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p53基因为编码53kD的核磷酸蛋白,定位于染色体17p13.1,调节细胞的增殖,主管细胞从G<sub>0</sub>/G<sub>1</sub>期到S期的转变。这个基因的正常型又称为野生型p53基因,起着抑制肿瘤的作用。p53基因缺失、重排、... p53基因为编码53kD的核磷酸蛋白,定位于染色体17p13.1,调节细胞的增殖,主管细胞从G<sub>0</sub>/G<sub>1</sub>期到S期的转变。这个基因的正常型又称为野生型p53基因,起着抑制肿瘤的作用。p53基因缺失、重排、突变均与肿瘤发生有关。一半以上来自上皮、间质、造血、淋巴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都是由于p53基因的变化所致。人类的乳腺癌、结肠癌、肺癌、肝癌、肾癌、胆囊癌都有p53的突变或丢失。据统计在肾癌中高达60%,在胆囊癌中高达73%。此种突变通常位于演变的保守区域(evolutionally conservedareas),大多数在外显子5-8。4个突变的热点在密码子130到28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密码子 白血病细胞系 恶性血液病 P53蛋白 淋巴瘤 等位基因 mutation 点突变 外显子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与重排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向直富 陈燕 +1 位作者 李慧玉 李崇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5-48,共4页
人类恶性肿瘤常伴有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并由于使调控细胞生长的基因表达失控而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bcl-2基因由于t(14,18)染色体易位而激活在低恶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和演变中的作用已举世公认。类似的重排和非重... 人类恶性肿瘤常伴有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并由于使调控细胞生长的基因表达失控而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bcl-2基因由于t(14,18)染色体易位而激活在低恶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和演变中的作用已举世公认。类似的重排和非重排引起的bcl-2过度表达也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1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和重排,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高度表达Bcl-2蛋白,1例有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结论提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普遍存在bcl-2基因高表达,bcl-2基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基因 基因重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Bcl-2/Bax比值与细胞生长类型和耐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燕 乐蓓蓓 +1 位作者 喻东姣 向直富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341-344,共4页
为了解白血病耐药与Bcl-2,Bax基因和细胞生长的关系,运用半固体培养,MTT药敏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抗原表达的方法研究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结果:AML患者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21±8.05和0.75±0.05(... 为了解白血病耐药与Bcl-2,Bax基因和细胞生长的关系,运用半固体培养,MTT药敏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抗原表达的方法研究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结果:AML患者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21±8.05和0.75±0.05(P<0.001)。细胞集落生长组Bcl-2/Bax比值为(14.84±8.88)较无集落生长组(7.14±3.41)明显增高(P<0.05),耐药组和药物敏感组Bcl-2/Bax比值分别为14.32±8.99和7.50±5.04,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Bax高比值患者化疗反应差,缓解率明显低于低比值患者(P<0.05)。结论:Bcl-2、Bax异常表达是AML形成、发展和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检测Bcl-2/Bax比值对指导治疗,药物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CL-2/BAX 比值 耐药 AML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药敏试验与临床缓解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燕 喻东娇 张红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1-223,共3页
本项研究为寻找快速、经济、简便、可靠的白血病药敏试验方法,对MTT法检测的85例初治急性白血病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实际缓解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总阳性符合率为70%,阴性符合率为80%,其中AML阳性符合率73%,阴性符合率70... 本项研究为寻找快速、经济、简便、可靠的白血病药敏试验方法,对MTT法检测的85例初治急性白血病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实际缓解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总阳性符合率为70%,阴性符合率为80%,其中AML阳性符合率73%,阴性符合率70%,ALL阳性与阴性符合率分别为61%和100%,AML阳性符合率高于ALL,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ML和ALL组中白血病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敏感率分别为71%和86%;AML各亚型临床符合率为67%-100%,ALL各亚型为64%-10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实验结果与临床实际不符的病例,药敏与CFU-L同步检测的16例中12例有白血病集落自发性生长。结论提示MTT药敏试验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是一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药敏试验 MTT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研究(英文)
5
作者 陈燕 张红宇 +1 位作者 乐蓓蓓 李慧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69-272,共4页
为研究p16抑癌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用ABC法研究了61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p16抗原的表达和用多重PCR法研究了51例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结构缺陷。结果发现白血病患者p16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为研究p16抑癌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用ABC法研究了61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p16抗原的表达和用多重PCR法研究了51例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结构缺陷。结果发现白血病患者p16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又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0.05);但在AML和ALL完全缓解组(CR)和未缓解组(NR),p16抗原表达均无差异(P>0.05)。在30例ALL中仅发现4例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子缺失,在21例AML未发现pl6基因的结构变化,说明p16基因的表达缺陷是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主要变化,而结构异常并不是其演变中的必需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P16基因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金标记法研究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6
