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形态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中国共产党于历史性和现实性中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践马克思、恩格斯... 中国共产党于历史性和现实性中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其出场具有革命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政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如何驾驭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等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其在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立场凸显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较量中取得胜利的压倒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问题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共4页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保守主义合理思想资源的吸收与超越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保守...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保守主义合理思想资源的吸收与超越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保守主义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吸收与超越
3
作者 朱琳 樊瑞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0,共4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社会思潮纷争历史是为解决现今社会思潮纷争而寻找历史上的依据,不断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与挑战。文章主要论述两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问题"与"主义"之争;二...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社会思潮纷争历史是为解决现今社会思潮纷争而寻找历史上的依据,不断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与挑战。文章主要论述两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问题"与"主义"之争;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合理思想资源的吸收与超越。藉此论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与自由主义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研究综述
4
作者 朱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11,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的纷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20世纪上半叶各种社会思潮大交流、大调整的历史背景下,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的纷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20世纪上半叶各种社会思潮大交流、大调整的历史背景下,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中国化的,藉此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的追踪,弥补学术界过多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流"的成果,而忽视对"源"的挖掘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大社会思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人本主义走向生境主义:大国政治文明范式的选择之道 被引量:2
5
作者 曲婧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2,共6页
当今世界破解全球生态危机的难题需要重构一种政治文明范式,即由"人本主义"走向"生境主义"。"生境主义"政治把"人的世界性存在"作为出发点,从"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的高度去... 当今世界破解全球生态危机的难题需要重构一种政治文明范式,即由"人本主义"走向"生境主义"。"生境主义"政治把"人的世界性存在"作为出发点,从"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的高度去重构政治运作方式,以生存语义场为生存动力,促进人、社会、地球生命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将"人""欲""权"等三者纳入生态总体的世界观中予以全面审视,并进行合理合情合法的定位,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生境主义 法理情并生 大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守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大卫 马强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6-117,共2页
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大学生,是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时代新人的首要特征。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包含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维度。广大青年学子要在实现中国梦... 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大学生,是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时代新人的首要特征。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包含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维度。广大青年学子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探赜——基于经济危机的视角
7
作者 胡岳岷 胡慧欣 吴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6,共10页
为创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对萨伊、西斯蒙第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深刻的批判,并在批判中扬弃,在扬弃中超越,从而创立了超越古典经济学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区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 为创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对萨伊、西斯蒙第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深刻的批判,并在批判中扬弃,在扬弃中超越,从而创立了超越古典经济学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区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马克思危机理论的逻辑起点;明确指认危机的周期性与必然性,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事实本身的确认;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制度基因所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要消灭经济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古典经济学 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中“权力隐匿”现象及其规制——以“其他类别”权责事项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桂芝 张赫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权力隐匿”现象是指政府权力及其运行过程公开不充分、透明度不高的情形,在地方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中表现为权责清单对政府权力关键信息,包括权力的主体、范围、边界、运行流程等呈现不准确、不清晰、不全面、不及时,这将会弱化权责清... “权力隐匿”现象是指政府权力及其运行过程公开不充分、透明度不高的情形,在地方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中表现为权责清单对政府权力关键信息,包括权力的主体、范围、边界、运行流程等呈现不准确、不清晰、不全面、不及时,这将会弱化权责清单制度在“明权”“确责”方面的核心价值,进而消解权责清单制度的基础性效用。就“权力隐匿”现象的成因而言,客观上是由于制度设计层面“确权”的规则支持不足、制度执行层面“确权”的外部条件限制,主观上可归因于“确权”主体的“趋利”与“避责”动机。对“权力隐匿”现象的规制应内嵌于权责清单制度的优化过程,包括突出思想引领,夯实“权力隐匿”现象规制的认知基础;完善制度设计,更新“权力隐匿”现象规制的规则补丁;优化机制运行,推动“权力隐匿”现象的自我修复能力;应用数智技术,强化“权力隐匿”现象规制的技术加持;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权力隐匿”现象规制的责任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权责清单制度 “权力隐匿”现象 “其他类别”事项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自我修养方法的层次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傅琳凯 王柏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6,共4页
自我修养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三个基本环节,而这三个环节是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的关系,即自我反省是自我修养的基础层次,自我反思是自我修养的较高层次,... 自我修养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三个基本环节,而这三个环节是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的关系,即自我反省是自我修养的基础层次,自我反思是自我修养的较高层次,自我修正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修养 自我反省 自我反思 自我修正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低碳社会的价值导向与制度保障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茵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1,共6页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综合呈现是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过度与地球、大气层自净化能力弱化的结果,治理生态环境不仅要以生态文明为目标,还要以探索低碳社会为基本方式。因此,探索低碳社会、创建低碳生存既是根治环境的根本方式,也是建设生...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综合呈现是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过度与地球、大气层自净化能力弱化的结果,治理生态环境不仅要以生态文明为目标,还要以探索低碳社会为基本方式。因此,探索低碳社会、创建低碳生存既是根治环境的根本方式,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低碳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以生命为中心、以追求生境幸福为社会目标。与之相协调,需要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的认知模式、和生共存的整体世界观与负责任的全球行动原则为价值导向,并完善生境化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予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社会 生态治理 生境政治 政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生态治理的政治引导与实践 被引量:7
11
