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转移癌60例临床与血液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彤 徐文 杨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3-1083,共1页
关键词 骨髓转移癌 血液学特点 临床表现 非造血组织 骨髓象特点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特征的人体跌倒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汤发源 赵永兴 +2 位作者 刘晓亮 赵欣 王京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19,124,共6页
针对现有基于人体骨架跌倒检测设备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OpenPose生成骨架特征的跌倒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轻量级OpenPose网络检测人体关键点,利用人体部分关键点生成边界框,并对关键点坐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边界框的纵横... 针对现有基于人体骨架跌倒检测设备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OpenPose生成骨架特征的跌倒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轻量级OpenPose网络检测人体关键点,利用人体部分关键点生成边界框,并对关键点坐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边界框的纵横比和标准化后的关键点坐标作为表示人体姿态的特征向量。最后,将人体姿态特征向量作为多层感知机(MLP)的输入,判断人体是否发生跌倒。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单目相机采集图片构造的自定义跌倒数据集,网络可以实现98.64%的跌倒检测准确率,并且在CoreTMi5—9300H CPU上达到20fps的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点 边界框 特征向量 多层感知机 跌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白血病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谭业辉 王畅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对白血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 61 5小鼠和 L61 5 K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建立 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 ,给予 75 m Gy的低剂量辐射后 ,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脾脏指数。结果 :接受 75 m...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对白血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 61 5小鼠和 L61 5 K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建立 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 ,给予 75 m Gy的低剂量辐射后 ,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脾脏指数。结果 :接受 75 m Gy的低剂量辐射后 ,荷瘤小鼠白血病细胞生长受抑 ,生存期延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615小鼠 T-淋巴细胞白血病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骨髓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子玲 王畅 +1 位作者 王冠军 谭业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 :证实激活骨髓 (Activated bone marrow,ABM)具有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 (LAK)细胞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 - 2 (r IL - 2 )、抗 CD3 单抗体外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 MTT比色分析法测定 ABM、L AK细... 目的 :证实激活骨髓 (Activated bone marrow,ABM)具有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 (LAK)细胞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 - 2 (r IL - 2 )、抗 CD3 单抗体外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 MTT比色分析法测定 ABM、L AK细胞的杀伤活性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进行粒 -巨噬细胞系祖细胞 (CFU- GM)、红系祖细胞 (BFU- E)培养。结果 :r IL- 2 +抗 CD3 单抗激活的 ABM组杀伤活性最强 (6 5 .8± 9.2 ) % ,r IL - 2激活的 ABM组次之为 (5 6 .3± 7.9) % ,活性强于相同条件下的 L AK组 ,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增殖倍数与相同条件下的 LAK细胞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体外激活 3~ 5 d的 ABM与同期培养的未激活的骨髓细胞相比 BFU- E、CFU- GM形成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LAK细胞则不具有造血祖细胞活性。结论 :ABM的杀伤活性和增殖效应明显强于 L AK细胞 ,且能保持造血祖细胞活性 ,抗 CD3 单抗能够促进 r IL - 2诱导的 ABM抗肿瘤活性和增殖效应 ,不损伤造血祖细胞活性 ,是优于 LAK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骨髓 LAK细胞 杀伤活性 造血祖细胞活性 肿瘤 免疫治疗 淋巴因子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性质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岩 王娟 +1 位作者 陈晓 康丽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9-260,267,共3页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 MSCs)分离培养方法 ,观察细胞形态 ,探讨 BM- MSCs生物学特征。方法 :从人骨髓中利用 Percoll分离有核细胞 ,培养于含 10 %胎牛血清的低糖 DMEM培养基中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应用流式细...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 MSCs)分离培养方法 ,观察细胞形态 ,探讨 BM- MSCs生物学特征。方法 :从人骨髓中利用 Percoll分离有核细胞 ,培养于含 10 %胎牛血清的低糖 DMEM培养基中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结果 ;BM- MSCs具有纤维样细胞形态特征 ,独特的表型 ,即 CD2 9、CD4 4、CD16 6和 HL A- ABC阳性 ,CD34、CD4 5和 HL A- DR阴性 ;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12 .8%处于 S期 ,76 .4 %处于 G0 / G1 期 ;细胞生长倍增时间为 2~ 3d。结论 :BM- MSCS是一群均一的单克隆细胞 ,具有独特的增殖特征及表面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子玲 黄琳 +3 位作者 李薇 赵乃昊 牛颖 迟宝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66-967,共2页
目的了解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关诊断标准,对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患者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检测等多方... 目的了解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关诊断标准,对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患者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检测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6例肝炎相关性再障患者中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10例(占28%),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3例(占8%)。从感染肝炎病毒到发生再障的间隔时间为40~150d,这两种再障均为急性肝炎相关性再障,生存期5~64d。结论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丙型 临床分析 肝炎相关性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毒学检测 临床特点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间隔时间 血常规 肝功能 生存期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甲喋呤血清浓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尹一子 夏小平 +1 位作者 杨岩 李艳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分离和检测人血清中氨甲喋呤 ( MTX)的方法。方法 :0 .5 ml血清加等量蒸馏水混匀 ,加 2 ml乙腈 ,离心 ,上清液用乙醚萃取 ,下层液经 0 .45μm滤膜过滤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 PE- Pack C18...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分离和检测人血清中氨甲喋呤 ( MTX)的方法。