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脑边缘镇痛回路的化学神经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张喜京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5-80,共6页
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脑边缘镇痛回路的化学神经解剖学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和正中缝核的5-HT能神经元不仅投射至伏核,也投射到下丘脑外侧区;伏核至外侧缰核的下行通路经下丘脑外侧区中继,... 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脑边缘镇痛回路的化学神经解剖学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和正中缝核的5-HT能神经元不仅投射至伏核,也投射到下丘脑外侧区;伏核至外侧缰核的下行通路经下丘脑外侧区中继,由下丘脑外侧区发出M-ENK能纤维至外侧缰核,外侧缰核则发出SP能纤维回到PAG内的中缝背核,从而构成了中脑边缘镇痛回路的形态学基础。另用荧光素双标法观察了中缝背核至双侧伏核的分支投射,结果证实有少量的中缝背核神经元分支投射到双侧伏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边缘镇痛 回路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下丘脑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喜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4-400,共7页
脊髓下丘脑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进展张喜京(ZhangXijing)(DepartmentofCellBiologyandNeuroanatomy,UniversityofMinnesota,Minneapolis,... 脊髓下丘脑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进展张喜京(ZhangXijing)(DepartmentofCellBiologyandNeuroanatomy,UniversityofMinnesota,Minneapolis,MN55455,U.S.A.)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下丘脑 脊髓丘脑束 神经解剖学 神经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问世的临床解剖学杂志——外科和放射解剖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祜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4期193-193,共1页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不能不受到临床学家的重视。纵观国内、外科学进展,解剖学研究应用于实践,需解决临床问题,适应临床需求。因此,解剖学面临意义深远的变革和发展趋势,应该不断修正传统观念,开拓新的前境。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Surg...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不能不受到临床学家的重视。纵观国内、外科学进展,解剖学研究应用于实践,需解决临床问题,适应临床需求。因此,解剖学面临意义深远的变革和发展趋势,应该不断修正传统观念,开拓新的前境。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SRA)适应发展趋势,鼓励创新精神,沟通解剖和临床,不仅服务于解剖学家,而且为临床学家提供不可缺少帮助——促进解剖知识更新,扩大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解剖学 杂志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马桑内酯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正莉 朱长庚 +2 位作者 刘云华 周洁萍 彭宣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为了探讨免疫调质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马桑内酯(致痫剂)对大鼠大脑皮质种经元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体内实验中,对照经大鼠大脑皮质仅见少量弱阳性白细胞介素-2... 为了探讨免疫调质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马桑内酯(致痫剂)对大鼠大脑皮质种经元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体内实验中,对照经大鼠大脑皮质仅见少量弱阳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免疫反应神经元,其免疫反应性定位于种经元膜上.大鼠一侧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后,大脑皮质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在体外实验中,用马桑内酯温育培养大双皮质神经元24h,其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神经元也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免疫染色加深.本实验结果提示,大脑皮质神经元上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能参与癫痫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马桑内酯 大脑皮质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螺经不同药物浸泡后酶组织化学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谭苹 何昌浩 +5 位作者 张艳 常汉斌 耿辉 龚太平 袁修学 熊希凯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37,F002,共5页
目的 为研究槟榔碱 (Arecoline)灭螺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加入和未加入增效剂的灭螺药物浸泡钉螺 2 4h后 ,观察不同浓度的Are单用或与杀螺剂合用对钉螺中枢神经节Mg2 + -ATPase、ChE、SDH、LDH的变化。结果  6 2 5mg/LAre浸泡钉... 目的 为研究槟榔碱 (Arecoline)灭螺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加入和未加入增效剂的灭螺药物浸泡钉螺 2 4h后 ,观察不同浓度的Are单用或与杀螺剂合用对钉螺中枢神经节Mg2 + -ATPase、ChE、SDH、LDH的变化。结果  6 2 5mg/LAre浸泡钉螺 2 4h后 ,其中枢神经节Mg2 + -ATPase被明显破坏 ,ChE轻度破坏 ;1 5 6mg/LAre与 1 2 5mg/LNaPCP、 0 2 5mg/LNic、 15 6 2 5mg/LSG合用时 ,对钉螺中枢神经节Mg2 + -ATPase的破坏作用大于后三种药物单用时的作用 ;各实验组SDH、LDH无明显改变 ,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槟榔碱的增效作用机制在于增强其它杀螺药的药效作用 ,药物的杀螺位点在于阻断氧化磷酸化偶联生成ATP ,进而影响能量代谢 ,可能最终因ATP生成和利用障碍而使钉螺丧失机械运动及生物合成等生命功能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血吸虫病 灭螺药增效剂 酶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第四脑室底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金活 朱长庚 +3 位作者 刘庆莹 邓德忠 朱家祥 彭汉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57-160,264,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大白鼠第四脑室底满布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证实了第四脑室底存在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纤维发自神经元样细胞或自脑室外穿入室腔而来。