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医院内感染190例分析
1
作者 石淑仙 陈炎生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5-205,共1页
本文收集我院1987~1990年间190例老年病人院内感染的资料,对其原发病、院内感染病原菌、有关危险因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均为近年来住院病人。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71岁。男118例,女72例。诊断标... 本文收集我院1987~1990年间190例老年病人院内感染的资料,对其原发病、院内感染病原菌、有关危险因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均为近年来住院病人。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71岁。男118例,女72例。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标准。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感染 老年人 医院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例重症肝炎医院感染调查
2
作者 陈丽嘉 齐俊英 宋佩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4-164,共1页
200例重症肝炎医院感染调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传染科,武汉430030陈丽嘉,齐俊英,宋佩辉关键词肝炎.病毒性.人;交叉感染中图法分类号R512.6,R51重症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由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0例重症肝炎医院感染调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传染科,武汉430030陈丽嘉,齐俊英,宋佩辉关键词肝炎.病毒性.人;交叉感染中图法分类号R512.6,R51重症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由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预后差。医院内感染是重症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交叉感染 医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E-Test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酶的鉴别
3
作者 吴亮 田德英 +2 位作者 申正义 孙自镛 宋佩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3-455,共3页
为了解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及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的情况 ,运用 K- B琼脂扩散法与 E- Test ESBL 筛选纸条相结合 ,对 177株肠杆菌科的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 ,并对 41株耐头孢他定和 (或 )头孢噻肟的细菌采用 E- Test法进行超广谱酶... 为了解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及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的情况 ,运用 K- B琼脂扩散法与 E- Test ESBL 筛选纸条相结合 ,对 177株肠杆菌科的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 ,并对 41株耐头孢他定和 (或 )头孢噻肟的细菌采用 E- Test法进行超广谱酶的测定 ,结果显示 8种抗菌药物对 177株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最强依次为亚胺培南 (96 % ) ,阿米卡星 (85 % ) ,头孢他定 (73% ) ,环丙沙星 (6 9% )。 11株 (6 . 2 % )产超广谱酶的细菌中 5株为大肠杆菌 ,4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余下 2株为阴沟肠杆菌。提示产超广谱酶的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对亚胺培南 10 0 %敏感 ,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敏感率均在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B-内酰胺酶 E-TEST法 鉴别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NO与肝损伤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焰 陈悦 +2 位作者 任泽久 汤守斌 田德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 ,谷丙转氨酶 (ALT)和血浆白蛋白 (ALB)含量的变化。收集各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 ,用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浓度 ,实验室常规检测ALT和 (ALB)水平。急性肝炎时 ,血清NO... 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 ,谷丙转氨酶 (ALT)和血浆白蛋白 (ALB)含量的变化。收集各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 ,用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浓度 ,实验室常规检测ALT和 (ALB)水平。急性肝炎时 ,血清NO浓度降低 ,ALT升高 ,ALB无明显变化 ,而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NO和ALB显著升高 ,ALT降低。NO在各型乙肝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NO 肝损伤 一氧化氮 谷丙转氨酶 血浆白蛋白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动脉内皮损伤后血管壁t-P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大主 宋建新 +3 位作者 曹林生 冯义柏 曾秋棠 毛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和方法:观察动脉损伤后血管壁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的变化以及分化诱导剂维甲酸对其影响。结果:动脉内皮损伤后1周,血管t-PA浓度达高峰,此后持续下降,但直至术后4周仍高于正常血管。用维甲酸后,尽管术后1... 目的和方法:观察动脉损伤后血管壁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的变化以及分化诱导剂维甲酸对其影响。结果:动脉内皮损伤后1周,血管t-PA浓度达高峰,此后持续下降,但直至术后4周仍高于正常血管。用维甲酸后,尽管术后1、2周血管t-PA水平仍高于正常,但于第4周恢复正常,而且t-PA水平各期均低于未用药损伤血管。结论: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分化能抑制在体平滑肌细胞t-P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成形术 T-PA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致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 被引量:14
6
作者 阮秋蓉 邓仲端 宋建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一种重要促凝血因子。内毒素脂多糖(LPS)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EC)分泌PAI-1且而导致血栓形成。采用ELISA的Northern印迹方法观察中药川芎嗪对EC及LPS致EC表达PAI-1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不仅抑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一种重要促凝血因子。内毒素脂多糖(LPS)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EC)分泌PAI-1且而导致血栓形成。采用ELISA的Northern印迹方法观察中药川芎嗪对EC及LPS致EC表达PAI-1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不仅抑制LPS致EC PAI-1的分泌和mRNA表达,而且抑制 EC PAI-1基础水平mRNA表达。川芎嗪对LPS致 EC PAI-1分泌的抑制呈剂量效应关系。为川芎嗪抗感染性休克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内皮细胞 纤溶系统 内毒素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焰 田德英 宋佩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532-534,共3页