作者 胡豫 沈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144-146,199,共4页
本文利用国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制备出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GPⅡb及GPⅢa)的免疫金探针。以此探针检测了9例“刺参诱聚缺陷症”患者及2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结果表明“剌参诱聚缺陷症患者”其静息状... 本文利用国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制备出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GPⅡb及GPⅢa)的免疫金探针。以此探针检测了9例“刺参诱聚缺陷症”患者及2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结果表明“剌参诱聚缺陷症患者”其静息状态下血小板GPIb、GPⅡb正常,GPⅢa低于正常时照组(P<0.01)。经“剌参”刺激后,GPⅢa仍低于正常(P<O.01),而经ADP刺激后GPⅢa可恢复正常。血小板无力症患者其静息状态下GPIb正常,GPⅡb、GPⅢa、均低于正常(P<0.01)。经“刺参”、ADP刺激后GPⅢa、GPⅡb仍低于正常,(P<O.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酸性粘多糖 免疫学技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免疫标记研究的重要意义——附65例病例分析
7
作者 邹萍 向建平 张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06-308,共3页
我们利用APAAP技术对65例急性自血病做了免疫表型分析。其中包括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ANLL)及2例混合性急性自血病(HAL)。根据ALL白血病细胞表型的表达,将其分成了4个亚型;C- T-,N-和B-ALL。仅借助于... 我们利用APAAP技术对65例急性自血病做了免疫表型分析。其中包括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ANLL)及2例混合性急性自血病(HAL)。根据ALL白血病细胞表型的表达,将其分成了4个亚型;C- T-,N-和B-ALL。仅借助于形态学检查是不易诊断HAL的,同时也常常难以将ANLL的M_1同ALL(L_1和L_2)区别开来。本组研究的结果表明免疫表型的分析有助于ANLL和HAL的诊断。我们认为,免疫表型分析使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更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免疫标记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吴裕丹 陈燕 +2 位作者 陈文娟 喻东姣 李惠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99-301,共3页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的杀灭能力, 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和末端TdT酶标记技术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方式。结果发现, 姜黄素能选择性抑制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 的增殖, 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曲线, 姜黄素体外抑制...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的杀灭能力, 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和末端TdT酶标记技术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方式。结果发现, 姜黄素能选择性抑制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 的增殖, 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曲线, 姜黄素体外抑制HL-60 细胞24 h 达到最大峰值。亚G1 凋亡峰出现在12 h 后,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24 h 可达34.4% 。用末端TdT酶标记法进一步证实凋亡的细胞数在同一时相可达到41% 。结果提示: 姜黄素有明确的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 其作用机理是诱导细胞凋亡, 体外浓度和作用时间可作为其进一步临床运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HL-60细胞 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燕 向直富 +2 位作者 李慧玉 杨年兰 张红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体积及有关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善俊 王爱莲 +1 位作者 魏文宁 刘仲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报道242例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数(M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参数的测定结果,其中高胆固醇并高甘油三酯患者,PLT、MPLT及巨大血小板比例(Macro-PLT)高于正常,MPV正常;而单纯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患者,上述指标... 本文报道242例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数(M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参数的测定结果,其中高胆固醇并高甘油三酯患者,PLT、MPLT及巨大血小板比例(Macro-PLT)高于正常,MPV正常;而单纯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患者,上述指标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胆固醇并高甘油三酯患者,存在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异常,其血小板的破坏增加,生成率加速、但处于一种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之中。这可能是高脂血症出现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同时表明此类患者使用抗血小板疗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血小板数 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结构和表达的改变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玉珠 杨渝珍 +3 位作者 陈春莲 尤颖健 龚维龙 邹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PCR- SSCP、North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0例临床各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K562、HL-60细胞系进行p53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结果发现,17例慢性期CML中仪1例有外显子6的突变和细胞内P53蛋白的聚积,所有病例均可检测到... 应用PCR- SSCP、North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0例临床各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K562、HL-60细胞系进行p53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结果发现,17例慢性期CML中仪1例有外显子6的突变和细胞内P53蛋白的聚积,所有病例均可检测到p53的mRNA表达。而4例加速期和9例急变期CML中各有2例分别在外显子5、6、7上发现突变,有p53表达的仅7例,1例加速期患者的P53蛋白呈强阳性。K562和HL-60细胞系中P53蛋白和mRNA均呈阴性。CML恶化进程中p53基因突变和表达频率的改变表明P53基因的改变至少在部分CML急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性 CML P53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及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
12
