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中国 邱良秀 +1 位作者 赵长松 胡竹林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 5U/ml,50 U/ml和 500 U/ml的 NGF,加药后第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在酶标仪...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 5U/ml,50 U/ml和 500 U/ml的 NGF,加药后第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在酶标仪上测定57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来观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药后第3,7天,3组的N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50U/ml组及500U/ml组作用强于5U/ml组(P<0.05),而50U/ml组和500U/ml组比较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N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兔角膜内皮体外培养的生长和形态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红 张泺 赵小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7-169,共3页
在体外培养中,我们发现角膜内皮细胞以组织块培养时,有膜状生长特点。培养的细胞为多边形。形成单层的人角膜内皮细胞可见无丝分裂现象。扫描电镜观察到,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较活体内皮增多。透射电镜显示,内皮细胞问出现大量桥粒... 在体外培养中,我们发现角膜内皮细胞以组织块培养时,有膜状生长特点。培养的细胞为多边形。形成单层的人角膜内皮细胞可见无丝分裂现象。扫描电镜观察到,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较活体内皮增多。透射电镜显示,内皮细胞问出现大量桥粒;胞质内大量聚集成束,呈卷毛样的纤维状结构,网状分布于核周;细胞器丰富。我们还对角膜内皮的再生能力及培养内皮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人角膜内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裂增生,但增生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角膜内皮 生长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类滴眼剂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组织培养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泺 邱良秀 沈远平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各类滴眼剂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以便提供临床上对药物的评估。方法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观察30种滴眼剂的毒性。结果氯霉素(pH6.7)、庆大霉素(pH5.1)、磺胺类、喹诺酮类、咪唑类药物、地卡因、氧氰化汞等... 目的观察各类滴眼剂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以便提供临床上对药物的评估。方法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观察30种滴眼剂的毒性。结果氯霉素(pH6.7)、庆大霉素(pH5.1)、磺胺类、喹诺酮类、咪唑类药物、地卡因、氧氰化汞等毒性较大。皮质类固醇的晚期毒性明显。结论我们认为滴眼剂的毒性与主药、防腐剂和溶剂的毒性有关,特别是pH值。为此我们要注意配方的科学性,妥善的存放和合理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眼剂 毒性 角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疱性角膜炎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以Wu系列McAb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萍 张泺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8-11,共4页
应用Wu系列McAb以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测定70例受检者78份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活动期HSK基质型及上皮型患者均表现为OKT_4^+细胞百分值及OKT_4/T_8比值降低,基质型HSK患者OKT_8^+细胞百分值增高。非活动期患者OKT_4^+、OKT_8^+... 应用Wu系列McAb以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测定70例受检者78份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活动期HSK基质型及上皮型患者均表现为OKT_4^+细胞百分值及OKT_4/T_8比值降低,基质型HSK患者OKT_8^+细胞百分值增高。非活动期患者OKT_4^+、OKT_8^+及OKT_4/T_8比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分析了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改变在HSK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提出观察T细胞亚群改变有助于监测HSK复发及指导HSK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细胞免疫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角膜感染后的播散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普宁 张泺 赵小抗 《眼科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80-83,共4页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结合光镜及电镜检查,对小鼠单眼角膜接种HSV-1后病毒在双侧角膜、球后壁、视神经、三叉神经节及脑干的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详细记录。光镜观察炎症逐渐扩展至眼球深层及神经组织,电镜证实细胞中病毒样颗粒。提出HSV-...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结合光镜及电镜检查,对小鼠单眼角膜接种HSV-1后病毒在双侧角膜、球后壁、视神经、三叉神经节及脑干的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详细记录。光镜观察炎症逐渐扩展至眼球深层及神经组织,电镜证实细胞中病毒样颗粒。提出HSV-1除通过神经轴浆运输外,还可能通过眼组织及血行播散,解释了某些临床现象,并对控制单疱病毒性眼病的感染播散及防止复发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病毒播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碱烧伤中郎格罕细胞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红 张泺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80-381,共2页
