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为什么要倒过来——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魏旭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1,共5页
西方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因其内在的缺陷和为先发国家资本服务的本质,无法科学地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在国家间的分配差异。遵循该原则而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中国家,必然受到掠夺与剥削,实践的结果会导致本国产业陷入产业的低端或低端... 西方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因其内在的缺陷和为先发国家资本服务的本质,无法科学地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在国家间的分配差异。遵循该原则而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中国家,必然受到掠夺与剥削,实践的结果会导致本国产业陷入产业的低端或低端产业的锁定。马克思的国别价值—国际价值—国际市场价值—国际生产价格逻辑的国际价值转形理论则科学地阐明了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差别,得出国际交换的结果是价值财富从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因此,中国要摆脱和避免在国际上受剥削地位,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独立自主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发展原则,加快实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国际价值 国际生产价格 国际贸易 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的现实性挑战及其回应
2
作者 孙立冰 刘晔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4,共7页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思潮的冲击与...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思潮的冲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坚守四个方面,梳理了二战以来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与科学性正是源于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首先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资本论》 科技革命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 世界市场 经济危机 西方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史上的“界碑”——基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考辨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岳岷 梁洪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共9页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之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劳动"和"资本"的透彻认知。马克思在社会总体视域背景下将对资本的认识从"处...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之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劳动"和"资本"的透彻认知。马克思在社会总体视域背景下将对资本的认识从"处于过程中的货币"提升到了"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继而形成了对资本范畴的科学表达。同时,马克思还通过对"劳动"和"劳动力商品"理性剖析而揭示了资本增殖的秘密。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逐步探究了剩余价值的相关理论,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进而呈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潜能"和"现实潜能"。正是在"双重批判"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得以科学地展现开来。要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就必须要回到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史之"界碑"的矗立之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上来,这个文本是每一位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和学习者都不能绕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劳动和资本 剩余价值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立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中国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一方面着重于对马克思经济学文本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更多地探讨基于经济实践发展变化条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拓展和延伸。改革开放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引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成... 中国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一方面着重于对马克思经济学文本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更多地探讨基于经济实践发展变化条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拓展和延伸。改革开放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引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成为中国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争论的前提背景,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正确解读马克思语义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更是关系建构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丁堡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3,共9页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阐述一些与已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命题不同的理论命题。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有理论的错误或者其真理性大打折扣,而是意味着面对新的条件阐述出来与新的条件相对应的新理论。中国特色...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阐述一些与已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命题不同的理论命题。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有理论的错误或者其真理性大打折扣,而是意味着面对新的条件阐述出来与新的条件相对应的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又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阶段,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从"前三十年"过渡到"后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它们二者之间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差别而不应该是根本性差别。因此,从两个阶段的建设实践都可以概括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具体而又深入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探讨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要重视对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材料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对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产业多样化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结构转型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旭 梁月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3,共8页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为一个不仅涉及同一产品集生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引进与更复杂能力相联系的新产品的产业多样化进程。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与新结构经济学由于其理论自身的缺陷,无法科学描述产业多样化的动力、次序与约...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为一个不仅涉及同一产品集生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引进与更复杂能力相联系的新产品的产业多样化进程。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与新结构经济学由于其理论自身的缺陷,无法科学描述产业多样化的动力、次序与约束条件而失去实际意义。马克思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演化视角,揭示了不同资本是如何在追求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为应对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推动产业多样化进程的,并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多样化进程归于资本的生产力的提高。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业多样化是一个由生产性劳动部门内部分化,并逐渐向生产性劳动部门在流通领域的延续以及非生产性劳动领域扩展的过程。马克思所揭示的产业多样化的机制、次序与约束条件,对当下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多样化进程中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劳动生产率 资本流动 结构转型 空间修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企业经理人职能性质定位的逻辑分析——从马克思对经理人的论述出发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洪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6,共5页
