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酮对离体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璐璐 曾天舒 +1 位作者 夏文芳 柯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4,共4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对成骨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培养于含不同浓度睾酮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胞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基因表达及骨钙素合成等细胞增殖及分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胎鼠头盖骨... 目的探讨雄激素对成骨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培养于含不同浓度睾酮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胞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基因表达及骨钙素合成等细胞增殖及分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的增殖不受睾酮影响,但ALP活性、骨钙素基因表达及其合成在不同程度上受睾酮的调节。结论雄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睾酮 胎鼠 骨钙素 雄激素 离体 影响 增殖 基因表达 A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童安莉 陈璐璐 丁桂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骨基质 骨形成 分泌蛋白 机制研究 成骨过程 正常 骨重建 骨吸收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溶骨增强 被引量:7
3
作者 童安莉 陈璐璐 丁桂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骨代谢病 细胞因子 溶骨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钠及其拮抗剂硫酸锌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璐璐 柯俐 +2 位作者 曾天舒 夏文芳 陈荣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氟化钠 ( Na F)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硫酸锌 ( Zn SO4 )的拮抗作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新生 2 4 h SD鼠头盖骨分离成骨细胞 ,在不同浓度的 Na F和 /或 Zn SO4( 10 -5mol/L)中培养。经 MTT法测定细胞增...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氟化钠 ( Na F)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硫酸锌 ( Zn SO4 )的拮抗作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新生 2 4 h SD鼠头盖骨分离成骨细胞 ,在不同浓度的 Na F和 /或 Zn SO4( 10 -5mol/L)中培养。经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由碱性磷酸酶 ( AL P)和骨钙素水平测定得到。结果  Na F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呈双向调节 ,主要表现为大剂量抑制 ,小剂量促进。当 Na F浓度为10 -6mol/L及 10 -5mol/L时 ,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 ( AL P)均增加 ( P<0 .0 5)。但当 Na F浓度增加至 10 -4 mol/L及 5× 10 -4 mol/L时 ,其对细胞增殖及 ALP活性呈现抑制作用。然而 ,不同剂量的 Na F对骨钙素均表现为促进其分泌 ( P<0 .0 5)。Zn SO4 与低浓度的 Na F( 10 -6mol/L、10 -5mol/L)有协同作用 ,而对高浓度的 Na F( 10 -4 mol/L、5× 10 -4 mol/L )拮抗 ,使 Na F对细胞增殖率及 ALP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弱 ,并降低高浓度 Na F所刺激的骨钙素分泌。结论  Na F对离体成骨细胞的增殖呈双向调节 ,而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呈多样性 ,早期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双向调节 ,后期仅呈现单向刺激。 10 -5mol/L Zn SO4 拮抗大剂量 Na F,对低浓度 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 硫酸锌 成骨细胞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途径在成骨细胞增殖及c-fos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童安莉 陈璐璐 +1 位作者 丁桂芝 张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信息传递途径在成骨细胞增殖及 c- fos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阶段性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 ,用 MTT法观察成骨细胞增殖 ,用免疫组化 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成骨细胞 c- fos表达。结...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信息传递途径在成骨细胞增殖及 c- fos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阶段性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 ,用 MTT法观察成骨细胞增殖 ,用免疫组化 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成骨细胞 c- fos表达。结果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和 HerbimycinA抑制成骨细胞增殖 ,且两者均部分阻断血清刺激的成骨细胞 c- fos表达。结论 血清刺激和维持成骨细胞增殖及诱导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成骨细胞 增殖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手术治疗后骨量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裕明 陈璐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 了解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的骨矿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4 0例病人 ,其中 30例未治疗组 (男 :女 =3:2 7) ;10例已手术治疗组 (男 :女 =3:7) ,手术后时间 1~ 2 4月 (平均 5.3± 7.9月 ... 