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巨腺瘤的显微外科切除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方成 朱贤立 +3 位作者 赵甲山 赵洪洋 林宁 林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30-433,共4页
介绍了117例垂体巨腺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开颅, 采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 个解剖间隙切除肿瘤。同时主张全部病例在术后短期内放疗。本组患者中有94 例获得全切,占80.3% 。死亡6... 介绍了117例垂体巨腺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开颅, 采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 个解剖间隙切除肿瘤。同时主张全部病例在术后短期内放疗。本组患者中有94 例获得全切,占80.3% 。死亡6 例, 占5.1% 。复发8 例, 占6.8% 。结果表明, 垂体巨腺瘤经翼点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治疗, 是提高全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巨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骨嵴内1/3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朱贤立 朱先理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报告36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其中5例肿瘤已包裹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肿瘤全切率达100%,无手术死亡及病残,术后神经系统体征均有好转。手术采用翼点入路,在硬脑膜下切除肿瘤,先探查肿瘤基底,以双极电凝阻断其血供,... 报告36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其中5例肿瘤已包裹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肿瘤全切率达100%,无手术死亡及病残,术后神经系统体征均有好转。手术采用翼点入路,在硬脑膜下切除肿瘤,先探查肿瘤基底,以双极电凝阻断其血供,再行囊内分块切除肿瘤。对于肿瘤已包裹颈内动脉者,先从其远端找到肿瘤与血管的界限,按其解剖平面,细致地将肿瘤分离下来,分块切除。手术的疗效取决于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特别是双极电凝的使用技巧,以及良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嵴 脑膜瘤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鸿 赖传喜 张寿熙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2,共3页
下肢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11例,8例经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3例由于深静脉缺如或发育不良仅作局部探查手术,采取保守疗法,其效果不佳。KT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骨和软组织增生(增粗11例,增长4例)、浅静脉曲张... 下肢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11例,8例经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3例由于深静脉缺如或发育不良仅作局部探查手术,采取保守疗法,其效果不佳。KT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骨和软组织增生(增粗11例,增长4例)、浅静脉曲张(10例)和血管瘤(11例)。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显示深静脉不通8例、缺如2例、扩张1例,深静脉逆行性造影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正常各2例。作者认为,只有在深静脉高压得到缓解后,才能施行曲张浅静脉的结扎、剥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骨肥大 综合征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异物外科手术新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伦高 潘永成 +2 位作者 王家顺 汪文东 杨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59-360,共2页
传统的食管异物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后死亡率高达40%。1981年以来,作者对42例食管异物应用了新的方法治疗。其中,改进的食管切开术25例;食管切除术12例和改进的纵隔引流术5例。术后均获良好疗效,无1例院内死亡。随访42例,短者1年,长者12... 传统的食管异物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后死亡率高达40%。1981年以来,作者对42例食管异物应用了新的方法治疗。其中,改进的食管切开术25例;食管切除术12例和改进的纵隔引流术5例。术后均获良好疗效,无1例院内死亡。随访42例,短者1年,长者12年,除2例死于心血管病外,其余均健康生存。此外,对食管异物外科治疗的合适选择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功能不全的原发和转移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伦高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对64例肺功能不全的肺癌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其中原发癌60例,转移癌4例。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25例,肺功能改善。64例中肿瘤切除60例(93.8%),手术死亡1例(1.6%)。随访1~5年56例,死亡7例,生存49例。其中原发癌45例,生存1年,3年、5年... 对64例肺功能不全的肺癌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其中原发癌60例,转移癌4例。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25例,肺功能改善。64例中肿瘤切除60例(93.8%),手术死亡1例(1.6%)。随访1~5年56例,死亡7例,生存49例。其中原发癌45例,生存1年,3年、5年分别为20例、19例和6例;转移癌4例,生存1年和2年各2例。近期结果满意。术后生存或死亡均与肺功能不全无直接关系。手术前后肺功能研究表明多数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无明显变化,仅2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功能不全 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脓肿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
6
作者 赵甲山 朱贤立 +2 位作者 汪占春 陈正良 聂世斌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85-386,共2页
作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脑脓肿40例,在切除前,先用自制三通装置穿刺脓肿,并用10%甲醛溶液及庆大霉素溶液冲洗脓腔,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脓壁。随访3~5年,治愈率98.0%(38例),复发1例,死亡2例。
关键词 脑脓肿 显微外科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分析
7
作者 冯伦高 潘永成 王家顺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作者对62例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并肺、心疾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探查和肿瘤切除,并与62例青壮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对照。两组病例术后30d内均无死亡,咽下困难获得满意解除。1~5年生存率老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年龄、临... 作者对62例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并肺、心疾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探查和肿瘤切除,并与62例青壮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对照。两组病例术后30d内均无死亡,咽下困难获得满意解除。1~5年生存率老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年龄、临床分期、癌切除彻底性和癌复发或转移影响预后。并对这些病例接受外科切除的可能性和肺粘连反应的存在对预后可能有益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组织凝固器在肝癌患者无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春友 张寿熙 +2 位作者 肖谷欣 仇登波 黄韬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采用微波组织凝固器(MTC)对22例肝癌患者进行微波凝固切肝和癌灶固化术。观察表明 MTC 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45.5%,癌肿固化加不规则肝切除率为31.8%。不能切除者则行 MTC 癌灶单纯固化术。作者认为:MTC... 采用微波组织凝固器(MTC)对22例肝癌患者进行微波凝固切肝和癌灶固化术。观察表明 MTC 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45.5%,癌肿固化加不规则肝切除率为31.8%。