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驱动的复杂系统研究前沿 被引量:4
1
作者 丁璟韬 徐丰力 +4 位作者 孙浩 严钢 胡延庆 李勇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1,共7页
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涵盖基本物质、生命体和社会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复杂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预测,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中具有重要价值。这一领域的早期研究积累了海量的各类真实复杂系统数据,在此基础上发... 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涵盖基本物质、生命体和社会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复杂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预测,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中具有重要价值。这一领域的早期研究积累了海量的各类真实复杂系统数据,在此基础上发展数据密集型、人工智能方法驱动的复杂性科学研究新范式,将为复杂系统的描述、预测与知识发现提供一条全新的路径。该文对人工智能驱动的复杂系统研究进行前瞻性的综述,探讨人工智能助力下的复杂系统研究发展前沿,并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领域代表性工作,最后讨论复杂系统视角下人工智能理论及技术的潜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数据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WPSO-GRU算法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为例
2
作者 朱美恒 陈兆庚 +2 位作者 张冬梅 高俊华 黄忠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062-6071,共10页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WPSO)算法;然后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其中AWPSO算法用于确定GRU神经网络中的最优超参数组合;最后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张江站-度假区站区间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案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WPSO-GRU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可为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粒子群优化 自适应惯性权重 门控循环单元 姿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的信息物理映射与系统构建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雷 沈国琛 +4 位作者 秦晓洁 成诚 欧冬秀 李兴华 施莉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提出将人工智能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理论与方法集成融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交通”的交叉创新领域,在交通物理与信息空间映射、网络通信与时空数据规约、交通安全与可信可控关联等关键问题上形成相关的解决方案... 提出将人工智能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理论与方法集成融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交通”的交叉创新领域,在交通物理与信息空间映射、网络通信与时空数据规约、交通安全与可信可控关联等关键问题上形成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推进实现交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应用的精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息物理交通系统 智能网联交通 数据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科研站关键区域智能选址及其典型环境要素分析
4
作者 冯永玖 唐盼丽 +8 位作者 陈书睿 席梦镕 叶真 金雁敏 刘世杰 李浩腾 王蓉 李鹏朔 童小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0,共8页
为服务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任务,搜索到符合科学目标和工程安全要求的探测区域,开展了着陆探测智能选址,以及着陆区典型要素和巡视可达性的综合分析。在着陆选址方面,基于1D-CNN选址模型在南极Scott M的西南侧遴选并划定了4个预选... 为服务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任务,搜索到符合科学目标和工程安全要求的探测区域,开展了着陆探测智能选址,以及着陆区典型要素和巡视可达性的综合分析。在着陆选址方面,基于1D-CNN选址模型在南极Scott M的西南侧遴选并划定了4个预选着陆区;针对着陆区关键要素,对实时光照和辐射、物理温度剖面、水冰赋存等环境特征进行了遥感探测与精细分析;针对巡视可达评估,采用顾及能量耗费的路径规划模型,评估预选着陆区中心点至潜在水冰点的巡视可达性。结果表明,预选着陆区均满足着陆适宜性,具有地形安全性高、供能高等特征。该研究的综合分析方法也可用于评估其他潜在着陆区的典型环境特征,为ILRS的着陆选址和科学目标巡视探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着陆选址 典型环境要素 路径规划 Scott 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变形响应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甘彬霖 张冬梅 +3 位作者 申轶尧 黄忠凯 陈兆庚 朱美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84-4291,共8页
