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前S1抗原的磁性免疫层析检测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娟 徐晓巍 +3 位作者 崔正权 王祎龙 贾鑫明 卢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15,38,共6页
以免疫磁珠作为检测探针,构建了以血清中前S1抗原为标志物的乙肝检测层析试纸条,并重点分析了磁珠粒径、抗体偶联量、p H值、缓冲液和反应温度对该层析检测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磁珠的分散稳定性对免疫层析检测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磁珠... 以免疫磁珠作为检测探针,构建了以血清中前S1抗原为标志物的乙肝检测层析试纸条,并重点分析了磁珠粒径、抗体偶联量、p H值、缓冲液和反应温度对该层析检测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磁珠的分散稳定性对免疫层析检测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磁珠粒径可以作为一项评判其分散稳定性的质控指标。同时,优化抗体添加量,控制层析样本p H值在6.5~9.0之间,并使用p H值更加稳定的PBS基础缓冲液都可以提高层析试纸条检测乙肝抗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为高灵敏和高稳定性磁性免疫层析试纸条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血清样本 乙肝检测 免疫层析试纸条 免疫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效应细胞家族的新成员——Th17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佳 陈小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关键词 效应细胞 自身免疫病 炎症性疾病 家族 TH 免疫应答 CD4^+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道夫受体SR-AⅡ基因定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红 陈士超 +1 位作者 田菲 戴亚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清道夫受体SR-AⅡ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的研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技术,首先设计4条(其中2条包含预定突变位点)引物,通过3轮PCR反应扩增出含有所需突变位点的片段,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到pEGFP...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清道夫受体SR-AⅡ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的研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技术,首先设计4条(其中2条包含预定突变位点)引物,通过3轮PCR反应扩增出含有所需突变位点的片段,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重组到pEGFP-C1中形成pEGFP-SR-AⅡ-335质粒。结果:在真核表达载体pEGFP-SR-AⅡ-335基础上获得了SR-AⅡcDNAA1201G和A1202C的突变体,测序结果表明在序列中发生了预期的突变,使SR-AⅡ受体蛋白第335位的赖氨酸变为丙氨酸。结论:SR-AⅡ定点突变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LDL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SUR mRNA转录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4
作者 吴国亭 韩玉麒 +1 位作者 于永春 刘钟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9-579,共1页
目的:探讨胰腺β细胞磺脲类药物受体(sulfonylurea receptor,SUR)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150-250 g,雄性,平均分成2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用小剂量链脲菌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再用高热量饲料喂养,形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 目的:探讨胰腺β细胞磺脲类药物受体(sulfonylurea receptor,SUR)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150-250 g,雄性,平均分成2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用小剂量链脲菌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再用高热量饲料喂养,形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分别在第4、8、12、24周做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具体方法:大鼠禁食6 h后,腹腔注射1.11 mol/L葡萄糖液,葡萄糖剂量为2 g/kg,尾静脉取血分别测定注射前(0)、注射后30、60、120 min血糖和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胰腺Β细胞 SURmRNA 转录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通气对大鼠膈肌组织形态学及肌球蛋白重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宏丽 卫小红 +2 位作者 马少林 陈小平 朱晓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通气(CMV)对大鼠膈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阐明机械通气膈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观察18h和24hCMV后大鼠膈肌超微结构及HE染色的结构改变,并检测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型和肌纤维横截面积(CSA)。结果 24hCMV组膈肌纤维损... 目的探讨控制通气(CMV)对大鼠膈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阐明机械通气膈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观察18h和24hCMV后大鼠膈肌超微结构及HE染色的结构改变,并检测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型和肌纤维横截面积(CSA)。结果 24hCMV组膈肌纤维损伤密度远高于对照组(P<0.01),肌纤维形状不规则、肌纤维萎缩及结构松散,18hCMV组仅轻度改变;24hCMV组膈肌MHCfast比率升高,MHCslow比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MHCfast和MHCslow肌纤维CSA及MHCfast和MHCslow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18hCMV组两种肌纤维的阳性比率、肌纤维CSA及MHCfast和MHCslow的蛋白表达均无改变。24hCMV组肌纤维的损伤密度与MHCfast阳性比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短期CMV可造成膈肌损伤、肌纤维萎缩,以及慢肌向快肌的移行改变。CMV所造成的肌肉损伤与适应性改变可能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膈肌 超微结构 肌球蛋白重链 肌纤维横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