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宁克通对肌腱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建超 罗永湘 +2 位作者 李健英 张亦农 刘胜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3-394,共2页
鸡屈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经手术修复后用康宁克通局部注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康宁克通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对肌腱粘连的影响。实验材料经组织学处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在肌腱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康宁克通可能... 鸡屈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经手术修复后用康宁克通局部注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康宁克通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对肌腱粘连的影响。实验材料经组织学处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在肌腱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康宁克通可能起着抑制肌腱组织的炎性反应,使组织中纤维成分速度增加,但也使组织中出现粘液性变。修复后的肌腱组织应用康宁克通后,其间质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呈阴性显示。因此,康宁克通对肌健粘连可能起着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宁克通 腱损伤 抗炎剂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曹晓建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6-398,共3页
采用Alen′s打击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分及2、4、8、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0分致伤组Glu、Asp较... 采用Alen′s打击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分及2、4、8、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0分致伤组Glu、Asp较对照组升高74.60%(P<0.01)和45.99%(P<0.01)。Glu的含量在伤后8小时升高37.54%(P<0.01),在2、24小时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Asp的含量在伤后8小时升高29.94%(P<0.01),在2、24小时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后,Glu和Asp有两个反应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神经元损伤后c-fos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曹晓建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89,共2页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Alen′s法制成大鼠T8脊髓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元c-fos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未损伤神经元显...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Alen′s法制成大鼠T8脊髓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元c-fos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未损伤神经元显著增加,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1h;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抑制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的异常表达。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后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抑制了c-fos基因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神经元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安民 邵德成 +1 位作者 柯雯昙 王泰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对178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1~13年的随访观察,获得完整资料86例。采用国内北戴河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股骨颈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应用骨水泥固定与未用骨水泥固定,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和... 对178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1~13年的随访观察,获得完整资料86例。采用国内北戴河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股骨颈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应用骨水泥固定与未用骨水泥固定,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新鲜骨折。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臼已有病变者,宜选用全髋置换术。是否应用骨水泥固定,比较其中、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有骨质疏松者以采用骨水泥固定为好。还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 骨水泥 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药膜缓释抗生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运萍 李振凡 +1 位作者 张宁 王泰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本文根据伤口处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将各种不同的抗生素掺入明胶等试剂中,制成一种可吸收的载抗生素药膜。并对其抗菌作用、释放浓度、急性毒性试验以及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缓释药膜随着载体的吸收,能较长时间有效地缓慢释放... 本文根据伤口处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将各种不同的抗生素掺入明胶等试剂中,制成一种可吸收的载抗生素药膜。