施工变形响应规律是保障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基础。尤其是对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而言,软土高压缩、低抗剪力学特性和浅埋条件下低覆土压力以及大开挖卸荷效应相互耦合会导致变形响应机制更为复杂。为揭示软土浅埋大直径盾... 施工变形响应规律是保障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基础。尤其是对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而言,软土高压缩、低抗剪力学特性和浅埋条件下低覆土压力以及大开挖卸荷效应相互耦合会导致变形响应机制更为复杂。为揭示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变形响应特征规律,以上海市域机场线联络线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为依托,结合现场动态监测分析施工期隧道结构竖向变形、结构收敛变形和地表变形的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变形类型的历时变化节点时间关联密切,结构竖向变形可分为先期上浮、波动上浮、持续上浮、相对稳定4个阶段,结构收敛变形可分为波动收敛、持续收敛和收敛稳定3个阶段,轴线地表竖向变形分为扰动沉降、快速固结沉降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隧道结构轴线附加压力不均匀分布导致结构竖向变形差异显著;隧道轴线地表最大竖向变形量会超过预警值,最终沉降变形量约为最大变形量的84.3%;地表沉降槽宽度和最大沉降位置与埋深比密切相关,但埋深比相对较大时,可能会出现“隆脊”分布特征;掘进施工后21~50 d,结构竖向变形、结构收敛变形和地表竖向变形幅值较大,变形趋势相对明确,是提高变形控制与整治效果的关键阶段。研究成果以期为软土地层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变形控制和环境安全保护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软土地层 结构变形 地表变形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灾链演化全过程的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评估
6
作者 甘彬霖 张冬梅 +2 位作者 高俊华 朱美恒 黄忠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6-1025,共10页
结合适应性循环理论和结构灾链全过程演化特征,分析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的内涵。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结构性能、修复费用和影响时间等多因素的韧性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信心指数法建立综合... 结合适应性循环理论和结构灾链全过程演化特征,分析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的内涵。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结构性能、修复费用和影响时间等多因素的韧性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信心指数法建立综合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提出考虑结构灾链演化全过程的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韧性评价 适应性循环理论 灾链全过程 指标体系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系统的安全分析与控制:障碍函数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杰 吕梓亮 +1 位作者 黄鑫源 洪奕光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7-579,共13页
近年来,非线性系统的安全分析与控制已成为控制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而障碍函数则是该方向的一种重要工具.基于障碍函数的安全分析与控制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鲁棒性强等优点.本文首先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基于障碍函数的非线性系统安全性... 近年来,非线性系统的安全分析与控制已成为控制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而障碍函数则是该方向的一种重要工具.基于障碍函数的安全分析与控制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鲁棒性强等优点.本文首先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基于障碍函数的非线性系统安全性分析的理论成果,并进一步综述了障碍函数方法在非线性系统安全控制中的最新进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当前基于障碍函数的安全分析与控制理论中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可能发展的一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分析 安全控制 障碍函数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公平性视角下城市洪涝风险的多维驱动机制
8
作者 徐浩文 周士奇 +1 位作者 耿汐雯 徐小东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随着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城市洪涝已成为高密度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危害—暴露—脆弱性”框架,综合多源数据开展洪涝风险评估与资源公平性分析。采用贝叶斯优化的Light GBM-SHAP方法,揭示关键致灾因子的... 随着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城市洪涝已成为高密度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危害—暴露—脆弱性”框架,综合多源数据开展洪涝风险评估与资源公平性分析。采用贝叶斯优化的Light GBM-SHAP方法,揭示关键致灾因子的变化机制;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评估防洪安全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结果显示:洪涝风险呈现沿海向内陆递减格局,高风险区集中于核心城市与河网密集区;安全资源存在显著空间不平衡,新兴区域的规划割裂与基础设施孤岛化加剧风险暴露;关键致灾因子随风险等级升高从地形—物理因素逐步转向水文—生态因素;不透水地表率、植被覆盖率是影响洪涝总体风险的核心变量。融合风险机制解析与公平性量化评估,以期为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风险测度框架 可解释人工智能 空间公平性 适应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角融合的时空动态GCN城市交通流量预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文竹 袁冠 +3 位作者 张艳梅 乔少杰 王森章 张雷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1773,共23页
