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侦查阶段证据的合法性审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柳林 刘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8-135,共8页
刑事诉讼法修改和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及严要求。其中,非法证据排除是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司法改革的关键,但目前围绕非法证据排除展开的证据合法性审查过多集中在审判阶段及审查... 刑事诉讼法修改和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及严要求。其中,非法证据排除是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司法改革的关键,但目前围绕非法证据排除展开的证据合法性审查过多集中在审判阶段及审查起诉阶段,其应有的抑制非法取证、提升侦查取证质量的核心价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从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本身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兼顾、节约诉讼资源、改进侦查取证方法角度而言,应当充分激活侦查阶段证据合法性审查这一颇具我国特色的制度,为强化取证规范予以一定的动力之源。侦查阶段证据合法性审查的机制,应包括审查主体、启动形式、操作程序、审查途径以及分类处置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取证 合法性审查 非法证据排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科消灭制度建构论 被引量:25
2
作者 韩宝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前科消灭的存废及相关制度建构成为理论界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理论上,前科消灭的概念应得以厘清,对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对既存犯罪行为的规范性评价,而前科消灭制度的逐步建构应成为大势所趋。在实践中,建构前...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前科消灭的存废及相关制度建构成为理论界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理论上,前科消灭的概念应得以厘清,对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对既存犯罪行为的规范性评价,而前科消灭制度的逐步建构应成为大势所趋。在实践中,建构前科消灭制度的初步构想应着眼于设定渐进的步骤、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整合现有法律、取消珠帘效应及改进配套制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科 前科消灭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的基本特征及治理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柳林 马忠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9,共13页
目前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已进入长效常治之年,更加强调治理路径的建立。正确认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立、成长、成熟的全部阶段特征,对建立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15起典型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裁判文书为基础,对所涉245名犯罪行... 目前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已进入长效常治之年,更加强调治理路径的建立。正确认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立、成长、成熟的全部阶段特征,对建立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15起典型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裁判文书为基础,对所涉245名犯罪行为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及前科状况进行卡方检验,并将上述变量与组织成员层级纳入同一理论模型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计量分析,再对组织形态、行为方式、行业领域、“打伞断血”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中发现: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层级有一定影响;组织成员之间以地缘关系为主且从众心理突出;组织孕育与存续周期缩短,组织形象公司化;犯罪行为样态软暴力化;非法控制的地域有限但领域扩张速度较快;“保护伞”的保护方式多样;涉案资金来源广、认定难。鉴于此,提高重点人员矫正实效,强化动态管控;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强化重点行业的布控与监管,明确治理主体责任;提升摧毁“保护伞”的根源性惩治理念认知;有效辨别和彻查涉案资产,是构建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化、精准化治理路径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基本特征 治理路径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宝庆 张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对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抑制有利于控制未来整体犯罪的上升趋势。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证实,在抑制青少年犯罪的诸多手段中教育扩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劳动教养法规废止之后,普通教育的扩展将成为控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手段。... 对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抑制有利于控制未来整体犯罪的上升趋势。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证实,在抑制青少年犯罪的诸多手段中教育扩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劳动教养法规废止之后,普通教育的扩展将成为控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手段。但在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起到隔离、道德约束等积极作用的同时,教育扩展中的不平等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扩张作用。所以有必要基于现实及理论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措施,以利于教育扩展积极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扩展 青少年犯罪 平均受教育年限 犯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格刑预防再犯功能的审视——基于从业禁止入刑立法考量为视角的展开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宝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4,共7页