干扰素作为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 ,其治疗机制涉及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特性。
关键词 干扰素 病毒性肝炎 细胞免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血清IL-2、TNF及丙肝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平 田德英 +1 位作者 张东绅 宋佩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 HCV- RNA NS5 酶切分型法检测 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IL - 2、TNF及 HCV基因型 ,并以 2 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 :HCV基因型 型的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 (显效率 2 3% )差于 型(显效率 80 % ) (P<0...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 HCV- RNA NS5 酶切分型法检测 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IL - 2、TNF及 HCV基因型 ,并以 2 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 :HCV基因型 型的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 (显效率 2 3% )差于 型(显效率 80 % ) (P<0 .0 5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无效组 IL- 2水平 [(2 .5 3± 0 .5 7) ng/ ml]低于显效组 [(3.6 8± 0 .84) ng/ ml](P<0 .0 5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显效组 TNF水平 [(3.15± 0 .77) ng/ ml]与无效组[(3.47± 1.10 ) ng/ ml]相仿 (P>0 .0 5 )。提示 :HCV基因型及 IL - 2可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 ;TNF不影响干扰素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 IL-2 TNF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及V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阮秋蓉 宋建新 邓仲端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是一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Northern Blot法观察IL-1β对培养的兔...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是一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Northern Blot法观察IL-1β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 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 蛋白分泌及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对兔主动脉SMCMCP-1 的蛋白分泌和m RNA 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而对VCAM-1 表达则无明显影响。说明IL-1β可能通过诱导SMC表达M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动脉粥样硬化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泌尿道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德英 王洪波 +2 位作者 杨道锋 申正义 宋佩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77-480,共4页
为了解老年患者常见泌尿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采用17种抗菌药纸片、K-B琼脂扩散法对1996年1~12月武汉地区13所大中型医院60岁以上住院患者尿中所分离出的204株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43株(21.07%)为革兰阳性球菌,161株(78.92... 为了解老年患者常见泌尿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采用17种抗菌药纸片、K-B琼脂扩散法对1996年1~12月武汉地区13所大中型医院60岁以上住院患者尿中所分离出的204株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43株(21.07%)为革兰阳性球菌,161株(78.92%)为革阴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大肠杆菌107株(66.45%),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2%、49%,对亚胺配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曲松敏感率均在90%以上。检出绿脓杆菌13株(8.07%),未检出亚胺配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定耐药株,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10%以下。革兰阳性球菌中17株(39.53%)为金葡菌,23.52%耐苯唑西林且呈多重耐药,对76%的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亚胺配南均敏感。17种抗菌药物对204株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活性,最强者依次为亚胺配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致病菌 抗药性 监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皮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维甲酸受体的表达及维甲酸的作用
11
作者 李大主 曹林生 +4 位作者 冯义柏 曾秋棠 李裕舒 毛奕 宋建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内皮损伤后VSMC中RAR表达的规律及其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放射配基法测量用维甲酸与未用药两组内皮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平衡解离常数。同时用形态学方法测量血管内膜面积。结果:动脉内皮损伤... 目的:研究动脉内皮损伤后VSMC中RAR表达的规律及其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放射配基法测量用维甲酸与未用药两组内皮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平衡解离常数。同时用形态学方法测量血管内膜面积。结果:动脉内皮损伤后早期VSMC中RAR数量显著低于正常(P<001),于第4周恢复正常,同时血管内膜面积增加,用维甲酸后,RAR显著增加,于术后2周即接近正常,血管内膜面积显著少于未用药组。结论:动脉损伤后早期RAR表达下调,维甲酸能向上调节其表达,RAR可能在动脉内皮损伤后的内膜增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维甲酸 家兔 平滑肌细胞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肝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先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重症 并发症 早期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总Ig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卢昌秀 刘敏 +1 位作者 石淑仙 陈红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3-203,共1页