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是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空图神经网络由于具有强大的时空数据表征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流量预测.当前,时空图神经网络在城市交通流量预测中仍存在以下两方面局限性:1)直接构建... 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是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空图神经网络由于具有强大的时空数据表征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流量预测.当前,时空图神经网络在城市交通流量预测中仍存在以下两方面局限性:1)直接构建静态路网拓扑图对城市空间相关性进行表示,忽略了节点的动态交通模式,难以表达节点流量之间的时序相似性,无法捕获路网节点之间在时序上的动态关联;2)只考虑路网节点的局部空间相关性,忽略节点的全局空间相关性,无法建模交通路网中局部区域和全局空间之间的依赖关系.为打破上述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多视角融合的时空动态图卷积模型用于预测交通流量:首先,从静态空间拓扑和动态流量模式视角出发,构建路网空间结构图和动态流量关联图,并使用动态图卷积学习节点在两种视角下的特征,全面捕获城市路网中多元的空间相关性;其次,从局部视角和全局视角出发,计算路网的全局表示,将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融合,增强路网节点特征的表现力,发掘城市交通流量的整体结构特征;接下来,设计了局部卷积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来获取交通数据的动态时间相关性,实现在多种时间窗口下的准确流量预测;最后,在4种真实交通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预测 多视角时空特征 图卷积网络(GCN) 时空图数据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表征学习:对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创新群落的研究及发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志强 赵刚 +3 位作者 周咪咪 徐浩文 刘治宇 朱予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9,共15页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在引领新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构筑先进生产力质态中的重要地位。运用表征学习算法,针对长三角专利数据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联网络,发掘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在引领新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构筑先进生产力质态中的重要地位。运用表征学习算法,针对长三角专利数据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关联网络,发掘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的典型创新群落,并通过与各城市自身结构的对比,解析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三角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产业创新群落空间,典型空间形态有中心辐射式、条带均衡式和分片组团式等;(2)长三角趋于形成一个面向内陆的“E”字型产业创新群落高值连绵区域;(3)上海-苏州-无锡构成了一个“上苏锡”多产业复合创新群落的同质空间。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群落空间表征学习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质生产力空间特征的认知,为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策源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空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表征学习 新质生产力 产业创新群落 长三角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计算的智慧交通多维数据计算与小样本学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司明悦 齐斌 +1 位作者 张文胜 张雷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针对智慧交通场景中样本较少且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张量计算与小样本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型,从而应对目标域样本不足导致训练效果差的情况。构建基于张量计算的多维计算模型,处理智慧交通场景中的多维异构数据,基于数据的时空相关性... 针对智慧交通场景中样本较少且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张量计算与小样本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型,从而应对目标域样本不足导致训练效果差的情况。构建基于张量计算的多维计算模型,处理智慧交通场景中的多维异构数据,基于数据的时空相关性获得融合数据张量,将融合数据作为输入数据,经由小样本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最终根据消融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基于不同张量计算方案和小样本学习方法的张量小样本学习模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2种基于度量的小样本学习模型:原型网络和匹配网络,基于元学习的小样本学习模型和张量计算模型相结合后的可信度更高,并且基于不同的张量融合方案,元学习模型的准确率和F1值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基于逆分解张量融合方案的模型准确率可达0.95,性能优于平行因子分解(CPD)融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交通 张量计算 数据融合 小样本学习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区域隧道变形差异特征实测研究