室腔内尚有树突...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大白鼠第四脑室底满布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证实了第四脑室底存在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纤维发自神经元样细胞或自脑室外穿入室腔而来。室腔内尚有树突末梢。本文并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脑室底 室管膜上细胞 扫描电镜 大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内的VIP、GABA样触液神经元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华美 朱长庚 彭宣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将CB-HRP注入侧脑室,用CB-HRP逆行迫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脑干内的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的远位触液神经元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存在VIP样、GABA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触液神经元;... 本文将CB-HRP注入侧脑室,用CB-HRP逆行迫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脑干内的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的远位触液神经元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存在VIP样、GABA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触液神经元;中缝正中核内亦存在少量VIP样、GABA样免疫反应阳性触液神经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各异。本文首次报道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为探索其机能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中缝正中核 接触脑脊液 神经元 G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隆起内NT能神经元的SP能神经支配的免疫电镜双标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朱长庚 张喜京 +1 位作者 刘汉涛 卢金活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3-48,共6页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对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内的神经紧张素(neurotensin,NT)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SP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TMB法显示NT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对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内的神经紧张素(neurotensin,NT)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SP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TMB法显示NT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正中隆起内SP免疫反应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沉淀,广泛分布于轴突内的小清亮囊泡周围和基质内;NT免疫反应产物则为电子密度高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胞体、树突和轴突内。含SP的轴突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也可与阴性树突形成传出性轴-树突触;含NT的树突和胞体均可接受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此外,SP阳性轴突末梢还可与NT阳性神经元的树突棘形成对称性轴-棘突触及与NT阳性轴突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中隆起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提供了新的超微结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隆起 P物质 神经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长庚 卢金活 +1 位作者 刘庆莹 张喜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应用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方法较全面地观察、比较和验证了大鼠第三脑室内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三脑室内存在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为多角形、锥体形或梭形,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特征,并... 本文应用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方法较全面地观察、比较和验证了大鼠第三脑室内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三脑室内存在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为多角形、锥体形或梭形,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特征,并首次在透射电镜下发现大鼠第三脑室内存在双极神经元。树突穿过室管膜细胞之间伸入第三脑室,末端呈蕈状或杵状膨大。轴突穿行于脑室内,含有突触囊泡。本文首次在超微结构水平证实第三脑室内接触脑脊液的树突和轴突末梢呈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阳性。上述实验结果为解释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提供了超微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触液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后大鼠骨骼肌运动终板和肌纤维酶、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慧君 张春明 +2 位作者 熊希凯 黄光照 武忠弼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骨骼肌组织的死后变化特点和规律及其与死后时间(PMI)的关系,本文选用成年实验大鼠。系列观察了死后0~96小时(0~96hpm)骨骼肌运动终板和肌纤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AChE(乙酰胆碱酯酶),SDH(琥珀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Ca^... 为进一步了解骨骼肌组织的死后变化特点和规律及其与死后时间(PMI)的关系,本文选用成年实验大鼠。系列观察了死后0~96小时(0~96hpm)骨骼肌运动终板和肌纤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AChE(乙酰胆碱酯酶),SDH(琥珀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Ca^(2+)-ATPase(钙激活三磷酸腺苷酶)的酶组织化学变化及运动终板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使用图像处理系统对上述酶反应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上述改变与PMI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运动终板AChE因位于突触间隙的特殊位置以及自身的耐活性质,反应明确,稳定性高,降解缓慢显示更清晰和持久的降解曲线,可用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标志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运动终板 肌纤维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内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PAP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善乐 李光千 +1 位作者 王健本 赵小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384,共2页
