红 黄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63-2066,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 (AP)大鼠腹水白细胞传统型蛋白激酶C -α(cPKC -α)的水平变化及汉防己甲素 (Tet)等药物的影响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取 5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SO +NS组 ) ,AP对照组 (AP +NS组 ) ,AP +阿司...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 (AP)大鼠腹水白细胞传统型蛋白激酶C -α(cPKC -α)的水平变化及汉防己甲素 (Tet)等药物的影响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取 5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SO +NS组 ) ,AP对照组 (AP +NS组 ) ,AP +阿司匹林 (ASP)组 ,AP +Tet组 ,采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复制AP模型 ,模型制成后 10min ,AP +Tet组腹腔注入Tet(80mg/kg·BW) ;AP +ASP组经食管灌入ASP混悬液 (12 5mg/kg·BW )。各组动物在相应处理后1h、5h ,提取腹水白细胞 ,制备白细胞裂解液 ,用免疫印迹 (Westernblot)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其cPKC -α水平 ;同时分别取动物血浆测定淀粉酶 (AMY)活性 ;取 5h大鼠胰腺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 :ASP和Tet组胰腺病理损伤轻于AP +NS组 ,血浆AMY活性低于AP +NS组 ,腹水白细胞cPKC -α水平高于AP +NS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ASP、Tet可增加AP大鼠腹水白细胞cPKC -α的水平 ;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蛋白激酶C 阿司匹林 汉防己甲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麻制剂O-1602和CBD减轻小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冯佳燕 李琨 +2 位作者 林旭红 余良英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观察2种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雨蛙肽(CAE)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抗炎作用,并通过其对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CAE腹腔注射(50μg.kg-1.h-1,共6次)复制小鼠AP模型,对照组用... 目的:观察2种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雨蛙肽(CAE)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抗炎作用,并通过其对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CAE腹腔注射(50μg.kg-1.h-1,共6次)复制小鼠AP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NS)替代CAE;给AP小鼠腹腔注射O-1602或CBD作为治疗组。组织学检查评估不同处理组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浆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生化法)、血浆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ELISA法),以及肺脏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生化法);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胰腺组织热休克蛋白(HSP60)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点。结果:AP组小鼠胰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及炎症表现;此类表现在AP+O-1602及AP+CBD治疗组得到明显改善。AP组血浆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TNF-α及IL-6水平、肺脏MPO水平较NS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在AP+O-1602及AP+CBD组,这些指标均较AP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胰腺组织HSP6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在AP组均降低(P<0.05),O-1602或CBD处理可一定程度提高HSP60的表达(P<0.05)。结论:CAE可成功诱导小鼠AP的发生,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O-1602和CBD可改善胰腺局部损伤程度及全身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大麻类物质对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抑制以及提高细胞保护因子HSP60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麻素类 热休克蛋白质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冯雅静 李永渝 +4 位作者 林旭红 李琨 余良英 曹明华 徐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41-1447,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并通过测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活化程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C57BL/6小鼠给予含4%DSS的饮用水连续饮用7 d,... 目的:研究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并通过测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活化程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C57BL/6小鼠给予含4%DSS的饮用水连续饮用7 d,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期间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O-1602(5 mg/kg)、CBD(1 mg/kg)或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5μmol/kg)。造模结束后用结肠炎评分系统对各组结肠炎局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的水平(ELISA法),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评价各处理组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p38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G蛋白偶联受体55(GPR55)的表达。结果:O-1602和CBD能够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病理损害,降低血浆TNF-α、IL-6和CINC-1的水平以及肺组织MPO的活性(P<0.05);O-1602、CBD以及SB203580处理组结肠组织,p38磷酸化程度较结肠炎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提示小鼠结肠GPR55受体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结肠炎时GPR55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GPR55在小鼠结肠有较少表达,揭示O-1602和CBD能够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大麻素类 P38 MAPK信号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春球 丁卫星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85-218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melatonin)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小鼠腹腔内注射1 mg/kg、5 mg/kg、50 mg/kg和75 mg/kg浓度的褪黑素,分别在15 min和45 min后,检测结肠排出玻璃珠的变化;同时,在注射褪黑素75 mg/kg前腹腔内注...