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骨科论文国际撤稿情况分析
1
作者 孙琴 吴菲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21,共5页
从撤稿观察数据库(www.retractiondatabase.org)获取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的骨科论文的撤稿信息,分析撤稿趋势、撤稿时滞、撤稿论文类型及第一署名机构、撤稿原因。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191篇中国作者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的骨科... 从撤稿观察数据库(www.retractiondatabase.org)获取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的骨科论文的撤稿信息,分析撤稿趋势、撤稿时滞、撤稿论文类型及第一署名机构、撤稿原因。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191篇中国作者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的骨科论文被撤稿,因学术不端撤稿占比最大(69.11%),其中虚假同行评议、数据或图片伪造、“论文工厂”是学术不端撤稿的主要原因。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应采取“预防”在先、严格审查、严肃处理的态度;改进审稿流程,杜绝被操纵的同行评议;增强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同类期刊间信息共享,杜绝“论文工厂”的野蛮生长;期刊编辑要发挥工匠精神,仔细甄别学术不端的稿件,尽可能堵住审稿过程中的一切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稿 骨科论文 撤稿原因 学术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被引量:33
2
作者 杜杏利 詹雪 +5 位作者 吴明珑 陈海霞 刘其桃 陈媛 方汉萍 汪晖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73-75,共3页
目的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效果。方法将97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49人,在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和常规培训组(48人,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考试成绩、专科操作考试成绩... 目的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效果。方法将97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49人,在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和常规培训组(48人,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考试成绩、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培训组(均P<0.01),缺陷发生数相对降低。结论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骨科 护士培训 品管圈 绩效考核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实施 被引量:23
3
作者 杜杏利 方汉萍 +1 位作者 汪晖 李秀云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为创建骨科优质护理病房提供经验。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89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研究组(419例)和对照组(4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四化管理护理模... 目的探讨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为创建骨科优质护理病房提供经验。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89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研究组(419例)和对照组(4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四化管理护理模式:即全程实施护理岗位固定化、护理内容个体化、全程护理人性化、护患关系亲情化。结果研究组实施四化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重危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文书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四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工程 四化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秀铭 刘其桃 +1 位作者 彭莉 杜杏利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28-29,共2页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评价,为正确管理骨科术后患者疼痛提供依据。方法对178例骨科术后患者使用术后疼痛管理策略及临床质量评估量表(SCQIPP)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患者SCQIPP评分为2.9~4.6(3.8±0.5)分,评分最低的...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评价,为正确管理骨科术后患者疼痛提供依据。方法对178例骨科术后患者使用术后疼痛管理策略及临床质量评估量表(SCQIPP)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患者SCQIPP评分为2.9~4.6(3.8±0.5)分,评分最低的条目是"每天数次记录我的疼痛程度,医护人员总是让我来选择1~10,或作直线标记"(2.9±1.6),评分较高的条目是"我每天吃镇痛药,但并不总是我自己要求吃"(4.6±0.5)。结论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需加强对骨科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对疼痛进行合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疼痛 疼痛管理 手术后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在骨科护士培养中的实践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明珑 柯键 +1 位作者 徐咏莲 曾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运用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对骨科护士的培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骨科3个病区的33名护士为观察组,另外2个病区的23名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查房;观察组组建6个专业小组开展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查房每... 目的探讨骨科运用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对骨科护士的培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骨科3个病区的33名护士为观察组,另外2个病区的23名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查房;观察组组建6个专业小组开展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查房每季度开展1次,共开展8次。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形式对查房效果和骨科护士的业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查房效果中的重视病情介绍(重点突出)、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和学习能力4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模式在临床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骨科护士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和对沟通的重视程度,从而改善骨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跨学科 护理查房 业务能力 护士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预防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其桃 张冬林 孙叶菁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0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1 140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术后应用抗生素5~10d;将2011年1~12月1 284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术前30min至2h使...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1 140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术后应用抗生素5~10d;将2011年1~12月1 284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术前30min至2h使用抗生素,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同时配合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术前备皮时机的选择、术后积极防控切口感染等措施。结果两组Ⅰ类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Ⅰ类切口患者改变抗生素应用方案,并配合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洗手、合理采取备皮方法等综合干预,可减少患者抗生素应用,防控术后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Ⅰ类切口 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 抗生素应用 备皮时机 洗手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厉春林 张雅芝 +2 位作者 周雁荣 刘洪娟 王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7-40,共4页
