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阿勒泰地区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保护研究
1
作者
寇怀云
张隆昌
顾玄渊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263-265,共3页
游牧文化景观是牧民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与依存中形成的、以生产方式为导向的地域文化景观。文章聚焦阿勒泰地区,探讨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策略。从生产和生活两个层面归纳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其中生产景观以牧场与牧道景...
游牧文化景观是牧民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与依存中形成的、以生产方式为导向的地域文化景观。文章聚焦阿勒泰地区,探讨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策略。从生产和生活两个层面归纳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其中生产景观以牧场与牧道景观为代表,生活景观则涵盖定居聚落与游牧转场期间的临时居住点。游牧文化景观总体呈现尺度广阔、生产与生活空间交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之间界限不固定且呈明显季节性波动的特征。从识别评估景观要素、提升游牧地区生活环境、活化传播游牧文化景观,以及保护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提出游牧文化景观保护和活态存续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文化
文化景观
空间特征
遗产保护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科技共同体的内涵、意义与构建路径
2
作者
王少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8,共9页
全球科技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加强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理念,它既是现实中应当确立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形式,更是理想中应确立的未来全球科技发展新图景。理解全球科技共同体需要结合科技发展实际,从科学学、科技哲学、科技政治学和技...
全球科技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加强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理念,它既是现实中应当确立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形式,更是理想中应确立的未来全球科技发展新图景。理解全球科技共同体需要结合科技发展实际,从科学学、科技哲学、科技政治学和技术创新学等维度进行阐释与解读。全球科技共同体是各国及其科技实体以人类命运为系、以科技创新为根、以解决全球性重大科技难题为抓手,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价值理念的全球科技合作形态。全球科技共同体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球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破解全球性科技难题,是突破人类社会发展瓶颈的重要力量。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封建主义和技术资本主义,为防范封建逻辑和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必须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共识,吸引各国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在技术社会主义要求下,以合则共赢理念设计全球科技共同体相关制度;以可持续合作为主线,建立全球科技共同体具体机制;发挥大国在科技领域的担当引领作用,推动全球科技共同体有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共同体
科技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合作
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勇
刘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17,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话语,旨在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凝聚中华民族天下情怀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双重历史经验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话语,旨在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凝聚中华民族天下情怀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双重历史经验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但依然面临着西方霸权霸道霸凌的话语困境。从构建成熟的学术话语支撑和塑造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入手,不断增进国际社会的接受认同,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
胸怀天下
大国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集体记忆视角的历史地名保护--以上海松江石湖荡镇为例
4
作者
寇怀云
顾玄渊
钟晓华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2期47-52,共6页
地名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历史地名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当前大量城市地名仅具有简单的地理标识功能,而不具备传承地方文化的社会公共作用;同时,大量老地名承载的社会历史记忆逐渐湮灭佚失。...
地名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历史地名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当前大量城市地名仅具有简单的地理标识功能,而不具备传承地方文化的社会公共作用;同时,大量老地名承载的社会历史记忆逐渐湮灭佚失。文章从集体记忆理论出发,通过对集体记忆特性的分析,发现其中蕴含地名历史记忆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由此,构建集体记忆特性与地名历史记忆关联的地名保护框架,探讨历史地名的保护思路,并以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的地名规划为例加以具体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集体记忆
地名规划
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统筹保护红色建筑 弘扬传承红色精神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俊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4期79-82,共4页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建筑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历程的见证。红色建筑具有纪念英烈、教育民众、传承红色基因等功能。因此,需要保护好红色建筑,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针对红色建筑年代久远、分布分散、空间普通...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建筑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历程的见证。红色建筑具有纪念英烈、教育民众、传承红色基因等功能。因此,需要保护好红色建筑,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针对红色建筑年代久远、分布分散、空间普通等特征,提出要统筹处理好空间保护与精神弘扬、建筑保护与区域发展、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三对关系,通过红色建筑的保护和规划,展示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色精神,传承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红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建筑
红色基因
红色精神
红色旅游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格兰“学徒制家族”改革探析
6
作者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80,共7页
苏格兰形成了包括基础、现代和学位学徒制等在内的"学徒制家族"。但新时期劳动力市场突变,再加上学徒制本身固有的问题,这两个内外因素使得苏格兰不得不采取行动改革不合时宜的学徒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明晰学徒制内涵,维护...