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melatonin)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小鼠腹腔内注射1 mg/kg、5 mg/kg、50 mg/kg和75 mg/kg浓度的褪黑素,分别在15 min和45 min后,检测结肠排出玻璃珠的变化;同时,在注射褪黑素75 mg/kg前腹腔内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5 mg/kg),研究其对褪黑素作用的影响。另外,通过全胃肠道运输实验(伊文斯蓝排出实验)检测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褪黑素(1 mg/kg、5 mg/kg、25 mg/kg和75 mg/kg)时胃肠运动的变化。结果:腹腔内注射褪黑素后15 min,在低剂量组(1 mg/kg)结肠排出玻璃珠的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高剂量组(75 mg/kg)结肠排出玻璃珠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该抑制作用可被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有效拮抗(P<0.01)。腹腔内注射褪黑素后45 min,在5 mg/kg剂量时,结肠排出玻璃珠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在1 mg/kg和50 mg/kg时,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高剂量组(75 mg/kg)结果同上,即结肠排出玻璃珠的时间延长(P<0.05)。在胃肠道运输实验中,腹腔内注射褪黑素1 mg/kg和5 mg/kg后,运输时间缩短,排出伊文斯蓝粪粒所需时间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大剂量褪黑素(75 mg/kg)也明显延长胃肠道运输时间(P<0.01)。结论:低剂量褪黑素促进胃肠运动,高剂量褪黑素降低胃肠运动,后者作用可被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胃肠活动 LUZINDO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在结肠炎和胰腺炎时的表达特点及大麻类物质WIN和O-1602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良英 李永渝 +5 位作者 李琨 冯佳燕 林旭红 冯雅静 曹明华 徐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4-668,共5页
目的:观察几种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s,HSPs)在实验性结肠炎和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炎症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同时研究大麻经典受体1和受体2激动剂WIN55和212-2(WIN),以及新型受体GPR55激动剂O-1602对HSP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目的:观察几种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s,HSPs)在实验性结肠炎和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炎症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同时研究大麻经典受体1和受体2激动剂WIN55和212-2(WIN),以及新型受体GPR55激动剂O-1602对HSP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C57/BL小鼠,通过连续饮用7 d 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复制结肠炎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雨蛙肽(cerulein,50μg/kg,每小时1次,连续6次)复制急性胰腺炎模型。同时设各模型组及WIN、O-1602治疗组,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结肠和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的水平和淀粉酶活性,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和胰腺组织HSPs(HSP27、HSP60、和HSP70)的表达特点。结果: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cerulein诱导的小鼠胰腺炎模型,其结肠和胰腺组织分别出现典型的炎症及损伤,血浆促炎因子水平升高(P<0.05),在胰腺炎小鼠还有血浆胰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在结肠炎症组织,HSP27表达明显升高,HSP60和HSP70表达降低;WIN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能显著提高结肠炎结肠组织HSP27和HSP70的表达(P<0.05)。在急性胰腺炎的胰腺组织,HSP27和HSP70表达升高,HSP60表达有所降低;O-1602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也能提高HSP70的表达,但总体来看,对这3种HSPs的影响均不太明显(P>0.05)。结论:DSS和cerulein分别诱导小鼠结肠炎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在这2种模型的炎症组织中HSPs的表达变化不一。大麻类物质WIN和O-1602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HSPs的表达。HSPs的高表达是否与大麻类物质的抗炎作用有关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类 急性胰腺炎 结肠炎 大麻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急性胰腺炎及其相关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瑞琴 林思思 李永渝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4-298,共5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尤其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迄今仍不令人满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属于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尤其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迄今仍不令人满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属于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在多种疾病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TLRs参与AP相关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并且作为AP潜在的治疗靶点广为研究。本文就国内外TLRs在AP及其相关器官损伤的作用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急性胰腺炎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雨蛙肽诱导的小鼠胰腺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菁 曹明华 +3 位作者 冯雅静 李琨 张一真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SB)对雨蛙肽(caerulein,CAE)诱导的小鼠离体胰腺组织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小鼠离体胰腺组织后培养4 h,用CAE(10-5mol/L)刺激,加用或不加用SB(10-5mol/L)进行干预,以生理盐水(NS)... 