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识缺失:土司研究泛化的成因 被引量:9
1
作者 罗中 罗维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因土司制度研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共识缺失,导致了土司研究的泛化。土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本地性"立蛮酋、领蛮地、治蛮民"的治理方式而体现出来的自治权;土司制度实施的主要地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与扎萨克制度、羁縻... 因土司制度研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共识缺失,导致了土司研究的泛化。土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本地性"立蛮酋、领蛮地、治蛮民"的治理方式而体现出来的自治权;土司制度实施的主要地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与扎萨克制度、羁縻卫所制度、僧官制度、土屯制度有根本性的区别,不能归纳为同一种制度。对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予以规范并达成共识,是土司制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基本特征 土司地域 制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意蕴 被引量:7
2
作者 喻文德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1,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考察新时代美好生活提供了基本方法。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出场语境来看,美好生活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大众化和时代化表达,是人民立场和世界胸怀的辩证统一。从新时代美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考察新时代美好生活提供了基本方法。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出场语境来看,美好生活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大众化和时代化表达,是人民立场和世界胸怀的辩证统一。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来看,美好生活是一个标志优良生活品质的总体范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概括,是优良生活条件和满意生活体验的辩证统一。从美好生活的生成过程来看,美好生活是人的一种感性活动,是对美好生活过程的动态描述,是艰苦努力和悠闲自在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美好生活 理论内涵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创新能力生成的主体条件 被引量:11
3
作者 易小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38,共3页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生成是主客观多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主体方面来讲,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劲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三个基本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能力 主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价值:深化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 被引量:6
4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人文价值的"母体"和人...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人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自然选择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双重主体共存与双重价值共生的现实中介;坚持双重主体与双重价值的相依并存、和谐共生,是生态价值论研究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生态价值 双重主体 双重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喻文德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6,共7页
近五年来国外公共健康伦理始终围绕公共健康、公民权利、政府责任及其相互关系这一主线展开探讨,而公共健康伦理原则的价值排序、公共健康伦理的分析方法与公共健康伦理的教育普及则是其中的理论热点。关于公共健康伦理原则的价值排序... 近五年来国外公共健康伦理始终围绕公共健康、公民权利、政府责任及其相互关系这一主线展开探讨,而公共健康伦理原则的价值排序、公共健康伦理的分析方法与公共健康伦理的教育普及则是其中的理论热点。关于公共健康伦理原则的价值排序问题有特定原则、中层原则和主导原则等排序主张。公共健康伦理的基本分析方法有美德伦理方法、公共善方法和罗尔斯主义方法等。让公共健康专业人员理解公共健康伦理知识,提高道德能力和培养职业道德情操则是公共健康伦理教育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伦理 伦理原则 分析方法 伦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溪流域盘瓠庙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陆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94-100,共7页
五溪流域盘瓠庙是盘瓠信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实体化空间呈现。盘瓠庙的修建经历了从抽象的信仰阶段到设坛祭祀再到筑庙祭祀的发展过程。至明时盘瓠庙已广泛分布于五溪地区,尤以湘西苗族聚集区为密集。五溪流域盘瓠庙时空分布的原因与地... 五溪流域盘瓠庙是盘瓠信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实体化空间呈现。盘瓠庙的修建经历了从抽象的信仰阶段到设坛祭祀再到筑庙祭祀的发展过程。至明时盘瓠庙已广泛分布于五溪地区,尤以湘西苗族聚集区为密集。五溪流域盘瓠庙时空分布的原因与地理环境因素、信仰人群的增多和分流、深厚的宗教历史传统与宗教心理需求等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多层面各动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溪流域 盘瓠庙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美德概念演变:从古典功能主义到哲学心理学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在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中,美德被理解为内在的性格特质。但在古希腊,美德最初是被理解为人特有的角色和功能。在柏拉图著作中,美德开始具有心理学的内涵,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美德的心理学内涵得以强化。现代道德哲学家虽然把美德置于... 在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中,美德被理解为内在的性格特质。但在古希腊,美德最初是被理解为人特有的角色和功能。在柏拉图著作中,美德开始具有心理学的内涵,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美德的心理学内涵得以强化。现代道德哲学家虽然把美德置于伦理学体系的边缘位置,但仍然重视美德的心理成分。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家则基本上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构建美德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功能主义 美德伦理 现代道德哲学 哲学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陆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依据法治的基本原则,从法的制定、法的遵守以及确保法的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关管理体系的设置状况三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展开研究,指出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出路在于确立宗教事物管理的"法治&qu... 依据法治的基本原则,从法的制定、法的遵守以及确保法的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关管理体系的设置状况三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展开研究,指出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出路在于确立宗教事物管理的"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手段、培养"法治"人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事务管理 法治化 虚拟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思维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陈修斋论哲学与哲学史》读后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永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27,共4页
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不仅要立足于民族的特殊性,与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和具体实践相融通;同时,哲学又需要具备关注全人类命运的类意识,从民族性走向世界性,以其特有的反思、批判与前见魅力惠及全人类的事业,这是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趋于成... 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不仅要立足于民族的特殊性,与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和具体实践相融通;同时,哲学又需要具备关注全人类命运的类意识,从民族性走向世界性,以其特有的反思、批判与前见魅力惠及全人类的事业,这是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趋于成熟的标志。因此,哲学的致思维度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致思维度 民族性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爱无伤、自愿负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0
作者 王艳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3期36-38,共3页
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道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应对大学生开展"真爱负责"的性道德观教育,增强大学生... 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道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应对大学生开展"真爱负责"的性道德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性道德的认知;开展"自愿无伤"的性道德规范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性活动;开展"自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性道德修养和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疏导教育为主的理念,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爱无伤 自愿负责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基本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勇的三重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永刚 张亚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2,共6页