苏格兰形成了包括基础、现代和学位学徒制等在内的"学徒制家族"。但新时期劳动力市场突变,再加上学徒制本身固有的问题,这两个内外因素使得苏格兰不得不采取行动改革不合时宜的学徒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明晰学徒制内涵,维护学徒制基础;构建成人友好环境,应对适龄劳动力减少和技能需求变化;提高学徒制适应能力,减少培训惯性并迎合时代发展;稳步推进"迈斯特"资格证书,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改革显示出前瞻性、全面性、包容性和通用性的特点。苏格兰学徒制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品牌内涵塑造、资助方式选择和资格框架构建等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徒制家族
学徒制
苏格兰
劳动力市场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资源管理探析
被引量:
19
7
作者
陈其晖
陆维康
+1 位作者
杨劲松
陈小鱼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2,共8页
对分课堂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科学的认知资源管理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对分课堂的认知资源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脑科学的人脑工作特性,二是基于心理学的认知负荷调控。一方面,对分课堂通...
对分课堂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科学的认知资源管理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对分课堂的认知资源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脑科学的人脑工作特性,二是基于心理学的认知负荷调控。一方面,对分课堂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权责对分理念来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控制,以此为中介学生能够从使用大脑系统1顺利过渡到系统2;另一方面,对分课堂遵循"以学定教"原则,这一原则下精讲留白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内部认知负荷、隔堂对分的教学方法减少了外部认知负荷、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了相关认知负荷,从而对认知负荷总量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认知资源管理
脑科学
认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勒泰地区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保护研究
1
作者
寇怀云
张隆昌
顾玄渊
机构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上海
同济
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
院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263-265,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项目编号:2019YFD1100702)。
文摘
游牧文化景观是牧民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与依存中形成的、以生产方式为导向的地域文化景观。文章聚焦阿勒泰地区,探讨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策略。从生产和生活两个层面归纳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其中生产景观以牧场与牧道景观为代表,生活景观则涵盖定居聚落与游牧转场期间的临时居住点。游牧文化景观总体呈现尺度广阔、生产与生活空间交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之间界限不固定且呈明显季节性波动的特征。从识别评估景观要素、提升游牧地区生活环境、活化传播游牧文化景观,以及保护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提出游牧文化景观保护和活态存续的措施。
关键词
游牧文化
文化景观
空间特征
遗产保护
活化
Keywords
nomadic culture
cultural landscap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heritage conservation
revitalization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科技共同体的内涵、意义与构建路径
2
作者
王少
机构
同济大学
马克思
主义
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机制建设与实践路径研究”(24VSZ105)。
文摘
全球科技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加强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理念,它既是现实中应当确立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形式,更是理想中应确立的未来全球科技发展新图景。理解全球科技共同体需要结合科技发展实际,从科学学、科技哲学、科技政治学和技术创新学等维度进行阐释与解读。全球科技共同体是各国及其科技实体以人类命运为系、以科技创新为根、以解决全球性重大科技难题为抓手,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价值理念的全球科技合作形态。全球科技共同体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球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破解全球性科技难题,是突破人类社会发展瓶颈的重要力量。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封建主义和技术资本主义,为防范封建逻辑和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必须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共识,吸引各国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在技术社会主义要求下,以合则共赢理念设计全球科技共同体相关制度;以可持续合作为主线,建立全球科技共同体具体机制;发挥大国在科技领域的担当引领作用,推动全球科技共同体有效运作。
关键词
全球科技共同体
科技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合作
共同价值
Keywords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Common value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勇
刘祎
机构
同济大学
马克思
主义
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全国红色基因传承
研究
中心
中国
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
研究
中心
同济大学
分
中心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思想
研究
中心
同济大学
基地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1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与世界意义研究”(项目号20&ZD027)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项目号2021BKS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话语,旨在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凝聚中华民族天下情怀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双重历史经验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但依然面临着西方霸权霸道霸凌的话语困境。从构建成熟的学术话语支撑和塑造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入手,不断增进国际社会的接受认同,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根本。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
