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伦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登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清晰认识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三次大的觉醒。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是发展伦理学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既克服了... 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清晰认识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三次大的觉醒。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是发展伦理学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发展伦理学和新型伦理发展观,是发展伦理学的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伦理学 传统经济发展观 生态伦理发展观 人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世伦理的民族化和民族伦理的普世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易小明 周忠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全球化条件下,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的矛盾十分突出。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相互依存,其实现表现是二者的相向互动,即普世伦理民族化和民族伦理普世化。我们可以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类性与群体性及全球普遍交往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转化关系。
关键词 普世伦理 民族伦理 民族化 普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4
3
作者 郑英杰 郑迅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87-90,共4页
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已化为民风民俗,进入当代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文化特性、道德选择及其精神内核的现代审视,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批判地发掘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 湘西 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伦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创新能力生成的主体条件 被引量:11
4
作者 易小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38,共3页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生成是主客观多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主体方面来讲,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劲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三个基本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能力 主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价值:深化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 被引量:6
5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人文价值的"母体"和人...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人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自然选择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双重主体共存与双重价值共生的现实中介;坚持双重主体与双重价值的相依并存、和谐共生,是生态价值论研究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生态价值 双重主体 双重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爱无伤、自愿负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6
作者 王艳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3期36-38,共3页
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道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应对大学生开展"真爱负责"的性道德观教育,增强大学生... 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道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应对大学生开展"真爱负责"的性道德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性道德的认知;开展"自愿无伤"的性道德规范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性活动;开展"自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性道德修养和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疏导教育为主的理念,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爱无伤 自愿负责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基本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唐贤秋 张登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8,共3页
《论语》不仅对什么是诚信以及诚信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作了概括 ,而且对如何实现诚信作了归纳。挖掘和整理这一思想 。
关键词 道德规范 <论语> 诚信思想 诚实 守信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之差异与同一:社会正义的两个基点 被引量:11
8
作者 易小明 孟昭武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6,共3页
人是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正义是人的正义,因而正义就有基于人的差异性和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即人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构成了正义的两个基本点,人的同一性是平等的基础,人的差异性是符合比例的基础,而抽象和具体则构成了平等与符合比例的... 人是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正义是人的正义,因而正义就有基于人的差异性和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即人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构成了正义的两个基本点,人的同一性是平等的基础,人的差异性是符合比例的基础,而抽象和具体则构成了平等与符合比例的思维生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差异 同一 平等 符合比例 抽象 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主义的现代演进与马克思的原典回归 被引量:8
9
作者 崔永和 黄晓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5,共5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国主流伦理导向的集体主义原则究竟还适用不适用?如果适用的话,它应该具有哪些不同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原典,为我们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集体主义原则提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国主流伦理导向的集体主义原则究竟还适用不适用?如果适用的话,它应该具有哪些不同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原典,为我们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集体主义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文化的战略目标,需要从理论上认真探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的本质特征,从完全排斥个人利益的绝对的"虚幻的"集体主义,转向兼容和重视个人正当利益的相对的"真实的"集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两类共同体 两种个人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族鬼神崇拜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英杰 覃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1,共5页
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其鬼神崇拜具有多魂说、神鬼不分、多神崇拜、崇奉始祖神蚩尤和图腾神盘瓠,凸显巫术色彩诸多特点。作为文化原型,鬼神崇拜的实质乃是苗族"精神的本原"。我们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 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其鬼神崇拜具有多魂说、神鬼不分、多神崇拜、崇奉始祖神蚩尤和图腾神盘瓠,凸显巫术色彩诸多特点。作为文化原型,鬼神崇拜的实质乃是苗族"精神的本原"。我们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之进行现代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鬼神崇拜 文化原型 现代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建平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5期71-75,共5页
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解决环境问题应具备的价值观和态度的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有机组成 部分,它是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大众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终身教育。它拓展了 现代教育的空域时序人种囿见,最有可能成为跨... 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解决环境问题应具备的价值观和态度的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有机组成 部分,它是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大众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终身教育。它拓展了 现代教育的空域时序人种囿见,最有可能成为跨越各种差异的国际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道德教育 生态人格 人格教育 大众教育 终身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恶”之存在论与价值论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登巧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83-86,共4页
从存在论角度来说,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构成中国古代性恶论的前提和根据。从价值论层面而言,古代性恶论者主张抑恶扬善或存善除恶。这就导致古代性恶论的悖论,一方面在存在论上肯定"恶"有存在的事实和根据,另... 从存在论角度来说,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构成中国古代性恶论的前提和根据。从价值论层面而言,古代性恶论者主张抑恶扬善或存善除恶。这就导致古代性恶论的悖论,一方面在存在论上肯定"恶"有存在的事实和根据,另方面在价值论上却否定"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正是因为性恶论者最终的价值取向是使人成善、为善,性恶论和性善论在善恶问题上是殊途同归的:在存在论意义上是殊途——性恶论者道性恶而性善论者道性善,而在价值论意义上是同归——为善。但在去"恶"、除"恶"的正统思想之外,宋明时期的功利学派却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论 存在论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登巧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发展论的兴起既是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新生长点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型发展观,但泛泛地谈论可持续发展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的可持... 发展论的兴起既是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新生长点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型发展观,但泛泛地谈论可持续发展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论 可持续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被引量:4
14
作者 易小明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人最早的存在形态是类存在形态 ,人的类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类自然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自然基础 ,类社会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社会基础。
关键词 类同一性 自然同一性社会同一性道德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登巧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21-23,共3页
从“应然”的价值论维度出发,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以人为本”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价值尺度,同时,也是人认识自身和改造自身的根本原则和价值尺度。“以人为本”的生存论维度在于人的本质不是先行规定的,而是通过现... 从“应然”的价值论维度出发,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以人为本”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价值尺度,同时,也是人认识自身和改造自身的根本原则和价值尺度。“以人为本”的生存论维度在于人的本质不是先行规定的,而是通过现实的人的历史性生存获得的,马克思的生存——实践本体论转向,意味着从抽象的人本主义转向生存论人本主义。从伦理关怀的视野解读“以人为本”,亦即从人存在的终极意义上探求人与世界的内在本质关系,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之本,将人作为最高的目的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价值论 生存论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性目的与性道德的三个不等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建平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9期63-65,共3页
性伦理的可能性存在于性生活的正当性中 ,但性生活的正当性并不等于性道德。性生活的目的就其主要方面可以是为着婚姻 (爱情 )、生育 (生存 )、快乐 (生理 ) ,这也是性行为的主要功能。然而 。
关键词 性目的 性道德 婚姻 生育 快乐 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创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英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6-71,共6页
湘西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但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才能在湘西大开发中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获得重生。
关键词 湘西文化 现代转型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明英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4期85-87,共3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语境下的个体价值
19
作者 王建锋 赵静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差异的普遍性存在使个体价值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但差异的同一性为个体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统一的价值取向;个体价值的实现,既需要外在的理性资源调节,又需要个体内在的自我超越。这两种力量共同统一于个体价值差异互补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 个体价值 自我超越 差异语境 论理学 理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存论转向到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生存论人本主义解读
20
作者 张登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3,共5页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型。生存论转向的人学意义是从传统抽象人本主义转向生存论人本主义。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是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实现了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新人本主义也就是生存(实践)论人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人本主义 马克思哲学 实践-生存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