目的编制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基于循证系统查阅文献编制量表初始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版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98例ICU患者,采用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对量表信... 目的编制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基于循证系统查阅文献编制量表初始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版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98例ICU患者,采用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对量表信效度进行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表包括3个维度、12个条目;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0.95%,权威系数为0.892、0.88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64和0.492;量表整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4,折半信度为0.795,评定者间信度0.841,内容效度为0.917;最佳临界值为8.5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风险评估量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ICU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暴露性角膜炎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量表 信度 效度 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内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治:附33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起昆 于小钧 +1 位作者 鲍远 康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探讨罕见部位关节外型腱鞘滑膜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S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检索文献中报道的病例,结合本院收治的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目的探讨罕见部位关节外型腱鞘滑膜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S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检索文献中报道的病例,结合本院收治的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9.8岁,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值为7.2 cm。发病部位多为大腿、臀部及头颈部。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单纯包块(39.4%)和疼痛伴肿胀(12.1%)。CT检查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内无钙化或骨化。MRI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大部分(95.2%)为混杂信号,增强多为不均匀强化。17例获得随访的患者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的风险为17.6%。结论完全关节外型TSGCT非常罕见。对于来源于下肢及头颈部、MRI表现为混杂信号、CT显示关节外来源的软组织肿块需要考虑到该病,手术能有效控制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滑膜巨细胞瘤 关节外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忠 杨琴 +2 位作者 李锋 段军 敦先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2-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骨代谢指标检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于术后 12w和24w各处死10只兔,取其右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测定及取腰椎,制成不脱钙的骨切片,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势6 m后,OVX组全身BMD明显低于SHAM(P<0.01):在骨代谢指标TRAP-5b、BALP及BGP,OVX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生物力学检测中的弯曲强度、比例载荷、最大挠度和弯曲破坏载荷OVX组均较SHAM组明显下降(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OVX组的骨质丢失明显增加(BV/TV%下降,Tb.N减少,Tb.Sp变宽),骨小梁形成明显减少(OS/BS及MAR均增多),骨吸收明显升高(ES/BS、Oc.No/Tb.Pm 升高),这些指标与SHAM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去势法建立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5月龄雌兔,造模6月。本模型为探明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评价药物疗效及临床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模型 去势法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骨质疏松症模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原发性骨质疏松 双侧卵巢切除 生物力学测定 骨代谢指标 骨质疏松性 OVX 指标检测 BALP 弯曲强度 破坏载荷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与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维山 史晨辉 +3 位作者 李长俊 张振东 陈安民 郭风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骨关节炎(OA)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确诊的136例膝OA患者入选透明质酸钠治疗组(SH)和塞来昔布治疗组(CO)各68例,SH组应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液...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骨关节炎(OA)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确诊的136例膝OA患者入选透明质酸钠治疗组(SH)和塞来昔布治疗组(CO)各68例,SH组应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2mL/周共5周:CO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mg/d共5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6个月进行Lequesne指数评分和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uPA和MMP-3表达水平,6个月时再次进行Lequesne和VAS评分,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病例Lequesne和VAS评分治疗后1、6个月时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CO组6个月时Lequesne评分和VAS评分较1个月时有所增高(P〈0.05),而SH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关节液中uPA与MMP-3表达水平SH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CO组较治疗前略降低(P〈0.05)。结论:单独用药时透明质酸钠相对塞来昔布其疗效更持久,可能与关节液中蛋白降解酶的表达有关.因此透明质酸钠与塞来昔布联合用药治疗OA的疗效会更加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钠 塞来昔布 关节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早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廖晖 李光辉 +4 位作者 万里 肖骏 罗爱林 李锋 夏仁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plexusandsciaticnerveblock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 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 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兴艳 陈苏 +3 位作者 郭风劲 李光辉 游洪波 陈安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17-3619,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佳(P〈0.05)。结论:相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高龄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腰痛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5
