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萨地块中北部晚白垩世(约90Ma)拔拉扎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6
1
作者 余红霞 陈建林 +3 位作者 许继峰 王保弟 邬建斌 梁华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11-2022,共12页
拉萨地块中北部形成于90-88Ma的拔拉扎含矿斑岩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O2(〉69%)、Al2O3(平均为15·89%)、Sr(平均为354×10-6),低Y(平均为12·97×10-6)、Yb(平均为0·95×10-6)含量,轻重... 拉萨地块中北部形成于90-88Ma的拔拉扎含矿斑岩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O2(〉69%)、Al2O3(平均为15·89%)、Sr(平均为354×10-6),低Y(平均为12·97×10-6)、Yb(平均为0·95×10-6)含量,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平均为19·8);同时它们有着高Mg#(平均为65)、Cr(平均为107×10-6)、Ni(平均为13×10-6)含量。研究区这些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含矿斑岩并非源于俯冲洋壳、底侵或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也不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很可能是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另一方面,南向俯冲的Slainajap洋壳或班公湖-怒江洋壳的断离也可能诱发板片窗上部的壳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研究区的含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拨拉扎 含矿斑岩 地球化学 拉萨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甸岛弧红山地区两期中酸性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0
2
作者 黄肖潇 许继峰 +1 位作者 陈建林 任江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3-1506,共14页
青藏高原东部中甸岛弧红山地区发育有印支期和燕山晚期两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主要集中在~216Ma和~76Ma两个时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于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背景下,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印支期的... 青藏高原东部中甸岛弧红山地区发育有印支期和燕山晚期两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主要集中在~216Ma和~76Ma两个时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于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背景下,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印支期的红山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平均为938×10-6)、低Y(平均为18.6×10-6)、Yb(平均为1.7×10-6)含量,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平均为20.1),同时也有着较高的Mg#(平均为51)、Cr(平均为103×10-6)、Ni(平均为22×10-6)含量,指示印支期红山中酸性岩与普朗-雪鸡坪成矿岩体有着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二者可能有着相似的物质源区和成岩模式。而形成于燕山晚期的红山花岗斑岩具有低Sr含量(平均为149×10-6)和更低的Y(平均为10.8×10-6)、Yb(平均为0.9×10-6)含量,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平均为56.0),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弧后区的高贡-措莫隆A型花岗岩,前者很可能是红山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中甸岛弧发育于燕山晚期的斑岩型矿床,我们认为该地区发育于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浆作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斑岩型矿床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地球化学 中酸性岩浆活动 红山 中甸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杂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幔源岩浆对锡成矿贡献 被引量:28
3
作者 黄文龙 许继峰 +5 位作者 陈建林 黄丰 曾云川 皮桥辉 蔡永丰 蒋兴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30-2346,共17页
锡矿往往与长英质岩浆岩伴生,然而锡矿形成的热能源区尚不清楚,其可能与地幔物质相关。我国云南锡矿带中出露的中-酸性岩石及碱性岩杂岩体为研究锡矿及其周围岩浆成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本文报道了云南个旧地区代表性的花岗岩、辉长... 锡矿往往与长英质岩浆岩伴生,然而锡矿形成的热能源区尚不清楚,其可能与地幔物质相关。我国云南锡矿带中出露的中-酸性岩石及碱性岩杂岩体为研究锡矿及其周围岩浆成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本文报道了云南个旧地区代表性的花岗岩、辉长-闪长岩和碱性岩类新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上述岩石分别形成于81.43±0.46Ma(82.89±0.58M)、81.35±0.22Ma和80.35±0.72Ma,指示它们为晚白垩世近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闪长岩、碱性岩和花岗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不均一,ε_(Hf)(t)分别为-4.2^+0.8、-7.5^-1.9和-8.4^+0.4。尽管这些岩体的侵入时代一致,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表明这三类火成岩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三者不是同一母岩浆相互演化的关系。个旧杂岩体中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岩石,SiO_2与P_2O_5含量呈负相关的关系,排除S型花岗岩的可能。亏损Zr、Nb、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可能为锆石、磷灰石、长石类造岩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Zr、Nb、Ce和Y总量较低,低的FeOT/MgO比值和低的锆石饱和温度表明,指示出个旧地区的花岗岩应为高分异I型花岗质岩石而非A型花岗岩。