目的 了解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的骨矿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4 0例病人 ,其中 30例未治疗组 (男 :女 =3:2 7) ;10例已手术治疗组 (男 :女 =3:7) ,手术后时间 1~ 2 4月 (平均 5.3± 7.9月 )。用 DEXA测量腰椎及股骨颈的骨矿密度 ,同时 ,测定血清中的甲状旁腺素 ( PTH) ,骨钙素 ( OC) ,及骨唾液酸蛋白 ( BSP)。结果 在已手术组病人其腰椎及股骨颈骨矿密度再没有明显下降 ,与未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在未治疗组 ,血碱性磷酸酶 ( ALP) ,甲状旁腺素 ( PTH) ,骨钙素 ( OC) ,骨唾液酸蛋白 ( BSP)均明显高于已手术组 ( P<0 .0 1)。在未治疗组 ,血 OC与血 PTH具有显著相关性 ( r=0 .58,P<0 .0 1)。结论 在 PHPT血清 ALP、OC及 BSP水平明显升高 ,在手术后显著性降低 ,说明其骨转换率明显下降。血清 BSP作为一新的骨代谢指标 ,可明显反映 PHPT及手术治疗后的骨吸收变化。甲状旁腺切除术可降低 PHPT的骨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旁亢 甲状旁腺素 血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桂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3-75,80,共4页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丁桂芝骨是有生命的组织,其吸收与形成的骨转化过程周而复始贯穿于人或动物的生命全过程。简单的讲,骨吸收是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或数量增加的结果,继而发生的骨形成则由成骨细胞完成。这种破骨细胞...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丁桂芝骨是有生命的组织,其吸收与形成的骨转化过程周而复始贯穿于人或动物的生命全过程。简单的讲,骨吸收是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或数量增加的结果,继而发生的骨形成则由成骨细胞完成。这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 破骨细胞 骨代谢 骨形成 成骨细胞 调节作用 骨骼 骨量减少 幼年 成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在骨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璐璐 童安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0-63,共4页
骨髓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陈璐璐童安莉旧骨被吸收及新骨随之而形成的骨重建过程贯穿着整个生命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受力的变化及维持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在骨的发生过程中,随着骨的增长增粗,每个骨的形状都需要经过不断改建才能与身体... 骨髓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陈璐璐童安莉旧骨被吸收及新骨随之而形成的骨重建过程贯穿着整个生命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受力的变化及维持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在骨的发生过程中,随着骨的增长增粗,每个骨的形状都需要经过不断改建才能与身体的生长和体型相适应,最初形成的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骨重建 支持功能 蛋白酶 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O/CIF:一种新发现的骨保护因子 被引量:1
9
作者 黎慧清 陈璐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4-276,共3页
关键词 骨保护因子 OPG OCIF 破骨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唾液酸蛋白的生物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裕明 HW.Woitge +1 位作者 R.Ziegler MJ.Seibel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 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简称BSP)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质,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指标。最近研究认为: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骨吸收指标。本... 目的 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简称BSP)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质,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指标。最近研究认为: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骨吸收指标。本实验测定了血清BSP在人体内的生物变异性。方法 采用RIA 法测定了290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正常人血清BSP的正常值,血清BSP的天-天变异性及24 h 生物周期。 结果 在儿童组血清BSP正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组,其最高值在新生儿期和青春期。绝经后妇女其血清浓度比绝经前妇女水平明显升高(P< 0.05)。血清BSP在每天同一时间的波动范围在 7.3% 至17.7% (平均11.7% )。24 h 内有一个明显的生物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峰值在凌晨4~8 时,然后逐渐下降直到午后14时为最低。其生物周期的最大波幅为±20% ,(平均血浓度为10.5 ng/m l)。结论 血清BSP反映了骨转换的生理变化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其血清水平24 h 内有一个明显的生物周期,而天与天之间变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酸 骨转换 骨吸收 蛋白 异性 年龄 生物变异 不同性别 绝经前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钙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疼痛47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璐璐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4期234-234,共1页
目的 :观察益钙宁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 4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疼痛患者采用益钙宁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 95 .8% ,显著有效率 5 3 .2 % ,起效时间 2天~ 0 .5个月。结论 :该药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
