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5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201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
作者 马险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1-1151,共1页
本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五年批准了约35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经研... 本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五年批准了约35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经研究,本年度继续设立专项开放研究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课题申请 研究基金 科技工作者 资助范围 资助金额 资助经费 课题资助 基金资助课题 研究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2019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
作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26-1226,共1页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十年批准了5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 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要求,自200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开放基金项目,连续十年批准了50余项国内外访问学者的申请,取得了持续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效果。经研究,本年度继续设立专项开放研究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申请指南 地下工程 岩土 基金项目 科技工作者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黏性土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的反演取值及工程验证
3
作者 顾晓强 周赫宸 +3 位作者 何平 张中杰 徐中华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9,共11页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算参数。对于基坑工程,m应当与土性参数、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等相关。基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及合理的参数取值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获取了大量基坑算例的变形数据,再通过反分析建立了一套考虑土体参数(初始孔隙比)、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的上海黏性土m值的实用取值方法。基于该取值方法,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上海地区25个实际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变形。结果表明,基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平均误差为2.6%。该方法解决了上海地区实际基坑工程中黏性土m值如何准确且快速取值的难题,也为其他地区建立类似取值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弹性地基梁法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 取值方法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期风险接受准则 被引量:6
4
作者 仝跃 黄宏伟 +3 位作者 张东明 陈亮 李彦杰 张恺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了开展高放废物(HLW)处置地下实验室(URL)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接受准则。根据URL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社会敏感性强等特点,考虑现有风险相关规范、标准应用的局限性,在借鉴既有相关风险接受准则... 为了开展高放废物(HLW)处置地下实验室(URL)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接受准则。根据URL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社会敏感性强等特点,考虑现有风险相关规范、标准应用的局限性,在借鉴既有相关风险接受准则的研究成果及确定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调研方法,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社会影响、环境影响5个方面初步建立基于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的风险接受准则。研究对比发现,所建各准则均可被连续量化,且相比于现有风险接受准则,部分标准更加严格,符合URL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HLW)处置 地下实验室(URL) 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 信心指数 风险接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改性钙基膨润土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宏信 牛松荧 +3 位作者 冯世进 薛钦培 李正霏 石福江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0-868,共9页
中国钙基膨润土(CaB)资源丰富,近年来作为竖向隔离墙膨润土泥浆的替代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天然钙基膨润土膨胀能力与化学相容性较差,对其工程特性的改进成为关键问题。为此,研究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改性剂对钙基膨润土进行改良,确... 中国钙基膨润土(CaB)资源丰富,近年来作为竖向隔离墙膨润土泥浆的替代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天然钙基膨润土膨胀能力与化学相容性较差,对其工程特性的改进成为关键问题。为此,研究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改性剂对钙基膨润土进行改良,确定了制浆—干燥—研磨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改性钙基膨润土(PAAS―CaB)的最佳制备条件。系统测试了改性膨润土的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改性剂掺量为8%时,PAAS―CaB膨胀指数可达34.0 mL/(2g),聚丙烯酸钠改性显著提高了钙基膨润土的吸水膨胀性能及化学相容性,为降低了膨润土泥饼的渗透系数。随PAAS掺量的增加,泥浆马氏黏度增大,滤失量和pH值减小,泥浆密度则主要由膨润土掺量控制。与未改性的CaB相比,PAAS―CaB在微观上表现出整体性更好的片层结构、更小的蒙脱石晶层间距。聚丙烯酸钠主要通过桥联包覆作用与接枝共聚合作用改善钙基膨润土性能。研究为优化PAAS―CaB制备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为CaB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墙 钙基膨润土 聚丙烯酸钠 工程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改性地聚合物隔离墙材料基本工程特性及冻融循环耐久性研究
6
作者 刘文林 鄂天龙 +4 位作者 冯杨州 牛松荧 张子堂 孙熠 陈宏信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9-2048,2134,共11页
