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时动物肝脏和胰腺组织中伴侣因子60(Cpn60)的表达特点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雨蛙肽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轻型胰腺炎(MAP)小鼠模型;用去氧胆酸钠逆胰胆管注射复制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大鼠模型;...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时动物肝脏和胰腺组织中伴侣因子60(Cpn60)的表达特点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雨蛙肽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轻型胰腺炎(MAP)小鼠模型;用去氧胆酸钠逆胰胆管注射复制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大鼠模型;分别设各自正常对照组(control)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造模后1、5、10 h分批处死动物,取肝、胰组织。病理切片观测胰腺组织病变情况;免疫共沉淀(IP)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确定肝、胰组织Cpn60蛋白条带位置及表达的改变。结果:MAP及SAP组的胰腺组织分别出现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改变。MAP组及其sham组1 h Cpn60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小鼠,而5 h的表达量显著升高。SAP组和相应的sham组1 h Cpn60表达量明显增高,随后降低,从1 h到10 h SAP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相应sham组。结果还发现,小鼠、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Cpn60蛋白有两条带,在各组及其不同时段,该蛋白条带的变化各有不同。结论:大鼠、小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Cpn60蛋白表达呈双带,且在AP时变化不一,提示AP时不仅有Cpn60蛋白量的表达异常,还可能存在质的异常,这些异常与AP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待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中药新清胰汤Ⅱ号[Q ing Y i TangⅡ(QYT)]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n=10)、AP+QYT组(n=30)、AP+生理盐水(NS)组(n=30)。经胰胆...目的:研究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中药新清胰汤Ⅱ号[Q ing Y i TangⅡ(QYT)]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n=10)、AP+QYT组(n=30)、AP+生理盐水(NS)组(n=30)。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去氧胆酸钠复制AP模型;给予QYT(AP+QYT组)或NS(AP+NS组)灌胃,每5 h重复1次。造模后1 h、4 h和10 h分批处死动物。荧光定量RT-PCR、W estern b lot-ting分别检测胰腺和肝脏组织IκBα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后者包括磷酸化形式和非磷酸化形式;ELISA法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浓度;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P大鼠肝脏组织中IκBαmRNA表达在各个时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AP+QYT组显著低于AP+NS组(P<0.05)。与IκBα的mRNA表达相一致,肝脏和胰腺组织中IκBα蛋白表达(无论其磷酸化形式和非磷酸化形式)在AP大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P+NS组IκBα蛋白磷酸化形式表达在观测时间内增高;QYT可抑制该形式的表达(P<0.05)。AP大鼠血清LTC4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呈时间依赖性;AP+QYT组血清LTC4浓度明显低于AP组(P<0.05)。病理学检查见AP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出血、肺间质水肿、出血,炎症细胞大量浸润,随AP的病程而加重;QYT治疗组的病理变化较轻。结论:QYT可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等机制减轻AP时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时动物肝脏和胰腺组织中伴侣因子60(Cpn60)的表达特点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雨蛙肽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轻型胰腺炎(MAP)小鼠模型;用去氧胆酸钠逆胰胆管注射复制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大鼠模型;分别设各自正常对照组(control)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造模后1、5、10 h分批处死动物,取肝、胰组织。病理切片观测胰腺组织病变情况;免疫共沉淀(IP)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确定肝、胰组织Cpn60蛋白条带位置及表达的改变。结果:MAP及SAP组的胰腺组织分别出现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改变。MAP组及其sham组1 h Cpn60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小鼠,而5 h的表达量显著升高。SAP组和相应的sham组1 h Cpn60表达量明显增高,随后降低,从1 h到10 h SAP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相应sham组。结果还发现,小鼠、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Cpn60蛋白有两条带,在各组及其不同时段,该蛋白条带的变化各有不同。结论:大鼠、小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Cpn60蛋白表达呈双带,且在AP时变化不一,提示AP时不仅有Cpn60蛋白量的表达异常,还可能存在质的异常,这些异常与AP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待研究。
文摘目的:研究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中药新清胰汤Ⅱ号[Q ing Y i TangⅡ(QYT)]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n=10)、AP+QYT组(n=30)、AP+生理盐水(NS)组(n=30)。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去氧胆酸钠复制AP模型;给予QYT(AP+QYT组)或NS(AP+NS组)灌胃,每5 h重复1次。造模后1 h、4 h和10 h分批处死动物。荧光定量RT-PCR、W estern b lot-ting分别检测胰腺和肝脏组织IκBα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后者包括磷酸化形式和非磷酸化形式;ELISA法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浓度;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P大鼠肝脏组织中IκBαmRNA表达在各个时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AP+QYT组显著低于AP+NS组(P<0.05)。与IκBα的mRNA表达相一致,肝脏和胰腺组织中IκBα蛋白表达(无论其磷酸化形式和非磷酸化形式)在AP大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P+NS组IκBα蛋白磷酸化形式表达在观测时间内增高;QYT可抑制该形式的表达(P<0.05)。AP大鼠血清LTC4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呈时间依赖性;AP+QYT组血清LTC4浓度明显低于AP组(P<0.05)。病理学检查见AP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出血、肺间质水肿、出血,炎症细胞大量浸润,随AP的病程而加重;QYT治疗组的病理变化较轻。结论:QYT可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等机制减轻AP时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