采用ATP酶染组化技术,结合光镜动态观察了豚鼠角膜碱烧伤中郎格罕细胞(LC)的变化。发现碱烧伤后第4天角膜LC开始增加(中央部42.2±2个/mm^2,周边部120.8±8个/mm^2),11 d达高峰(中央部143.5±4个/mm^2,周边部219.5±11... 采用ATP酶染组化技术,结合光镜动态观察了豚鼠角膜碱烧伤中郎格罕细胞(LC)的变化。发现碱烧伤后第4天角膜LC开始增加(中央部42.2±2个/mm^2,周边部120.8±8个/mm^2),11 d达高峰(中央部143.5±4个/mm^2,周边部219.5±11个/mm^2),2周后开始下降(中央部53.5±15个/mm^2,周边部133.7±12个/mm^2)。提示LC是一类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移动的细胞群。并讨论了LC在角膜碱烧伤发病机制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角膜 碱烧伤 郎格罕细胞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碱烧伤的病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泺 邱良秀 沈远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 观察角膜碱烧伤后病理组织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作用。方法 在家兔角膜碱烧伤模型中 ,用病理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变化。结果  10只眼在5~ 10 d发生角膜溃疡 ,5只眼在 7~ 12 d发生角膜穿孔。烧伤后角膜... 目的 观察角膜碱烧伤后病理组织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作用。方法 在家兔角膜碱烧伤模型中 ,用病理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变化。结果  10只眼在5~ 10 d发生角膜溃疡 ,5只眼在 7~ 12 d发生角膜穿孔。烧伤后角膜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增多 ,与炎症反应相一致。结论  FN参与角膜碱烧伤全过程 ,并担负修复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碱烧伤 纤维连接蛋白 家兔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催化剂仿SOD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邱良秀 张泺 沈远平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自由基,减少碱烧伤对角膜损害,取得满意效果,但SOD提取不易,半衰期短,为此我们人工合成仿SOD,在家兔角膜碱烧伤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应用.1μmol·L-1的IScu、ISMn、ISco滴眼液,每日滴眼5次... 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自由基,减少碱烧伤对角膜损害,取得满意效果,但SOD提取不易,半衰期短,为此我们人工合成仿SOD,在家兔角膜碱烧伤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应用.1μmol·L-1的IScu、ISMn、ISco滴眼液,每日滴眼5次,治疗家兔角膜碱烧伤。用TAB荧光光度法检测角膜脂质过氧化物的改变。并作IS的体外药物毒性试验。结果3种IS眼液皆有效,ISco和ISMn疗效较佳,IScu毒性较高。结论ISCo和ISMn为较理想的清除超氧自由基药物,是治疗上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碱烧伤 自由基 催化剂 仿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兔角膜新生血管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长松 张泺 沈远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9-401,共3页
为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防治疗法,用角膜缝线方法,诱导12只家兔24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3d,12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将不同药物分别注射于结膜下,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平阳霉素(0.5mg)组新... 为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防治疗法,用角膜缝线方法,诱导12只家兔24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3d,12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将不同药物分别注射于结膜下,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平阳霉素(0.5mg)组新生血管的长度(x±sx)为(2.89±0.03)mm,较对照组(4.89±0.02)mm短,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肝素(2500U)加可的松(12.5mg)组新生血管的长度为(2.04±0.04)mm,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果表明,肝素加可的松混合液结膜下注射防治兔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优于平阳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新生血管 平阳霉素 肝素 可的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眼药水配制及其抗真茵的效用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泺 赵小抗 +1 位作者 赵长松 项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进行眼药水之配制研究,并将配制的眼药水进行抑真菌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认为霉康唑和克霉唑配成眼药水,适宜于眼科局部应用.
关键词 咪唑类 眼药水 配制 抗真菌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高度近视合并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平 邱良秀 杜蜀华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8-159,共2页
报道了手术治疗6例先天性高度近视合并固定性内斜视患者,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术中可见内直肌及其周围组织挛缩、外直肌菲薄,病检提示内直肌纤维化。手术采用内直肌后徙、外直肌-眶外侧缘骨膜连接术或外直肌与上。
关键词 近视 内斜视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的检测与巯基肽抑制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远平 张泺 李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63-65,共3页
介绍一种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微量光谱检测胶原酶含量方法。免角膜碱烧伤前后其泪液中胶原酶含量测定,并用抑制胶原酶药物巯基肽做体外实验研究。原理:①将定量的胶原铺在酶标用的聚苯乙烯塑料孔中,加入胶原酶则胶原会被溶解,且与胶原... 介绍一种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微量光谱检测胶原酶含量方法。免角膜碱烧伤前后其泪液中胶原酶含量测定,并用抑制胶原酶药物巯基肽做体外实验研究。原理:①将定量的胶原铺在酶标用的聚苯乙烯塑料孔中,加入胶原酶则胶原会被溶解,且与胶原酶量成正比。②巯基肽抑制胶原酶主要利用螫合钙或形成不溶性钙化物,以减低Ca^(2+)浓度,另利用巯基(-SH)与酶的Zn^(2+)结合减低酶活性,在实验中测出IC50为4×10^(-6)g,此量在眼局部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巯基肽 角膜碱烧伤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开角青光眼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雄武 刘金华 +1 位作者 杜蜀华 李国彦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用氩激光激射恒河猴眼功能小梁网制作开角青光眼模型。取6 只猴12 只眼用于模型制作。激射部位是小梁网的后半部即功能小梁网区, 相邻两激射点的烧灼斑相连接,范围是360°。两周后重复激射, 共3 至5 次。激光参数是:光... 用氩激光激射恒河猴眼功能小梁网制作开角青光眼模型。取6 只猴12 只眼用于模型制作。激射部位是小梁网的后半部即功能小梁网区, 相邻两激射点的烧灼斑相连接,范围是360°。两周后重复激射, 共3 至5 次。激光参数是:光斑直径50 μm , 能量800 m W, 时间0.5~1.0 s。每次激射前及最后一次激射之后平均38 d (21~97 d) 进行眼压测量, 眼底杯盘比值测量及房角观察。有4 只猴8 只眼激射后眼压持续升高, 眼底杯盘比值增大, 激射后房角仍为宽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上皮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红 张泺 赵小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5,共5页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角膜上皮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角膜病的发病机理.本文建立起体外培养角膜上皮的方法,并对影响其生长的某些因素进行研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初步基础.