纳米材料改性能够显著提升工程材料的力学特性与腐蚀环境下的强度耐久性,但纳米改性对地聚合物隔离墙材料基本特性以及冻融循环作用下耐久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采用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lica,简称NS)以及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简称GO... 纳米材料改性能够显著提升工程材料的力学特性与腐蚀环境下的强度耐久性,但纳米改性对地聚合物隔离墙材料基本特性以及冻融循环作用下耐久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采用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lica,简称NS)以及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简称GO)两种纳米材料对粉煤灰基地聚合物进行改性,系统测试了材料的坍落度、水化热、渗透系数以及抗压强度,分析了纳米材料种类及掺量对隔离墙材料基本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纳米改性对地聚合物隔离墙材料耐久性的影响。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以及压汞试验,揭示了纳米材料的改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材料掺入会使渗透系数相比未改性前增大,随着NS掺量的提高,纳米颗粒填充材料孔隙使渗透系数降低,而GO掺量的增加会加速地聚合反应从而降低材料渗透系数。NS通过微集料效应细化孔隙结构以及纳米核效应诱导二次水化产物填充裂缝,减缓冻融循环对材料的破坏速度,提升了材料的冻融循环抗渗耐久性。GO的加入导致冻融循环过程中GO纳米片以及与其桥联的地聚合凝胶同时发生剥落,形成区域性破坏,对材料结构影响显著,降低了冻融循环抗渗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墙 地聚合物 纳米材料 渗透系数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下工程与深基坑研究进展 被引量:169
7
作者 黄茂松 王卫东 郑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161,共16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软土地下工程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概括和评述,重点探讨深基坑和盾构隧道两种典型地下工程涉及的关键土工问题。其一是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软土基坑工程的分析方法与新技术,包括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分析、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针对当前国内外软土地下工程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概括和评述,重点探讨深基坑和盾构隧道两种典型地下工程涉及的关键土工问题。其一是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软土基坑工程的分析方法与新技术,包括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分析、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渗流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深基坑工程中的冗余度问题、软土基坑工程的新技术;其二是软土隧道工程的稳定与变形问题,包括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渗流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与长期沉降、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与动力模型试验;最后是软土地下工程施工的环境土工效应,包括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地下工程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地下工程 深基坑 隧道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岩土工程有限元自动建模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新星 朱合华 +1 位作者 蔡永昌 李晓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5-862,共8页
在岩土工程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复杂的地质环境使得建模困难,模型一般都被简化处理。其结果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借助地质模型能最大程度地表达地质实际的特点,将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岩土工程有限元建模方法——CRM... 在岩土工程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复杂的地质环境使得建模困难,模型一般都被简化处理。其结果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借助地质模型能最大程度地表达地质实际的特点,将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岩土工程有限元建模方法——CRM地质模型转化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三维地质模型经过特定方式转化为符合有限元网格要求的数值计算模型。具体转化过程为:①根据计算范围对地质模型进行区域切割;②从切割模型提取控制数据进行网格重构;③对重构模型按地层属性自动剖分有限元网格;④将网格数据导入数值分析系统完成建模。通过编程实现与实例验证,这种方法能准确生成复杂模型网格,整体建模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且能方便地模拟开挖过程,并可为不同的数值分析系统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前处理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数值模拟 建模方法 三维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转化法 网格重构 网格自动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神经网络四阶矩法 被引量:17
9
作者 左育龙 朱合华 李晓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3-518,共6页
针对岩土工程的功能函数强非线性且难以显式表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四阶矩法,充分利用了基本随机变量的统计信息。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对结构的隐式功能函数进行拟合,求得基本随机变量在均值点处的功能函数值及其偏导数,然后... 针对岩土工程的功能函数强非线性且难以显式表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四阶矩法,充分利用了基本随机变量的统计信息。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对结构的隐式功能函数进行拟合,求得基本随机变量在均值点处的功能函数值及其偏导数,然后利用泰勒级数展开的方法由基本随机变量的前四阶矩求得功能函数的前四阶矩,并借助于Pearson系统获得功能函数的更高阶矩。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大熵原理确定以功能函数各阶矩为约束的功能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最后由一次积分得到结构的失效概率。通过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可靠度分析四阶矩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能够满足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可靠度分析 隐式功能函数 BP神经网络 四阶矩 最大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施工模型数字与数值一体化自动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合华 董文澎 +1 位作者 李晓军 赵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2,共7页
借助数字模型能最大程度地表达实际物体,考虑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特点,将地质模型与构筑物模型和数值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地下工程施工过程有限元建模方法——CDIM模型转化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三维数字模型经过特定方式转化为符合有... 借助数字模型能最大程度地表达实际物体,考虑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特点,将地质模型与构筑物模型和数值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地下工程施工过程有限元建模方法——CDIM模型转化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三维数字模型经过特定方式转化为符合有限元网格要求的数值计算模型。具体转化过程:①根据计算范围对数字模型进行区域切割;②从切割模型提取控制数据完成包括带有多岛、多连通域模型的面网格加密;③利用剖分好的面网格按模型属性自动剖分有限元体网格;④将体网格数据导入数值分析系统完成数值建模。通过编程实现与实例验证,这种方法能准确生成复杂模型网格,整体建模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并可为不同的数值分析系统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前处理工作的效率,为模拟地下工程施工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数值模拟 建模方法 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构筑物模型 前处理 CDIM模型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用小型单桥静力触探探头的标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建峰 柳军修 马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2,588,共5页