实行从市场竞争中选拔职业经理人,是新时期国企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为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水平开启了一个重要动力源。现代企业经理人是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经理人与企业... 实行从市场竞争中选拔职业经理人,是新时期国企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为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水平开启了一个重要动力源。现代企业经理人是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经理人与企业家有着本质不同,二者存在着若干重大区别。从集合的概念看,现代企业经理人包括以总经理为首脑的执行资本增值职能的公司管理层的各成员,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市场经济下的人类进步和发展依赖于一大批职业化的企业经营者。一国的经济发展依靠企业,而企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有赖于企业家群体和职业经理阶层的涌现和崛起,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才能带领微观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适应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不断地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职业经理人 公司制 企业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释放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再认识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洪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尽管前人对企业家含义和角色定位的分析多有不一致之处,但已有理论关于企业家职能、特征判断和识别,对认识与理解企业家精神仍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家效能是企业家精神的外在表现。根据企业家的职能和特征,可将企业家精神归纳为六个方面:... 尽管前人对企业家含义和角色定位的分析多有不一致之处,但已有理论关于企业家职能、特征判断和识别,对认识与理解企业家精神仍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家效能是企业家精神的外在表现。根据企业家的职能和特征,可将企业家精神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企业家追逐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发展最大化的使命精神;二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三是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四是企业家的敬业精神;五是企业家的合作精神;六是企业家的执着与坚守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甚为稀缺的人力资源和根本竞争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完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严格依法保护产权;充分尊重和保障企业家的经营自主权;营造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 创新 产权保护 经营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激励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以经理人股权激励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洪学 吴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45,共7页
199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股权激励方面的探索实践,由于缺乏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引导和规范,以及一些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股权激励的探索与推广并不顺利。2005年证监会的股权分置的改革为我国上市公司消除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难以操作... 199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股权激励方面的探索实践,由于缺乏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引导和规范,以及一些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股权激励的探索与推广并不顺利。2005年证监会的股权分置的改革为我国上市公司消除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难以操作的关键障碍,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一系列有关股权激励方面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为推行股权激励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制度上的保障和法律上的遵循,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家数逐年快速增加。当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已达到千家次以上,股权激励机制已经步入正轨的较为稳定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在推行经理人股权激励的实践中始终存在着股权激励模式不规范、激励股票来源过于单一、行业发展不均等问题。为此,需要在今后推广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充分发挥经理人股权激励制度应有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制度 企业经理人 股票期权制 期股制 激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价值及其与平均价值、市场价格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0,共7页
市场价值作为商品平均价值的转化形式,无论分析的前提还是所处的逻辑层次,都具有不同于平均价值的内在规定,尽管在特定条件下两者具有量的同一性。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所引致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是个别价值平均化为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力... 市场价值作为商品平均价值的转化形式,无论分析的前提还是所处的逻辑层次,都具有不同于平均价值的内在规定,尽管在特定条件下两者具有量的同一性。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所引致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是个别价值平均化为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力。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只是抽象的平均价值,不能直接决定市场价格,它需要以市场价值这个转化形式为中介。市场价值对平均价值的偏离,使价值规律得以贯彻,这在实际市场上,就表现为市场价格对市场价值的偏离。供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基础是市场价值,是市场价值调节供求,而不是相反。市场价值规律只是单个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在总量商品上的再现,社会实际需要的量同供给量之间的偏离导致的所谓社会劳动时间的浪费,也仅仅说明了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的偏离,而且这一点也早已包含在抽象的价值规定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平均价值 市场价值 价值规律 市场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前国际货币协调的新特征及三步推进的战略构想
11
作者 张洪梅 黄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共6页
国际货币协调是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货币风险的重要手段,国际金融危机是对货币政策协调的严峻考验和有力推动。当前,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协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五大特征,实现了"无协调的协调"、协调中博弈因素减弱、呈现... 国际货币协调是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货币风险的重要手段,国际金融危机是对货币政策协调的严峻考验和有力推动。当前,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协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五大特征,实现了"无协调的协调"、协调中博弈因素减弱、呈现出"雁式分工"格局、收益分配不均衡加剧、长效预期与短期利益取向并存。新特征预示着新起点,今后国际货币协调应致力于实现三步推进的战略构想,以国际区域货币合作为起点,以多元货币体系为过渡,最终走向超国家主权货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国家主权货币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国际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 货币风险 三步推进战略 人民币国际化 雁式分工 特别提款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学说滥觞的再认识——亚当·斯密国际贸易理论的启示
12
作者 梁洪学 周伊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1,共7页
亚当·斯密在重商主义批判中阐述的贸易优势学说,既包含绝对优势理论也包含相对优势理论,把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学说完全归功于李嘉图的“发现”,并载入经济学说史教科书是不恰当的。斯密的优势学说对当今国际贸易实践的启示在于:各... 亚当·斯密在重商主义批判中阐述的贸易优势学说,既包含绝对优势理论也包含相对优势理论,把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学说完全归功于李嘉图的“发现”,并载入经济学说史教科书是不恰当的。斯密的优势学说对当今国际贸易实践的启示在于:各国应利用自己所长、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一个适宜的有利于财富增长、给人类带来丰裕生活的世界分工体系;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往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不可取的,持有国民偏见和敌意,以嫉妒和仇恨代替公平贸易竞争和国际分工协作等做法都是愚蠢的行为;在处理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与争端问题上,应将本国国民获得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置于贸易平衡之上,规避“零和博弈”思维,实现各自经济发展的共赢。斯密的优势学说思想深邃,极具新时代借鉴价值。所谓贸易不平衡并没有让逆差国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在我国“双循环”格局下,以高质量的、公平的对外贸易满足国内的中长期需求,调整市场准入的“门槛式”做法,实现贸易摩擦最小化应当成为优选的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体系 优势学说 重商主义 贸易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