胸怀天下
大国担当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集体记忆视角的历史地名保护--以上海松江石湖荡镇为例
4
作者
寇怀云
顾玄渊
钟晓华
机构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上海
同济
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
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思想
研究
中心
同济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2期47-52,共6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专项课题“上海城市记忆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编号:2024VSJ034)。
文摘
地名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历史地名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当前大量城市地名仅具有简单的地理标识功能,而不具备传承地方文化的社会公共作用;同时,大量老地名承载的社会历史记忆逐渐湮灭佚失。文章从集体记忆理论出发,通过对集体记忆特性的分析,发现其中蕴含地名历史记忆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由此,构建集体记忆特性与地名历史记忆关联的地名保护框架,探讨历史地名的保护思路,并以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的地名规划为例加以具体阐释。
关键词
历史地名
集体记忆
地名规划
文化遗产
保护
Keywords
historical toponymy
collective memory
toponymy pla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分类号
TU984.11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统筹保护红色建筑 弘扬传承红色精神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俊
机构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4期79-82,共4页
文摘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建筑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历程的见证。红色建筑具有纪念英烈、教育民众、传承红色基因等功能。因此,需要保护好红色建筑,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针对红色建筑年代久远、分布分散、空间普通等特征,提出要统筹处理好空间保护与精神弘扬、建筑保护与区域发展、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三对关系,通过红色建筑的保护和规划,展示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色精神,传承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红色基因。
关键词
红色建筑
红色基因
红色精神
红色旅游
遗产保护
Keywords
red building
red gene
red spirit
red tourism
heritage protection
分类号
TU87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格兰“学徒制家族”改革探析
6
作者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机构
同济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
研究
所
同济大学
国家创新发展
研究
院(上海教委重点智库)
同济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
党委办公室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80,共7页
文摘
苏格兰形成了包括基础、现代和学位学徒制等在内的"学徒制家族"。但新时期劳动力市场突变,再加上学徒制本身固有的问题,这两个内外因素使得苏格兰不得不采取行动改革不合时宜的学徒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明晰学徒制内涵,维护学徒制基础;构建成人友好环境,应对适龄劳动力减少和技能需求变化;提高学徒制适应能力,减少培训惯性并迎合时代发展;稳步推进"迈斯特"资格证书,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改革显示出前瞻性、全面性、包容性和通用性的特点。苏格兰学徒制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品牌内涵塑造、资助方式选择和资格框架构建等有所启示。
关键词
学徒制家族
学徒制
苏格兰
劳动力市场
改革
Keywords
apprenticeship family
apprenticeship
Scotland
labor market
reform
分类号
G719.56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资源管理探析
被引量:
19
7
作者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陈小鱼
机构
同济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
研究
所
同济大学
国家创新发展
研究
院(上海教委重点智库)
同济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
党委办公室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2,共8页
文摘
对分课堂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科学的认知资源管理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对分课堂的认知资源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脑科学的人脑工作特性,二是基于心理学的认知负荷调控。一方面,对分课堂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权责对分理念来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控制,以此为中介学生能够从使用大脑系统1顺利过渡到系统2;另一方面,对分课堂遵循"以学定教"原则,这一原则下精讲留白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内部认知负荷、隔堂对分的教学方法减少了外部认知负荷、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了相关认知负荷,从而对认知负荷总量进行调控。
关键词
对分课堂
认知资源管理
脑科学
认知负荷
Keywords
PAD class
cognitive resources management
brain science
cognitive load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阿勒泰地区游牧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保护研究
寇怀云
张隆昌
顾玄渊
《建筑与文化》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球科技共同体的内涵、意义与构建路径
王少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刘勇
刘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集体记忆视角的历史地名保护--以上海松江石湖荡镇为例
寇怀云
顾玄渊
钟晓华
《住宅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统筹保护红色建筑 弘扬传承红色精神
张俊
《城市建筑》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格兰“学徒制家族”改革探析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资源管理探析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陈小鱼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