应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心内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鼠心脏心房后壁和心传导系统中的心内神经节内,存在着血管活性肠肽免疫活性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多为梭形或圆形,大小中等,并对它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免疫组织化学 心脏 心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大鼠CGR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华美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0-352,共3页
将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双侧肾上腺切除组,③双侧肾上腺切除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组和④侧脑室注射地塞米松组等4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大鼠脑的脑桥以上部分CGRP免疫反应性... 将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双侧肾上腺切除组,③双侧肾上腺切除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组和④侧脑室注射地塞米松组等4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大鼠脑的脑桥以上部分CGR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1组大鼠可在终纹床核,隔外侧核,基底核,弓状核,缰脚间束,臂旁内、外侧核,脑干躯体运动核,吻侧橄榄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以及小脑等处观察到CGRP阳性神经元及纤维。与第1组相比,第2组无明显变化;第3组免疫反应增强;第4组免疫反应减弱。本文从形态学上证明,大鼠中枢神经系内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可随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改变,并讨论了糖皮质激素对CGRP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RP 免疫组织化学 肾上腺切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近年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证明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内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神经回路。例如,除了已知的皮质—纹状体—皮质回路外,还有丘脑—皮质—丘脑回路^(21),下丘脑室旁核—迷走神经复合体—室旁核回路^(39,46),下橄榄核—小脑皮质... 近年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证明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内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神经回路。例如,除了已知的皮质—纹状体—皮质回路外,还有丘脑—皮质—丘脑回路^(21),下丘脑室旁核—迷走神经复合体—室旁核回路^(39,46),下橄榄核—小脑皮质—小脑深核—下橄榄核回路^(5),脊髓后角—后索核—脊髓后角回路^(6)及各脑部内固有的短程神经回路,周围神经交感感受环^(43)和椎前交感神经节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间的回路等。这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完善性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体液 脑组织 脑脊液 触液神经元 室管膜细胞 下丘脑 间脑 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物质和含生长抑素的神经元在躯体感觉神经节内的分布——HRP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3 位作者 卢金活 朱家祥 刘汉涛 邓德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21-24,83,共5页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HRP结合法研究了大白鼠躯体感觉神经节内含P物质的神经元、含生长抑素的神经元及其投射。结果表明,在躯体感觉神经节内,有P物质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至皮肤,但P物质和生长抑...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HRP结合法研究了大白鼠躯体感觉神经节内含P物质的神经元、含生长抑素的神经元及其投射。结果表明,在躯体感觉神经节内,有P物质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至皮肤,但P物质和生长抑素不存在于同一个神经元内。本实验说明:1.HRP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对于神经路的定性追踪,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2.躯体感觉神经节内的P物质和生长抑素神经元,在躯体感觉信息的传导和整合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生长抑素 HRP 免疫细胞化学 躯体感觉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垂体内5-羟色胺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长庚 刘庆莹 +2 位作者 彭宣林 魏英 蔡秋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5-HT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表明:神经垂体内的5-HT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末梢的大颗粒囊泡内、小透亮囊泡表面和线粒体外膜。有时,垂体细胞胞浆也呈5-HT免疫反应阳性。5-HT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末...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5-HT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表明:神经垂体内的5-HT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末梢的大颗粒囊泡内、小透亮囊泡表面和线粒体外膜。有时,垂体细胞胞浆也呈5-HT免疫反应阳性。5-HT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末梢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和垂体细胞附迈。本文首次报道含5-HT的神经末梢可与非5-HT神经末梢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其中,5-HT末梢为突触前成分。