个旧地区形成于晚白垩世时期的中基性、碱性岩石可能为不同的幔源岩浆近同时侵入的产物,底侵的幔源熔体带来热量诱发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的花岗岩,幔源岩浆对于成矿至少在能量也可能在成矿物质上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岩 碱性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地幔岩浆 锡矿化 个旧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巴马地区极高Ti/Y值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来自峨眉山地幔柱高Ti母岩浆?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文龙 刘希军 +6 位作者 时毓 许继峰 廖帅 郭琳 吴伟男 李政林 梁琼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4-486,共13页
桂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巴马等地出露层状—似层状基性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该地区的基性岩成因对于理解该区构造—岩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桂西巴马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岩... 桂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巴马等地出露层状—似层状基性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该地区的基性岩成因对于理解该区构造—岩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桂西巴马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属于碱性玄武质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Nb、Ti等微量元素,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高Ti玄武岩相似,说明其与峨眉山地幔柱具有相关性。然而,对比峨眉山高Ti玄武岩,巴马基性岩表现出更高的Ti/Y值。不相容元素比值特征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岩浆演化呈现更高的Nb/Y值等演化趋势。结合Dy/Dy*与Dy/Yb、Ti/Y的协变关系,对桂西基性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源区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特征进行判别,揭示出桂西巴马基性岩和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有同源性。然而,巴马基性岩地幔熔融程度更低,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的地幔柱岩浆作用延伸的结果,代表了峨眉山地幔柱高Ti玄武岩母岩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巴马 高Ti/Y值基性岩 峨眉山地幔柱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布伦阔勒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P-T轨迹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文平 王核 +3 位作者 仝来喜 吴玉峰 黄朝阳 胡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3-937,共15页
西昆仑布伦阔勒群变质岩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塔什库尔干县的马尔洋地区,布伦阔勒群主要由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西昆仑布伦阔勒群变质岩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塔什库尔干县的马尔洋地区,布伦阔勒群主要由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稀土总量较高(∑REE=190.2×10-6~359.1×10-6),从轻稀土到重稀土逐渐亏损((La/Yb)N=4.28~5.79),与E-MORB类似;另一种稀土总量较低(∑REE=89.28×10-6~113.0×10-6),轻稀土亏损((La/Yb)N=0.59~0.84),重稀土曲线平坦((Gd/Yb)N=0.99~1.07),与N-MORB类似。微量元素蛛网图中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具有Ba正异常,Sm、Cr、Zr、Hf和Ti的负异常,轻微的Nb、Ta的负异常,显示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孔兹岩的原岩判别图解显示其原岩可能为岛弧环境沉积的页岩和硬砂岩。因此,推测塔什库尔干布伦阔勒群的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根据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和温压计算,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M1为高压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Grt+Hbl1+Pl1+Qtz,变质温压条件为850~870℃/12.9~13.3kb;M2和M3为两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分别为Hbl2+Pl2+Qtz和Hbl3+Pl3+Kfs+Bt+Qtz,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30~770℃/7.3~7.8kb和680~740℃/4.7~5.7kb。孔兹岩也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推测其早期M1阶段变质温压条件可能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峰期变质阶段相同(850~870℃/12.9~13.3kb);峰期M2和峰期后M3阶段变质矿物组合分别为Grt2+Pl2+Bt2+Sil+Qtz和Grt3+Pl3+Bt3+Sil+Mus+Qtz,温压计算结果分别为800~830℃/7.9~9.2kb和670~700℃/5.1~5.6kb。孔兹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对应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上述温压计算结果形成顺时针的P-T轨迹,表现为峰期高压变质作用后叠加了由高角闪岩相-中压麻粒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反映了西昆仑与碰撞相关的大地构造背景,这可能与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有关,之后叠加了印支期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 孔兹岩 P-T轨迹 布伦阔勒群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体中北部尕尔穷晚白垩世早期高镁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加厚下地壳的拆沉? 被引量:12