目的:探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SB)对雨蛙肽(caerulein,CAE)诱导的小鼠离体胰腺组织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小鼠离体胰腺组织后培养4 h,用CAE(10-5mol/L)刺激,加用或不加用SB(10-5mol/L)进行干预,以生理盐水(NS)作为对照。在刺激1 h和4 h后测定胰腺组织活力(MTT)、培养上清液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生化法)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的水平(ELISA法);同时测定胰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HSP70蛋白水平(ELISA法),并用Westernblotting测定胰腺组织p38及磷酸化p38(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CAE刺激后胰腺组织活力与NS组比较有所下降,尤其在刺激后4 h明显降低(P<0.05);CAE刺激后1 h,离体胰腺组织培养上清液中淀粉酶、脂肪酶、IL-6和CINC-1水平较NS组均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中HSP60、HSP70、p38及p-p38 MAPK蛋白的表达较NS组有所升高(P<0.05),而SB可不同程度干预CAE引起的这些指标的改变。结论:CAE对离体胰腺组织具有损伤作用,SB可减轻CAE造成的胰腺组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对p38 MAPK抑制进而使炎症反应受到抑制有关;HSP60和HSP70的变化是因为炎症反应减轻而使细胞应激程度降低所致,还是失去了p38 MAPK的调控作用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P38 MAPK信号通路 雨蛙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肝组织IκBα的表达及中药新清胰汤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国英 李永渝 李学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38-2442,共5页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中药新清胰汤Ⅱ号[Q ing Y i TangⅡ(QYT)]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n=10)、AP+QYT组(n=30)、AP+生理盐水(NS)组(n=30)。经胰胆...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中药新清胰汤Ⅱ号[Q ing Y i TangⅡ(QYT)]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n=10)、AP+QYT组(n=30)、AP+生理盐水(NS)组(n=30)。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去氧胆酸钠复制AP模型;给予QYT(AP+QYT组)或NS(AP+NS组)灌胃,每5 h重复1次。造模后1 h、4 h和10 h分批处死动物。荧光定量RT-PCR、W estern b lot-ting分别检测胰腺和肝脏组织IκBα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后者包括磷酸化形式和非磷酸化形式;ELISA法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浓度;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P大鼠肝脏组织中IκBαmRNA表达在各个时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AP+QYT组显著低于AP+NS组(P<0.05)。与IκBα的mRNA表达相一致,肝脏和胰腺组织中IκBα蛋白表达(无论其磷酸化形式和非磷酸化形式)在AP大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P+NS组IκBα蛋白磷酸化形式表达在观测时间内增高;QYT可抑制该形式的表达(P<0.05)。AP大鼠血清LTC4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呈时间依赖性;AP+QYT组血清LTC4浓度明显低于AP组(P<0.05)。病理学检查见AP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出血、肺间质水肿、出血,炎症细胞大量浸润,随AP的病程而加重;QYT治疗组的病理变化较轻。结论:QYT可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等机制减轻AP时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I-ΚB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灌注的离体大鼠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明华 李永渝 +3 位作者 徐菁 冯雅静 林旭红 李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清对带血管灌流的离体大鼠胃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粉防己碱(Tet)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3%去氧胆酸钠复制AP模型,造模后5 h取动物血清。制备带血管灌流的离体大鼠胃,经胃动...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清对带血管灌流的离体大鼠胃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粉防己碱(Tet)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3%去氧胆酸钠复制AP模型,造模后5 h取动物血清。制备带血管灌流的离体大鼠胃,经胃动脉输注AP血清,并用Tet干预。从门静脉收集流出液,检测其中胃泌素、生长抑素、白细胞介素6(IL-6)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水平的变化。同时从食管下段经贲门插管灌注生理盐水,从幽门收集流出液检测其中胃蛋白酶及胃酸分泌的变化。结果:AP大鼠胰腺组织破坏严重,胃壁出现多处糜烂、出血和溃疡,血清淀粉酶活性明显升高。用此AP血清灌流可引起离体胃胃泌素分泌增多,生长抑素分泌减少,IL-6和CINC-1分泌也增加,同时胃腔流出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含量增加。Tet可一定程度逆转AP血清刺激引起的胃泌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多以及生长抑素分泌的抑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P<0.05),减轻胃黏膜损伤。结论:急性胰腺炎相关的胃损害与炎症血清有害成分的刺激有关。Tet可干预AP血清刺激所致的离体大鼠胃内、外分泌功能的改变,从而发挥对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粉防己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制剂HU210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干预作用及其与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可能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瑞琴 林思思 +3 位作者 李敏 沈利 李琨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研究大麻类制剂HU210对雨蛙肽(caerulein,CAE)诱导的野生型(wild-type,WT)和Toll样受体4基因敲除(tlr4^(-/-))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C57BL/10J小鼠及相同背景的tlr4^(-/-... 