关键词 益钙宁 骨质疏松 疼痛 治疗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甘油诱导离体成骨细胞非矿化阶段的碱性磷酸酶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璐璐 JφrgenSchφller NielsT.Foged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共5页
普遍认为β-磷酸甘油(β-GP)是成骨细胞培养中诱导骨基质矿化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它对成骨细胞的其它代谢过程的影响仍不甚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β-GP在成骨细胞的早期培养,即非矿化阶段是如何影响它的生长以及β-... 普遍认为β-磷酸甘油(β-GP)是成骨细胞培养中诱导骨基质矿化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它对成骨细胞的其它代谢过程的影响仍不甚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β-GP在成骨细胞的早期培养,即非矿化阶段是如何影响它的生长以及β-GP的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传代细胞中有何不同。由于碱性磷酸酶(ALP)是成骨细胞分化的一个特异指征,我们故选择ALP作为研究的主要指标。实验表明,10mmolβ-GP/L提高ALPmRNA表达达2倍左右,增加1~4代成骨细胞的ALP活性达10%~30%(P<0.01)。β-GP诱导ALP活性增加的作用可被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安全抑制。3H-胸腺嘧啶核苷结合试验表明,β-GP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β-GP不作用于胎鼠头盖骨成骨细胞的增殖,但在细胞培养的非矿化阶段诱导ALPmRNA表达及增加该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GP ALP 诱导 碱性磷酸酶 矿化 酶表达 离体 活性 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显像早期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13
作者 胡佳 曾腊玲 +1 位作者 袁斌 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10-111,共2页
本文分析了70例经病理手术确诊为恶性肿瘤骨显像的结果。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讨。70例患者来我科检查时间为1992年6月~1993年4月。其中男4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5岁。显像剂为<sup>99</sup>Tc-MDP,剂量... 本文分析了70例经病理手术确诊为恶性肿瘤骨显像的结果。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讨。70例患者来我科检查时间为1992年6月~1993年4月。其中男4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5岁。显像剂为<sup>99</sup>Tc-MDP,剂量555~740MBq,仪器为法国产Sopha madical DSXSPECT系统,矩阵512×2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骨显像 早期诊断 手术确诊 肿瘤病 转移发生率 放射性浓聚灶 单发性 中男 转移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
14
作者 陈璐璐 《医药导报》 CAS 1996年第6期294-294,共1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全球性疾病,它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及骨的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由骨质疏松所致的髋骨骨折是一种毁坏性病变.5%~20%的病人在病后的la内由于各种并发病而死亡.50%以上的存活者造成残废.据人口统计资料预测,2000年和2... 骨质疏松症是一全球性疾病,它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及骨的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由骨质疏松所致的髋骨骨折是一种毁坏性病变.5%~20%的病人在病后的la内由于各种并发病而死亡.50%以上的存活者造成残废.据人口统计资料预测,2000年和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分别占人口的11%和20%、这种人口老化的趋势将意味着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势必逐年增加.因此,若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骨质疏松症将会成为未来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鉴于骨的丢失是一渐进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出现骨质疏松,骨的丢失已占机体骨总量的15%以上.这时药物治疗已很难逆转已丢失的骨量.治疗效果只能减慢或阻止骨的进一步丢失及防止骨折的发生.因此,早期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或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最重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法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骨吸收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15
作者 童安莉 陈璐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78-81,共4页
骨不断地进行着旧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的骨转化过程。首先,破骨细胞被激活,粘附于骨表面,通过分泌酸和蛋白酶,使骨质溶解、吸收;继而成骨细胞被吸引到吸收陷窝形成新骨,骨吸收和骨形成相互偶联,处于动态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就会出现各... 骨不断地进行着旧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的骨转化过程。首先,破骨细胞被激活,粘附于骨表面,通过分泌酸和蛋白酶,使骨质溶解、吸收;继而成骨细胞被吸引到吸收陷窝形成新骨,骨吸收和骨形成相互偶联,处于动态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就会出现各种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Paget氏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 破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6 骨质溶解 骨代谢疾病 骨转化 骨形成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