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硫代氨基吡咯烷和维生素C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肝细胞粘附分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学礼 李永渝 +3 位作者 杨翠香 张红 姚红 朱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31-1336,共6页
目的 :探讨二硫代氨基吡咯烷 (PDTC)和维生素C(VitC)对急性胰腺炎 (AP)模型大鼠胰腺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Mn -SOD ,Cu ,Zn -SOD)和细胞粘附分子 (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十二指肠壁进入胰管开口处 ,逆行加压注入 3%牛... 目的 :探讨二硫代氨基吡咯烷 (PDTC)和维生素C(VitC)对急性胰腺炎 (AP)模型大鼠胰腺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Mn -SOD ,Cu ,Zn -SOD)和细胞粘附分子 (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十二指肠壁进入胰管开口处 ,逆行加压注入 3%牛磺脱氧胆酸钠复制大鼠AP模型。模型随机分为 3组 :AP +生理盐水 (NS)组、AP +PDTC组和AP +VitC组 ,并在复制模型手术后 10min和 5h按分组给药。另设假手术组。各实验组于术后 1、5、10h取胰腺和肝脏 ,采用RT -PCR方法测定其ICAM - 1及Mn -SOD、Cu ,Zn -SOD的表达。结果 :AP +NS组胰腺和肝脏ICAM - 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 ,胰腺Cu ,Zn -SOD表达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5 )。AP +PDTC组和AP +VitC组胰腺Mn -SOD、Cu ,Zn -SOD表达高于AP +NS组 (P <0 0 5 ,P <0 0 1)。AP +PDTC组胰肝ICAM - 1表达低于AP+NS组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PDTC和VitC缓解AP的作用机制在于不仅它们自身是抗氧化剂 ,而且它们促进SOD的表达 ,同时PDTC还具有抑制ICAM - 1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粘附分子1 超氧化物歧化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互动对中职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芝琪 宋亮 +9 位作者 石振宇 任小丹 吴志敏 张立新 王丹 陆遥琴 朱晓红 朱欣彦 赵旭东 诸秉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索家庭互动对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QSFD)、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LEQ)对上海市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的9... 目的探索家庭互动对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QSFD)、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LEQ)对上海市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的95名学生进行调查,对所获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和阶层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家庭互动、青少年生活事件均与抑郁、焦虑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控制了青少年生活事件影响的阶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介入(β=0.417,P<0.05)、情感反应(β=0.275,P<0.05)和问题解决(β=0.223,P<0.05)是抑郁的危险因素,情感反应(β=0.414,P<0.01)是状态焦虑的危险因素,情感反应(β=0.333,P<0.01)和疾病观念(β=-0.239,P<0.05)是特质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职生抑郁焦虑状态和家庭互动存在相关关系,家庭互动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关系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部淋巴引流阻断后海马Bcl-2、Bax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育娴 陈连璧 +2 位作者 夏作理 张介平 汪海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为了研究大鼠颈部淋巴引流阻断后海马内Bcl-2、Bax的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结扎颈部淋巴管并摘除浅、深淋巴结的方法制作大鼠淋巴滞留性脑病模型,并分别于术后1、2、3、5、7和14d处死动物。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脑组织的超... 为了研究大鼠颈部淋巴引流阻断后海马内Bcl-2、Bax的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结扎颈部淋巴管并摘除浅、深淋巴结的方法制作大鼠淋巴滞留性脑病模型,并分别于术后1、2、3、5、7和14d处死动物。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内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电镜下可见海马组织有水肿的结构变化,血管周围出现半月形间隙,毛细血管受压变形;还可观察到有些神经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皱缩变小,轮廓不清晰,核皱缩变形,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质电子密度增高。以上变化于术后第2d出现,第5d最明显,14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2)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海马内检测到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于术后2d开始增高,3d达最高值,7d恢复至正常水平,2、3和5d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未在海马内检测到Bcl-2蛋白的表达。本文结果提示:阻断颈部淋巴引流可导致海马出现脑水肿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出现神经细胞的凋亡,故推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与Bax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引流阻断 超微结构 基因表达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进化角度探索抑郁 被引量:1
4
