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唐望先 虞涤霞 +3 位作者 但自力 张文英 杜荔菁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I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害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肝炎平组及肝得健组。观察了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F-α、肝细胞及红细胞中过氧化物(LPO)和肝组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表明:...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I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害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肝炎平组及肝得健组。观察了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F-α、肝细胞及红细胞中过氧化物(LPO)和肝组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炎平和肝得健组血清中ALT、TGF-α及LPO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而肝炎平和肝得健组SOD活性分别是(594.7±164.8)、(575.0±174.5)U/g,明显高于模型组(417.64±139.5)U/g(P<0.01)。提示肝炎平能抗肝损害时肝组织氧自由基(FR)的产生,降低血浆和组织中LPO的水平,并能提高细胞SOD的活性,从而减轻肝损伤。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肝得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中医药疗法 肝炎平 LPO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普罗宁对急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唐望先 虞涤霞 +3 位作者 杜荔菁 但自力 张文英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8-339,349,共3页
为了研究硫普罗宁(Tiopronin) 对急性肝损害是否有保护作用, 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 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N)、模型组(D-GalN)、模型+ 硫普罗宁组(D-GalN+ T)、模型... 为了研究硫普罗宁(Tiopronin) 对急性肝损害是否有保护作用, 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 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分成正常组(N)、模型组(D-GalN)、模型+ 硫普罗宁组(D-GalN+ T)、模型+ 肝得健组(D-GalN+ E)。观察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细胞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 和肝组织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及相关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模型+ 硫普罗宁组(D-GalN+ T) 及模型+ 肝得健组(D-GalN+ E) 血清中ALT、TNF-α及LPO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 0.01), 而D-GalN+ T和D-GalN+ E两组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D-GalN) (P< 0.01)。提示: 硫普罗宁能降低血清中ALT、TNF-α的含量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的产生, 降低血浆和组织中LPO水平, 并能提高细胞SOD活性, 从而减轻肝损伤。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肝得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普罗宁 肝损害 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D-GALN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杜荔菁 唐望先 +2 位作者 但自力 张文英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49-151,F003,共4页
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探讨中药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肝损伤组... 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探讨中药肝炎平对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肝损伤组ALT活性和TNF-α浓度分别为(2442.16±445.09)nmol·s(-1)/L见和(8.07±1.93)μg/L,而肝炎平组则为(1258.59±468.43)nmol·s(-1)/L和(0.63±0.27)μg/L。肝炎平可显著降低血清ALT和TNF-α的水平,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肝得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平 肝损害 中医药疗法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望先 刘宏群 +2 位作者 张文英 虞涤霞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39-341,共3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及部分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LC)及肝癌(HCC)患者血清PCⅢ、H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及部分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LC)及肝癌(HCC)患者血清PCⅢ、H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慢性迁延性肝炎PCⅢ、HA升高不显著.血清PCⅢ与γ-球蛋白呈正相关.另外,HA水平与部分肝功能损伤程度趋于一致,与γ-球蛋白有相关性.提示:血清PCⅢ、HA检测可作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且可作为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发展过程的临床指标.HA可反映慢性肝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Ⅲ型前胶原 透明质酸 肝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豆蛋白A诱导鼠肝损伤的荧光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天才 李小刚 +3 位作者 武忠弼 李绍白 唐望先 刘绍春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8-210,T244,共4页
观察了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荧光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改变。小鼠注射ConA后,经超微病理观察发现,肝损伤突出表现为肝细胞凋落;用生物素化的ConA注射于小鼠,切肝制成冰冻切片,再加入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 观察了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荧光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改变。小鼠注射ConA后,经超微病理观察发现,肝损伤突出表现为肝细胞凋落;用生物素化的ConA注射于小鼠,切肝制成冰冻切片,再加入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的亲合素可见大部分荧光分布于肝脏。结果表明,细胞凋落可能是ConA在体内造成肝细胞死亡的机制;ConA具有亲肝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部分肝切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望先 王俊平 +2 位作者 杜荔菁 张文英 杨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5-317,共3页