为了测试实验室模型试验土的力学性质,制作了小型化单桥静力触探探头,对其进行了量测系统的标定试验,比贯入阻力与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研究,并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试结果和现有经验公式作了对比分析.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本静力触... 为了测试实验室模型试验土的力学性质,制作了小型化单桥静力触探探头,对其进行了量测系统的标定试验,比贯入阻力与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研究,并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试结果和现有经验公式作了对比分析.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本静力触探探头量测系统标定曲线呈线性,其灵敏度为262×10-12 Pa-1;本静力触探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得的比贯入阻力接近,且前者的灵敏度高于后者;得出的饱和重塑黏性土比贯入阻力与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公式与交通部一航局的经验公式很接近.本静力触探探头可用于实验室饱和重塑软黏性土力学性质的比较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值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 单桥探头 标定 土工模型试验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地下工程在上海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小龙 曹诗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能源地下工程是一种将地源热泵的热交换管布设在地下工程的基坑围护结构中、基础底板下和桩基内的利用地球地温能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它既继承了地源热泵技术的优点,又弥补了其初期投资高、占用额外地下空间等不足。利用工程类比方法,... 能源地下工程是一种将地源热泵的热交换管布设在地下工程的基坑围护结构中、基础底板下和桩基内的利用地球地温能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它既继承了地源热泵技术的优点,又弥补了其初期投资高、占用额外地下空间等不足。利用工程类比方法,可判定能源地下工程在我国具有一定适用性。通过进一步分析上海地区土层温度分布特点以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了能源地下工程在上海地区的适用性。通过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完全满足能源地下工程应用的气候条件与工程条件,可大力发展该项前景光明的新型节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能源地下工程 适用性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雨 郝亮 野々山泶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6-262,共7页
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简称SPH)是一种纯Lagrangian、无网格的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与工程相关的许多学科的计算分析研究中。鉴于岩土工程中的SPH方法的研究应用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首先简述了SPH方法在岩土工程应用的基... 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简称SPH)是一种纯Lagrangian、无网格的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与工程相关的许多学科的计算分析研究中。鉴于岩土工程中的SPH方法的研究应用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首先简述了SPH方法在岩土工程应用的基础,重点讲述了目前SPH方法在岩土工程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最后针对地震液化问题,提出未来可以将SPH方法运用到地震液化前后变形特征的统一分析中,以及借鉴爆炸和冲击科学中SPH-FEM耦合方法进行地震液化中结构物破坏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方法 岩土工程 数值分析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锚固界面力学模型及其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伍国军 褚以惇 +1 位作者 陈卫忠 王永刚 《岩土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7-243,共7页
地下工程锚固体接触界面的流变力学特性是锚固体产生时效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分析中常采用的锚固界面法向硬接触和切向黏结滑移突变常导致计算不收敛的困惑,建立了锚固界面法向刚度服从指数分布的软接触型式,并提出剪... 地下工程锚固体接触界面的流变力学特性是锚固体产生时效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分析中常采用的锚固界面法向硬接触和切向黏结滑移突变常导致计算不收敛的困惑,建立了锚固界面法向刚度服从指数分布的软接触型式,并提出剪切面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解决了计算难以收敛的问题。该模型考虑了法向应力对剪切流变的影响,可以更真实地反映锚固界面流变的力学过程。将建立的锚固界面力学模型植入ABAQUS软件,并应用于地下工程的锚固时效性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地下工程锚固界面产生的剪切流变导致锚杆应力增大,并使得预应力锚杆峰值的位置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且有向锚根转移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工程锚固的可靠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 界面力学 本构模型 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复合地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建秀 刘无忌 +1 位作者 邓沿生 吴林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7-53,59,共8页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复合地层施工时工程事故频发,因此,复合地层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对复合地层的概念,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首先根据前人对复合地层的定义和分类,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工程中复合地...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复合地层施工时工程事故频发,因此,复合地层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对复合地层的概念,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首先根据前人对复合地层的定义和分类,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工程中复合地层的常见类型,针对不同的工程定位,考虑尺度特征,从岩性、裂缝、地层、层间组合、硬度差异、岩石强度等角度对复合地层进行分类,并提出了一个相对系统的复合地层定义。其次,对典型复合地层地质条件特性进行总结,得出复合地层地质构造分布和地层岩性特征对复合地层工程力学响应的规律。最后,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从复合地层隧道开挖中TBM与围岩的相互响应、施工参数及结构优化、灾害控制与评价3个方面进行归纳,并提出了复合地层隧道围岩结构面识别和模型重建改进的方法。研究成果对研究复合地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TBM 结构面识别 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优化LSTM-ARMA模型的岩土工程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21
16