并对其抗菌作用、释放浓度、急性毒性试验以及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缓释药膜随着载体的吸收,能较长时间有效地缓慢释放出抗生素,为局部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换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缓释药膜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晓建 汤长华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损伤脊髓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 1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h、4h、8h、12h、2 4h ,各注入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损伤脊髓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 1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h、4h、8h、12h、2 4h ,各注入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1(NMDAR1)mRNA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正常组大鼠脊髓中几乎无NMDAR1mRNA表达 ,生理盐水组NMDR1mRNA表达明显增多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MDAR1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中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R)的生成 ,抑制钙内流 ,抑制NO的生成 ,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兔肢体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仁云 李伟 李光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探讨止血带下肢体的缺血预处理对减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分对照组、短时间缺血预处理组和地塞米松预处理组,各组兔分别于松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 10、20、40、60 min取腓肠肌测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探讨止血带下肢体的缺血预处理对减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分对照组、短时间缺血预处理组和地塞米松预处理组,各组兔分别于松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 10、20、40、60 min取腓肠肌测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与预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提示,在长时间应用止血带前进行短时间缺血预处理和地塞米松预处理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肢体缺血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影响脊髓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庞清江 罗永湘 +1 位作者 李保文 孔祥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初级传入纤维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脊髓左侧L1~L3、L5~L6脊神经背根,留L4作为备用根,硬膜下置入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应用酶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检测脊髓后角第Ⅱ板层...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初级传入纤维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脊髓左侧L1~L3、L5~L6脊神经背根,留L4作为备用根,硬膜下置入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应用酶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检测脊髓后角第Ⅱ板层无髓传入纤维终末标记物——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luorid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FRAP)的活性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手术侧L3节段第Ⅱ板层内FRAP含量在术后20d内逐渐减少,至术后50d见FRAP含量回升;神经生长因子组相应平面FRAP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可塑性 大鼠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晓建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GF组;用AlenWD法以10g×2.5cm致伤力损伤T8脊髓。NGF组经蛛网膜下...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GF组;用AlenWD法以10g×2.5cm致伤力损伤T8脊髓。NGF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分别于术后即刻、10、30分、1、2、3、4小时注入NGF溶液20μl(含NGF60μg),生理盐水组经导管于同时间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示生理盐水组在术后15分c-fos蛋白表达开始增多,术后2小时表达达高峰;NGF组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NGF通过抑制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从而保护了神经元并抑制继发性损害的发生,这可能是NGF保护脊髓损伤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神经肌支的显微解剖及其在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伟 罗永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为寻求解除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对 43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解痉挛性脑瘫所致上肢痉挛性屈肘、旋前和屈腕畸形的主动肌神经肌支的来源、直径、可分离长度及发出部位。结果 :肱二头... 目的 :为寻求解除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对 43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解痉挛性脑瘫所致上肢痉挛性屈肘、旋前和屈腕畸形的主动肌神经肌支的来源、直径、可分离长度及发出部位。结果 :肱二头肌肌支平均 2 .72支 ,来源于肌皮神经 ( 97.5% )和正中神经 ( 2 .5% ) ;肱肌肌支平均 2 .74支 ,来源肌皮神经 ( 80 .5% ) ,其余分别来源于桡神经 ( 1 5.3% )、正中神经( 4 .2 % ) ;肱桡肌肌支平均 1 .77支 ,来源于桡神经 ;旋前圆肌肌支平均 2 .33支 ,来源于正中神经 ;尺侧腕屈肌肌支平均 1 .72支 ,来源于尺神经。它们的可分离长度分别为 :肱二头肌肌支 2 3.94mm、肱肌肌支 2 1 .6 3mm、肱桡肌肌支 2 1 .38mm、旋前圆肌肌支 2 7.2 7mm、尺侧腕屈肌肌支 2 1 .70mm。神经肌支的横径分别为 :0 .99、1 .0 0、0 .86、0 .84、0 .83mm ,在起始与进入肌门处的横径比较 (t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神经肌支的横径考虑与神经所含数量有关 ,术中可在起始处选择性切断 ,切除的长度以术后不再出现神经再连接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肌痉挛 神经 肌支 应用解剖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晓建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采用Allen′s打击法,以10g×2.5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min及1、2、4、8、24h取伤段脊髓,采用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可明显导致NOS含量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NOS含量在10... 采用Allen′s打击法,以10g×2.5cm致伤大鼠T8脊髓,于伤后10min及1、2、4、8、24h取伤段脊髓,采用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可明显导致NOS含量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NOS含量在10min、1、2、4、8h分别提高了198.11%(P<0.01)、183.14%(P<0.01)。结果表明,一氧化氮(NO)与脊髓继发性损伤有关,一氧化氮参与了脊髓的继发性损伤过程。对NO的作用规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一氧化氮 动物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梭的形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73,共3页