作者 诸秉根 李晓敏 朱荣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关键词 抑郁 适应 进化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盐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红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4-738,共5页
目的:研究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OC)刺激时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功能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经不同浓度的SDOC或正常培养液处理,在不同的时点(30 min、1 h、4 h、10 h)采用... 目的:研究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OC)刺激时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功能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经不同浓度的SDOC或正常培养液处理,在不同的时点(30 min、1 h、4 h、10 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时点胰腺腺泡细胞的活性;采集上清液检测其中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另外细胞经Fluo-3/AM负载后,在无钙或含生理钙离子浓度的培养液中以灌流的方式加入不同浓度SDOC,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个胰腺腺泡细胞[Ca2+]i。结果:SDOC导致胰腺腺泡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P<0.05),1 mmol/L依他酸(egtazic acid,EGTA)使SDOC诱发的腺泡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在无钙且含1 mmol/L EGTA的培养液中SDOC未见引起胞浆[Ca2+]i的变化,再次恢复培养液中的钙离子浓度至生理水平,SDOC引发胞浆[Ca2+]i迅速升高;腺泡细胞内[Ca2+]i的变化明显先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生化改变和腺泡细胞的损伤;与对照组相比,SDOC组胰腺腺泡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含量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SDOC可致胰腺腺泡损伤,且对刺激时间、刺激剂浓度及胞浆钙离子具有依赖性;SDOC通过促进胞外Ca2+的内流导致胰腺腺泡胞浆内钙超载。钙超载作为早期的病理事件通过过氧化反应参与腺泡细胞损伤的发生,钙稳态失衡是SDOC致胰腺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e1-GFP在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萍 吴砂 李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Wee1-GFP融合蛋白对胞毒T细胞介导的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将融合基因Wee1-GFP导入鼠胰岛瘤细胞(NIT-1)并检测其表达。以转染pWee1-GFP和空载体的NIT-1为靶细胞,采用ELISA凋亡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胞毒T细胞介... 目的:研究Wee1-GFP融合蛋白对胞毒T细胞介导的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将融合基因Wee1-GFP导入鼠胰岛瘤细胞(NIT-1)并检测其表达。以转染pWee1-GFP和空载体的NIT-1为靶细胞,采用ELISA凋亡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胞毒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结果:Western blot检出Wee1-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转染Wee1-GFP的靶细胞发生凋亡及损伤的细胞数比转染空载体的靶细胞少。结论:Wee1-GFP基因转染靶细胞具有一定的抵抗CTL介导的胞毒效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Wee1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的生物学性质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诸秉根 孙岩 +1 位作者 孙芝琪 朱荣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共3页
考虑到酵母的适应性自杀、动物界的类自杀现象、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自杀的事实及目前对于自杀行为生物学机制的探索认识,提出自杀行为可能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并且还可能具有一定进化上的适应意义。在漫长进化中获得的人类强大自我意识对... 考虑到酵母的适应性自杀、动物界的类自杀现象、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自杀的事实及目前对于自杀行为生物学机制的探索认识,提出自杀行为可能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并且还可能具有一定进化上的适应意义。在漫长进化中获得的人类强大自我意识对于自杀行为起消长性作用,但似乎这种强大自我意识并不能彻底压制自杀行为,也不能把人类顽固的自杀行为完全归咎于这种强大的自我意识。人类自杀行为可能具有深刻的生物学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生物学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减轻脂多糖导致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红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Vera)对脂多糖(LPS)导致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预先经Vera(50mg/L、100mg/L)处理15min后,再经LPS(10mg/L)或正常培养液处理,在不同的时点(30min、1h、4h、1...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Vera)对脂多糖(LPS)导致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预先经Vera(50mg/L、100mg/L)处理15min后,再经LPS(10mg/L)或正常培养液处理,在不同的时点(30min、1h、4h、10h)采集上清液,检测其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磷脂酶A2的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的活性;部分胰腺腺泡细胞经Fluo-3/AM负载后,于相应的时点采用灌流方式给予药物或刺激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个胰腺腺泡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Vera可减轻LPS所致的细胞损伤(P<0.05);抑制LPS诱发的胰腺腺泡细胞[Ca2+]i升高(P<0.05);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含量和磷脂酶A2的活性、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论:Vera可能通过抑制钙超载、增强抗氧化能力以及减少胰酶活化的机制,减少LPS所致的胰腺腺泡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胰腺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脂多糖类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刺激大鼠丘脑底核抑制背侧中缝核5-羟色胺表达