作者 钱建固 吴安海 +2 位作者 季军 成龙 徐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7-1115,共9页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岩土工程应力、变形等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LSTM-ARMA)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小波分析将监测序列分解成趋势项和噪声项,采用LSTM网络滚动预测趋势项、ARMA模型预...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岩土工程应力、变形等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LSTM-ARMA)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小波分析将监测序列分解成趋势项和噪声项,采用LSTM网络滚动预测趋势项、ARMA模型预测噪声项,并将趋势项预测值与噪声项预测值之和作为总的时间序列预测值。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云岭超深基坑工程为案例进行了基坑地表沉降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单一LSTM模型且更加稳定;进一步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对基坑开挖诱发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并与人工智能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人工智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当后续工况与前置工况所诱发的变形机理突变时,人工智能预测误差增大,但伴随后续工况的推进,人工智能预测误差将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 小波分析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连续墙成槽整体稳定性的工程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茂松 王鸿宇 +1 位作者 谭廷震 李耀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5-803,共9页
当前分层地基中地下连续墙成槽整体稳定性验算多采用水平条分法。当槽段宽度与成槽深度比相对较小时,三维水平条分法所给出的计算结果可能偏于不安全。此外,验算时一般采用有效抗剪强度指标并按水土分算原则验算成槽稳定性。然而在当前... 当前分层地基中地下连续墙成槽整体稳定性验算多采用水平条分法。当槽段宽度与成槽深度比相对较小时,三维水平条分法所给出的计算结果可能偏于不安全。此外,验算时一般采用有效抗剪强度指标并按水土分算原则验算成槽稳定性。然而在当前我国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地质勘察报告往往仅提供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如何结合工程实践现状验算槽壁稳定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水平条分法的理论框架,并详细讨论了水平条分法与楔形体滑体模式的内在联系。随后结合某一现场试验展开案例分析,指出了饱和黏土中三维楔形体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等效楔形体的改进方法。最后结合10个工程案例的验算结果,分析了二维与三维水平条分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以及强度指标选取和水土压力计算原则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成槽稳定性 水平条分法 强度指标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管理与建造要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亚飞 丁文其 +5 位作者 逯兴邦 斯碧峰 柴震林 朱合华 龚琛杰 唐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致使许多机场出现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需求,尤其是地下道路穿越既有飞行区的需求。因此,文章在调研分析了多个国内外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基础上,从管理、规划和建造方面总结了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建设... 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致使许多机场出现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需求,尤其是地下道路穿越既有飞行区的需求。因此,文章在调研分析了多个国内外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基础上,从管理、规划和建造方面总结了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建设要点。在管理方面,需要制定贯穿下穿越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严格执行不停航施工和禁区施工的规定。在规划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机场功能区的空间组织和布局,采用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机场飞行区不同功能区的有机、高效连接。在建造方面,需要以机场飞行区的运营要求为基础制定下穿越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精细化设计、微扰动施工和高精度监测等控制技术,实施分区域、分阶段、分级的扰动控制,实现机场安全运营和经济的平衡。上述管理和建设要点可为其他飞行区的下穿越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区 地下空间 下穿越 管理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渗压仪的研制与实验室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晓峰 吴玥 袁聚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1,77,共4页
为了提高渗透试验的效率和精度,发挥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出一款改进型渗压仪。该仪器基于岩土工程实验室常用QY1-3型渗压仪,采用GDS控制器加载渗透压力,由JM3811静态应变测试系统采集试样的轴向变形,通过计算机模块控制试... 为了提高渗透试验的效率和精度,发挥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出一款改进型渗压仪。该仪器基于岩土工程实验室常用QY1-3型渗压仪,采用GDS控制器加载渗透压力,由JM3811静态应变测试系统采集试样的轴向变形,通过计算机模块控制试验、整理数据。通过与普通渗压仪对某地软黏土渗透性的对比,采用3种先期固结压力和两种渗透压力加载方式,验证改进型仪器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软黏土的渗透系数随先期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受渗透压力的影响很小。改进型渗压仪的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精度高,测量时间短,功能多样化,不但能满足科研和教学需要,同时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渗压仪 GDS加压控制器 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钻井泥浆压力对泥浆失水过程影响实验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坪 吴民晖 李天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975,共5页
工程钻进过程中钻井泥浆在井液压力作用下通过孔壁泥皮失水是导致水敏性地层失稳的主要原因。为了深入了解井液失水规律,本文通过改变井液的压力差,对不同井液压力作用下钻井液漏水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差内,... 工程钻进过程中钻井泥浆在井液压力作用下通过孔壁泥皮失水是导致水敏性地层失稳的主要原因。为了深入了解井液失水规律,本文通过改变井液的压力差,对不同井液压力作用下钻井液漏水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差内,失水量随井液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规律;在相同井液压力下,失水的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值,失水速率的稳定值与井液压力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井液压力下,随钻井液压力的增大,前期失水量所占的比重增加;形成泥皮的质量随着井液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标准失水量随形成泥饼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研究成果为钻井泥浆的失水特征评价、失水量的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泥浆 井液压力 失水过程 失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