肌梭的形态学研究进展王伟①综述罗永湘①审校肌梭(MuscleSpindle)又称神经肌梭(Neuromus-cularSpindles),存在于脊椎动物躯体肌内,是由梭内肌纤维所构成的梭形结构。由于梭内肌纤维具有区别... 肌梭的形态学研究进展王伟①综述罗永湘①审校肌梭(MuscleSpindle)又称神经肌梭(Neuromus-cularSpindles),存在于脊椎动物躯体肌内,是由梭内肌纤维所构成的梭形结构。由于梭内肌纤维具有区别于梭外肌纤维的生理特点和形态结构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梭 形态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患者矫形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其桃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5期271-272,共2页
1995~ 1999年 ,对 12例驼背患者行驼背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术后畸形矫正 35~ 6 5°,身高增加 10~2 5 cm ,双眼能平视。护理要点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检查血常规、血沉及心、肺、肝、肾功能 ;备皮、备血 ;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 1995~ 1999年 ,对 12例驼背患者行驼背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术后畸形矫正 35~ 6 5°,身高增加 10~2 5 cm ,双眼能平视。护理要点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检查血常规、血沉及心、肺、肝、肾功能 ;备皮、备血 ;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及床上大小便训练。 2术后患者平卧 2 4h后行轴位翻身至身体与床面呈 45°位置 ,每 2 h翻身 1次 ;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情况、脊髓压迫症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症状等 ;术后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矫形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瘤小鼠加热与测温实验方法的研究
14
作者 吴华 王泰仪 黄小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3-185,共3页
本文介绍了热水浸泡法加热小鼠荷S180肿瘤,数字显示性多针测温仪监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组织有利于热能的聚集,为加热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字显示性多针测温仪使用方便,可靠,热水浸泡法加热稳定。
关键词 肿瘤 加热 热水浸泡法 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骨肉瘤细胞的血管形成作用
15
作者 吴华 邓仲端 陈多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06-107,共2页
探讨骨肉瘤是否能有效地促进自身血管形成,以便阐明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机制,开辟一条以恶性肿瘤血管为靶器官的治疗途径,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人类骨肉瘤细胞的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取自-23岁男性患者截肢左膝... 探讨骨肉瘤是否能有效地促进自身血管形成,以便阐明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机制,开辟一条以恶性肿瘤血管为靶器官的治疗途径,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人类骨肉瘤细胞的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取自-23岁男性患者截肢左膝部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因子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2例
16
作者 王体沛 罗永湘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79,共1页
非创伤性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2例王体沛,罗永湘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武汉430030关键词骨化性肌炎;诊断;外科中图法分类号R685.21924年Noble将骨化性肌炎分为创伤性局限性骨化性肌炎、非创伤性骨化性... 非创伤性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2例王体沛,罗永湘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武汉430030关键词骨化性肌炎;诊断;外科中图法分类号R685.21924年Noble将骨化性肌炎分为创伤性局限性骨化性肌炎、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3型。后2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 进行性 骨化性骨炎 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端恶性肿瘤
17
作者 王建超 罗永湘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5-165,共1页
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端恶性肿瘤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武汉430030王建超,罗永湘关键词肱骨;骨肿瘤;非截肢中图法分类号R323.7+1,R738.1四肢骨恶性肿瘤的截肢治疗,正逐渐被非截肢假体置换的手术治... 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端恶性肿瘤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武汉430030王建超,罗永湘关键词肱骨;骨肿瘤;非截肢中图法分类号R323.7+1,R738.1四肢骨恶性肿瘤的截肢治疗,正逐渐被非截肢假体置换的手术治疗所取代。lg82~1992年,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肿瘤 假体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异形髓内针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李贵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5,共2页
本文报告4种特殊形髓内针的临床应用,双梅花形髓内针相互咬合用作人工关节及大块骨移植的固定轴;双弧形髓内针固定股骨髁上骨折;长髓内针通过膝部直达胫骨中下段以固定膝关节;成角髓内针固定粗隆下外展截骨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文中... 本文报告4种特殊形髓内针的临床应用,双梅花形髓内针相互咬合用作人工关节及大块骨移植的固定轴;双弧形髓内针固定股骨髁上骨折;长髓内针通过膝部直达胫骨中下段以固定膝关节;成角髓内针固定粗隆下外展截骨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文中对各种髓内针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针 临床 应用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尾部骨肿瘤的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19
作者 李贵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0-62,共3页
1985~1991 年手术治疗18 例骶尾部骨肿瘤,其中主要是脊索瘤(8例)和巨细胞瘤(4例)。18例中将肿瘤连同病骨节段完整切除的8例,术后仅1例复发;对9例大肿瘤或侵犯骶骼关节者,或复发性、转移性肿瘤虽无法节段切除,予以病灶内大部剔除并结扎... 1985~1991 年手术治疗18 例骶尾部骨肿瘤,其中主要是脊索瘤(8例)和巨细胞瘤(4例)。18例中将肿瘤连同病骨节段完整切除的8例,术后仅1例复发;对9例大肿瘤或侵犯骶骼关节者,或复发性、转移性肿瘤虽无法节段切除,予以病灶内大部剔除并结扎髂内和骶中动脉,则可缓解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减轻疼痛并有利于进行后续综合治疗。文中介绍了椎管内手术和减少并发症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 骨肿瘤 脊索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