13
作者 梁新军 夏仁云 夏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下腰痛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 ,是骨科、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常见的疾患 ,且缺乏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伴随年龄增长 ,腰痛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本文对下腰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下腰痛 诊断 治疗 病因 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红卫 许涛 +1 位作者 方煌 郭风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比较分级结果,并对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间的... 目的:探讨和比较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比较分级结果,并对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间的关系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ASIA-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存在差异。ASIA损伤分级与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及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78—0.809(P<0.01),而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与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0—0.999(P<0.01),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ASIA损伤分级不能够完全反映脊髓运动损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损伤分级 脊髓运动 损伤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共计32例,其中14例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A组),年龄42~70岁(56.9±9.8岁);18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年龄40~73岁(56.7±9.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受压累及节段及开门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SF-36评分,评估其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面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横断面MRI上测量颈后伸肌群肌肉面积,计算术后颈后伸肌群肌肉萎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52~66个月(59.4±4.2个月),B组为56~68个月(61.4±3.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339.0±183.1ml vs 277.0±171.4ml)、手术时间较B组长(197.0±28.9min vs 149.0±2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4.3%,2/14)明显低于B组(38.9%,7/1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NDI及SF-36评分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年、2年JOA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年有所降低,且B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A组NDI、SF-36评分均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时两组间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B组JOA评分较A组差(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C2-7 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较A组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C2-7 ROM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在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颈椎C2-7 ROM均较A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A组颈后伸肌总萎缩率为(28.3±4.8)%,B组为(4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神经功能改善结果一致。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对轴性症状的减少、生活质量的改善、颈椎曲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的维持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肌间隙入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压负荷对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牛朋彦 熊伟 +3 位作者 李锋 周松 陈文坚 霍喜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或高渗(410mOsm/kg,高渗组)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后第7、14、21、28天,利用MitotrackerGreen荧光探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两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取材后培养前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1503±402,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高渗组第14天荧光强度为9202±907,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和28天分别为10504±710、10860±711、10713±953,与培养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渗组第7、14、21、28天分别为11350±351、11207±385、10914±300、10862±229,与培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第7、21和28天时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过程中,两组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组织结构能够基本保持完整,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在培养第7天高渗组和等渗组分别为3.33±0.28mg/100mg和2.83±0.25mg/100mg,均较培养前(5.03±0.37mg/100mg)明显降低(P<0.01),第14、21、28天时与第7天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可以在等渗或高渗环境中有效维持兔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髓核细胞的活力至少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器官培养模型 渗透压 细胞活力 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前后关节液中uPA、MMP-3、MMP-9、MMP-13和MMP-14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维山 史晨辉 +3 位作者 李长俊 张振东 陈安民 郭风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0-654,共5页