关键词 角膜上皮 生物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葡萄膜炎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以Wu系列McAb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萍 张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共3页
用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检测T细胞亚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葡萄膜炎 T细胞亚群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上皮郎格罕细胞ATP酶染色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红 张泺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7-9,共3页
ATP 酶染色法是一种鉴定郎格罕细胞的很好的细胞化学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通过此染色法对人、兔、豚鼠、小鼠正常角膜上皮的郎格罕细胞作了观察,并对染色过程的某些操作、条件进行了改良和探索。
关键词 ATP酶 染色 角膜上皮 郎格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眼药水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组织培养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泺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用体外药物毒性试验法,观察氯霉素眼药水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结果:5个药厂的氯霉素眼药水皆有不同程度的毒性,E厂最好,A厂最差。估计与配方、包装和保存有关。5个药厂产品的pH值不一样,范围在6.7~5.4之间,蓝色... 用体外药物毒性试验法,观察氯霉素眼药水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结果:5个药厂的氯霉素眼药水皆有不同程度的毒性,E厂最好,A厂最差。估计与配方、包装和保存有关。5个药厂产品的pH值不一样,范围在6.7~5.4之间,蓝色瓶装者较高,白色瓶装者较低,过期产品最低。日晒后pH值皆下降,白色瓶装者较明显,因阳光能加快氯霉素的分解。建议:眼药水的配方要合理,要用有色瓶包装,要有批号和有效日期,医药卫生部门应加强药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毒性 角膜上皮细胞 眼药水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碱烧伤后泪液中胶原酶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远平 胡军 张泺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形态学变化与泪液中胶原酶含量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用兔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角膜形态变化,并测定泪液中所含胶原酶量。结果 碱烧伤后d1 至d4 泪液中的胶原酶含量逐渐上升,尔后逐渐下降,至后期又有所上... 目的 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形态学变化与泪液中胶原酶含量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用兔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角膜形态变化,并测定泪液中所含胶原酶量。结果 碱烧伤后d1 至d4 泪液中的胶原酶含量逐渐上升,尔后逐渐下降,至后期又有所上升。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泪液中胶原酶的含量变化与角膜碱烧伤后形成的上皮缺损面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泪液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兔角膜上皮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红 张泺 赵小抗 《眼科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人、兔角膜上皮进行了培养,并对其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培养的人、兔角膜上皮均呈不规则的多角形镶嵌排列,具有膜状生长的特点。细胞核大,圆或椭圆,有1~3个核仁。细胞骨架染色显示蓝色纤维状结构在...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人、兔角膜上皮进行了培养,并对其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培养的人、兔角膜上皮均呈不规则的多角形镶嵌排列,具有膜状生长的特点。细胞核大,圆或椭圆,有1~3个核仁。细胞骨架染色显示蓝色纤维状结构在细胞内的不同分布。扫描电镜可见表面微绒毛较多的暗细胞及较少的明细胞。透射电镜显出上皮除原有的细胞器外,还表现出核仁、张力丝、糖原、次级溶酶体、指状交叉等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角膜上皮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抑制实验性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长松 沈远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09-511,514,共4页
采用角膜缝线方法,诱导8只家兔16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3d,将丝裂霉素C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射于家兔眼结膜下,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探讨丝裂霉素C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结果:丝裂霉素... 采用角膜缝线方法,诱导8只家兔16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3d,将丝裂霉素C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射于家兔眼结膜下,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探讨丝裂霉素C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结果:丝裂霉素组新生血管的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光镜下见浆细胞少;电镜下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变性。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控制炎症增生和破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新生血管 丝裂霉素C 形态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