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参与城市微更新促进社区空间治理形成的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东明路街道基层共生实践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悦来 王奕辰 崔灵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5,共10页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引导下,城市微更新逐渐向以空间手段培育社会、促进社会转型的综合性行动发展。以社区营造为代表的空间实践将社区治理纳入空间行动目标,强调跨部门协同下公众参与对空间与社会的提升作用,将促进社区社会网络重构与治...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引导下,城市微更新逐渐向以空间手段培育社会、促进社会转型的综合性行动发展。以社区营造为代表的空间实践将社区治理纳入空间行动目标,强调跨部门协同下公众参与对空间与社会的提升作用,将促进社区社会网络重构与治理共同体形成作为核心价值。基于风景园林领域内实践缺少路径引导和研究通用方法尚未形成的现状,通过总结公众参与城市微更新促进空间治理的要素和内在逻辑,以社会网络与治理共同体为核心的社区发展要素分析上海市东明路街道基层共生实践,提炼在社区发展与治理目标下促进不同部门主体与不同尺度的空间及行为向共治发展的路径与基本机制,以期为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转型、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微更新 公众参与 空间治理 社会网络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悦来 谢宛芸 毛键源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20-26,共7页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4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 社区治理 共同体意识 社区营造 社区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疗愈到社会修复——公共健康视角下社区花园的疗愈价值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悦来 周安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目的】以公共健康为视角深入探索社区花园的自然疗愈力量和社会修复过程。【方法】梳理社区花园及公共健康的研究进展,在社区花园促进自然疗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上,以枢纽型社区花园、街道共同体实验、市域社区花园更新和全国范围... 【目的】以公共健康为视角深入探索社区花园的自然疗愈力量和社会修复过程。【方法】梳理社区花园及公共健康的研究进展,在社区花园促进自然疗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上,以枢纽型社区花园、街道共同体实验、市域社区花园更新和全国范围的社区花园实践行动的4个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的社区花园从促进自然疗愈到推动社会修复这一过程的行动方式和作用机制,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社区花园疗愈价值评估。【结果】表明社区花园对于个人治愈、群体疗愈、社会关系修复与重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总结出实现社区花园疗愈价值的3层作用机制,即自然产出服务与物理空间营造、个体生理与心理疗愈价值实现、以社群网络搭建促进社会关系修复。【结论】社区花园可通过提供自然产出服务、促进参与者身心疗愈以及扩大化的社群网络带来的社会关系修复效益,为社区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建设提供有效助力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区花园 自然疗愈 公共健康 社群网络 社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治理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毛键源 孙彤宇 +1 位作者 刘悦来 王润娴 《风景园林》 2021年第9期31-35,共5页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社区规划师 空间治理 微更新 社区更新 社区营造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