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中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早期识别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发展 王璐 +3 位作者 袁加贝 史靖宇 HEERAMUN-AUBEELUCK Anisha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人群中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第1阶段使用16条目前驱期问卷(PQ-16)对579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筛查,PQ-16阳性以及随机选取的阴性对照进入第2阶段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建立PRS诊断... 目的:探索大学生人群中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第1阶段使用16条目前驱期问卷(PQ-16)对579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筛查,PQ-16阳性以及随机选取的阴性对照进入第2阶段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建立PRS诊断。最后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对符合诊断的PRS个体进行访谈,评估共病情况。结果:PRS的检出率约为3.5%。精神病风险症状特征表现为轻微阳性症状多于其他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异常思维内容"(65%)和"知觉异常/幻觉"(50%)。检出的PRS者目前或既往共病至少1种精神障碍的比例为63.2%,其中抑郁障碍(31.6%)和特定恐惧症(31.6%)最多见。结论:大学生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个体,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较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早期识别 临床特征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和应对方式 被引量:17
2
作者 詹辰雨 史靖宇 +1 位作者 毛梓煜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两阶段评估方法对3160名本科生用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项版本(PQ-16)进行初筛,对阳性者(PQ-16≥9)进行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并识...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两阶段评估方法对3160名本科生用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项版本(PQ-16)进行初筛,对阳性者(PQ-16≥9)进行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并识别出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个体22例(PRS组)。从PQ-16<9分者中随机选取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22例(对照组)。使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PRS组和对照组的主观压力、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结果:PRS组CPSS总分[(34±8)vs.(22±8)]及失控感[(16±5)vs.(10±4)]、紧张感[(18±4)vs.(12±5)]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TCSQ的积极应对[(31±6)vs.(37±4)]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35±5)vs.(28±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PRS组CPSS总分与TCSQ的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57,P<0.01),CPSS得分、TCSQ的消极应对得分与SDS得分呈正相关(r=0.86、0.66,P<0.01),CPSS、TCSQ得分与SIPS中精神病风险症状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大学生存在高压力知觉并倾向于消极应对方式,压力知觉和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压力知觉 应对方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余华 姜红艳 +3 位作者 赵旭东 伍力 吴雷 卢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照顾者体验模型。方法:选取云南省4所医院349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以Kramer's的照顾者适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提出并验证照顾体验结构方程模型,用...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照顾者体验模型。方法:选取云南省4所医院349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以Kramer's的照顾者适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提出并验证照顾体验结构方程模型,用于分析和模拟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照顾者负担和收获、照顾者积极和消极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正向影响照顾者负担(β=0.51,P<0.05),进而间接影响消极健康结果 (β=0.63,P<0.05);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负向影响照顾者收获(β=-0.33,P<0.05),进而间接影响积极健康结果 (β=0.75,P<0.05);照顾者负担交叉负向影响积极健康结果 (β=-0.13,P<0.05),但其通径系数绝对值远小于照顾者负担对消极健康结果的通径系数绝对值;照顾者收获对消极健康结果交叉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照顾感受由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两个方面构成,两个方面的主效应强于交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家庭照顾者 照顾体验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核心家庭与空巢家庭成员生命质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雪花 赵旭东 +3 位作者 许传志 张京晶 谭健烽 万崇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959-3962,共4页
目的了解核心家庭与空巢家庭成员的生命质量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昆明市西山区气象路社区的部分核心家庭、空巢家庭成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测定。结... 目的了解核心家庭与空巢家庭成员的生命质量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昆明市西山区气象路社区的部分核心家庭、空巢家庭成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测定。结果核心家庭成员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维度的得分高于空巢家庭成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精神健康维度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成员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人均收入的家庭成员中,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家庭成员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伤残情况的家庭成员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巢家庭成员的生命质量低于核心家庭成员的生命质量,并受文化程度、慢性病、伤残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家庭 空巢家庭 生命质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修订版在广东学生测试中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于磊 赵旭东 +4 位作者 曾伟楠 谭健烽 禹玉兰 曾家勇 万崇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9-981,共3页