目的:研究大麻类制剂HU210对雨蛙肽(caerulein,CAE)诱导的野生型(wild-type,WT)和Toll样受体4基因敲除(tlr4^(-/-))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C57BL/10J小鼠及相同背景的tlr4^(-/-)小鼠各随机分成3组:AP组、AP+HU210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CAE(50μg·kg^(-1)·h^(-1))6次及脂多糖(10 mg/kg)1次复制AP模型;AP+HU210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各腹腔注射1次HU210(50μ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替代CAE和脂多糖。造模处理后3 h,取血处死小鼠,取胰腺、肺组织及肠道Peyer’s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在WT或tlr4^(-/-)小鼠,AP造模后胰腺病理评分,血浆淀粉酶活性,血浆IL-6、TNF-α及MCP-1水平,以及肺MPO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38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同时,AP造模后,与WT小鼠相比,tlr4^(-/-)小鼠血浆IL-6、TNF-α及MCP-1水平,以及胰腺P38及p-P38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eyer’s结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HU210干预使2种小鼠AP模型的胰腺病理学评分和肺MPO活性的升高明显得到改善(P<0.05);在WT小鼠,而非tlr4^(-/-)小鼠,AP引起的血浆淀粉酶活性和胰腺P38及p-P38蛋白表达的变化在HU210干预后明显逆转(P<0.05)。结论:TLR4主要参与AP全身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依赖TLR4-P38 MAPK信号通路;大麻制剂HU210对AP的干预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发挥组织保护作用,与TLR4信号通路的关系似乎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麻素类 TOLL样受体4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志荣 余良英 +4 位作者 曹明华 冯佳燕 林旭红 冯雅静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经典小肠操作方法建立术后肠麻痹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模型。术后3 h,进行离体细胞外多元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记录(n=6... 目的:通过观测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经典小肠操作方法建立术后肠麻痹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模型。术后3 h,进行离体细胞外多元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记录(n=6)。结果:术后肠麻痹时小鼠离体小肠收缩的振幅明显减少(P<0.05)。假手术对照组浆膜外给予5-羟色胺(5-HT)刺激,肠系膜传入神经电位活动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在低压力扩张(肠腔压力为10-20 mmHg和20-30 mmHg)时,假手术对照组小肠传入神经放电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结论:早期术后肠麻痹时肠道运动明显受抑,小肠肠系膜传入神经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后者可能参与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肠麻痹 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对LPS导致的啮齿动物小肠运动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旭红 李永渝 +5 位作者 冯雅静 曹明华 徐菁 李琨 冯佳燕 余良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2-1090,共9页
目的:通过离体及在体实验,观测2种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啮齿动物小肠运动紊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LPS腹腔注射复制小鼠小肠运动紊乱模型,碳末悬液灌胃评估小肠排推功能,Western blottin... 目的:通过离体及在体实验,观测2种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啮齿动物小肠运动紊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LPS腹腔注射复制小鼠小肠运动紊乱模型,碳末悬液灌胃评估小肠排推功能,Western blotting测定回肠G蛋白偶联受体55(GPR55)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LPS与大鼠、小鼠回肠肌条共孵育制备离体动力紊乱模型,应用器官浴槽采集自发性以及10 Hz电刺激时收缩活动的变化;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变化;定磷法测定平滑肌组织Ca2+-ATP酶(Ca2+-ATPase)活性变化。结果:在体实验:LPS引起动物明显的炎症表现及小肠运动紊乱(P<0.01),CBD改善小肠运动(P<0.05),并降低IL-6水平(P<0.01)和GPR55表达(P<0.01)。离体实验:O-1602和CBD在体外选择性逆转LPS诱导的平滑肌自发性及电刺激时的收缩紊乱(P<0.05或P<0.01),但二者不影响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平滑肌细胞膜电位水平,CBD预处理降低LPS诱导的平滑肌组织Ca2+-ATPase活性升高的效应(P<0.05)。结论:在体内CBD通过减轻炎症程度,降低GPR55表达水平,改善LPS导致的小肠运动紊乱;在体外O-1602和CBD可一定程度逆转LPS导致的大、小鼠小肠运动功能紊乱,其机制不是通过改变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实现的,而可能与其调节平滑肌组织Ca2+-ATPase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602 大麻二酚 脂多糖类 G蛋白偶联受体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2与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思思 杨莉芝 李永渝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3-457,共5页
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2,CB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家族,主要分布于免疫系... 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2,CB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家族,主要分布于免疫系统。近年来的研究揭示消化系统有CB2的存在,参与调节多种信号通路,而且发挥抗炎作用。本文综述有关CB2在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进展,以望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2 消化系统疾病 炎症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HSP60表达加重LPS等对离体胰腺组织的损伤
19
作者 李永渝 吕帅 +3 位作者 李琨 冯佳燕 李艳娜 方蕾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58-2058,共1页
关键词 HSP60 LPS 雨蛙肽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刺激实验 活性肽 上清 干扰技术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麻制剂O-1602等调节胃肠动力紊乱大鼠肠运动功能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林旭红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32-2032,共1页
关键词 肠运动功能 O-1602 大鼠 胃肠动力紊乱 肠肌电活动 峰电 胃肠平滑肌 肠动力 病理情况 活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