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与几种植物的淀粉特性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成瑛 李贵 +2 位作者 桂克印 卜晓英 陈功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07-109,共3页
在原有检测基础上对葛根、马铃薯、玉米、甘薯、糯米、籼米、白莲、高梁米、红腰豆、绿豆、燕麦及小米12种植物淀粉进行更深入的特性实验,旨在快速检定葛根淀粉及其他淀粉。结果显示:葛根淀粉黏度、透光率、冻融稳定性、膨润力与溶解度... 在原有检测基础上对葛根、马铃薯、玉米、甘薯、糯米、籼米、白莲、高梁米、红腰豆、绿豆、燕麦及小米12种植物淀粉进行更深入的特性实验,旨在快速检定葛根淀粉及其他淀粉。结果显示:葛根淀粉黏度、透光率、冻融稳定性、膨润力与溶解度等特性和其他植物淀粉有较大的差别,籍此可较快地鉴定葛根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淀粉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和微波萃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4 位作者 吴道宏 陈功锡 朱杜鹃 黄昌松 向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1-285,共5页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SC-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超临界CO2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5kg/h,原料粉碎...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SC-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超临界CO2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5kg/h,原料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8.07%。微波萃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射6次,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7.16%。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较短,超临界CO2萃取所得茶叶籽油的品质较优,是提取优质茶叶籽油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工艺条件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仿栗籽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麻成金 黄伟 +3 位作者 黄群 冯磊 吴丽雅 苏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7-32,共6页
以仿栗籽为原料,选择多种酶对其蛋白质进行提取,筛选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试验。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 以仿栗籽为原料,选择多种酶对其蛋白质进行提取,筛选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试验。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仿栗籽蛋白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总加酶量370U/g、以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的加酶量配比6:4同时加入、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80min、酶解pH7.6。在此优化条件下,仿栗籽蛋白提取率为7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栗籽蛋白 提取 复合酶解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茶叶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被引量:13
4
作者 麻成金 吴竹青 +3 位作者 黄伟 冯磊 彭忠瑾 向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08-113,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茶叶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茶叶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9MPa、萃取温度43℃、分离温度36℃、萃取时间74min,该条件下,茶叶籽油得率达2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工艺条件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葛根淀粉的理化性质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卢成瑛 陈功锡 +2 位作者 卜晓英 田春连 钟伟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0-52,共3页
为快速检定葛根淀粉,取7种市售葛根淀粉与自制的葛根淀粉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经淀粉颗粒形态观测和直链淀粉含量、吸光度、黏度、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膨胀度、溶解度、葛根素含量等检测显示自制葛根淀粉与7种市售葛根淀粉的理... 为快速检定葛根淀粉,取7种市售葛根淀粉与自制的葛根淀粉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经淀粉颗粒形态观测和直链淀粉含量、吸光度、黏度、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膨胀度、溶解度、葛根素含量等检测显示自制葛根淀粉与7种市售葛根淀粉的理化性质有多项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淀粉 理化性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腐柴叶果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胶冻加工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世彪 冯运明 +1 位作者 郭荣亮 莫测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2,共3页
测定了不同季节豆腐柴叶中的果胶含量,并研究了不同配水比、食用碱含量和琼脂添加量对豆腐柴胶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腐柴叶中的果胶含量在6~10月呈上升趋势,10月最高,11月下降。老叶中的果胶含量高于成熟叶,幼叶最低。1:10... 测定了不同季节豆腐柴叶中的果胶含量,并研究了不同配水比、食用碱含量和琼脂添加量对豆腐柴胶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腐柴叶中的果胶含量在6~10月呈上升趋势,10月最高,11月下降。老叶中的果胶含量高于成熟叶,幼叶最低。1:10配水比的豆腐柴叶匀浆100mL,加入0.6%的食用碱3mL和0.3%的琼脂3mL加工成的胶冻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柴 果胶 季节 胶冻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枇杷核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竹青 黄群 +1 位作者 余佶 喻林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246,共5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枇杷核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纤维素酶用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影响因子,以枇杷核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枇杷核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纤维素酶用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影响因子,以枇杷核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超声处理温度60℃,超声处理时间30min,纤维素酶用量1.8%,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1.8h和酶解pH4.7。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干燥处理后枇杷核多糖的得率为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核多糖 酶法提取 超声波辅助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树种仁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世彪 陈珮珮 +3 位作者 易春华 刘祝祥 蔡石坚 陈功锡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44-347,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湘西地区两个采样点的棕榈树种仁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棕榈树种仁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的...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湘西地区两个采样点的棕榈树种仁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棕榈树种仁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的萃取率为14.6%。GC-MS检测出两个采样点的种仁油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种和7种。其共同的成分为10,13-十八碳二烯酸(36.58%)、油酸(29.93%)、棕榈酸(13.22%)、月桂酸(8.74%)、肉豆寇酸(6.62%)、硬脂酸(2.63%)和顺式-9-十六碳烯酸(1.28%)。棕榈树的种仁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精炼后可以作为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树 种仁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叶对鸡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小列 田启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148,共2页
为了解乌桕叶作为鸡饲料添加剂和防治鸡白痢的药物是否安全,采用乌桕叶灌注雏鸡嗉囊的方法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 d内对雏鸡每1 kg给生药最大药量320.1 g,雏鸡无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乌桕叶对鸡无毒,可作鸡饲料添加剂应用。
关键词 乌桕 急性毒性试验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