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β受体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廖玉华 涂源淑 +1 位作者 李淑莉 彭又红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应用免疫转印法研究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抗体,发11例患者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阳性,20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P<0.01)。Betaloc(倍他乐克)抑制试验发现,Betaloc可以抑制该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应用免疫转印法研究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抗体,发11例患者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阳性,20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P<0.01)。Betaloc(倍他乐克)抑制试验发现,Betaloc可以抑制该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本文提示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是抗心肌β受体抗体,用免疫转印法检测抗心肌β受体抗击体,对DC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etaloc对DCM患者心肌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心肌病 充血性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病理改变同步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屏 彭汉光 +1 位作者 黄坤堂 孙江桥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68-270,共3页
为研讨加味四逆散防治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通过动物试验 ,先用加味四逆散预防给药 ,再采用 D-氨基半乳糖 (D- Gal N)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然后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丙二醛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水平 ,同步观察... 为研讨加味四逆散防治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通过动物试验 ,先用加味四逆散预防给药 ,再采用 D-氨基半乳糖 (D- Gal N)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然后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丙二醛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水平 ,同步观察该方对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方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清 SOD、 GSH水平 ,降低 MDA水平 ,肝脏病理学检查亦表明该方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提示加味四逆散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这正是该方防治肝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肝损伤 脂质过氧化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_2细胞因子在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华斌 曾令兰 罗端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18-521,共4页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TH2细胞因子 日本血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心肌细胞膜多肽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廖玉华 涂源淑 李淑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心肌细胞膜52 kD(1 D=0.992 1 u)多肽抗体。这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病人组为57.14%,对照组为0(P<0.001)。这种抗体直接引起心肌细胞毒性损害,具有细胞外钙浓度依赖性,可以通过钙通...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心肌细胞膜52 kD(1 D=0.992 1 u)多肽抗体。这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病人组为57.14%,对照组为0(P<0.001)。这种抗体直接引起心肌细胞毒性损害,具有细胞外钙浓度依赖性,可以通过钙通道阻滞剂预防。本研究提示心肌细胞膜52 kD 多肽可能是钙通道52 kD 亚基,是扩张型心肌病自身免疫应答中的靶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膜 多肽类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徐新献 揭盛华 罗端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22-23,共2页
<正>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新近建立的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的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国外应用PCR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显示广泛的... <正>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新近建立的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的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国外应用PCR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显示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处于开始研究阶段。现就PCR技术在HBV检测中的应用作一概述。一、发展诊断HBV感染的新方法现已证实,每毫升污染10~2个Dane颗粒的血清即能使黑猩猩发生HBV感染。过去采用的分子杂交法仅可检出0.1Pg/ml的HBVDNA,相当于10~5~10~6Dane颗粒,限制了对HBV感染的诊断。PCR技术可检出低至0.4f g/ml(130 Dane颗粒/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的综合治疗
6
作者 宋海林 揭盛华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1期30-31,共2页
概括地介绍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综合治疗措施 ,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激素治疗、高颅压治疗 (主要是脱水治疗 )、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等。其目的是提高结脑病人的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性 综合治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关临床特点
7
作者 魏屏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内T细胞亚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8
作者 韩春荣 李祖进 +5 位作者 罗端德 曾令兰 杨业翔 李淑莉 戴家珠 杨青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23-425,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2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亚群。发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可集中分布于虫卵肉芽肿外层或者散在分布于非肉芽肿部位的虫卵附近,广泛纤维化的区域无T细胞浸润。肉芽肿和非肉芽肿部位的T细胞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2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亚群。发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可集中分布于虫卵肉芽肿外层或者散在分布于非肉芽肿部位的虫卵附近,广泛纤维化的区域无T细胞浸润。肉芽肿和非肉芽肿部位的T细胞均以CD8+T细胞(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为主。晚血患者肝脏病变以汇管区纤维化为主,浸润细胞不多,仅27.27%(6/22)患者肝内存在已被免疫调节了的慢性虫卵肉芽肿。提示晚血患者肝内细胞免疫反应很弱,肝内的CD+8T细胞可能主要是抑制性T细胞(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对实验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胃酸分泌变化的影响
9
作者 米德铭 张欣 +3 位作者 张鹏宇 卢晓芳 余承高 倪若愚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肝疾病 硫代乙酰胺 胃酸 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