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忽视和未被充分利用的植物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
崔明昆
杨庭硕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从公民意识到国家认同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与实现途径 |
暨爱民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坚守正统观:清初永顺土司归附清廷始末探析 |
瞿州莲
田丽娟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中华民族学”的学理基础与核心理论辨析 |
龙先琼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 |
粟世来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6
|
从稻作文化起源与演化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之机理 |
张振兴
杨庭硕
|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拓展文学批评的视界——胡亚敏教授访谈录 |
粟世来
胡亚敏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文学经典的文化社会学审察 |
刘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9
|
文学批评的科学化倾向——瑞恰慈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
张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从载体论到本体论的语言自觉—“新批评”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
张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1
|
接受与意义: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建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语文课改中的教学实践的启示 |
陈雪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9 |
0 |
|
12
|
“民间文学”文本意义的多维建构 |
吴晓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3
|
乡村振兴战略下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永顺县润雅村为例 |
尚贺
喻洁
张志豪
苏羿
姚南平
陈茜
|
《黑龙江粮食》
|
2025 |
0 |
|
14
|
心理现实主义的成熟——从茅盾文学奖农村题材作品《平凡的世界》探讨现实主义 |
张瑜
刘兴禄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5
|
木本农业边缘化的历史文化成因和过程探究 |
杨庭硕
张振兴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16
|
“三结合”研究方法在弘扬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杨庭硕
陈茜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中华民族生境研究 |
罗康隆
吴合显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方各民族木本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利用 |
张振兴
杨庭硕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19
|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利用路径 |
邓洁
蒋纯
周颖
陈茜
|
《南方农机》
|
2024 |
0 |
|
20
|
新时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动研究——以“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为例 |
程敏
刘自娇
陈茜
|
《南方农机》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