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煤气系统和供水系统抗震防灾对策研究
1
作者 翟永梅 沈祖炎 +1 位作者 李文艺 沈成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煤气系统和供水系统在一定的地震作用下能否发挥正常功能 ,对于整个城市的抗震救灾工作至关重要。根据上海市煤气和供水系统中的主要建 (构 )筑物、管网及管渠。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震害预估 抗震对策 上海市 煤气系统 供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大城市防灾减灾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翟永梅 韩新 沈祖炎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1期62-69,共8页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综合减灾体系目前尚不够完善 ,城市抗灾能力仍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城市减灾管理模式的比较和研究 ,分析了目前上海市减灾管理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
关键词 城市 减灾管理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上海 美国 日本 防灾管理模式 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多时段热岛效应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命男 马蔚纯 +1 位作者 周立国 郑茂辉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B10期396-396,共1页
关键词 热岛效应 遥感 多时段 上海 反演法 城市公害 城市热岛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居住房屋抗震防灾能力现状调查及抗震管理工作目标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翟永梅 李文艺 沈晓峰 《工程抗震》 2004年第1期41-45,共5页
国内外震害经验表明,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地震损失多少的关键性因素。本文论述了对上海市居住房屋抗震防灾能力进行调查的重要意义,给出了上海市房屋建筑的宏观统计资料和各区各类房屋的分布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在基于概率分析... 国内外震害经验表明,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地震损失多少的关键性因素。本文论述了对上海市居住房屋抗震防灾能力进行调查的重要意义,给出了上海市房屋建筑的宏观统计资料和各区各类房屋的分布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在基于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有关各区的各类房屋进行了抗震能力的综合评估;最后从政府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对上海市的抗震管理目标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居住房屋 抗震防灾 震害率 抗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壁排烟口下方倾斜空气挡板促进侧向排烟效果研究
5
作者 张少刚 李尚洋 +2 位作者 刘家豪 汪金辉 丛北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7-1252,共6页
为了研究侧壁排烟效果随空气挡板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探究了不同倾斜角度空气挡板作用下侧壁排烟口附近温度场与流速矢量场特征及排烟效率。结果发现:侧壁排烟口下方设置空气挡板可以有效抑制冷空气的流入,侧壁排烟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为了研究侧壁排烟效果随空气挡板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探究了不同倾斜角度空气挡板作用下侧壁排烟口附近温度场与流速矢量场特征及排烟效率。结果发现:侧壁排烟口下方设置空气挡板可以有效抑制冷空气的流入,侧壁排烟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侧壁排烟口下方设置空气挡板后,排烟口附近热烟气流线明显增加,冷空气流线变得稀疏,排烟口区域高温烟气面积明显增加。当排烟口宽高比为1:2时,侧壁排烟效率随挡板倾斜角度(0≤θ≤45°)的增大而增大,在45°≤θ≤60°基本保持高位稳定,具有最佳排烟效果;当排烟口宽高比为2:1时,侧壁排烟效率随挡板倾斜角度(0≤θ≤30°)的增大而增大,在30°≤θ≤60°出现下降趋势,30°时达到排烟效率峰值。通过数据分析构建了现有条件下不同倾斜角度空气挡板作用下的侧壁排烟效率表征模型,可为隧道侧壁排烟系统设计提供相应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排烟 吸穿现象 排烟效率 空气挡板 倾斜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基于能量等效的损伤状态量化方法
6
作者 宁超列 王硕 翟永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失效模式。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量化方法目前存在定义方式不一且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基于246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等效原则量化不同... 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失效模式。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量化方法目前存在定义方式不一且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基于246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等效原则量化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损伤状态的方法。通过引入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位移角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能量等效原则可将钢筋混凝土柱的骨架曲线等效为一个理想弹塑性模型,不仅便于定义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而且便于在同一框架下对比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力学性能差异。根据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的位移角,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可以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度破环”、“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四个等级。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的位移角。传统的峰值承载力经验折减系数法在预测屈服点的位移角时偏于保守,在预测极限点的位移角时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失效模式 损伤状态 能量等效 贝叶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供水管网与交通网络安全风险耦合特征
7
作者 胡群芳 张昱 +3 位作者 赫磊 胡竞群 汪枫 纪洪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8-1015,共8页
以城市供水管网为例,通过统计分析2004-2021年上海浦西城区246起管径大于等于800mm管损事件及其发生原因,解析了两类网络耦合安全风险因素,利用网络规模‒相互作用度(N‒K)模型对两类网络构建安全风险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管网‒道路耦合网... 以城市供水管网为例,通过统计分析2004-2021年上海浦西城区246起管径大于等于800mm管损事件及其发生原因,解析了两类网络耦合安全风险因素,利用网络规模‒相互作用度(N‒K)模型对两类网络构建安全风险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管网‒道路耦合网络多因素安全风险级联效应及其耦合特征。研究表明,两类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风险因素耦合,且耦合越多其安全风险影响越大,管网系统自身物理属性是影响其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系统解耦原理,提出了城市管网‒路网耦合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交通网络 耦合网络 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地调研的区域避震疏散动态模拟