目的检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修订版在广东中、大学生测试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6115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Hoteling T2检验等方法分析其测量学特性。结果修订版... 目的检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修订版在广东中、大学生测试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6115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Hoteling T2检验等方法分析其测量学特性。结果修订版自评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与分半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4,4个领域的Cronbachα系数为0.58-0.83,分半信度为0.56-0.85;家庭气氛、个性化、疾病观念与总分相关在0.46以上,系统逻辑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37;因子分析显示的主成分结构与修订版自评问卷理论构建基本一致;以幸福感得分作为效标,四个领域得分与量表总分均与幸福感呈正相关。结论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动力学 修订版自评问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项版本评估求助者精神病风险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发展 王璐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673,共7页
目的:测试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项版本(PQ-16)中文版识别求助者精神病风险时的效度和信度.方法:从精神科门诊选取101名求助者完成PQ-16调查,分别对条目分和痛苦分2种评价模式进行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选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目的:测试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项版本(PQ-16)中文版识别求助者精神病风险时的效度和信度.方法:从精神科门诊选取101名求助者完成PQ-16调查,分别对条目分和痛苦分2种评价模式进行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选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作为效标,检验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结果:SIPS结果阳性与阴性间的PQ-16条目分和痛苦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Q-16各条目分与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29 ~0.64之间(均P<0.01),与痛苦分的相关系数在0.27 ~0.68之间(均P<0.01).PQ-16条目分与痛苦分呈正相关(r=0.80,P<0.001),PQ-16条目分与痛苦分均与SIPS得分呈正相关(r =0.39 ~0.80,P<0.001).PQ-16条目分为7分时可以得到最大的敏感度(66%)和特异度(86%)之和,阳性预测值为54%;而痛苦分为8分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敏感度(78%)和特异度(91%),阳性预测值为68%.PQ-16的条目分和痛苦分均与SIPS诊断相关(AUC=0.81、0.91,均P<0.001).PQ-16条目分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折半信度为0.76;痛苦分的α系数为0.86,折半信度为0.87.结论: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项版本(PQ-16)中文版评估求助者精神病风险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采用痛苦分的评价模式识别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项版本 精神病风险 效度 信度 心理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大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动力关系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于磊 赵旭东 +4 位作者 万崇华 曾伟楠 谭健烽 禹玉兰 曾家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究家庭动力与广东省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以广东省5997名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典型相关来分析系统家庭动力量表中4个维度与SCL-90量表中的10个症状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中,家庭气氛、个... 目的探究家庭动力与广东省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以广东省5997名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典型相关来分析系统家庭动力量表中4个维度与SCL-90量表中的10个症状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中,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与SCL-90量表的10个症状因子均成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中得到4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33、0.11、0.08、0.07。典型变量V对Y变量集合、W对X变量集合平均解释能力均较弱。家庭气氛、系统逻辑和疾病观念是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动力与广东省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可藉此提出有效的家庭干预策略,改善不良家庭环境,从而提高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学生 家庭动力 心理健康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大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曾伟楠 赵旭东 +4 位作者 万崇华 谭健烽 禹玉兰 曾家勇 于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3-707,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大中学生SCL-90评分特点,为当地大中学生做参考。方法:从广东省两所大学五所中学选取5970名学生并对其进行SCL-90测验。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年级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有统计差异,高中生得分最高,大学生得分最低... 目的:了解广东省大中学生SCL-90评分特点,为当地大中学生做参考。方法:从广东省两所大学五所中学选取5970名学生并对其进行SCL-90测验。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年级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有统计差异,高中生得分最高,大学生得分最低;中学生大部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86青年常模;男女生除了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三个因子的阳性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阳性率的性别差异初中最大,大学最小;各年级段的阳性率最高的因子是强迫症状;自杀意念的比率介于7.69%至17.84%之间。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广东省大中学生采用SCL-90评价心理健康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90 心理健康 常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发展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心理治疗以人际互动为基础,情境化特征显著,作为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常用的治疗手段已被证实具有切实的疗效,但是对其疗效之外的其他作用关注较少。本文依据国内外文献对心理治疗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理治疗 不良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照料者干预研究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华 赵旭东 +2 位作者 刘爱敏 伍力 陈蜀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通过检索和分析老年期痴呆照料者干预研究相关文献为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开发的Pub Med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lca,EM)数据库自建库至2015... 目的:通过检索和分析老年期痴呆照料者干预研究相关文献为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开发的Pub Med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lca,EM)数据库自建库至2015年9月1日收录的老年期痴呆照料者干预研究相关文献,应用Endnote和Refviz两款文献分析软件对论文发表的年代、作者、语种、期刊和主题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老年期痴呆照料者干预研究相关文献1280篇,自第一篇相关文献于1983年发表以来发文量逐年快速增加;发表文章数前10位的作者都来自西方国家;文章以英文为主(94.8%);近一半的文献(48.5%)发表在12种英文期刊。主题词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集中在家庭照料者(53.4%),其中有7篇针对配偶照料者的研究,没有专门针对成年子女照料者的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患者认知障碍干预(15.60%)和精神行为症状的管理和控制(23.7%),以及照料者身心健康干预(19.3%)方面;研究方法集中在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18.3%)。结论:各个国家对该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且主要为英文文献,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资源,建议进一步开展针对成年子女照料者、痴呆患者各个精神行为症状管理控制和照料者健康状况的研究,并尽量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照料者 干预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性结构方程在系统家庭动力量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伟楠 赵旭东 +2 位作者 万崇华 马泽威 于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6-938,共3页