"勇"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作为自然德性的勇述说的是个体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特质以及行为方式,它是道德中立的;在注入"知""义"等内涵后,它才成为一种真正的道德德性;它不仅是一种特定的道德德性或德目,而... "勇"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作为自然德性的勇述说的是个体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特质以及行为方式,它是道德中立的;在注入"知""义"等内涵后,它才成为一种真正的道德德性;它不仅是一种特定的道德德性或德目,而且是人们由之成就各种道德德性,趋向理想人格的道德意志品质,是道德勇气。"勇"对个体和国家的福祉、个体道德发展,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至关重要,在核心德目的确立和德育活动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德性 道德德性 道德勇气 核心德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唐贤秋 张登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8,共3页
《论语》不仅对什么是诚信以及诚信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作了概括 ,而且对如何实现诚信作了归纳。挖掘和整理这一思想 。
关键词 道德规范 <论语> 诚信思想 诚实 守信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之差异与同一:社会正义的两个基点 被引量:11
13
作者 易小明 孟昭武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6,共3页
人是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正义是人的正义,因而正义就有基于人的差异性和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即人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构成了正义的两个基本点,人的同一性是平等的基础,人的差异性是符合比例的基础,而抽象和具体则构成了平等与符合比例的... 人是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正义是人的正义,因而正义就有基于人的差异性和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即人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构成了正义的两个基本点,人的同一性是平等的基础,人的差异性是符合比例的基础,而抽象和具体则构成了平等与符合比例的思维生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差异 同一 平等 符合比例 抽象 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内化中的各状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易小明 王兆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4,共5页
道德内化过程中,因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程度差异而形成多种状态,每种状态都切实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我们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对社会道德是否认同的角度,将道德内化中的状态大致分为六种,对这六种状态的定量分析,有... 道德内化过程中,因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程度差异而形成多种状态,每种状态都切实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我们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对社会道德是否认同的角度,将道德内化中的状态大致分为六种,对这六种状态的定量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道德内化中的一些细节以及整个道德内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内化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主义的现代演进与马克思的原典回归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永和 黄晓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5,共5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国主流伦理导向的集体主义原则究竟还适用不适用?如果适用的话,它应该具有哪些不同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原典,为我们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集体主义原则提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国主流伦理导向的集体主义原则究竟还适用不适用?如果适用的话,它应该具有哪些不同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原典,为我们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集体主义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文化的战略目标,需要从理论上认真探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的本质特征,从完全排斥个人利益的绝对的"虚幻的"集体主义,转向兼容和重视个人正当利益的相对的"真实的"集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两类共同体 两种个人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概念的应然发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易小明 易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9,共5页
传统的道德概念,其适用范围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之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身心关系的合理处理,越来越需要上升到道德的层面来进行规范,因此,道德概念应当向天人关系、向身心关系扩展。同时,还应当将和谐与生活幸福... 传统的道德概念,其适用范围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之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身心关系的合理处理,越来越需要上升到道德的层面来进行规范,因此,道德概念应当向天人关系、向身心关系扩展。同时,还应当将和谐与生活幸福纳入道德概念的内涵,因为它们作为道德追求的根本目的,内含着对道德行为方式的内在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应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世伦理的民族化和民族伦理的普世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易小明 周忠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全球化条件下,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的矛盾十分突出。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相互依存,其实现表现是二者的相向互动,即普世伦理民族化和民族伦理普世化。我们可以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类性与群体性及全球普遍交往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转化关系。
关键词 普世伦理 民族伦理 民族化 普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利他行为的自然基础 被引量:4
18
作者 易小明 黄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4,共6页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道德上的利他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也具有自然性的根源。人类的利他行为是一个内生性的文化行为,是自然利他与社会利他的统一,并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双重限定,它在自然的文化化与文化的自然化过程中获得确证,...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道德上的利他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也具有自然性的根源。人类的利他行为是一个内生性的文化行为,是自然利他与社会利他的统一,并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双重限定,它在自然的文化化与文化的自然化过程中获得确证,最终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主义 自然化 文化化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分层治理的正义之维 被引量:3
19
作者 易小明 郭东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社会分层治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统一化治理的一种差异化治理,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必要,是由于各种社会差异的存在。社会分层治理是基于差异性正义的一种治理方式,它不是对统一化治理的全盘否定,而是认为在某些方面应当针对社会差异而实施分层... 社会分层治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统一化治理的一种差异化治理,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必要,是由于各种社会差异的存在。社会分层治理是基于差异性正义的一种治理方式,它不是对统一化治理的全盘否定,而是认为在某些方面应当针对社会差异而实施分层治理,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治理 同一性正义 差异性正义 统一化治理 差异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匠精神的伦理文化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喻文德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3,共5页
工匠精神是品质和品牌的保证。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工作伦理,工匠精神具有丰厚的伦理意蕴。价值观是伦理文化的核心。职业歧视、急功近利、敷衍塞责等价值观严重阻碍了... 工匠精神是品质和品牌的保证。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工作伦理,工匠精神具有丰厚的伦理意蕴。价值观是伦理文化的核心。职业歧视、急功近利、敷衍塞责等价值观严重阻碍了当下中国工匠精神的成长。要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加强伦理文化建设,更新价值观念。尊重劳动、优雅生存、爱岗敬业等价值观是工匠精神成长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伦理文化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