6
作者 雷鸣 陈建林 +1 位作者 许继峰 曾云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拉萨地体中北部革吉县尕尔穷矿区出露一套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野外观察表明,闪长玢岩与含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在岩性上呈渐变关系,且共同侵位于石炭纪—二叠纪变沉积岩地层,因此它们很可能为... 拉萨地体中北部革吉县尕尔穷矿区出露一套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野外观察表明,闪长玢岩与含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在岩性上呈渐变关系,且共同侵位于石炭纪—二叠纪变沉积岩地层,因此它们很可能为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尕尔穷埃达克质岩高镁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可能是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晚白垩世早期(90~86Ma),拉萨地体中北部可能因地壳加厚而发生拆沉,拆沉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周围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致使岩浆中的MgO、Cr及Ni含量增加,从而形成尕尔穷高镁闪长玢岩的母岩浆。尕尔穷地区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的岩浆作用进一步表明,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前青藏高原南部中北拉萨地体已经加厚并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早期 高镁闪长玢岩 埃达克质岩 拆沉 拉萨地体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地区翁水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玲 许继峰 +2 位作者 陈建林 任江波 黄肖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6-1166,共11页
"三江"构造带中甸弧北部的印支期岩浆活动目前尚无正式的研究报道。本文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的研究表明,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地区存在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在211.1±1.5Ma喷发,与该地区的印支... "三江"构造带中甸弧北部的印支期岩浆活动目前尚无正式的研究报道。本文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的研究表明,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地区存在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在211.1±1.5Ma喷发,与该地区的印支期火山岩与斑岩矿床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一致。翁水安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以中性的安山岩为主,具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典型岛弧岩浆成分特征。与同一构造单元内中甸弧南部的烂泥塘-浪都安山岩进行主、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均具有正常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组成特征。结合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初步认为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和南部的烂泥塘-浪都安山岩以及该区域的成矿斑岩很可能形成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都是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作用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火山岩 岛弧岩浆岩 翁水 中甸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南部得明顶地区叶巴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8
作者 熊秋伟 陈建林 +4 位作者 许继峰 黄丰 陈雪峰 曾云川 雷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5-1655,共11页
作为拉萨地块南部形成时代最早的火山岩,叶巴组火山岩对于确定新特提斯洋的俯冲过程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叶巴组火山岩是一套岩性由基性到酸性连续的、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的火山岩。目前在... 作为拉萨地块南部形成时代最早的火山岩,叶巴组火山岩对于确定新特提斯洋的俯冲过程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叶巴组火山岩是一套岩性由基性到酸性连续的、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的火山岩。目前在叶巴组火山岩中只有酸性岩获得了精确的锆石U-Pb年龄,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然而对叶巴组中基性火山岩目前尚无精确的年代学报道。另外,有关叶巴组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争议。对拉萨地块南部得明顶地区的叶巴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188.8±1.8Ma,表明与酸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一致。得明顶地区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部分样品具有Sr及Eu(δEu=0.75-0.83)的略微异常。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叶巴组火山岩很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其形成与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叶巴组火山岩 得明顶地区 新特提斯洋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W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 王桂琴 +1 位作者 徐玉明 曾玉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5-1666,共12页