目的研究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相对于传统的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在系统家庭动力量表使用中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对6115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以其中的5997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应用Mplus7.0... 目的研究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相对于传统的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在系统家庭动力量表使用中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对6115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以其中的5997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应用Mplus7.0结构方程软件对同一数据分别进行传统结构方程模型和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基于CFA的结构方程对数据的拟合度达不到基本的拟合指标要求,而ESEM则可以达到其要求。结论在系统家庭动力量表的研究中,可考虑使用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性结构方程 系统家庭动力 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和咨询中来访者不良反应体验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强 赵旭东 +2 位作者 刘亮 王艳波 陈发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3-910,共8页
目的:探索来访者在心理治疗和咨询过程中体验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正在或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和咨询的6名来访者和2名治疗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定性的主题分析和个案分析,提取心理治疗和咨询不良反应的相关主题。结果:提... 目的:探索来访者在心理治疗和咨询过程中体验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正在或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和咨询的6名来访者和2名治疗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定性的主题分析和个案分析,提取心理治疗和咨询不良反应的相关主题。结果:提取心理治疗和咨询不良反应的4个一级主题(治疗关系压力、出现新问题、问题未解决、治疗情境以外的压力),分为治疗关系依赖、治疗关系紧张、治疗关系中的特殊情感、治疗关系破裂、自杀意念、不良情绪、不良行为、心身症状、病耻感、症状迁延、症状恶化、症状未解决衍生的伤害、家庭关系紧张、社会功能受损14个二级主题。结论:心理治疗和咨询过程中存在与治疗目标不一致的不良反应,部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不良反应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患者成长历程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解海霞 王艳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探讨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适应与创伤后成长历程。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访谈12例来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对访谈资料进行录音、转录。转录资料依据诠释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脊... 目的探讨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适应与创伤后成长历程。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访谈12例来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对访谈资料进行录音、转录。转录资料依据诠释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历程包括3个主题:绝望中的挣扎;走出残疾阴影并恢复正常生活;面对挑战与积极成长。结论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的适应与成长历程,有助于康复工作者了解这一群体创伤后的心理反应、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为促进其身心康复,进而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适应 成长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动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伟楠 赵旭东 +4 位作者 万崇华 谭健烽 禹玉兰 曾家勇 于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4-787,共4页
目的:检验家庭动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或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434名高中生施测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以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类型和家庭月收入作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采用Ba... 目的:检验家庭动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或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434名高中生施测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以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类型和家庭月收入作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采用Baron和Kenny(1986)的逐步法进行中介作用检验,采用构建乘积项的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调节作用。结果: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心理健康的总效应显著(β=-0.084,P=0.00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动力的预测显著(β=0.097,P=0.001),家庭动力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显著(β=-0.214,P<0.001),在加入中介变量家庭动力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仍然显著(β=-0.063,P=0.027),采用构建乘积项的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调节作用检验时,乘积项没达统计学的显著水平(β=-0.042,P>0.05)。结论:家庭动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而非调节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是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动力 心理健康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整合(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佳佳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9-384,共6页
本文围绕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从对话到整合的关系转变,集中从客体关系与系统理论的整合、依恋理论与家庭治疗的整合以及交叉范式的系统式多元整合三方面,介绍包括内在家庭系统(IFS)、依恋叙事治疗(ANT)、关系家庭治疗(RFT)、整合问题中... 本文围绕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从对话到整合的关系转变,集中从客体关系与系统理论的整合、依恋理论与家庭治疗的整合以及交叉范式的系统式多元整合三方面,介绍包括内在家庭系统(IFS)、依恋叙事治疗(ANT)、关系家庭治疗(RFT)、整合问题中心治疗(IPCT)等在内的整合模式,以把握西方心理治疗界在整合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方面的理论发展,为推进我国心理治疗整合提供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家庭治疗 心理治疗整合 后现代范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