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谓大学——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的沉思 |
柯小刚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2
|
中西典籍的“创造性相遇”——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子淳教授访谈 |
林子淳
欧光安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3
|
现象学中的移情——记德穆特·莫兰教授同济大学讲座 |
石磊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7 |
0 |
|
4
|
重审苏青流行上海文坛的文学史意义 |
王晓平
陈半思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革命与冗余——试论路翎短篇小说集《求爱》《平原》及其文学调整 |
刘祎家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范式与优化机制 |
解学芳
贺雪玲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8
|
|
7
|
困难的自由:斯宾诺莎哲学中的思想自由及其效应——兼论《神学政治论》的统一性 |
吴树博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8
|
从历史到未来:重写城市“中间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张屏瑾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关于鲁迅《彷徨》的整体性 |
张闳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思想改造锚点的迁移与重置之难——论《明朗的天》的修改 |
祝宇红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再论《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谢安“雅人深致”说新解 |
刘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王弼的体用论及其无为思想 |
陈徽
|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神灯,镜子与药片——谈谈小说的科幻装置 |
张生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罗生门”的语言迷宫和“聊斋志异”的鬼魅世界--谈小说的视角与人称:有神有人 |
张生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文学生产性如何可能?——丁玲《在医院中》释读 |
李国华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6
|
董仲舒灾异理论与墨学关系蠡测 |
张禹
|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西方流行文化的后现代叙事与中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基于国内几所大学的调研分析 |
宋德孝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18
|
城市文学中的几个问题 |
张屏瑾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9
|
从《单行道》的记忆说起——论本雅明的救赎文学 |
黄凤祝
刘丽荣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20
|
国家修辞和文学记忆——中国文学的创伤记忆及其修复机制 |
朱大可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