作者 曲婧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在现有的普遍利益和权力结构下,全球生态治理不可能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一次性全部建成。需要将生态治理重新阐释为一个持续性的政治进程,在国家之间建立信任,获得全球视野与世界胸襟,解决在全球生态治理中所出现的认知冲突、伦理冲突、利... 在现有的普遍利益和权力结构下,全球生态治理不可能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一次性全部建成。需要将生态治理重新阐释为一个持续性的政治进程,在国家之间建立信任,获得全球视野与世界胸襟,解决在全球生态治理中所出现的认知冲突、伦理冲突、利益冲突、责任冲突,为全面解决生态问题搭建全球政治共识桥梁,并以原则政治原则、生境政治原则、责任政治原则为根本准则和价值导向,探讨气候权力规范,构建社会公正与气候资源平等分配的全球框架,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何以得到恢复"和"人类何以实现自救"铺平广阔的政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政治引导 生境政治 政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问政:权力保障下的权利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曲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网络问政是网络民意的表达,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媒介接近权、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的行使与表达,受法律保护,具有神圣的不可侵犯性。为使权利能够正常行使,且不受侵犯,需要公权力作保障。用权力认可权利、用权力保障权利、用权力制约权力... 网络问政是网络民意的表达,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媒介接近权、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的行使与表达,受法律保护,具有神圣的不可侵犯性。为使权利能够正常行使,且不受侵犯,需要公权力作保障。用权力认可权利、用权力保障权利、用权力制约权力是维护社会上每个公民权利实现的最好方法,也是实现网络问政价值的根本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政 权力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从政府职责的角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曲婧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0,共3页
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为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有效,应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 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为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有效,应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财政分权 政府职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伦理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曲婧 刘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5,共6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用制度创新来消解世界风险,消除全球生态危机的影响,完成社会的转型发展。因此,在制度建设上需要以平等为平台,以权力为规范对象,遵循以限度生存为基...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用制度创新来消解世界风险,消除全球生态危机的影响,完成社会的转型发展。因此,在制度建设上需要以平等为平台,以权力为规范对象,遵循以限度生存为基础的人人幸福方向、以广阔博爱为追求的完整人道方向、以普遍平等为前提的道德尺度方向和以全面公正为保障的规范原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丽中国 社会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新范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茵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4-77,共4页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传统经济学由于忽略了生态学、物理学和伦理学的基本规律,被认为是引起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稳态经济学作为对传统经济学的反叛,代表着现代经济学正在出现的新范式,从生态学、物理学基本规律...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传统经济学由于忽略了生态学、物理学和伦理学的基本规律,被认为是引起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稳态经济学作为对传统经济学的反叛,代表着现代经济学正在出现的新范式,从生态学、物理学基本规律出发,以社会道德进步和分配公正为价值目标,赋予了生态经济学一个全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政治的生态整体性特征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茵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生态环境恶化,绿色政治应运而生,这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同时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绿色政治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理念,其本质是注重世界存在的生态整体性,具体展现为...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生态环境恶化,绿色政治应运而生,这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同时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绿色政治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理念,其本质是注重世界存在的生态整体性,具体展现为目的—手段共生性、局部—整体交互性、存在—生存的关联性、共生—超越的统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政治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公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制度建设的价值指归与实践探索
17
作者 曲婧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8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当前中国发展现实而进行的科学判断,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发展的新任务,也赋予了制度建设的新期待。作为实现国家"善业"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规范的总和,新时代制度建设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当前中国发展现实而进行的科学判断,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发展的新任务,也赋予了制度建设的新期待。作为实现国家"善业"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规范的总和,新时代制度建设的价值指归应该是围绕"自然生态权的制度确立""人的存在权的制度维护""人的生存权的制度保障"三个维度展开,并在实践中积极追求全球性思考与负责任行动、可持续发展与限度生存、合法期待的价值指向与理性的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建设 制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经济调查研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9,共5页
经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胜利绝学。中国共产党经济调查研究观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典范,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 经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胜利绝学。中国共产党经济调查研究观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典范,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一贯提倡为了提升经济调查研究的质量,应该注意经济调查研究的态度、经济调查研究前的准备工作,要重点研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把普遍性的经济调查和典型性的经济调查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経济调查 路线方法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制度选择的国际经验--基于三元悖论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姝彤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05,共8页
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各国自主选择的市场化趋势,三元悖论对于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基于74个国家1980~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三元悖论分析的国际汇率制度选择因素,研究表明:资本开放和... 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各国自主选择的市场化趋势,三元悖论对于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基于74个国家1980~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三元悖论分析的国际汇率制度选择因素,研究表明:资本开放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于汇率稳定性有负向作用,各国进行汇率制度选择时,三元悖论仍然是可信的指导原则。贸易开放度越高、国内金融发展程度越低,一国越倾向于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一国汇率稳定性选择呈现倒U型关系,即仅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一国才会采用更加浮动的汇率制度。外汇储备规模越高,央行维持汇率稳定的能力越强,一国汇率稳定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制度选择 三元悖论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汇率稳定性 金融市场发展 金融一 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军的身份认同问题述论
20
作者 刘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6-192,共7页
清末新军是清政府学习西方、自强变法的重要产物。就全国范围而言,新军可分为北洋系和非北洋系两大系统,两者在身份认同方面具有一致的地方,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清末民族危机的背景下,两种新军都具有一定的国家观念,不过,两者在革... 清末新军是清政府学习西方、自强变法的重要产物。就全国范围而言,新军可分为北洋系和非北洋系两大系统,两者在身份认同方面具有一致的地方,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清末民族危机的背景下,两种新军都具有一定的国家观念,不过,两者在革命认同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北洋系新军在袁世凯的控制下,受传统忠义文化影响较大,对革命的认同程度较低;非北洋系新军特别是湖北新军则受留日军事学生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对革命的认同程度较高,而对清廷的忠诚程度较低,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之后,南方新军对革命的认同促成了南方各省的独立;北洋新军的效忠对象则由清廷转变为袁世凯,并秉承其旨意逼迫清帝逊位,假托"共和"。北洋新军的军队私人化倾向,为其后的军阀割据状况埋下了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新军 身份认同 袁世凯 忠义文化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