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研究难点在于无法获得实际样品。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被认为是地幔柱减压熔融的产物,携带了核幔边界的物质信息,可作为研究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样品。^(182)Hf-^(182)W同位素体系的特殊化学性质,使W同位素成为研究... 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研究难点在于无法获得实际样品。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被认为是地幔柱减压熔融的产物,携带了核幔边界的物质信息,可作为研究地球核幔相互作用的样品。^(182)Hf-^(182)W同位素体系的特殊化学性质,使W同位素成为研究核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W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并回顾了核幔相互作用的W同位素研究进展。目前已发表的数据表明,全球洋岛玄武岩具有W元素丰度富集(67×10^(-9)~855×10^(-9))、^(182)W同位素亏损(μ^(182)W=-0.1~-16.1)的特征,由此推断洋岛玄武岩可能来源于核幔平衡源区。Baffin Bay和Ontong Java Plateau溢流玄武岩则具有^(182)W富集(μ^(182)W=23.4)的特征,可能来源于早期地幔源区。洋岛玄武岩和溢流玄武岩的μ^(182)W差异可能是由地幔柱头尾异质性引起。此外,引起μ^(182)W异常的其他原因可能有:原始地幔源区的隔离保存、后增生薄层物质的部分混入和低效的核幔分异作用等。目前,W同位素的核幔交换机制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同位素 核幔相互作用 地幔柱 洋岛玄武岩 溢流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柯坪地区二叠系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塔里木块体地质演化的限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邹思远 厉子龙 +5 位作者 任钟元 励音骐 杨树锋 陈汉林 宋彪 余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69-3388,共20页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我国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得到国际公认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对其中广泛出露的多层玄武质熔岩的夹层沉积岩中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可以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以及之前的地质...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我国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得到国际公认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对其中广泛出露的多层玄武质熔岩的夹层沉积岩中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可以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以及之前的地质史方面的认识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选取塔里木西北缘柯坪地区印干村大湾沟剖面玄武岩的夹层粉砂岩中3个不同层位的沉积岩样品,对其中碎屑锆石u-Ph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3个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中最年轻的一组年龄峰值介于284~291Ma之间,与前人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大规模溢流玄武质岩浆事件相吻合。此外,还存在老于1.7Ga、0.9~1.0Ga和750~850Ma以及410~450Ma的几组年龄,可能分别对应于塔里木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以及志留系地层的剥蚀沉积等一系列地质事件的发生。对上述3个沉积岩样品中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得出其碎屑锆石源区成分复杂,主要源自塔里木前寒武纪基底、志留系地层和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岩浆事件。具有二叠纪年龄的锆石εhf(t)值在-10~4之间,平均值为-4.8,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HF为801~1363Ma,表明这些玄武质熔岩中沉积岩夹层的碎屑锆石应该来自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通过对柯坪地区这些夹层沉积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研究,有助于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岩浆演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Hf同位素成分 碎屑锆石 岩浆事件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纹石化过程中铁活动性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瑞芳 孙卫东 +2 位作者 丁兴 王玉荣 詹文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3-890,共8页
蛇纹石化过程中铁的活动性影响铁氧化物的形成和体系的氧逸度。然而,关于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各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蚀变过程中铁的活动性仍没有详细的研究。本文报道了80~200℃、饱和蒸气压下,不同的初始流体、水岩... 蛇纹石化过程中铁的活动性影响铁氧化物的形成和体系的氧逸度。然而,关于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各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蚀变过程中铁的活动性仍没有详细的研究。本文报道了80~200℃、饱和蒸气压下,不同的初始流体、水岩比条件下,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铁的活动性。结果表明,蛇纹石化流体的铁含量较低(0.0~0.7mmol/kg),没有形成铁氧化物或铁氢氧化物,铁主要富集在蛇纹石和未反应的初始矿物中(例如,橄榄石和辉石)。由橄榄石蚀变形成的蛇纹石和由斜方辉石蚀变生成的蛇纹石化学组成相差较大,前者富铁而贫铝,后者贫铁而富铝。但当初始流体为碱性的0.5mol/L Na Cl(aq)时,两种不同来源的蛇纹石组成相差不大。尤为重要的是,单斜辉石蚀变生成的蛇纹石铁含量较高,8.1%~10.2%Fe O,远高于单斜辉石的铁含量(2.6%Fe O)。以上表明,低温蛇纹石化过程中,铁不能够大规模、长距离的运移,但在微米尺度上是活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蛇纹石化 橄榄岩 铁的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义刚 樊祺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2-689,673,共8页