9
作者 曹春燕 李晓敏 +2 位作者 诸秉根 汪海宏 李永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6,共5页
本研究探讨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大鼠背侧中缝核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两组,刺激组给予高频电流(130Hz,100μA,60μs)刺激大鼠右侧丘脑底核,对照组大鼠右侧丘脑底核植入电极,但无电流输出。刺激结束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本研究探讨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大鼠背侧中缝核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两组,刺激组给予高频电流(130Hz,100μA,60μs)刺激大鼠右侧丘脑底核,对照组大鼠右侧丘脑底核植入电极,但无电流输出。刺激结束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背侧中缝核5-HT能神经元,检测背侧中缝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电刺激组背侧中缝核5-HT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比明显减少(t(13)=3.786,P=0.002),并且神经递质5-HT表达量减少,平均灰度值显著增高(t(13)=7.917,P<0.001)。本实验结果表明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背侧中缝核5-HT能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在应用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Parkison病运动障碍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可能与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刺激 丘脑底核 5-羟色胺 背侧中缝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去甲吗啡在离体豚鼠回肠上依赖性耐受性产生的作用
10
作者 周明正 李艳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 NO合酶( NO synthase,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NOArg)和 NO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去甲吗啡(normorphi... 目的观察 NO合酶( NO synthase,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NOArg)和 NO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去甲吗啡(normorphine,NM)在离体豚鼠回肠上依赖性耐受性产生的影响,研究NO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性耐受性产生中的作用。方法以离休豚鼠回肠为实验对象,4℃孵育6 h, 24 h后,分别测定纳洛酮(naloxone,Nx)与氯化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引起的收缩高度比值,作为依赖性产生的指标。在耐受性产生实验中,分别测定回肠空白组和药物组4℃孵育3h后对NM抑制电刺激收缩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回肠分别经NM,NM加NOArg,NM加L-Arg中孵育6h后,纳洛酮均可使其产生戒断收缩,且两组与Ach的收缩高度比值差异无显著性(n=6), P>0.05。而孵育24 h后,NM,NM加 L-Arg组收缩高度比值分别为 0. 89±0. 02, 0. 90±0. 02, P> 0. 05,而NM加NOArg药物组对纳洛酮的戒断收缩反应明显减弱,收缩高度比值为 0.47± 0.05(n= 6, P< 0.01)。可见NM加N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豚鼠 回肠 去甲吗啡 药物依赖性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进化上适应反应的抑郁或有益?--《从进化角度探索抑郁》一文作者的回复
11
作者 诸秉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6-786,共1页
关键词 适应反应 抑郁 进化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水杨酸对炎症性肠病瘤变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莉芝 林思思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13-1819,共7页
目的:对5-氨基水杨酸(5-ASA)干预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性结肠癌(CRC)或上皮内瘤变(Dys)(IBD-CRC/Dys)的作用进行临床资料的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主要数据库,将符合标准... 目的:对5-氨基水杨酸(5-ASA)干预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性结肠癌(CRC)或上皮内瘤变(Dys)(IBD-CRC/Dys)的作用进行临床资料的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主要数据库,将符合标准的资料纳入研究,统计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根据IBD类型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中的5 038名IBD患者。使用5-ASA的IBD患者发生CRC/Dys的OR=0.53(95%CI:0.37~0.76)。根据疾病类型分层分析显示,使用5-ASA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CRC/Dys的OR=0.45(95%CI:0.27~0.77),克罗恩病患者发生CRC/Dys的OR=0.39(95%CI:0.16~0.97);此外,疗程小于1年的患者发生CRC/Dys的OR=0.59(95%CI:0.26~1.34),而疗程在1年以上(最长者达20年)发生CRC/Dys的OR=0.43(95%CI:0.25~0.74)。结论:5-ASA对IBD-CRC/Dys有预防作用,且该作用呈疗程依赖性,疗程长者效果明显,尚不能证明2~6个月的使用疗程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水杨酸 炎症性肠疾病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