不能切除者则行 MTC 癌灶单纯固化术。作者认为:MTC 用于中、晚期肝癌手术,可提高治疗的彻底性,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失血量,且具有适用范围广和无需阻断肝门血流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肝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高压对Oddi括约肌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启昌 魏斌 胡佑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和方法:探讨胆道压力对Oddi括约肌的影响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时胆道高压的形成机制,采用家兔复制急性胆道盲囊加压模型。结果:胆道加压至8kPa(60mmHg)的数分钟内,Oddi括约肌电活动明显增... 目的和方法:探讨胆道压力对Oddi括约肌的影响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时胆道高压的形成机制,采用家兔复制急性胆道盲囊加压模型。结果:胆道加压至8kPa(60mmHg)的数分钟内,Oddi括约肌电活动明显增强;Oddi括约肌压力显著升高(P<005),甚至出现持续痉挛;同时伴有右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增强和动脉血压的进行性下降(P<005)。而用06%利多卡因阻滞右腹腔神经丛后,再行胆道加压则以上反应不能发生。若在加压后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Oddi括约肌收缩或痉挛也可逐渐缓解。结论:急性胆道梗阻可能诱发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使胆道内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神经 ODDI括约肌 胆管炎 AOSC 胆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贲门癌、食管癌的再次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家顺 冯伦高 +1 位作者 汪文东 杨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20-422,426,共4页
1983年以来,作者对15例残胃贲门癌、食管瘤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切除肿瘤,保留部分残胃与食管吻合术治疗贲门癌、食管下段癌10例,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3例和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2例。残胃食管吻合采用作者设计的... 1983年以来,作者对15例残胃贲门癌、食管瘤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切除肿瘤,保留部分残胃与食管吻合术治疗贲门癌、食管下段癌10例,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3例和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2例。残胃食管吻合采用作者设计的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法,1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进食良好,术后恢复快,预后较3例全胃切除术好。并就手术中残胃的体积、血液供应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贲门肿瘤 食管肿瘤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桦 熊叔陶 +2 位作者 张寿熙 邹萍 向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对34例阻塞性黄疽(下称阻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阻黄患者Leu4(总T细胞)和Leu 3a(T辅助细胞)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Leu 3a/Leu 2a(T抑制细胞)比值下降(P<0.01),N... 对34例阻塞性黄疽(下称阻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阻黄患者Leu4(总T细胞)和Leu 3a(T辅助细胞)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Leu 3a/Leu 2a(T抑制细胞)比值下降(P<0.01),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亦明显低下(P<0.01)。上述结果表明,阻黄患者存在着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而这种异常可能与其诊治过程中感染易感性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淋巴细胞 NK细胞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伦高 彭曦 +5 位作者 王家顺 潘学豪 汪文东 汤绍涛 彭辉欣 钱世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为预防吻合口远期狭窄,作者设计了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术。管腔内前后壁用3-0肠线连续缝合。通过实验与“套叠式”吻合术对比观察,发现肠线吸收快、反应轻,吻合口不易狭窄;吻合口丝线残留、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为导致远期狭窄的... 为预防吻合口远期狭窄,作者设计了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术。管腔内前后壁用3-0肠线连续缝合。通过实验与“套叠式”吻合术对比观察,发现肠线吸收快、反应轻,吻合口不易狭窄;吻合口丝线残留、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为导致远期狭窄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用180例,同样取得良好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发生,其操作技术不难,安全可靠,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吻合口狭窄 食管胃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种植性胃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及抗癌药物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陶凯雄 田源 陈道达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利用 Walker- 2 5 6细胞株可成功地复制出种植性胃肿瘤模型 ,病理组织学证实该肿瘤与皮下实体瘤同源 ;皮下注射阿霉素可明显改善荷瘤鼠的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存时间 ,抑制肿瘤的生长 (P<0 . 0 1) 。
关键词 种植性胃肿瘤 阿霉素 动物模型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华法令抗凝中蛋白C和抗凝血酶Ⅲ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红超 蓝鸿钧 +3 位作者 孙宗全 罗军 张凯伦 杜心灵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8-129,132,共3页
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中出血和血栓发生的机制,实验观察了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在其中的变化。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病择期行机械“瓣膜替换”术的患者,测定其术前、术后14d血液中PC和ATⅢ的变化,与同时测定... 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中出血和血栓发生的机制,实验观察了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在其中的变化。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病择期行机械“瓣膜替换”术的患者,测定其术前、术后14d血液中PC和ATⅢ的变化,与同时测定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比较。另选20例换瓣3月~2年口服华法令抗凝的患者为随访组,对照组为10例健康志愿者。实验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PC(4.2±1.2)g/ml和ATⅢ(128.1±23.1)%均低于对照组,FPA(74.2±7.2)ng/mgCr则高于对照组,瓣膜替换术后14d,PT值均在18~24s,ATⅢ(72.0±6.8)%和FPA(12.1±3.8)ng/mgCr较术前降低,而PC较术前无显著变化;随访组FPA(2.1±1.1)ng/mgCr和PC(3.2±0.9)g/ml比术后14d水平显著降低,而ATⅢ却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令 蛋白C 抗凝血酶Ⅲ 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植入生物陶瓷后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华 朱通伯 +3 位作者 杜靖远 洪光祥 孙淑珍 徐晓虹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26,共3页