作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研究历来受到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新生代火山岩的研究历史,总结了近年来在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玄武岩成因与西太平洋俯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生代火山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内核顶部300km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的区域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加岭 孙新蕾 +1 位作者 张鹏 范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99-2209,共11页
衰减结构是地球内核的重要性质,它可以与地球内核的速度结构结合,对内核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系统收集了1991年到2014年全球、区域和临时地震台网的PKPDF和PKPBC数据,研究了澳大利亚、非洲和太平洋中部下方内核顶部30... 衰减结构是地球内核的重要性质,它可以与地球内核的速度结构结合,对内核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系统收集了1991年到2014年全球、区域和临时地震台网的PKPDF和PKPBC数据,研究了澳大利亚、非洲和太平洋中部下方内核顶部300km的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结构.速度结果表明,澳大利亚下方内核的速度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但是非洲和太平洋中部下方的内核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且非洲的速度各向异性强于太平洋中部.同时,相对于AK135模型,澳大利亚的平均速度快0.5%,而非洲和太平洋中部的平均速度与参考模型没有明显差异.对于内核的衰减结构,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在东西方向,内核顶部200km左右的区域,澳大利亚的衰减最强(Q值在400左右),非洲和太平洋中部的Q值分别在600和500左右.2)澳大利亚下方的内核衰减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非洲和太平洋中部下方的内核衰减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此外,内核在非洲地区的衰减各向异性强于太平洋中部的各向异性.3)最后,内核中三个区域的速度和衰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即高/低速对应于高/低衰减.考虑到以上结果以及三个区域的位置,我们认为内核顶部的速度和衰减结构都存在区域变化,而不是简单的半球变化.这种区域变化很可能是由于核幔边界热结构的不均一性和内核耦合,使得内核顶部的不同区域在形成过程中受不同的变形影响,从而形成铁晶体不同的生长和排列,引发了不同的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核 各向异性 横向变化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早侏罗世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以闽西南大坪花岗斑岩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锦荣 张哲坤 +2 位作者 凌明星 吕新彪 陈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40,共16页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区,绝大部分具经济规模的稀有金属矿床均与高演化的富Li-F花岗岩有成因联系。大坪花岗斑岩位于南岭构造带最东缘福建省永定地区,与区内Nb-Ta矿床形成有关。该岩体SIMS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区,绝大部分具经济规模的稀有金属矿床均与高演化的富Li-F花岗岩有成因联系。大坪花岗斑岩位于南岭构造带最东缘福建省永定地区,与区内Nb-Ta矿床形成有关。该岩体SIMS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86.7±1.2Ma和190.7±1.1Ma,是华南少见的早侏罗世(200~180Ma)侵入的花岗岩侵入体,也是华南最早报道的早侏罗世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大坪花岗斑岩具高钾低镁、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并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2.81%~76.44%)、高10000×Ga/Al比值、高FeO^T/MgO和高的Zr+Nb+Ce+Y含量、亏损高场强元素和Eu负异常明显等。全岩体系低的Zr/Hf、Nb/Ta比值,指示岩浆具有较高的分异演化程度,Nb 2 O 5和Ta 2 O 5均含量达到了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工业品位。花岗斑岩中锆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比较亏损的Hf同位素与比较均一的O同为素组成(εHf(t)=-2.4~3.4,δ^18 O=6.0‰~6.6‰)。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大坪花岗斑岩源区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并有约20%~30%壳源岩浆的加入,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分离结晶。晚期富氟的流体出熔并向上迁移可能对于Nb和Ta的再次富集与分异具有重要作用。大坪花岗斑岩与闽西南地区同时期的火山岩,如藩坑组双峰式火山岩,在空间上可与前人提出的“南岭山脉早侏罗世发育的东西向裂谷岩浆岩带(OIB型玄武岩、辉长岩和A型花岗岩组合)”相对应,是该裂谷带向东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坪花岗斑岩 南岭 早侏罗世 板内伸展 锆石Hf-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外来40Ar来源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荣国 邱华宁 +2 位作者 Jan WIJBRANS Fraukje BROUWER 王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6-227,共12页