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垂体内的5-HT不仅可通过非突触方式而且可通过突触方式释放,参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垂体 免疫电镜 血清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atotropin 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SRIF)为环状14肽,由于它能抑制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释放而得名。1973年,Brazeau等^(16)首先从牛的下丘脑提取液中分离出生长抑素并证明它具有抑制生长激素释放的作用。后...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atotropin 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SRIF)为环状14肽,由于它能抑制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释放而得名。1973年,Brazeau等^(16)首先从牛的下丘脑提取液中分离出生长抑素并证明它具有抑制生长激素释放的作用。后来,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逐渐明确了它在各种组织内的广泛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生长抑素的生理作用远远超过了它的名称所限定的范围,它参与机体内广泛的机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IF 神经元 神经组织 间脑 下丘脑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节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传统的观念认为:脊神经节主要由一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其纤维联系也比较简单。近年来由于许多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在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的应用(如电生理学、电子显微镜技术、荧光组化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等),使人们对... 传统的观念认为:脊神经节主要由一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其纤维联系也比较简单。近年来由于许多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在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的应用(如电生理学、电子显微镜技术、荧光组化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等),使人们对脊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性质及纤维联系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已积累了不少资料。1989年Plenderleith等将大豆凝集素与脊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相结合,显示了大鼠和猫脊神经节内的小细胞,并认为可将此作为显示小的感觉神经元的标记物。这些新的发现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物质的红核神经元至脊髓的投射——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组化结合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家祥 朱长庚 +2 位作者 刘庆莹 卢金活 张喜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方法,在大鼠红核内观察到HRP阳性与P物质反应阳性的双重标记神经元。双标细胞以对侧为主,同侧较少。首次证实了红核脊髓束中有部分纤维是SP能的,并可投射至颈、胸、腰段脊髓。
关键词 红核脊髓束 P物质 脊髓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桑内酯和糖皮质激素对培养脑神经元Glu和GABA免疫反应阳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正莉 朱长庚 +1 位作者 周洁萍 刘云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与抗癌作用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在经致痫剂马桑内酯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后,进行Glu和GAB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图象分析。结果发现:马...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与抗癌作用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在经致痫剂马桑内酯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后,进行Glu和GAB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图象分析。结果发现:马桑内酯处理可使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增多,使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减少;而先加马桑内酶再加糖皮质激素,则可使Glu阳性神经元大为减少,GABA阳性神经元比只加马桑内酯组增多。上述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提示:马桑内酯诱发的癫痫可能与Glu和GABA的含量变化有关,糖皮质激素在致痫状态下,可能有降低Glu升高GABA含量的作用,从而具有抗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内酯 糖皮质激素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叶加压素在下丘脑的分布和释放途径及失水对正中隆起中后叶加压素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阿青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2-78,共7页
我们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对大白鼠下丘脑中加压素(V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作了较详细研究。观察到VP阳性神经元存在于下丘脑室旁核(PVN)各亚核、视上核(SON)、交叉上核(SCN)、室周核(PN)及一些附属核团,包括环状核(CN)、交叉后核(R... 我们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对大白鼠下丘脑中加压素(V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作了较详细研究。观察到VP阳性神经元存在于下丘脑室旁核(PVN)各亚核、视上核(SON)、交叉上核(SCN)、室周核(PN)及一些附属核团,包括环状核(CN)、交叉后核(RCN)、下丘脑外侧核(HLN)、穹窿周围核(PFN)。且发现一特殊的VP阳性胞体聚集区—很可能是多巴胺神经元聚集区A_(14)中的细胞,位于第三脑室侧壁中1/3段两侧,腹内侧核背侧。本文首次观察到在PVN和SON之间有VP阳性的神经纤维相联系。ICC和免疫电镜研究进一步证明在正中隆起外带存在VP阳性纤维,含大颗粒囊泡的VP末梢紧邻门脉毛细血管。将HRP注入第四脑室用HRP逆行追踪与ICC方法相结合,在PVN中观察到双标细胞,与直接用ICC法所见VP阳性轴突伸入第三脑室腔的结果一致。说明PVN中存在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干渴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外带中的VP免疫反应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免疫细胞化学 后叶加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