12
作者 杨光 高俊华 +3 位作者 甘彬霖 黄忠凯 张吾渝 张冬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19,126,共8页
[目的]为保证盾构顺利始发,通常对始发工作井周围区域进行局部地层加固,导致加固区域两侧隧道变形存在差异,影响隧道结构安全,但目前变形差异特征及其规律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区域隧道变形的差异特征进行实测... [目的]为保证盾构顺利始发,通常对始发工作井周围区域进行局部地层加固,导致加固区域两侧隧道变形存在差异,影响隧道结构安全,但目前变形差异特征及其规律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区域隧道变形的差异特征进行实测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始发工作井加固区域盾构掘进施工地面竖向变形、隧道竖向变形、隧道横向收敛的差异特征,分析了地层局部加固对软土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差异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及结论]地层局部加固导致盾构隧道变形响应差异显著;地面竖向变形发展由非加固区的扰动沉降、卸荷隆起、固结沉降和相对稳定4个阶段,转变为加固区的扰动沉降、卸荷隆起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对于隧道竖向变形,非加固区一侧以波动上浮为主,加固区以沉降为主,导致临界区域差异沉降达到0.022%L s(L s为隧道轴线两个监测点间距),超过管片结构差异沉降预警值;对于隧道横向收敛,加固区隧道结构呈竖鸭蛋变形特征,非加固区呈横鸭蛋变形特征;施工中,应重点防范临界区域管片结构差异沉降和差异收敛造成的环缝螺栓剪切破坏和螺栓孔混凝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端头加固区域 隧道变形差异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AT-DRL算法的协同区域信息采集策略
13
作者 娄抒瀚 王冲冲 +2 位作者 龚炜 邓立原 李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23-4434,共12页
针对对抗环境下无人机集群协同信息采集任务面临的环境结构复杂、集群通信受阻等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混合观测空间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强化学习(Multi-Level hybrid observation space with Attention-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M... 针对对抗环境下无人机集群协同信息采集任务面临的环境结构复杂、集群通信受阻等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混合观测空间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强化学习(Multi-Level hybrid observation space with Attention-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MLAT-DRL)算法,用于信息采集任务中无人机的决策。采用集中式训练、分布式执行(Centralized Training with Decentralized Execution,CTDE)范式,实现无通信条件下无人机集群的高效协同;提出多层次混合观测空间方法,形成环境特征的多尺度表达,实现了对全局信息和局部观测的高效利用;在算法网络结构中引入结合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提高了无人机集群的风险感知能力;采用优先经验回放(Priority Experience Replay,PER)策略,提高样本利用率,降低训练难度。经过仿真实验验证,MLAT-DRL算法在数据采集和风险规避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基线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集群 区域信息采集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多层次混合观测空间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轨云平台边界安全防护的动态信任管理方法
14
作者 张雷 徐倩 +2 位作者 何积丰 曾小清 宁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5,F0002,共10页
针对城轨云平台边界数量多、边界安全防护薄弱的问题,分析了城轨云与工业控制网络协同交互过程,提出了一种面向城轨云平台边界安全防护的动态信任管理方法,包括异常行为识别、信任评估、信任更新、基于信任值的动态访问控制。根据城轨... 针对城轨云平台边界数量多、边界安全防护薄弱的问题,分析了城轨云与工业控制网络协同交互过程,提出了一种面向城轨云平台边界安全防护的动态信任管理方法,包括异常行为识别、信任评估、信任更新、基于信任值的动态访问控制。根据城轨云的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拓扑,分析了未经授权控制指令、违规控制指令、干扰正常控制指令三类异常行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态信任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抵御恶意节点发起的异常行为;对于不同节点、不同异常行为的信任值变化不同;符合“缓升快降”的规则,能够保障城轨云平台细粒度的边界安全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管理 城轨云 边界安全防护 异常控制指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瘫患者在上肢对称动作中呈现非对称的生物力学特征
15
作者 刘雅铭 王子林 +7 位作者 高雨佳 孙嘉翊 李晨浩 杨鹏 陈新鹏 师东良 齐燕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7-227,共1页
