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制度路径研究——基于党内法规“溢出效力”的分析
2
作者 王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的引领既是思想性和精神性的引领,也是制度性和实践性的引领。党内法规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依据,社会革命则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下进行,依规自我革命和依法社会革命使“引领”的制度路径难以构建。党内法规... 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的引领既是思想性和精神性的引领,也是制度性和实践性的引领。党内法规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依据,社会革命则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下进行,依规自我革命和依法社会革命使“引领”的制度路径难以构建。党内法规“溢出效力”贯穿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全过程,具有推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中介效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制度逻辑主要包括党内法规效力从党内向党外溢出、从自律向他律溢出两个方面。运用党内法规“溢出效力”,要以党的领导、从严治党和党政合作为基点,建构起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营造出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同向同行、一体推进的氛围。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党的领导法规的“溢出效力”和党的领导体制发挥“溢出效力”的耦合功能来提升和落实党的革命领导力,并借助混合党规的“溢出效力”畅通党对两个革命的领导渠道,最终实现以党的自我革命领导力引领社会革命领导力,以社会革命领导力反哺自我革命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党内法规 “溢出效力” 革命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碎片化学习双生态系统构建与策略研究——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
3
作者 陈其晖 仲楚涵 杨劲松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53,共11页
在“教育4.0”时代背景下,成人学习逐渐向线上化发展,学习时间分散,碎片化学习成为常态,成人学习者常常面临认知负荷过重、个人知识孤岛与知识应用低效等问题。如何在碎片化学习环境中有效构建连续的信息链路,以实现知识的深度整合与系... 在“教育4.0”时代背景下,成人学习逐渐向线上化发展,学习时间分散,碎片化学习成为常态,成人学习者常常面临认知负荷过重、个人知识孤岛与知识应用低效等问题。如何在碎片化学习环境中有效构建连续的信息链路,以实现知识的深度整合与系统化应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生成学习理论与符号互动论,通过分析碎片化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构建了生成式碎片化学习双生态系统框架。这一框架从“社会互动学习生态”“个体建构学习生态”两个层面构建互动循环双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元认知调控的碎片化学习五阶段策略,旨在支持成人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环境中实现深度学习与知识建构,最终推动学习效果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学习 符号互动 生成学习 学习策略 元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社群用户学习绩效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自我决定动机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其晖 李诗吟 杨劲松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9,共9页
在线教育催生虚拟学习社群,用户连接使在线群体化学习成为现实。为探究当前虚拟社群学习用户的学习绩效情况,研究基于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搭建了虚拟社群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绩效间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其影响关... 在线教育催生虚拟学习社群,用户连接使在线群体化学习成为现实。为探究当前虚拟社群学习用户的学习绩效情况,研究基于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搭建了虚拟社群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绩效间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其影响关系与作用机制,并从学习者和教学者两方面提出改善社群学习绩效的建议。研究发现:虚拟社群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水平高而外部动机水平低,学习投入水平总体偏低;外部动机对学习投入有显著影响,内部动机对学习投入无显著影响。虚拟社群环境下,学习者应当明确学习需求与动机,加强自我管理与学习监督;教学者应当加强社群规范化管理,营造良好社群学习氛围,帮助学习者实现更高水平的学习投入与学习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学习 学习动机 学习投入 学习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
5
作者 李成 解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近代以来,现代化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定。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意义也具有文明价值。从文明价值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符合并诠释着人类文明发... 近代以来,现代化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定。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意义也具有文明价值。从文明价值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符合并诠释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当前人类文明发展变革的现实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主要表现为:增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理念、引领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变革、破解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碳审计的理论框架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博英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2,146,共7页
建筑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控制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碳审计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查证... 建筑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控制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碳审计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查证、鉴证与评价,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视角,提出了建筑碳审计的概念,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审计核算与评价体系,提出了“委托方—代理方—审计对象—审计信息使用方”四方关系的理论框架,为我国发展建筑碳审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审计 碳排放 能源消耗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科技共同体的内涵、意义与构建路径
7
作者 王少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8,共9页
全球科技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加强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理念,它既是现实中应当确立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形式,更是理想中应确立的未来全球科技发展新图景。理解全球科技共同体需要结合科技发展实际,从科学学、科技哲学、科技政治学和技... 全球科技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加强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理念,它既是现实中应当确立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形式,更是理想中应确立的未来全球科技发展新图景。理解全球科技共同体需要结合科技发展实际,从科学学、科技哲学、科技政治学和技术创新学等维度进行阐释与解读。全球科技共同体是各国及其科技实体以人类命运为系、以科技创新为根、以解决全球性重大科技难题为抓手,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价值理念的全球科技合作形态。全球科技共同体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球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破解全球性科技难题,是突破人类社会发展瓶颈的重要力量。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封建主义和技术资本主义,为防范封建逻辑和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必须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共识,吸引各国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在技术社会主义要求下,以合则共赢理念设计全球科技共同体相关制度;以可持续合作为主线,建立全球科技共同体具体机制;发挥大国在科技领域的担当引领作用,推动全球科技共同体有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共同体 科技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合作 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最大优势。