为了探讨肝切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制备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模型 ,应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 HGF的分子形式及 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 :HGF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含量... 为了探讨肝切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制备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模型 ,应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 HGF的分子形式及 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 :HGF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含量在 12 h显著增加 ,是正常的 14倍。增加的水平维持到 2 4h。但 HGF的重链带低于检测水平。PCNA在肝切除后残存的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 ,于术后 2 4h达高峰。阳性细胞高达 5 4%。提示 HGF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而 PCNA可以作为一种肝细胞增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切除术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浆5-羟色胺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秋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A02期91-93,共3页
本文观察了结扎狗胆总管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前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5-羟色胺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5-羟色胺浓度较实验前均明显增加;实验前或实验后门静脉、肝静脉... 本文观察了结扎狗胆总管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前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5-羟色胺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5-羟色胺浓度较实验前均明显增加;实验前或实验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中血浆5-羟色胺的相互比较,均以门静脉中最高。本实验为应用5-羟色胺二型受体阻滞剂治疗门脉高压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扎 门脉高压症 血清素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肝硬化大鼠离体内脏血管条舒缩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金生 梁扩寰 +4 位作者 田德安 王天才 唐望先 张文英 刘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血管活性作用的动静脉差异在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取动物门静脉 (PV)和肠系膜动脉 (MA)制成螺旋血管条 ,观察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 (R...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血管活性作用的动静脉差异在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取动物门静脉 (PV)和肠系膜动脉 (MA)制成螺旋血管条 ,观察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 (Rmax ,Cmax) ,并计算得到EC5 0值。结果 :模型组 (n =8)大鼠PV和MA对NO的Rmax显著高于对照组 (n =7) ,EC5 0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对ET的Cmax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EC5 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两组大鼠对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和EC5 0 ,在PV和MA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但模型组相差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NO和ET在肝硬化大鼠内脏血管的舒缩作用存在动静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类 高血压 门静脉 大鼠 肝硬化 离体内脏血管条舒缩 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肝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小刚 王天才 +3 位作者 武忠弼 周开敏 唐望先 李绍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92-493,I065,共3页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ConA诱导建立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模型,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小鼠早期肝损伤突出表现为肝细胞调亡。结论:凋亡可能为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细...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ConA诱导建立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模型,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小鼠早期肝损伤突出表现为肝细胞调亡。结论:凋亡可能为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A 脱噬作用 肝损伤 动物模型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TNF-α单抗对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小刚 王天才 +1 位作者 李绍白 唐望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13-514,共2页
为探讨TNF-α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在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上,观察血浆TNF-α含量、ALT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应用抗TNF-α单抗的肝损伤阻断作用。结果发现,与正... 为探讨TNF-α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在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上,观察血浆TNF-α含量、ALT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应用抗TNF-α单抗的肝损伤阻断作用。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ALT明显增高[分别为(0.19±0.06)ng/ml,(1414±567)U/L,均为P<0.01],肝损伤在光镜、电镜下表现为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抗TNF-α单抗组的TNF-α、ALT分别较模型组和无关单抗组明显降低,未见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表明:肝细胞凋亡可能为ConA诱导肝细胞死亡的机制;TNF-α在ConA性肝损伤模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抗TNF-α单抗可以阻断ConA性肝损伤的发生,即有肝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单克隆抗体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肌醇在兔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城 唐望先 汪琼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肾组织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细胞内总钙及胞浆游离钙([Ca(2+)]i)浓度变化。