目的:检测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前后关节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MMP-13、MMP-14的表达水平,探讨关节清理手术对 uPA、MMP-3、MMP-9、MMP-13和 MMP-14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 目的:检测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前后关节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MMP-13、MMP-14的表达水平,探讨关节清理手术对 uPA、MMP-3、MMP-9、MMP-13和 MMP-14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关节镜诊治的膝 OA患者关节液标本420份,术后半年随访时获取关节液标本350份,对符合本实验条件的228份标本应用 ELISA法检测 uPA、MMP-3、MMP-9、MMP-13和 MMP-14的表达水平,比较术前术后 uPA、MMP-3、MMP-9、MMP-13和 MMP-14表达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 uPA、MMP-3、MMP-9、MMP-13和 MMP-14与关节疼痛评分(V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随访6~7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6.5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半年时 OA患者关节液中 uPA和 MM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MMP-9和 MMP-13略有下降(P<0.05),而 MMP-14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 uPA、MMP-3、MMP-9、MMP-13和 MMP-14表达水平与 VA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361、r=0.417、r=0.136、r=0.514和r=0.156,P<0.05);术后 uPA与 MMP-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14,P<0.05),uPA和 MMP-3表达水平与 VA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981、r=0.831, P<0.01),MMP-13表达水平与 VAS评分亦呈正相关关系(r=0.145,P<0.05),而 MMP-9和 MMP-14表达水平与 VAS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能显著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关节液中 uPA、MMP-3和 MMP-13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镜手术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难治性髋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对策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杰 王子玉 +2 位作者 罗震 黄振峰 王建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1-546,共6页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各种难治性髋关节病变病例,探讨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该病种中的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难治性髋关节病变患者63例(71髋...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各种难治性髋关节病变病例,探讨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该病种中的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难治性髋关节病变患者63例(71髋),包括髋关节骨性融合38例(感染并伴有窦道形成12例,髋臼严重创伤18例,强直性脊柱炎造成关节强直8例),髋关节病变伴股骨骨折19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6例.使用Harris 评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中2例失去随访,1例死于心脏猝死,随访9个月~3年,平均随访2.6年,常规拍X线复查.术前双下肢不等长最少差1 cm,最多10 cm,平均4 cm;术后下肢不等长最多差4.5 cm,多数病例完全纠正,术后平均差1 cm.手术后假体脱位1例,股骨劈裂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坐骨神经等损伤,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基本消除,活动步态基本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难治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正常解剖结构破坏很大,重建髋关节正常生理结构难度较大,术中股骨头取出困难,所以术前准备要充分,以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前要准备多种备用手术方案,术中操作要小心仔细,及时发现及避免各种可能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骨性融合 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患者关节液uPA和MMP-3,9,13,14的表达水平与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维山 史晨辉 +3 位作者 李长俊 张振东 陈安民 郭风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2-605,610,共5页
目的:检测OA患者关节液中uPA和MMP-3,9,13,14的含量,探讨其与OA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关节镜诊治的膝OA患者关节液标本228份,应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uPA和MMP-3,9,13,14... 目的:检测OA患者关节液中uPA和MMP-3,9,13,14的含量,探讨其与OA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关节镜诊治的膝OA患者关节液标本228份,应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uPA和MMP-3,9,13,14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uPA、MMP-3、MMP-9、MMP-13、MMP-14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与关节功能评分(LKSS)、疼痛评分(V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膝OA患者关节液中各个降解酶的表达水平分别为uPA(289.16±185.35 ng/mL)、MMP-3(1041.65±657.51 ng/mL)、MMP-9(41.37±28.82 ng/mL)、MMP-13(176.69±90.17 ng/mL)、MMP-14(2.73±1.31 ng/mL);患者住院时Lysholm评分为(50.56±20.28分),VAS评分为(6.51±1.43分)。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PA与MMP-3、uPA与MMP-13、MMP-3与MMP-13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r=0.695,0.719,0.713,P<0.01), uPA、MMP-9、MMP-14表达水平无相关关系(P >0.05)。 uPA、MMP-3和MMP-13均与关节功能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r=0.574,0.616,0.691,P <0.01),MMP-9和MMP-14与关节功能评分之间无相关关系,uPA、MMP-3,9,13,14与VAS评分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361,0.417,0.136,0.514,0.156,P <0.05)。结论在诸多基质降解酶系中,uPA、MMP-3和MMP-13的表达与膝OA临床症状较为密切,尤其是uPA和MMP-13的作用更加显著,研究uPA和MMP-13在OA病理变化中的分子机制,可望为OA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廖文 刘淑红 +7 位作者 张玉富 刘慧哲 李章华 赵永歧 范文红 夏仁云 罗永湘 范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9-462,517,共5页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8只 ,硅胶导管桥接右侧 13mm的坐骨神经缺损 ,A组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8只 ,硅胶导管桥接右侧 13mm的坐骨神经缺损 ,A组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ECM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凝胶 ;B组植入ECM凝胶 ;C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 12周 ,进行大体观察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电生理检测、神经组织学等观察。结果 A、B两组均有再生神经生成 ,但A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坐骨神经 神经缺损 神经修复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