百年来,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功突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坚持...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最大优势。百年来,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功突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理论创新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以自我革命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勇 刘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17,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话语,旨在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凝聚中华民族天下情怀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双重历史经验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话语,旨在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凝聚中华民族天下情怀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双重历史经验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但依然面临着西方霸权霸道霸凌的话语困境。从构建成熟的学术话语支撑和塑造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入手,不断增进国际社会的接受认同,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 胸怀天下 大国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伦理治理中伦理先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框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科技伦理治理的“伦理先行”要求将伦理关口前移到科学研究活动中,突破了科技和伦理二元对立的旧观念。伦理为何先行、伦理何以先行和伦理如何先行是伦理先行的自我规定,对应前两个规定的科学和科学知识的非中立性、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由... 科技伦理治理的“伦理先行”要求将伦理关口前移到科学研究活动中,突破了科技和伦理二元对立的旧观念。伦理为何先行、伦理何以先行和伦理如何先行是伦理先行的自我规定,对应前两个规定的科学和科学知识的非中立性、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由此成为伦理先行的理论基础。对于生命科学这一科技伦理治理的重点领域,当前最大的伦理挑战是“两用性研究”所致风险。在论证伦理先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文章尝试以研究者等为主体,以“两用性研究”为客体,从承认、预警、保护和平衡的行动准则出发构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伦理先行实践框架以阐释伦理如何先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治理 伦理先行 默会知识 “两用性研究” 实践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义、内容与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立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94,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治理面临严峻复杂挑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治理面临严峻复杂挑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导,确立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提出了通过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以构建民主、多边、透明的治理体系为主张,以维护安全、尊重主权、稳定秩序为纲领,以提升互通互联、共创繁荣、公平公正为路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彰显了高瞻远瞩的理念引领,取得越来越多国际共识;促进了网络技术创新合作,提升网络安全保障力度;推动了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命运共同体 国际治理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立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7-55,I0002,I0003,共21页
中国是亚太地区大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因此美国总是将中国放在其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国际战略格局全局和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全局来观察和分析,并据此制定对华政策和确定美中关系走向。中美之间的互动也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 中国是亚太地区大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因此美国总是将中国放在其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国际战略格局全局和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全局来观察和分析,并据此制定对华政策和确定美中关系走向。中美之间的互动也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制定对苏遏制的国家安全战略,特别是根据中苏关系状态来确定美国对华政策和美中关系。冷战后,美国根据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全球反恐的国家安全战略,对华交替采用“接触”与“制约”政策。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全球反恐取得一定进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越来越多。在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其全球主导地位后,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从“大国战略竞争”国家安全战略出发,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存在三大内在矛盾,中美关系正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对华政策 接触与制约政策 美中关系 中美关系 中国台湾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史学习教育中沉浸传播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念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76-80,共5页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采用沉浸传播手段提升了党史学习的在场感、参与度,大大提升了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但是应用沉浸传播也要警惕定制化技术对受众主体性的消解,造成党史学习主体的自我迷失。为此,我们需要恰当运用沉浸传播提升...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采用沉浸传播手段提升了党史学习的在场感、参与度,大大提升了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但是应用沉浸传播也要警惕定制化技术对受众主体性的消解,造成党史学习主体的自我迷失。为此,我们需要恰当运用沉浸传播提升党史学习的效果,规避传播方式革新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明晰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和逻辑,避免学习碎片化,防止沉浸传播下党史学习的形式主义,并对历史虚无主义做出有力反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沉浸传播 容器人” 历史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线思维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外部风险应对
14
作者 门洪华 宋国新 《国际展望》 2024年第3期1-15,153,共16页
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重大风险与挑战的重要法宝。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带领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 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重大风险与挑战的重要法宝。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带领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外交思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传统的基础上,从思想、战略和方法层面对底线思维进行了创新性阐释,将其提升到应对百年变局和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为底线思维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当前,世界动荡不安叠加全球治理失灵,放大了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风险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从根本上影响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为此,中国应坚持底线思维,筑牢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底线,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思维 中国共产党 外部风险 战略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格兰“学徒制家族”改革探析