结果显示,缺血组与对照组的IP3浓度(±s)分别为(430.3±46.... 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肾组织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细胞内总钙及胞浆游离钙([Ca(2+)]i)浓度变化。结果显示,缺血组与对照组的IP3浓度(±s)分别为(430.3±46.8)、(297.9±54.3)min(-1),[ca(2+)]i浓度分别为(212.5±43.5)、(106.1±15.5)nmol/L,前者较后者均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总钙浓度分别为(398.6±32.3)、(385.0±32.4)μmol/L,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流60min后IP3浓度为(776.0±68.0)min(-1)、[Ca(2+)]i浓度为(412.1±47.3)nmol/L、总钙浓度为(447.1±42.5)μmol/L,较对照组和缺血组均显著性增加(P<0.01)。提示,细胞内IP3对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流损伤中肾组织细胞内钙超负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肌醇 肾缺血 再灌流损伤 钙超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FP-F(ab)_2-Adr联接物治疗肝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12
作者 唐望先 张文英 +1 位作者 李品兰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04-405,共2页
单克隆抗体对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已有文献论述。但是有关生物导向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IL-2R以及TFR表达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探讨了抗AFP-F(ab)2-Adr联接物对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IL-2R和TFR... 单克隆抗体对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已有文献论述。但是有关生物导向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IL-2R以及TFR表达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探讨了抗AFP-F(ab)2-Adr联接物对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IL-2R和TFR的变化。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受体 白细胞介素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王天才 张欣 +2 位作者 谌辉 李善高 梁扩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33-534,共2页
为探讨重复肝动脉化疗(TAE)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脏损伤的影响,对40例经3次TAE治疗的PHC患者和25例肝血管瘤患者(经1次TAE治疗)测定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 为探讨重复肝动脉化疗(TAE)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脏损伤的影响,对40例经3次TAE治疗的PHC患者和25例肝血管瘤患者(经1次TAE治疗)测定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结果发现第2次TAE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TAE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第3次TAE后升高最为明显(P<0.01)。提示重复TAE治疗常可加重PHC患者的肝损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原发性 肝癌 肝硬化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肝硬化腹水形成过程中肝功能、血浆心钠素的变化及其与钠排量的关系
14
作者 刘宏群 梁扩寰 +1 位作者 唐望先 张文英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利用四氯化碳加苯巴比妥诱导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纵向、动态检测模型形成过程中肝功能、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钠排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随肝脏结构损伤,肝硬化及腹水的形成,肝功能呈进行性恶化,ANP 呈进行性升高,第9周显著高于... 利用四氯化碳加苯巴比妥诱导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纵向、动态检测模型形成过程中肝功能、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钠排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随肝脏结构损伤,肝硬化及腹水的形成,肝功能呈进行性恶化,ANP 呈进行性升高,第9周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4.9±41.6、197.5±39.5 ng/L,P<0.05),腹水形成后 ANP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尿钠排量随 ANP 升高反而呈进行性下降,于第9周及腹水形成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0±0.22、1.43±0.26 mmol/24 h,P<0.05)。提示:①肝硬化腹水形成过程中不存在 ANP 释放缺陷;②与(?)钠激素相比,ANP 在调节肝硬化钠平衡中居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心钠素 钠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转铁蛋自受体的表达及WuT9单抗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饶益平 李绍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7-220,共4页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正常人肝组织、肝癌组织及培养的肝癌细胞转铁蛋白受体表达情况。11例肝癌组织中,10例免疫荧光阳性;原代培养的肝癌细胞荧光阳性率为84.1±11.4%,远高于正常肝细胞的阳性率(5.1±2.6%)。WuT9、WuT9-...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正常人肝组织、肝癌组织及培养的肝癌细胞转铁蛋白受体表达情况。11例肝癌组织中,10例免疫荧光阳性;原代培养的肝癌细胞荧光阳性率为84.1±11.4%,远高于正常肝细胞的阳性率(5.1±2.6%)。WuT9、WuT9-阿霉素连接物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正常肝细胞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转铁蛋白 受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吡嗪对四氯化碳诱导鼠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的影响
16
作者 李善高 王天才 +1 位作者 梁扩寰 程向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在以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分别于实验第1d(四甲基吡嗪预防组)、第31d(四甲基吡嗪治疗组)投予四甲基吡嗪,并用葡萄糖作为平行对照。结果发现:四甲基吡嗪预防组的门脉压、肝内胶原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在以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分别于实验第1d(四甲基吡嗪预防组)、第31d(四甲基吡嗪治疗组)投予四甲基吡嗪,并用葡萄糖作为平行对照。结果发现:四甲基吡嗪预防组的门脉压、肝内胶原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甲基吡嗪治疗组的上述两项指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明显低于葡萄糖组(P<0.01)。四甲基吡嗪预防组和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葡萄糖组。四甲基吡嗪具有预防和延缓鼠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吡嗪 肝纤维化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