采用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技术,选取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鱼卡地体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的6个多硅白云母进行了Ar同位素分析,获得丰富年代学数据。榴辉岩和云母斜长角闪岩多硅白云母具有高Si、高Mg含量的特征,阶段加热给出复杂的表... 采用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技术,选取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鱼卡地体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的6个多硅白云母进行了Ar同位素分析,获得丰富年代学数据。榴辉岩和云母斜长角闪岩多硅白云母具有高Si、高Mg含量的特征,阶段加热给出复杂的表观年龄图谱,总气体年龄(708~534 Ma)和等时年龄(681~513Ma)都明显老于区内榴辉岩锆石U-Pb年龄,暗示样品含大量外来40Ar。相比之下,围岩花岗质片麻岩和白云母石英片岩多硅白云母具有相对低Si高Fe的特征,阶段加热给出平坦的40Ar/39Ar年龄谱,对应坪年龄分别为454和418Ma。构成年龄坪的数据点形成了线性关系良好的反等时线,并获得同坪年龄一致的等时年龄,能与区域地质年龄很好地吻合。坪年龄454Ma解释为花岗质片麻岩冷却到约400℃时的时间,同时也代表了鱼卡变质岩在经历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后,从上地幔折返抬升至中-上地壳深度的时限;片岩多硅白云母坪年龄418Ma纪录的则是区内一次强韧性剪切事件发生的时代。考虑到榴辉岩和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变基性玄武岩类,其主要含钾矿物角闪石的Ar封闭稳定性较高,同时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它们处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缺乏流体活动的极端地质环境,所以认为鱼卡榴辉岩多硅白云母外来40Ar来自原岩而非后期渗入的流体,属于"继承"40Ar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40Ar 继承40Ar 多硅白云母 鱼卡地体 超高压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密集地震台网高频环境噪声研究广东新丰江库区浅层地下结构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爽 孙新蕾 +2 位作者 秦加岭 何立朋 邓阳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3-603,共11页
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位于华南典型断层上,自1959年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并发生了6.1级触发地震.然而我们对其地下结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库区地震的研究也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了研究库区浅层地下结构,我们在2015年... 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位于华南典型断层上,自1959年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并发生了6.1级触发地震.然而我们对其地下结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库区地震的研究也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了研究库区浅层地下结构,我们在2015年初在新丰江库区人字石断裂周边布设了42个短周期地震仪的密集地震台网.台间距大约为100~500m,时间跨度为1个月.我们对获得的每个台站的连续信号分段进行处理,并对任意台站对的信号进行互相关和叠加处理,恢复所有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EGF).然后利用多次滤波分析方法测量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该区域的群速度分布和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我们的结果表明,对于这样比较密集的台站间距,高频(0.2~1.2s)频散信号基本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且该频段信号对浅层地下结构(<1km)较为敏感.剪切波速度分布表明该区域人字石断裂位置出现明显的低速分布,并且低速区在断裂南端向两侧延伸,有可能代表与人字石断裂交错的小断裂区域.同时,人字石断裂把该区域划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两侧整体上呈现高速异常,与地表山丘相吻合.我们的结果得到了新丰江人字石断裂附近的近地浅层的小尺度精细速度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该区域的构造以及地震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江水库 密集台网 环境噪声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化-密山断裂带的平移距离:来自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地块古生代-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枫 许文良 +3 位作者 葛文春 杨浩 裴福萍 吴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9-1140,共12页
敦化-密山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北段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大规模左行走滑发生的时限以及平移距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佳木斯地块以及兴凯地块之上古生代-中生代火成岩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结合其空间... 敦化-密山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北段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大规模左行走滑发生的时限以及平移距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佳木斯地块以及兴凯地块之上古生代-中生代火成岩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结合其空间分布特征,对敦化-密山断裂带的平移时限及距离提供了制约。研究表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与兴凯地块在古生代-中生代期间具有类似的岩浆活动历史,两个地块之上该时期的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8个主要期次:中-晚寒武世(ca.500-516Ma)、早奥陶世(ca.480-486Ma)、晚奥陶世(ca.450-456Ma)、中志留世(ca.426-430Ma)、早二叠世(ca.285-292Ma)、晚二叠世(ca.255-260Ma)、晚三叠世(ca.202-210Ma)和早侏罗世(ca.185-186Ma)。相比之下,佳木斯地块中的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岩浆事件则集中在晚寒武世(-492Ma)、晚泥盆世(-388Ma)、早二叠世(-288Ma)、晚二叠世(-259Ma)和早侏罗世(-176Ma),而晚奥陶世-志留纪和晚三叠世的岩浆活动在佳木斯地块未见报道。