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学文 郭林生 +3 位作者 郝连杰 喻植群 汪由坤 王苏娜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内HLA-DR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2
作者 郝连杰 江圣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3-75,共3页
对95例急慢性HBV感染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28例(29.5%)患者的肝内检出HLA-DR抗原的肝细胞膜表达,表达HLA-DR抗原的肝细胞呈灶性和片状分布,常有较明显的水样变性,且与肝内HBcAg的存在有关。结果提示,HLA-DR抗原的膜表达可能与肝细... 对95例急慢性HBV感染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28例(29.5%)患者的肝内检出HLA-DR抗原的肝细胞膜表达,表达HLA-DR抗原的肝细胞呈灶性和片状分布,常有较明显的水样变性,且与肝内HBcAg的存在有关。结果提示,HLA-DR抗原的膜表达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LA-DR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杨东亮 陈悦 +3 位作者 郝连杰 杨颖潮 高学中 刘立昆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对263份不同病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体液免疫功能、补体及纤维连结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者血浆β_2-微球蛋白与Tamm-Horsfall蛋白及尿液中β_2-微球蛋白含量。实... 对263份不同病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体液免疫功能、补体及纤维连结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者血浆β_2-微球蛋白与Tamm-Horsfall蛋白及尿液中β_2-微球蛋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可检出特异性IgG型、IgM型、IgA型、IgE型及IgD型循环免疫复合物,虽然它们的消长趋势有所不同,但是皆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补体激活、肾功能损伤及临床过程有密切关系,表明由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是构成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病 流行性出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肝组织内CMV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鄢璞 张永源 +5 位作者 汪由坤 宋佩辉 郝连杰 陈光华 黄炜 王一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21-124,共4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MV抗原,发现15例阳性(10.7%),有9例同时存在HBV感染,其中3例为三重感染。15例CMV抗原阳性肝炎中,11例为慢性肝炎。以同法检测2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MV抗原,发现1例...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MV抗原,发现15例阳性(10.7%),有9例同时存在HBV感染,其中3例为三重感染。15例CMV抗原阳性肝炎中,11例为慢性肝炎。以同法检测2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MV抗原,发现1例阳性。结果提示CMV感染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之一;CMV肝炎与其他病毒性肝炎及慢性肝脏疾病可同时存在;CMV肝炎可能存在慢性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乙肝病毒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各型肝病肝组织中HDV感染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淋 张永源 +2 位作者 汪由坤 宋佩辉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应用直接酶标法对来自全国17个地区的2346份肝组织标本进行了肝内HDAg的检测,1764份HBsAg阳性标本中有167份检出HDAg,检出率为9.47%。各大地区HD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肝内HDAg的检出率与病理类型有关,慢性肝病和重症肝炎中HDAg检出... 应用直接酶标法对来自全国17个地区的2346份肝组织标本进行了肝内HDAg的检测,1764份HBsAg阳性标本中有167份检出HDAg,检出率为9.47%。各大地区HD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肝内HDAg的检出率与病理类型有关,慢性肝病和重症肝炎中HDAg检出率较高。提示:HDV感染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慢性化有关。对HDV与HBV复制关系的研究表明:HDV可以抑制HBV的复制,但两者也可同时复制,其机理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 丁肝病毒 乙肝病毒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肝病患者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东亮 李淋 +3 位作者 赵西平 汪由坤 喻植群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9-432,共4页
应用第二代抗HCV试剂对我国不同地区肝病患者血清抗HCV进行了检测,同时调查了HBV和HAV感染状况。2016例肝病患者血清中抗HCV检出率为12.25%,HBVm检出率为74.55%,抗HAV-IgM检出率为29.... 应用第二代抗HCV试剂对我国不同地区肝病患者血清抗HCV进行了检测,同时调查了HBV和HAV感染状况。2016例肝病患者血清中抗HCV检出率为12.25%,HBVm检出率为74.55%,抗HAV-IgM检出率为29.31%。各型肝病患者抗HCV检出情况分别是:急性肝炎62/752(8.24%);慢性迁延性肝炎48/541(8.87%);慢性活动性肝炎93/523(17.78%);慢性重症肝炎5/32(15.63%);肝硬化34/143(23.78%);肝癌5/25(20.00%)。对不同年龄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的比较表明,抗HCV检出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增高。受血史及其它经血液暴露史与HCV感染密切相关,但仍有近半数肝病患者HCV感染途径不明。各型肝病患者中仅47/2016(2.13%)为单纯HCV感染,其它HCV感染者则为重叠感染。不同地区肝病患者血清抗HCV检出率间差异较大(2.15%~30.95%),北方地区较高,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型肝炎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永源 胡国强 +2 位作者 汪由坤 郝连杰 姚启湘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5-228,共4页