8
作者 宁超列 徐歆韵 翟永梅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20,共7页
避震疏散动态模拟是开展区域抗震防灾规划,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模拟方法,缺乏现场实地调研,导致计算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存疑,实用性难以判断。该文基于上海某小区的现场实地调研结果,采用Anylogi... 避震疏散动态模拟是开展区域抗震防灾规划,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模拟方法,缺乏现场实地调研,导致计算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存疑,实用性难以判断。该文基于上海某小区的现场实地调研结果,采用Anylogic软件,考虑该区域内大震和小震情景下日间与夜间不同的避震疏散需求,模拟了四种不同地震情景下的人员震时避震疏散过程,通过设计避震疏散优化方案,为该区域的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现场实地调研结果和Anylogic软件,不仅可以合理模拟区域内不同地震情景下的人员避震疏散过程,而且能够发现主要的拥堵位置和解释发生拥堵的主要原因。提出的避震疏散优化方案,可将避震疏散总时长缩短67.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震疏散 现场调研 地震情景 方案优化 防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杜苏芮”风速概率建模与分析
9
作者 李杰 杨昕 彭勇波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相较于良态风,台风风场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现象学的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台风风场的概率密度演化规律,制约工程结构抗风可靠度的评估。文章以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全过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物理随... 相较于良态风,台风风场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现象学的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台风风场的概率密度演化规律,制约工程结构抗风可靠度的评估。文章以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全过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物理随机过程描述与湍流动力学原理,根据能谱动力学方程和相似性原理推导台风风速随机Fourier波数谱和对数律模型,构建了统一的近地台风风场物理模型。采用基于样本集合数值特征的识别原则,标定了模型中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通过对摩擦速度、地面粗糙度和分界波数等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演化表述,实现基于物理机制的台风脉动风谱和平均风剖面的定量建模。对“杜苏芮”台风3个阶段以及良态风观测数据的对比表明:物理随机模型能有效捕捉不同风况下的脉动风速和平均风剖面的概率结构,且可以反映台风脉动风速随机过程的非高斯与非平稳性质。这一研究进展为风敏感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和可靠度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杜苏芮”脉动风速 概率结构 平均风剖面 物理随机模型 风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性能方法基本框架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韩新 沈祖炎 +1 位作者 曾杰 陈寒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7,共8页
以性能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背景,以现阶段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我国现行指令性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为基本出发点,初步建立了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性能化方法的基本框架,确定了这一框架所应 具有的基本假定、主要特性、主要功... 以性能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背景,以现阶段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我国现行指令性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为基本出发点,初步建立了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性能化方法的基本框架,确定了这一框架所应 具有的基本假定、主要特性、主要功能和三角形模块结构,并系统阐述了相应评估方法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防火 性能化设计 危险性评估 火灾 消防安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及爆炸荷载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田志敏 邬玉斌 罗奇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隧道内爆炸产生复杂的爆炸冲击波流场,作用于隧道衬砌上的冲击波荷载分析十分困难。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带端墙隧道内爆炸空气冲击波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内爆炸产生的隧道内冲击波流场,并与双向开口隧道内爆炸流场进... 隧道内爆炸产生复杂的爆炸冲击波流场,作用于隧道衬砌上的冲击波荷载分析十分困难。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带端墙隧道内爆炸空气冲击波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内爆炸产生的隧道内冲击波流场,并与双向开口隧道内爆炸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炸药装药形状、炸药引爆位置对爆炸荷载分布的影响,研究了作用于隧道讨砌上的反射冲击波荷载峰值分布规律,给出了估计衬砌上反射超压峰值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内爆炸 冲击波流场 反射冲击波荷载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分析的城市综合管廊火灾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俊 丛北华 +2 位作者 韩新 马皎琳 车斌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B10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火灾特性 城市 管廊 模拟分析 CFD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火灾危险性 市政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致树木倒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彭勇波 艾晓秋 承颖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7-175,共9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风灾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树木和城市绿化的管理和保护凸显出重要性。对树木风灾机理和树木倒伏应用进展作了综述分析,包括国内外树木风灾机理的实验研究和模型研究,以及树木倒伏的评价参量和应对措施;进而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风灾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树木和城市绿化的管理和保护凸显出重要性。对树木风灾机理和树木倒伏应用进展作了综述分析,包括国内外树木风灾机理的实验研究和模型研究,以及树木倒伏的评价参量和应对措施;进而分析了树木风灾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精细化有限元建模的重要性和考虑风荷载与树木参数随机性的必要性,特别指出了如何将树木倒伏这一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做好树木抗风对策的研究,将是城市建设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风灾 有限元 随机性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群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淮峰 楼梦麟 +1 位作者 陈希 翟永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一系列土-结构系统的三维模型,研究了地震动激励方向及频谱成分、土层剪切波速及阻尼比、基础形式及埋深、上部结构楼层数等对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SSSI)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于结构物排列方向的地震动...