早白垩世晚期(ca.105-110Ma)和晚白垩世(ca.90-94Ma)的岩浆活动在三个地块均存在。上述结果表明兴凯地块东缘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共同的地质演化历史,而中生代早期,兴凯地块西缘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经历了同样的岩浆作用历史。上述结果暗示,敦化-密山断裂可能经历了至少两次平移,分别发生在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和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推测其总的平移距离约400km。结合研究区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历史,敦化-密山断裂中生代的左行平移应与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板块)的斜向俯冲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化-密山断裂带 兴凯-佳木斯-松嫩-张广才岭地块 古生代-中生代 岩浆作用 同位素年代学 平移时间 平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侏罗世叶巴组与桑日群火山岩: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的陆缘弧与洋内弧? 被引量:51
18
作者 黄丰 许继峰 +2 位作者 陈建林 康志强 董彦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89-2100,共12页
雅鲁藏布特提斯洋的演化对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广泛分布于拉萨地块南部叶巴组和桑日群火山-沉积岩系是该特提斯洋早期的俯冲岩浆产物。本研究选取了拉萨附近达孜地区叶巴组中的2个中基性火成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 雅鲁藏布特提斯洋的演化对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广泛分布于拉萨地块南部叶巴组和桑日群火山-沉积岩系是该特提斯洋早期的俯冲岩浆产物。本研究选取了拉萨附近达孜地区叶巴组中的2个中基性火成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分析,结果显示其年龄分别为188±2Ma和175±2Ma,与已发表的叶巴组中酸性火成岩的形成时代(174~193Ma)一致,已发表的桑日群火山岩的年龄也在相同范围内,因此叶巴组和桑日群火山岩喷发时间主要为早侏罗世。叶巴组和桑日群基性及中酸性岩浆均类似岛弧型火山岩,但前者具有相对高的Nb、Zr含量,Th/Y比值及相对较低的La/Nb比值,呈现出大陆地壳组分增加的趋势,叶巴组火山岩表现为典型的大陆边缘弧特征而桑日群类似于洋内弧火山岩,桑日群火山岩分布于叶巴组南侧,并呈碎片似展布于拉萨地块南部,同时显示了与叶巴组不同的岩性组合,暗示同时代的叶巴组和桑日群火山-沉积岩可能分别代表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的形成的陆缘弧和洋内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巴组 桑日群 弧火山岩 新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甸岛弧成矿斑岩的锆石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19
作者 任江波 许继峰 陈建林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91-2599,共9页
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岛弧印支期浅成-超浅成斑岩体与成矿密切相关,本文对该地区代表性的成矿斑岩如西侧的雪鸡坪、东侧的欠虽等岩体开展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雪鸡坪成矿斑岩的年龄为213.4±1.5Ma,欠虽石英闪长玢岩年... 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岛弧印支期浅成-超浅成斑岩体与成矿密切相关,本文对该地区代表性的成矿斑岩如西侧的雪鸡坪、东侧的欠虽等岩体开展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雪鸡坪成矿斑岩的年龄为213.4±1.5Ma,欠虽石英闪长玢岩年龄为217.1±1.5Ma。本研究和近几年发表的高精度锆石U-Pb年代学成果发现前人划分的中甸岛弧地区东、西成矿斑岩带的斑岩体形成时代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些斑岩体呈面状分布,其形成时代集中在223~211Ma,应该属于同一构造作用的产物。同时,这些成矿斑岩的锆石REE配分模式图显示一致的成分趋势,具有强烈的Ce正异常和相对较低的Eu负异常,指示出岩浆过程具有高的氧逸度。结合它们埃达克质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中甸岛弧成矿斑岩以及相关的斑岩矿床是在东侧的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板片熔体的参与形成了高氧逸度富金属的岩浆,其对区内成岩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氧逸度 中甸岛弧 印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溢流玄武岩的喷发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上官时迈 田伟 +2 位作者 徐义刚 关平 潘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1272,共12页
通过对柯坪地区二叠系野外火山岩露头剖面和英买力、哈拉哈塘井区二叠系火山岩钻井剖面的对比,将塔里木早二叠世溢流玄武岩划分为三个旋回,从老到新依次是:库普库兹满溢流玄武岩旋回(KP),长英质火山碎屑岩旋回(FP)和开派兹雷克溢流玄武... 通过对柯坪地区二叠系野外火山岩露头剖面和英买力、哈拉哈塘井区二叠系火山岩钻井剖面的对比,将塔里木早二叠世溢流玄武岩划分为三个旋回,从老到新依次是:库普库兹满溢流玄武岩旋回(KP),长英质火山碎屑岩旋回(FP)和开派兹雷克溢流玄武岩旋回(KZ)。KP旋回以巨厚溢流玄武岩夹凝灰岩为特征,在柯坪露头区和英买力井区均可划分出三层巨厚玄武质熔岩流,至哈拉哈塘井区减少为一层玄武岩流,但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厚度增加。FP旋回在柯坪露头区自下而上包括空落相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再沉积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夹火山灰层,该层可与英买力及哈拉哈塘井区的凝灰岩层对比,表明在塔北存在一期面积广泛的长英质火山喷发。KZ旋回以溢流玄武岩为主,在开派兹雷克剖面识别出四期喷发共8层溢流玄武岩和一期安山质玄武岩,每期喷发之间夹少量碎屑岩,但未见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夹层,该特征与英买力和哈拉哈塘井区的火山层序组合不同,而与塔中溢流玄武岩类似。三个火山旋回的划分表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经历了"基性溢流玄武岩-酸性火山碎屑岩-基性溢流玄武岩"的演变过程,与Afro-Arabian溢流玄武岩省相似,可进行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玄武岩 大火成岩省 火山地层学 火山碎屑岩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