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COKT_3、OKT_4、OKT_8)检查了各型肝炎肝组织内T细胞亚群构成及相互比例。在慢性活动型肝炎(CA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以OKT_3^+细胞为主。其中HBeAg阳性的CAH患者OKT_8^+细胞占大多数,OKT... 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COKT_3、OKT_4、OKT_8)检查了各型肝炎肝组织内T细胞亚群构成及相互比例。在慢性活动型肝炎(CA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以OKT_3^+细胞为主。其中HBeAg阳性的CAH患者OKT_8^+细胞占大多数,OKT_4^+细胞较少见;在HBeAb阳性的CAH和肝硬化患者中,OKT_8^+阳性细胞虽未减少,但OKT_4^+细胞相对增多。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和急性肝炎肝组织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大多是非T细胞。并讨论了上述分布特点与病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T细胞亚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不同人群血清HCV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郝连杰 郭林生 +3 位作者 张永东 Theilmann L 杨泽川 Takada A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5-149,共5页
采用Ortho抗HCV ELISA C100-3试剂对武汉地区不同人群进行了抗HCV筛选。部分阳性标本作了RIBA证实实验及HCV RNA分析。并分析了5例HCV或HBV/HCV感染者的HCV基因型。结果表明:①在献血人群中,经RIBA证实抗HCV检出率为1.20%,HCV病毒血症... 采用Ortho抗HCV ELISA C100-3试剂对武汉地区不同人群进行了抗HCV筛选。部分阳性标本作了RIBA证实实验及HCV RNA分析。并分析了5例HCV或HBV/HCV感染者的HCV基因型。结果表明:①在献血人群中,经RIBA证实抗HCV检出率为1.20%,HCV病毒血症者为0.80%;②多次受血治疗组抗HCV检出率为13.64%;③肝病组,重症肝炎为32.00%,HCC为22.86%,CPH和轻型CAH为4.05%,婴儿肝炎综合征中为5.00%;④亚基因探针杂交结果显示:武汉地区肝病患者感染的HCV主要为HCV-K2型(60.00%)。表明:经HBsAg和ALT筛选的合格献血员血清中HCV感染率仍较高,除接受血治疗外,重症肝炎和HCC患者对HCV易感性也较高,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约5%为HCV感染引起;初步结果提示武汉地区HCV的基因型主要为HCV-K2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型 丙肝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肝患者肝内淋巴细胞亚群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郝连杰 江圣勇 +1 位作者 沈汉馨 汪由坤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对20例急性乙肝患者肝内淋巴细胞亚群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达的研究发现,CD_3^+CD_8^+细胞是肝内浸润的主要炎性细胞,同时,肝内也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CD_3^-CD_8^+细胞,主要见于急性期病例的小叶内和灶性坏死区。此外急性乙肝患者的... 对20例急性乙肝患者肝内淋巴细胞亚群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达的研究发现,CD_3^+CD_8^+细胞是肝内浸润的主要炎性细胞,同时,肝内也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CD_3^-CD_8^+细胞,主要见于急性期病例的小叶内和灶性坏死区。此外急性乙肝患者的肝细胞均有HLA-I类抗原表达,部分病例尚可出现HLA-DR抗原的膜表达,表明细胞毒T淋巴细胞是急性乙肝患者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而CD_3^-CD_8^+自然杀伤细胞则可能参与急性期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细胞 HLA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组织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东亮 汪由坤 +6 位作者 李淋 陈悦 郝连杰 高学中 杨颖潮 刘立昆 李龙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1-503,共3页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明显,肾小球...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明显,肾小球也有不同程度病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及肾间质内可检出病毒抗原及IgG、IgM、C3。上述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病毒的直接作用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复合物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悦 杨东亮 +2 位作者 李方和 喻植群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武汉430030陈悦,杨东亮,李方和,喻植群,郝连杰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转印技术中图法...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武汉430030陈悦,杨东亮,李方和,喻植群,郝连杰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转印技术中图法分类号R512.8免疫转印技术是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转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内HBV DNA原位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源 鄢璞 +5 位作者 沈汉馨 李淋 汪由坤 石淑仙 宋佩辉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3-156,共4页
应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作探针,对129例肝病患者肝组织作原位杂交研究。HBV DNA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检出率最高(80.7%),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小叶性肝炎、急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组。具有乙肝复制指标阳性患者的肝... 应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作探针,对129例肝病患者肝组织作原位杂交研究。HBV DNA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检出率最高(80.7%),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小叶性肝炎、急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组。具有乙肝复制指标阳性患者的肝细胞内HBV DNA检出率(82.0%)明显高于非复制组(63.0%),P<0.05。本研究观察到;HBB 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多位于肝细胞坏死灶中间或(和)周边,其中以局灶型分布的HBV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提示HBV复制与肝细胞坏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肝细胞 D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各组分的动态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连杰 陈悦 +9 位作者 杨东亮 喻植群 李方和 汪由坤 刘立昆 高学中 杨颍潮 李龙海 孟晓林 丁美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应用PEG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 应用PEG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组分的动态观察发现,在不同病期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绝大多数可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及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表明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检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是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果。IgG、IgM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在疾病早期清除病毒抗原及免疫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肝组织内前S蛋白表达、炎性细胞浸润与肝细胞坏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克勤 江圣勇 +2 位作者 汪由坤 张永源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6-78,140,共3页