目的脊髓损伤(SCI)患者的日常活动严重依赖于上肢。许多研究在分析相关损伤机制和康复策略时,常将上肢运动视为双侧对称运动,通过分析单侧运动规律代表双侧运动。前期研究已发现颈SCI患者存在上肢不对称现象,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关注截... 目的脊髓损伤(SCI)患者的日常活动严重依赖于上肢。许多研究在分析相关损伤机制和康复策略时,常将上肢运动视为双侧对称运动,通过分析单侧运动规律代表双侧运动。前期研究已发现颈SCI患者存在上肢不对称现象,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关注截瘫患者上肢对称性表现。本研究旨在比较截瘫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不同难度的对称动作中,双侧上肢肌肉活动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对称性表现。方法共计30名受试者(截瘫患者21名和健康受试者9名,均为右利手)参与本次测试。运用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和运动捕捉系统采集受试者进行完全对称动作(CSM)和交替对称动作(ASM)时的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斜方肌和背阔肌活动和肩关节活动角度并计算对称性指数(symmetry index,SI)。结果截瘫患者上肢肌群和运动学特征的SI值大于健康受试者,多块肌肉的活动特征呈现显著差异(P<0.05);截瘫患者在ASM中的左右侧肌电和关节活动角度呈现高度显著差异(P<0.01),而健康对照组在不同难度对称动作中双侧特征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截瘫患者上肢运动呈现出双侧非对称性,并随动作难度增加,对称性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讨论脊髓损伤相关上肢损伤机制和康复策略时有必要将上肢非对称性纳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受试者 生物力学特征 截瘫患者 斜方肌 背阔肌 右利手 肌肉活动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在不同难度平衡任务中的肌肉功能表现
16
作者 孙嘉翊 高雨佳 +4 位作者 李晨浩 王子林 刘雅铭 单绵佳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5-635,共1页
目的平衡功能下降已然成为老年人衰老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而肌肉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基于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下肢肌肉激活及肌间协调性特征,探究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与肌肉功能表现之间的映射关系,为老年人平... 目的平衡功能下降已然成为老年人衰老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而肌肉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基于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下肢肌肉激活及肌间协调性特征,探究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与肌肉功能表现之间的映射关系,为老年人平衡功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44名不同平衡等级(依据Berg量表划分)老年人(右侧为优势侧)在完成4种不同难度双腿站立平衡任务时的双侧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胫骨前肌(TA)、腓肠肌(GM)表面肌电信号。计算肌电信号的均方根振幅(RMS)和拮抗肌-主动肌共收缩指数(CCI)。结果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中,左BF(P=0.016)、右BF(P<0.001)、左GM(P=0.002)RM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难度平衡任务下,左BF(P=0.015)、左TA&右TA(P<0.001)、左GM(P=0.002)、右GM(P=0.009)RMS值以及左小腿和右小腿CCI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Berg得分<40人群中左大腿CCI指数随着平衡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减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结论随着平衡等级的下降,老年人更多激活非优势侧大腿后侧以及小腿前后侧肌群以维持平衡;但在完成难度逐渐递增的平衡任务时,老年人非优势侧肌群激活则显著减少。因此,在平衡功能训练时应着重老年人下肢非优势侧训练,但提高平衡任务难度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非优势侧的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身体平衡 下肢肌肉 肌肉功能 均方根振幅 胫骨前肌 右小腿 股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强度下登山器四肢运动生物力学和皮质肌肉耦合关系研究
17
作者 王子林 高雨佳 +3 位作者 孙嘉翊 李晨浩 刘雅铭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2-252,共1页
目的探究登山器四肢运动不同运动强度下人体生物力学参数变化和皮质肌肉耦合关系。方法采用12通道Noraxon肌电、64通道慧创近红外设备和Kinect设备对26名受试者的肌电、脑功能和运动数据进行采集。根据最大心率百分比划分运动强度。采用... 目的探究登山器四肢运动不同运动强度下人体生物力学参数变化和皮质肌肉耦合关系。方法采用12通道Noraxon肌电、64通道慧创近红外设备和Kinect设备对26名受试者的肌电、脑功能和运动数据进行采集。根据最大心率百分比划分运动强度。采用block范式设计,受试者分别在低强度和高强度下进行40 s运动和20 s休息重复7次,两次实验间隔10 min。数据预处理后,使用配对样本t检测检验显著性(P<0.05)。采用相位同步指数计算皮质肌肉耦合关系。结果实验数据经过预处理后,f NIRS数据结果为,与基线对比,低强度登山器运动右侧pre-PMC、SMA显著激活(P<0.05),高强度运动下左侧pre-PMC、M1,右侧M1、SAC、PSA显著激活(P<0.05),二者对比右侧M1、SAC、pre-PMC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学数据显示,低强度与高强度上肢整体速度、下肢整体速度、下肢速度标准差、速度中位数、上肢整体加速度标准差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皮质肌肉耦合参数方面,在低强度下LSMA、RSA与12块肌肉耦合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在高强度下LSMA、LM1、LSAC、RPFC皮质耦合指数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相较于低强度登山器四肢运动,高强度运动需要募集更多的脑部资源,以弥补弱势侧运动控制;SMA脑区与肌肉耦合强度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该脑区可以作为康复刺激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高强度运动 最大心率 运动数据 耦合关系 数据预处理 数据显示 运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轨迹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场景元建模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梦寒 杜德慧 +3 位作者 张铭茁 张雷 王耀 周文韬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87,共15页