从业禁止在入刑之前,刑罚预防再犯的功能屡受质疑。从业禁止在入刑之后,其性质受到广泛争议,以非属资格刑的意见居多。从业禁止通过剥夺犯罪人从业资格来预防犯罪人再犯是从业禁止入刑的一种立法考量。在未来可能将从业禁止增设为资格... 从业禁止在入刑之前,刑罚预防再犯的功能屡受质疑。从业禁止在入刑之后,其性质受到广泛争议,以非属资格刑的意见居多。从业禁止通过剥夺犯罪人从业资格来预防犯罪人再犯是从业禁止入刑的一种立法考量。在未来可能将从业禁止增设为资格刑的背景下,需要思考诸多的逻辑问题。刑法的保障性更多体现在评价体系和刑罚报应功能上,而刑罚预防再犯的功能却未必能够为其他部门法律提供最终的保障。由此可以理顺资格刑在预防再犯功能的合理形式:资格刑只适宜被规定为附加刑且立法形式可更加灵活,资格刑预防再犯功能的实现不能仅依靠针对资格刑的立法,还需其他方面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格刑 预防再犯 从业禁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电极法降解2,4-二氯苯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娜 钟新文 +1 位作者 林海波 吴宏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9-1172,共4页
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在隔膜式电解槽中研究不同离子交换膜对生物膜电极法处理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膜有利于2,4-DCP在生物膜电极上的转化及去除中间产物;生物膜电极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对2,4-DCP的降解效... 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在隔膜式电解槽中研究不同离子交换膜对生物膜电极法处理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膜有利于2,4-DCP在生物膜电极上的转化及去除中间产物;生物膜电极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对2,4-DCP的降解效果越差,生物膜电极的使用寿命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电极 2 4-二氯苯酚 化学需氧量 离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国家政治安全治理界限的扩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达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8,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推广,网络虚拟空间被视为是人类的第五空间,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的关键因素。主权国家正面临网络虚拟空间的无界性而导致的网络虚拟空间安全治理的危机。由于国家安全治理向着网络化和虚拟...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推广,网络虚拟空间被视为是人类的第五空间,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的关键因素。主权国家正面临网络虚拟空间的无界性而导致的网络虚拟空间安全治理的危机。由于国家安全治理向着网络化和虚拟化延伸的程度还不够,虚拟空间的快速发展为国家政治安全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将国家安全治理的界限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积极应对虚拟空间对国家安全治理提出的挑战,在理论层面、利益层面、基础操作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国家安全 网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伟 孙堂厚 张兵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0,共4页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与"学习"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学习型政党给予知识的供给和能力的支撑来形成政治智慧;内在逻辑体...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与"学习"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学习型政党给予知识的供给和能力的支撑来形成政治智慧;内在逻辑体现在政治文明进程中政治知识化的发展要求;内容逻辑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逻辑体现在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价值哲学逻辑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可持续发展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死后人体血液与一般人群血液中9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兴胜 王爱华 +3 位作者 于忠山 刘永涛 宋歌 刘耀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2-698,共7页
建立了血液样本中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通过优化消解条件,以铋(Bi)和铟(In)双内标校正,对死后人体血液样本和一般人群对照样本中镁(Mg)、铬(Cr)、砷(As)、锶(Sr)、镉(Cd)、钡(Ba)、汞(Hg)、铊(Tl... 建立了血液样本中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通过优化消解条件,以铋(Bi)和铟(In)双内标校正,对死后人体血液样本和一般人群对照样本中镁(Mg)、铬(Cr)、砷(As)、锶(Sr)、镉(Cd)、钡(Ba)、汞(Hg)、铊(Tl)、铅(Pb)9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了其差异与关联性。结果表明,在2 mL双氧水、5 mL硝酸、190℃的消解条件下,样品的消解效果较好。9种元素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77,检出限为0.0004~0.0496 ng/mL,加标回收率为86.5%~11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0%~5.9%,日间RSD为2.5%~8.5%,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检测要求。9种金属元素数据均不符合Ko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而两组数据的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大多数金属元素之间显著相关。通过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样本类型与血样中金属元素浓度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将Mg、Cd、Ba元素同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Mg元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Cd、Ba元素含量与血液样本类型有关联性。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及基础数据可为法医金属元素中毒相关案件的检测和中毒认定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统计学 死后 血液样本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治跨国公司腐败需深化国际合作
10
作者 王辰霈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105,共2页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批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在华腐败现象也日益增多。由于跨国公司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单凭中国的力量不足以彻底阻止其腐败行为,所以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构建联合侦查机制。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腐败犯罪 联合侦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