研究观察了30份肝病患者肝组织标本前S蛋白表达、炎性细胞浸润与肝细胞坏死的关系,结果表明:NK细胞和B细胞并非前S阳性肝细胞区域主要的炎性细胞成分,前S膜表达并伴有肝细胞坏死的区域主要是OKT^+_3的T细胞浸润,这些细胞可同时表达Ia抗... 研究观察了30份肝病患者肝组织标本前S蛋白表达、炎性细胞浸润与肝细胞坏死的关系,结果表明:NK细胞和B细胞并非前S阳性肝细胞区域主要的炎性细胞成分,前S膜表达并伴有肝细胞坏死的区域主要是OKT^+_3的T细胞浸润,这些细胞可同时表达Ia抗原,为活化的T细胞,推测前S可能与HBsAg共同诱导宿主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S蛋白 肝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连杰 陈悦 +9 位作者 杨东亮 喻植群 李方和 汪由坤 刘立昆 高学中 杨颖潮 李龙海 孟晓林 丁美琴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1-263,共3页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CIC)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CIC...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CIC)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CIC组份的动态观察发现,在不同病期CIC中绝不多数可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表明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检出的CIC是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果。IgG、IgM型CIC的形成在疾病早期清除病毒抗原及免疫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特异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淑仙 宋佩辉 +4 位作者 郝连杰 陈悦 雷洪波 林志选 赵蜀崖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采用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转印技术(Western blot)对27例登革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组份分析。结果显示,在 SDS-PAGE 电泳图谱上出现20ku、46ku及57ku 三条主要的条带。免疫识别结果表明登革热 CIC 中存在... 采用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转印技术(Western blot)对27例登革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组份分析。结果显示,在 SDS-PAGE 电泳图谱上出现20ku、46ku及57ku 三条主要的条带。免疫识别结果表明登革热 CIC 中存在特异性病毒抗原及 IgG、IgA、IgM 抗体和补体 C3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免疫转印技术 登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西平 唐振亚 +1 位作者 杨东亮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应用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了12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HCVRNA,以研究丙肝病毒的定位及其与肝细胞病变的关系。结果:12例患者中9例(75%)阳性,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切片经RNA酶消化后进行杂交,阳性信号消... 应用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了12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HCVRNA,以研究丙肝病毒的定位及其与肝细胞病变的关系。结果:12例患者中9例(75%)阳性,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切片经RNA酶消化后进行杂交,阳性信号消失但DNA酶预处理对结果无明显影响;阳性细胞可位于炎症坏死灶附近,但也可与炎症反应无明显关系。结果表明原位杂交方法对研究HCV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肝组织 HCV 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CV检测质控血清的制备及其有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方和 吴健民 +3 位作者 徐志学 张延秋 代立人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 血清学诊断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9例急慢性肝病病因的血清学研究
19
作者 汪由坤 李淋 +4 位作者 喻植群 杨东亮 李方和 陈悦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重叠感染 血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乙肝患者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的原位研究
20
作者 江圣勇 汪由坤 +3 位作者 宋佩辉 郝连杰 唐生杰 姚光弼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9,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38例急、慢性乙肝患者肝内OKM_1^+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急性肝炎和慢性小叶性肝炎的OKM_1^+细胞仅散在于门管区和小叶内,其占单个核细胞(MNC)的平均百分率低于8%。慢性活动性肝炎的OKM_1^+细胞则明显增多,且主...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38例急、慢性乙肝患者肝内OKM_1^+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急性肝炎和慢性小叶性肝炎的OKM_1^+细胞仅散在于门管区和小叶内,其占单个核细胞(MNC)的平均百分率低于8%。慢性活动性肝炎的OKM_1^+细胞则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于门管周围区和桥接坏死区的边缘,并与肝内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提示OKM_1^+细胞与肝细胞的重度坏死有关.此外,所有病例肝内OKM_1^+细胞数及占MNC的百分率均与血清转氨酶水平不相平行,也与血清HBeAg/抗HBe状态及肝内HBsAg存在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巨噬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