用人工合成材料多孔磷酸三钙陶瓷(PTCP)及磁性多孔磷酸三钙陶瓷(MPTCP)颗粒植入大白鼠股骨骨钻孔中(直径3mm),经4个月定期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组织切片新骨形成定量分析表明,两种陶瓷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在体内... 用人工合成材料多孔磷酸三钙陶瓷(PTCP)及磁性多孔磷酸三钙陶瓷(MPTCP)颗粒植入大白鼠股骨骨钻孔中(直径3mm),经4个月定期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组织切片新骨形成定量分析表明,两种陶瓷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在体内发生降解。MPTCP陶瓷促进新骨形成的能力优于PTCP陶瓷,成骨方式不变即软骨内成骨。新骨形成定量分析法简便实用;有助于类似实验模型切片中组织构成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材料 陶瓷 骨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2产生及IL-2R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显仲 李桦 +2 位作者 熊叔陶 张寿熙 吕坤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3,共3页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甚至脓毒血症。本文研究了恶性阻在性黄疸患者外用血淋巴细胞IL-2产生及IL-2R表达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2产生能力明显下降,IL-2R表达也明显...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甚至脓毒血症。本文研究了恶性阻在性黄疸患者外用血淋巴细胞IL-2产生及IL-2R表达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2产生能力明显下降,IL-2R表达也明显下降,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2生成能力及IL-ZR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与良性阻塞性黄疸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受抑,可能是其术后易发生感染甚至脓毒血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围手术期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初步活性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礼初 梁国栋 +5 位作者 杜靖远 付士红 陈飞 郑启新 肖宝筠 侯云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92-295,共4页
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体, 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成熟肽的0.36 kb 基因片段与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 成... 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体, 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成熟肽的0.36 kb 基因片段与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 成熟肽的0.44kb 基因片段连接,得到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融合基因; 经测序鉴定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2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温度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初步纯化后测定其对培养小鼠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克隆质粒转化的工程菌,经42℃诱导4~6 h 后,高效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在SDS-PAGE上出现一新的蛋白带, 分子量约29 ku,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 ,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初步纯化、裂解、复性后的BMP-2/7 蛋白具有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增殖及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BMP-2/7 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融合基因 构建 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桦 熊叔陶 +2 位作者 张寿熙 邹萍 向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文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了14例因胆囊结石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d,Leu4 (总T细胞),Leu 3a(辅助/诱导T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Leu 3a/Leu 2a(抑制/细胞毒... 本文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了14例因胆囊结石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d,Leu4 (总T细胞),Leu 3a(辅助/诱导T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Leu 3a/Leu 2a(抑制/细胞毒T细胞)比值下降,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上述现象持续至术后4d,于术后7d恢复正常。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创伤介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术后感染易感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创伤 T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机械瓣膜替换围术期凝血功能改变及抗凝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凯伦 杜心灵 +3 位作者 胡志伟 罗军 蓝鸿钧 金咏梅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20-321,325,共3页
为探讨人工机械瓣膜围术期合理抗凝治疗, 减少血栓栓塞与抗凝出血并发症, 对40 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7、15 d 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抗凝血酶Ⅲ(AT Ⅲ)、D-二聚(D-dim er)、... 为探讨人工机械瓣膜围术期合理抗凝治疗, 减少血栓栓塞与抗凝出血并发症, 对40 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7、15 d 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抗凝血酶Ⅲ(AT Ⅲ)、D-二聚(D-dim er)、纤维蛋白原含量(Fg) 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 改变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及术后早期, 出现大量血小板破坏、多种凝血因子减少、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 同时伴有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讨论了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因素以及围术期及时抗凝治疗并适当提高抗凝强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围手术期 凝血功能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络芬对阻塞性黄疸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显仲 熊叔陶 +1 位作者 张寿熙 李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2,共3页
研究阻塞性黄疸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生成能力的变化及细胞内cAMP、cGMP浓度的改变.同时观察布络芬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胆管结扎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生成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cGMP... 研究阻塞性黄疸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生成能力的变化及细胞内cAMP、cGMP浓度的改变.同时观察布络芬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胆管结扎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生成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cGMP水平上升;应用布络芬治疗的胆管结扎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生成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内CAMP浓度回升.cGMP水平下降。布络芬能够明显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的免疫功能,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调节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降低感染易感性有价值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 黄疸 布络芬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