近年来,IgE与乙肝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现认为除公认的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参与乙肝病理损伤外,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也可能与其有关。本文检测了60例慢活肝患者血清总IgE含量,旨在为其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研究提供实... 近年来,IgE与乙肝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现认为除公认的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参与乙肝病理损伤外,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也可能与其有关。本文检测了60例慢活肝患者血清总IgE含量,旨在为其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研究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收集1989年4~7月间门诊慢活肝病例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6~6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免疫球蛋白E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4
作者 田德英 宋佩辉 +6 位作者 夏宁邵 虞涤霞 张振纲 杨道锋 黄元成 魏镜龙 雷红波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47-349,共3页
为了解武汉地区庚型肝炎病毒 (HGV) 感染状况,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 (ELISA) 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1426例, 16 种不同人群血清中抗-HGV、HGV-RNA。结果显示HGV的感染率为9.8%... 为了解武汉地区庚型肝炎病毒 (HGV) 感染状况,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 (ELISA) 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1426例, 16 种不同人群血清中抗-HGV、HGV-RNA。结果显示HGV的感染率为9.8% (140/1426),16种人群中HGV感染率的高低依次为病毒性肝炎(15.95% )、卖淫吸毒者(14.43% )、血液透析患者(13.11% )、血液病(11.7% )、静脉吸毒者(9.1% ), 提示各类型肝病人群均有HGV感染的重要途径, HGV也可经性途径传播, 血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ELIS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能对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的研究
15
作者 齐俊英 程巧梅 +2 位作者 宋建新 王以光 高美英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22-525,共4页
应用[14C]-青霉素对5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及与膜通透性、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性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液闪同位素计数法测定青霉素蛋白结合率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①亚胺培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致死靶位... 应用[14C]-青霉素对5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及与膜通透性、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性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液闪同位素计数法测定青霉素蛋白结合率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①亚胺培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致死靶位蛋白为PBPs2。②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能耐药率达14%;所有敏感株的膜通透率(35.0%)与PBPs结合率(46.58%)均高于耐药株(23.61%、34.50%,P<0.05)。③耐药株中高产酶株( ~ )可达28.59%远高于敏感株13.95%(P<0.01),其β-内酰胺酶产酶量越高则膜通透率及PBPs结合率越低。④无论膜通透率是0还是100%,PBPs结合率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耐碳青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细菌膜通透性改变及β-内酰胺酶水解有关,而与PBP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 亚胺培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G2细胞系载脂蛋白B表达的调控研究
16
作者 宋建新 阮秋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69-471,474,共4页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乙醇对人肝肿瘤细胞系(HepG2)载脂蛋白B(apoB)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的作用。培养HepG2细胞,分组加入不同浓度IL-11进行浓度试验,收集培养液及细胞。用火箭电泳法及Northernblot分别检测培养液中apo...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乙醇对人肝肿瘤细胞系(HepG2)载脂蛋白B(apoB)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的作用。培养HepG2细胞,分组加入不同浓度IL-11进行浓度试验,收集培养液及细胞。用火箭电泳法及Northernblot分别检测培养液中apoB含量及HepG2细胞apoBmRNA的表达。IL-11及乙醇抑制试验按同法分组进行。结果IL-11能抑制HepG2细胞apoB表达与分泌,且呈量效正相关。IL-11能明显抑制乙醇的正向作用。说明IL-11能调节HepG2细胞apoBmRNA表达与分泌,可参与调节机体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肝细胞 白细胞介素11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炎104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17
作者 石淑仙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病毒性肝炎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膜通透性及β-内酰胺酶在绿脓杆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建新 高美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7-289,共3页
测定42株耐药绿脓杆菌对头孢唑林的外膜通透性及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并进行了酶基因检测。结果:6株通透性良好,其中5株产酶,1株不产酶。34株通透性差,其中27株产酶,7株不产酶。42株细菌均带有1~4种酶基因。结果表明,多数菌株... 测定42株耐药绿脓杆菌对头孢唑林的外膜通透性及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并进行了酶基因检测。结果:6株通透性良好,其中5株产酶,1株不产酶。34株通透性差,其中27株产酶,7株不产酶。42株细菌均带有1~4种酶基因。结果表明,多数菌株不仅通透性差,而且产酶。少数菌株通透性虽好,但也产酶。细菌携带酶基因可能被诱导产酶。因此,外膜通透性差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在绿脓杆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绿脓杆菌 外膜通透性
全文增补中
流行性乙型脑炎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19
作者 傅小义 范丽琼 张东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219-1219,共1页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干扰素液外涂治疗单纯疱疹的护理
20
作者 周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7年第5期295-295,共1页
关键词 单纯疱疹 皮肤病 药物疗法 干扰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