时空轨迹数据驱动的汽车自动驾驶场景建模,是当前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中驾驶场景建模、仿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时空轨迹数据建模及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时空轨迹数据应用于特定领域建模... 时空轨迹数据驱动的汽车自动驾驶场景建模,是当前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中驾驶场景建模、仿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时空轨迹数据建模及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时空轨迹数据应用于特定领域建模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时空轨迹数据所反映的现实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以及时空轨迹数据的海量、异构、动态等特点,基于时空轨迹数据驱动的安全攸关场景建模的研究仍面临着挑战,包括:统一的时空轨迹数据元模型、基于时空轨迹数据的元建模方法、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时空轨迹数据处理、数据质量评价等.针对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场景建模需求,提出一种基于MOF元建模体系构建时空轨迹数据的元建模方法,根据时空轨迹数据的特征及自动驾驶的领域知识,构建了面向汽车自动驾驶的时空轨迹数据元模型;基于此,提出基于时空轨迹数据元建模技术体系的自动驾驶安全场景建模方法,并使用场景建模语言ADSML实例化安全场景,构建安全场景库,旨在为此类系统的安全关键场景建模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结合变道超车场景的案例,展示了时空轨迹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安全场景元建模方法的可用性,为场景模型的构建、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轨迹数据 时空轨迹数据元模型 领域建模 MOF元建模 汽车自动驾驶的场景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养护混凝土及衬砌结构力学特征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甘彬霖 冯旭海 +2 位作者 宋朝阳 王恒 赵玉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12362-12370,共9页
随着深部矿井和深长隧道的建设需要,混凝土结构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高地温环境。高温养护混凝土水化动力过程和力学特征规律与常温养护存在较大差异。概述了深部矿井和深长隧洞结构面临的高地温环境,分析了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动力过... 随着深部矿井和深长隧道的建设需要,混凝土结构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高地温环境。高温养护混凝土水化动力过程和力学特征规律与常温养护存在较大差异。概述了深部矿井和深长隧洞结构面临的高地温环境,分析了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动力过程,对高温养护混凝土力学性能演化机制和改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高地温环境对衬砌结构黏结性能、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支护体系优化方法。认为高温养护混凝土水化反应机制不明确、温-湿条件耦合影响的非线性、工程研究领域和性能指标的单一性是高温养护混凝土性能演化表征及优化改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建立温-湿度耦合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拓展高温养护混凝土应用领域和强度等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高地温环境深地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工程 高温养护 水化动力学 力学性能 衬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盘故障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港 李莉 +1 位作者 林国义 董怡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88-1792,共5页
数据云存储服务对设备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数据云存储服务中作为主要存储介质的硬盘,其故障是普遍、复杂且级联的。因此,通过预测硬盘故障发生并提前转移或备份数据的主动型容错技术就成为了规避损失的研究重点。为了减少因设备... 数据云存储服务对设备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数据云存储服务中作为主要存储介质的硬盘,其故障是普遍、复杂且级联的。因此,通过预测硬盘故障发生并提前转移或备份数据的主动型容错技术就成为了规避损失的研究重点。为了减少因设备故障发生而造成的对企业的收入损失,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的故障预测方法被提出。声明了过渡样本的概念,并论述了数据中过渡样本将导致模型泛化能力变差。为了解决过渡样本对模型泛化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名为平滑编码的编码方法,成功地将平滑编码和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的故障预测方法应用于硬盘故障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循环单元 故障预测 健康度预测 平滑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