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一系列土-结构系统的三维模型,研究了地震动激励方向及频谱成分、土层剪切波速及阻尼比、基础形式及埋深、上部结构楼层数等对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SSSI)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于结构物排列方向的地震动激励下,SSSI效应几乎为零;SSSI效应的大小与地震波频谱成分密切相关;剪切波速小、阻尼小、基础埋深浅,则SSSI效应明显;两边结构与目标结构的楼层数相同时,SSSI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 土-结构相互作用 参数化研究 高层建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公共建筑防火性能化评估方法基本框架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韩新 沈祖炎 +1 位作者 曾杰 陈寒根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2年第2期6-12,共7页
文章以现阶段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现行指令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为基本出发点 ,以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为背景 ,依据面向对象主流程开发技术 ,初步建立了大型公共建筑防火性能化评估方法的总体框架 ,并对评估方法总体框架的... 文章以现阶段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现行指令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为基本出发点 ,以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为背景 ,依据面向对象主流程开发技术 ,初步建立了大型公共建筑防火性能化评估方法的总体框架 ,并对评估方法总体框架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公共建筑 建筑防火 性能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李杰 艾晓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6,共6页
基于物理联系研究地震动随机性,建立了随机地震动与基底输入傅氏谱、场地固有圆频率和场地等价阻尼比之间的物理关系,从随机傅氏谱函数角度描述了地震动随机过程的随机性本质。结合Ⅳ类工程场地的实测地震动记录资料,由数值方法识别了... 基于物理联系研究地震动随机性,建立了随机地震动与基底输入傅氏谱、场地固有圆频率和场地等价阻尼比之间的物理关系,从随机傅氏谱函数角度描述了地震动随机过程的随机性本质。结合Ⅳ类工程场地的实测地震动记录资料,由数值方法识别了给出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参数。与实测记录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概念,可充分反映地震动的变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型 随机过程 随机变量 随机傅氏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震波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车伟 罗奇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33-1337,共5页
利用显式有限元结合透射人工边界,研究了典型山谷地形桥址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入射角度、入射方向及山谷跨度对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底各位置的地震动的反应相差不大,而坡顶及坡顶后一定范围内的地震动存在... 利用显式有限元结合透射人工边界,研究了典型山谷地形桥址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入射角度、入射方向及山谷跨度对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底各位置的地震动的反应相差不大,而坡顶及坡顶后一定范围内的地震动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地震波垂直入射时引起的地表放大效应最大,山谷左右两侧地表放大效应相对相差不大;在计算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时可以仅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情况,其结果是偏安全的;地形放大效应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山谷的放大作用和山间跨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场地 显式有限元 人工透射边界 地震波 地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Fourier谱的地震动合成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艾晓秋 李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2,共6页
本文基于与物理随机模型相对应的随机Fourier谱,通过对地震动非平稳性及其所受影响机制的分析,建立了非平稳地震动合成的新方法。通过引入基本相位差谱,并将初始相角视为随机变量,以相位差谱的分布特性、随机地震动的统计特征以及对结... 本文基于与物理随机模型相对应的随机Fourier谱,通过对地震动非平稳性及其所受影响机制的分析,建立了非平稳地震动合成的新方法。通过引入基本相位差谱,并将初始相角视为随机变量,以相位差谱的分布特性、随机地震动的统计特征以及对结构随机反应的影响为原则,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相位差谱,提出了基于随机Fourier谱的合成地震动方法。同时,利用快速FFT技术提高合成精度。根据本文提出的合成方法获得的地震动具有非平稳特性,将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FOURIER谱 合成地震动 相位差谱 非平稳过程 随机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编制及应用技术研究(Ⅰ)——编制模式与方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韩新 汪永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从我国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防消结合为基本出发点 ,立足现有消防装备和兵员结构 ,建立了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的编制模式与方法。着重论述了预案编制方法的基本思路、预案的框架结构以及编制步骤 ,并从预案编制对象、灭火救援资源。
关键词 消防工程 灭火救援预案 数字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结构非线性整体稳定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车伟 李海旺 罗奇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30 m×30 m跨度的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网壳的非线性整体稳定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考虑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约束条件等因素对该网壳稳定性的影响.考察网壳的屈曲模态、... 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30 m×30 m跨度的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网壳的非线性整体稳定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考虑矢跨比、初始几何缺陷、约束条件等因素对该网壳稳定性的影响.考察网壳的屈曲模态、屈曲路径,求出了全过程曲线和极限稳定承载力,全面了解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整体非线性失稳的规律性.研究表明:网壳极限承载力随着结构矢跨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竖向荷载的不对称分布和初始几何缺陷比较敏感,半跨竖向的屈曲荷载仅为满跨竖向的70%;支座刚度的增大可适当提高网壳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 非线性稳定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