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小结节的外科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云嵩 杨晨露 +3 位作者 陈建 陈田子 黄靖 蒋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7-853,共7页
肺部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也是肺癌进展的初始阶段。本文阐述了肺部小结节的定义、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区分,概述了常用的肺部小结节诊断方法,并对国内外常用指南的肺部小结节随访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解释了肺部小结节手术外科治疗原则... 肺部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也是肺癌进展的初始阶段。本文阐述了肺部小结节的定义、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区分,概述了常用的肺部小结节诊断方法,并对国内外常用指南的肺部小结节随访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解释了肺部小结节手术外科治疗原则中的微创手术原则、精准治疗原则和加速康复原则,旨在为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肺肿瘤 早期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宝 李惠萍 +4 位作者 范峰 姜寒水 王克俭 张容轩 郑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864,共7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腹腔内分别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组)、地塞米松(激素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进行干预。各组动物再按造模后开始干预的...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腹腔内分别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组)、地塞米松(激素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进行干预。各组动物再按造模后开始干预的时间不同分为14d和28d开始干预2个亚组,每个亚组再按观察时间不同分为14d、28d和56d3个观察组。观察大鼠中位生存时间、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HE染色)、肺组织胶原定量分析(Masson染色)等指标来评价药物干预效果,并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组织凋亡指数。同时对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生存时间观察:造模后14d开始干预的模型组、治疗组和激素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d、57d和19d(P<0.01);而造模后28d开始干预的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d、58d和34d(P<0.05)。(2)肺纤维化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下降趋势。各治疗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胶原面积均小于模型组。(3)肺组织凋亡指数的比较:与模型组相比,14d开始干预并观察14d、28d组和28d开始干预并观察14d组的治疗组大鼠凋亡指数明显升高。(4)14d开始干预的各组的细胞因子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均低于相应模型组。治疗组中观察28d和56d小组的肺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与模型组区别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肺纤维化 博莱霉素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辉 苏奕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000-400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肺内科就诊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肺内科就诊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片治疗,治疗组在盐酸氨溴索片治疗基础上给予三拗片,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湿啰音)、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治疗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50,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湿啰音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湿啰音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治疗组SGRQ评分及其中的症状、活动、影响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三拗片联合盐酸氨溴索能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氨溴索 支气管扩张药(中药) 三拗片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特征及其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静波 褚海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NTM肺病因为无典型临床特异性,且耐药率高,致病菌种繁多,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关注国内外NTM病的流行趋势,了解NTM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NTM肺病因为无典型临床特异性,且耐药率高,致病菌种繁多,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关注国内外NTM病的流行趋势,了解NTM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以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TM肺病临床特征及其影像学特点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病 临床特征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氨苄西林-舒巴坦与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变异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肖淑珍 褚海青 +3 位作者 赵兰 张静波 李冰 郭庆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的变异,探索其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7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 目的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的变异,探索其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7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扩增所有临床株的7种PBP基因并测序。比较该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组与耐药组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结果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67.6%。测序结果显示敏感株及耐药株间未发现PBP的氨基酸变异。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与PBP变异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 氨苄西林-舒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治疗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慧 胡洋 +2 位作者 李惠萍 褚建新 唐帆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8-422,426,共6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ESC)对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8.5mg/kg制作C57/BL6雌性小鼠的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n=20)静脉注射S8小鼠ESC,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又分为单次治疗(n=10)和重复治疗(n=...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ESC)对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8.5mg/kg制作C57/BL6雌性小鼠的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n=20)静脉注射S8小鼠ESC,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又分为单次治疗(n=10)和重复治疗(n=10),两者均在造模后1h静脉注射ESC,重复治疗组在造模后3d再次静脉注射ESC。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测定小鼠肺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肺脏病理学观察炎症状态。利用秩和检验统计3组小鼠生存时间,方差分析3组小鼠肺羟脯氨酸含量的差异。结果接受干细胞治疗后,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d)延长,重复治疗组更加明显(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分别为7.8±2.8、8.4±3.8、13.5±5.6,P<0.01);肺羟脯氨酸含量(μg/mL)降低(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分别为8.59±1.14、8.23±1.09、5.51±0.39,P<0.01);肺脏病理检查显示肺组织炎症程度降低,结构破坏减轻。结论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可以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延长肺纤维化小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胚胎干细胞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杨文兰 朱东 王英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量 膜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治疗肺栓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1 位作者 杨文兰 王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急性发作时及抗凝治疗后凝血纤溶系统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PTE组(n=53)和正常对照组(n=60)患者的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AT∶A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急性发作时及抗凝治疗后凝血纤溶系统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PTE组(n=53)和正常对照组(n=60)患者的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AT∶A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溶酶原(PIG)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E组治疗前AT∶A活性及AT∶Ag含量显著降低(P<0.01);抗凝治疗后有所增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E组的t-PA、PAI-1、vWF和PIG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抗凝治疗后有所下降,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结论综合测定PTE患者肺血管内皮功能及抗凝纤溶指标,可监测病情的变化,指导临床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内皮 血管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咳嗽八月余,右肺大片状影