作者 陈燕 向直富 +2 位作者 卢玉英 李惠玉 王辨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探索bcl-2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FIL)的发生及演变中的作用,以bcl-2/IgH重排为克隆标志,建立敏感的检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用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经检测9种... 探索bcl-2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FIL)的发生及演变中的作用,以bcl-2/IgH重排为克隆标志,建立敏感的检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用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经检测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中Su-DHL-4和Su-DHL-6有bcl-2/IgH基因重排,用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5。29倒NHL,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中,共检出6饲有bcl-2基因重排,其中滤泡型NHL(F-NHL)4例(36.4%),弥漫型NHL(D-NHL)2例(18.2%),全部在B细胞性NHL中检出。16例F—NHL患者中,4例外周血和骨髓中同时检出bcl-2(MBR)/IgH基因重排,化疗达CR后依然存在。结论提示,bcl-2基因重排主要与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重排方式以bcl-2(MBR)/IgH为主。bcl-2基因重排的检测为对滤泡性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对该疾病的分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BCL-2/IGH 微小残留病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多向造血祖细胞培养后的透射电镜观察
13
作者 陈燕 王辨明 +2 位作者 阮幼冰 李崇渔 喻东姣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证明,所运用的极限稀释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微量培养体系是体外研究造血细胞分化的重要方法。在加入一系列生长因子后,正常人骨髓细胞可向红、粒、巨核细胞系方向分化,而白血病细胞却不能,其集落细胞仍带有明显的...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证明,所运用的极限稀释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微量培养体系是体外研究造血细胞分化的重要方法。在加入一系列生长因子后,正常人骨髓细胞可向红、粒、巨核细胞系方向分化,而白血病细胞却不能,其集落细胞仍带有明显的白血病性质,提示白血病可能为多向造血祖细胞阶段的恶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造血细胞分化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XL异质性表达与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体外生长类型的关系
14
作者 何明生 陈燕 +1 位作者 李慧玉 吴裕丹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选择15例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研究BCL-XL的异质性表达与复发AML细胞体外生长类型的关系。用白血病祖细胞培养(CFU-L)判断生长类型,RT-PCR方法检测 BCL-XL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C... 选择15例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研究BCL-XL的异质性表达与复发AML细胞体外生长类型的关系。用白血病祖细胞培养(CFU-L)判断生长类型,RT-PCR方法检测 BCL-XL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CFU-L检测中,10例为生长型,其BCL-XL mRNA 9例高表达,1例为低表达;CFU-L检测 5例为不生长型,BCL-XL mRNA均为低表达( P<0.01)。在复发AML中,BCL-XL mRNA的高表达与其细胞体外生长类型有关,提示与其细胞的自分泌生长有关,可以作为复发AML再生耐药的一个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CL-XL基因 细胞生长 A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人类错配修复系统
15
作者 吴裕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5-79,共5页
人类错配修复 (mismatchrepair ,MMR)系统由MutH ,MutL和MutS三大家族的蛋白组成。它们修正核苷酸摄取错误、增强DNA复制忠实性、降低基因的自发突变率、维持着微卫星位点乃至整个基因组的稳定。MMR系统功能低下就有可能导致癌变发生 。
关键词 人类错配修复系统 血液系统肿瘤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免疫标志和体视学分析
16
作者 禇嘉佑 杨爱德 +3 位作者 王辨明 魏彩霞 葛珊妹 杨汝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抗体 白血病 淋巴细胞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桦 熊叔陶 +2 位作者 张寿熙 邹萍 向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对34例阻塞性黄疽(下称阻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阻黄患者Leu4(总T细胞)和Leu 3a(T辅助细胞)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Leu 3a/Leu 2a(T抑制细胞)比值下降(P<0.01),N... 对34例阻塞性黄疽(下称阻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阻黄患者Leu4(总T细胞)和Leu 3a(T辅助细胞)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Leu 3a/Leu 2a(T抑制细胞)比值下降(P<0.01),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亦明显低下(P<0.01)。上述结果表明,阻黄患者存在着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而这种异常可能与其诊治过程中感染易感性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淋巴细胞 NK细胞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细胞耐药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明生 陈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热休克蛋白(HSP)是在热应激和有害的理化因素作用下,细胞应激产生的一组高度保守性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HSP与肿瘤细胞耐药关系密切,已成为肿瘤耐药研究的一个新靶点。本文综述HSP参与肿瘤耐药的机制及克服... 热休克蛋白(HSP)是在热应激和有害的理化因素作用下,细胞应激产生的一组高度保守性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HSP与肿瘤细胞耐药关系密切,已成为肿瘤耐药研究的一个新靶点。本文综述HSP参与肿瘤耐药的机制及克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肿瘤细胞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涛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6期391-392,共2页
目的 :阐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及血栓形成。方法 :对该病的概念、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结果 :使用牛肝素发病率较猪肝素高。结论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应引起人们重视 ,建议确需使用肝素的患者尽可能使用猪肝素。
关键词 肝素 血小板减少 血栓形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文宁 宋善俊 王林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11-512,共2页
检测了62例不同疾病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实验室诊断的患者和80例健康人FⅦ:C水平,结果显示:62例中25例伴发DIC者FⅦ为(47.5±23.4)%,37例未发生DIC者FⅦ:C为(90.0±... 检测了62例不同疾病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实验室诊断的患者和80例健康人FⅦ:C水平,结果显示:62例中25例伴发DIC者FⅦ为(47.5±23.4)%,37例未发生DIC者FⅦ:C为(90.0±29.0)%,80例健康人FⅦ:C为(113.2±32.6)%。DIC组和未发生DIC组FⅦ: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和显著性差异.提示FⅦ:C的测定对DIC的防治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凝血因子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防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