15
作者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80,共7页
苏格兰形成了包括基础、现代和学位学徒制等在内的"学徒制家族"。但新时期劳动力市场突变,再加上学徒制本身固有的问题,这两个内外因素使得苏格兰不得不采取行动改革不合时宜的学徒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明晰学徒制内涵,维护... 苏格兰形成了包括基础、现代和学位学徒制等在内的"学徒制家族"。但新时期劳动力市场突变,再加上学徒制本身固有的问题,这两个内外因素使得苏格兰不得不采取行动改革不合时宜的学徒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明晰学徒制内涵,维护学徒制基础;构建成人友好环境,应对适龄劳动力减少和技能需求变化;提高学徒制适应能力,减少培训惯性并迎合时代发展;稳步推进"迈斯特"资格证书,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改革显示出前瞻性、全面性、包容性和通用性的特点。苏格兰学徒制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品牌内涵塑造、资助方式选择和资格框架构建等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徒制家族 学徒制 苏格兰 劳动力市场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议程设置理论下教育惩戒的舆论传播及其启示
16
作者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17-21,共5页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教育惩戒舆论传播为教育惩戒立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媒体对于教育惩戒这一议题的不同内容报道安排了不同的优先层级,其中家校关系、惩罚手段、惩戒程序、惩戒的起因和目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媒体最为关...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教育惩戒舆论传播为教育惩戒立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媒体对于教育惩戒这一议题的不同内容报道安排了不同的优先层级,其中家校关系、惩罚手段、惩戒程序、惩戒的起因和目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媒体最为关心的议题,这正是媒体通过安排不同层级的议题来引导受众“想什么”。在媒体的价值选择上,大部分媒体能够客观报道,只有少部分自媒体存在明显的情感倾向,这对于引导受众“怎么想”有一定的煽动作用。教育惩戒立法工作可以考虑以“负面清单+惩戒原则”代替细则规定,构建四位一体的规制制度以及成立独立机构保证程序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戒 议程设置 舆论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资源管理探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其晖 陆维康 +1 位作者 杨劲松 陈小鱼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2,共8页
对分课堂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科学的认知资源管理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对分课堂的认知资源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脑科学的人脑工作特性,二是基于心理学的认知负荷调控。一方面,对分课堂通... 对分课堂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科学的认知资源管理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对分课堂的认知资源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脑科学的人脑工作特性,二是基于心理学的认知负荷调控。一方面,对分课堂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权责对分理念来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控制,以此为中介学生能够从使用大脑系统1顺利过渡到系统2;另一方面,对分课堂遵循"以学定教"原则,这一原则下精讲留白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内部认知负荷、隔堂对分的教学方法减少了外部认知负荷、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了相关认知负荷,从而对认知负荷总量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认知资源管理 脑科学 认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辩证法审视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9,共8页
对人类社会历史所处发展阶段与历史方位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我们进行伟大事业的实践前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和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外部发展环境的战略判断和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原创贡献。对“... 对人类社会历史所处发展阶段与历史方位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我们进行伟大事业的实践前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和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外部发展环境的战略判断和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原创贡献。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和分析要突破事实描述进而深入到理论反思的层面,即用一种历史的、辩证的视角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来说,就是要认识其必然性与阶段性、应然性与实然性、客观性与能动性、肯定性与否定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历史辩证法为认识工具和研究视角,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和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而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历史辩证法 战略定力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意见领袖“标准化”效应与路径——基于新浪微博的用户样本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当前在社会化媒体与自媒体“人人时代”强势崛起、网络海量信息过载、用户生产内容多样化、网络“巴尔干化”盛行背景下,对社交网络内容生产中的意见领袖是否趋于相似化乃至“标准化”的问题,学界缺乏足够理论关注和系统实证。结合新浪... 当前在社会化媒体与自媒体“人人时代”强势崛起、网络海量信息过载、用户生产内容多样化、网络“巴尔干化”盛行背景下,对社交网络内容生产中的意见领袖是否趋于相似化乃至“标准化”的问题,学界缺乏足够理论关注和系统实证。结合新浪微博样本,本文使用潜在语义分析和用户相似度计算、统计检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社交网络意见领袖“标准化”现象与路径。新浪微博用户随着意见领袖程度提高、粉丝规模增大,表现出去独特性的“全局标准化”,以及与之关联的“趋顶标准化”和“邻域标准化”演变。这几种“标准化”不是相互独立或冲突的,而是有着内在作用结构、同步性过程。高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用户并非彼此分化,而是加强着社交网络共同体的内容封闭性,显现出在“个体信息茧房”之外存在尚深思不足的“社会信息茧房”风险,在社交网络多样化、高可达度的公共领域中潜藏着走向趋同的异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意见领袖 标准化 内容相似度 潜在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环境政治意蕴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余敏江 邹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3,共8页
生态危机的出现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性质,因而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一种更具基础性、更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新样态。作为一种整体性理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共存、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演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生态危机的出现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性质,因而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一种更具基础性、更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新样态。作为一种整体性理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共存、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演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不仅彰显了全人类面临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与生态交叠嵌套的普适性问题,还突出了环境利益分配和环境责任分摊的环境政治问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了人地正义、空间正义和分配正义的再生产,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正义思想的新发展,也给当代中国环境政治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需要构建“生命—生态”一体化治理机制、“技术—制度”复合治理机制和“国内—国际”协作治理机制,为推动全球环境正义塑造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环境政治 环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