9
作者 梁硕 徐金富 +2 位作者 曹卫军 李惠萍 陆海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9-601,共3页
本文讨论患者症状单一,仅有咳嗽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大片实变影,先后多家医院均以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病程长达8个月,最后确诊为双原发性肺黏液腺癌。因此本文根据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着重讨论了肺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旨在... 本文讨论患者症状单一,仅有咳嗽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大片实变影,先后多家医院均以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病程长达8个月,最后确诊为双原发性肺黏液腺癌。因此本文根据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着重讨论了肺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旨在通过病例讨论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黏液腺癌的认识,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腺癌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2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海洋 王瑾 +4 位作者 陈蓓 杨晨路 陈健 黄靖 蒋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3-838,共6页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20例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20例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评价切口疼痛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6.34±10.66)岁,男68例(30.91%)、女152例(69.09%)。平均手术时间为(2.07±0.72)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1.64±94.2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64±9.97)d。共14例术中转换了手术方式,其中7例(3.18%,7/220)术中增加肋间辅助操作孔,3例(1.36%,3/220)因医源性血管或支气管损伤中转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例中转为开胸手术(1.82%,4/220)。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45%(1/220),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或切口疝,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 d生存率为100.00%。220例患者共切除227个病灶,其中183个(80.62%)为恶性肿瘤,其余为良性或癌前病变。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未发生术后顽固性切口疼痛,仅2例患者出现切口及周围皮肤爬痒感,1例患者出现切口及周围皮肤感觉减退,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是治疗早期恶性肿瘤和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避免术后切口疼痛,达到满意的肿瘤学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突下入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靖 陈健 +4 位作者 陈志刚 吴亮 杨晨路 蒋雷 姜格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连续收治的19例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8例、右侧1例,统计分析手术患者的...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连续收治的19例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8例、右侧1例,统计分析手术患者的各项术前、术中和术后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62.3±6.6)岁,平均手术时间为(258.0±66.6)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210.0±157.8)mL,平均支气管吻合时间为(26.0±5.8)min,平均血管吻合时间为(47.7±7.2)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4.5)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1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TNM分期Ⅲa期11例,Ⅲb期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包括术后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漏气2例;无支气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无血管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6.4±6.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该手术在腔镜技术成熟的中心是安全、可行的,其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和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并且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实现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支气管成形术 血管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和支扩养阴颗粒联合给药对大鼠支气管扩张模型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邦禹 赵兰 徐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阿奇霉素和支扩养阴颗粒联合给药大鼠对支气管扩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1d组、阿奇霉素3d组、阿奇霉素1d+支扩养阴颗粒3.6g/kg组、阿奇霉素+支扩养阴颗...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阿奇霉素和支扩养阴颗粒联合给药大鼠对支气管扩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1d组、阿奇霉素3d组、阿奇霉素1d+支扩养阴颗粒3.6g/kg组、阿奇霉素+支扩养阴颗粒7.2g/kg组、阿奇霉素1d+支扩养阴颗粒14.4g/kg组及支扩养阴颗粒7.2g/kg组。采用向气管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液造成大鼠支气管扩张模型;检测大鼠气道酚红排泌量和肺组织病理切片Masson染色来观察阿奇霉素和支扩养阴颗粒联合给药大鼠对支气管扩张的影响;检测肺组织TNF-α免疫组化染色和肺组织匀浆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来探讨其机制。结果阿奇霉素和支扩养阴颗粒联合给药能够降低支气管扩张大鼠气道酚红排泌量。阿奇霉素和支扩养阴颗粒联合给药能够降低支气管扩张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同时能够降低支气管扩张大鼠肺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结论阿奇霉素和支扩养阴颗粒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优于阿奇霉素单药治疗,其机制与降低肺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支扩养阴颗粒 支气管扩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小病变3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云嵩 杨晨露 +3 位作者 陈建 陈田子 黄靖 蒋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小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单一手术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肺段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56例;...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小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单一手术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肺段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为(56.25±10.53)岁;左肺193例,右肺202例。采用患者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取4 cm单孔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手术器械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统计分析左、右两侧肺段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术中中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395例患者中除7例中转为肺叶切除、3例中转开胸、1例由后基底段中转为基底段切除外,其余均顺利完成目标肺段切除。左肺、右肺两侧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病变直径、淋巴结采样个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插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310例,良性病变8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1例(左肺6例、右肺5例),其中血胸2例、延迟性漏气6例、心律失常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9~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0.06±2.8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术后远期并发症,心肺功能均无异常,本组恶性病变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安全、可行,可以达到精准、微创的病变部位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术 肺部小病变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