方法 :0 .5 ml血清加等量蒸馏水混匀 ,加 2 ml乙腈 ,离心 ,上清液用乙醚萃取 ,下层液经 0 .45μm滤膜过滤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 PE- Pack C18( 1 2 0 mm× 5 mm) ,以 0 .1 5 mol· L-1乙酸钠 :乙腈 =89:1 1 ( p H3.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30 3nm。结果 :血清中 MTX的线性范围 0 .0 1~5 0 .0 mg· L-1( r=0 .9943) ,本方法的回收率为 1 0 0 .90 % ,日内及日间变异 RSD均小于 5 .0 0 %。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喋呤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内毒素诱导的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秀江 杜玉君 +1 位作者 董均树 张志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内毒素诱导的脏器损伤大鼠血清和肺、肝、肾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肺、肝、肾组织病理改变,探讨其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LPS)组、治疗组。舌下静脉注射LPS诱导脏器损伤。治疗...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内毒素诱导的脏器损伤大鼠血清和肺、肝、肾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肺、肝、肾组织病理改变,探讨其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LPS)组、治疗组。舌下静脉注射LPS诱导脏器损伤。治疗组在给予LPS前静脉注射UTI,分别于给药后2、6 h取血,同时取肺、肝、肾,制备组织匀浆并作病理。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肺、肝、肾组织中TNF-α、IL-6、IL-1β、iNOS。结果治疗组血清及肺、肝、肾组织TNF-α、IL-6、IL-1β、iNOS较内毒素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肺、肝、肾组织的细胞变性、坏死、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轻于内毒素组。结论UTI能减少内毒素诱导的脏器损伤大鼠血清及肺、肝、肾组织中TNF-α、IL-6、IL-1β、iNOS的含量,减轻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脏器损伤,保护脏器功能,减少MO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exin V/PI双标记检测高电压脉冲电场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秀梅 宋艳秋 +5 位作者 谭岩 方艳秋 许淑芬 车媛媛 吴威 殷涌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高电压脉冲电场诱导红白血病细胞K562和淋巴细胞凋亡的最佳参数。方法:调节电场强度和脉冲频率分别作用K562细胞和淋巴细胞后,用Annexin V/PIKit标记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比;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电场诱导K562细... 目的:探讨高电压脉冲电场诱导红白血病细胞K562和淋巴细胞凋亡的最佳参数。方法:调节电场强度和脉冲频率分别作用K562细胞和淋巴细胞后,用Annexin V/PIKit标记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比;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电场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最优参数组合;电场作用K562细胞与淋巴细胞(1∶1)混合悬液进行选择性诱导凋亡;MTT法检测电场作用后的K562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K562细胞的凋亡率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当脉冲频率为30Hz时,凋亡率高达79.13%;K562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电场强度达到30kV/cm时,二者的凋亡率分别达82.40%、57.08%。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脉冲宽度1μs、电场场强25kV/cm、脉冲个数为12个。K562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液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凋亡的细胞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562细胞与淋巴细胞经相同条件的电场作用后,二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高电压脉冲电场使癌细胞选择性失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脉冲电场 K562细胞 淋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福明 袁长吉 +2 位作者 张淑芹 赖增新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 Ph1染色体和 bcr/ 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9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 2 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T- PCR法分析 bcr/ abl融合基因。... 目的 :探讨 Ph1染色体和 bcr/ 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9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 2 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T- PCR法分析 bcr/ abl融合基因。结果 :9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 ,Ph1染色体阳性者 83例 (87.4 % ) ,bcr/ abl阳性阳性者 90例 (94 .7% ) ,Ph1和 bcr/ abl均阳性 83例 (94 .7% ) ,Ph1阴性、bcr/ abl阳性 7例 (7.4 % ) ,Ph1 和 bcr/ abl均阴性 5例 (5 .3% )。 2 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 Ph1 和 bcr/ abl均阴性。结论 :Ph1 染色体、 bcr/ 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慢性/诊断 Ph^1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淑梅 刘晓冬 +3 位作者 吕喆 刘淑春 刘扬 姚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 ,以探讨 MDS疾病本质。方法 :采用体外液体单层和半固体培养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术。结果 :1 MDS/ RA的 CFU- GM、 CFU- E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0 1 ) ,而 MDS/ R...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 ,以探讨 MDS疾病本质。方法 :采用体外液体单层和半固体培养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术。结果 :1 MDS/ RA的 CFU- GM、 CFU- E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0 1 ) ,而 MDS/ RAEB患者未检测到 CFU- GM、CFU- E集落形成 ;2 MDS患者总体 G0 / G1 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而 S、G2 +M期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对照组 (P<0 .0 1 ) ;3低危组 MDS/RA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高 (P<0 .0 1 ) ,而高危组 MDS/ RAEB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MDS患者总体 PC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高危组 MDS/ RAEB PCNA表达增高尤为显著 ;4 MDS患者 P5 3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高 (P<0 .0 1 ) ,BCL- 2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 (P<0 .0 1 )。结论 :MDS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异常 ,而且 MDS患者存在高增殖性和过度凋亡 ,p5 3与 bcl- 2基因参与了凋亡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干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蛋白质P5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及支持造血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程 彭丽萍 +2 位作者 姜振宇 马淑梅 于洪臣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贴壁层的形成、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情况 ,研究各阶段 (CFU- F)对粒 -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和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生长及细胞因子对造血的支持作用 ,并测定骨髓有核细胞...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贴壁层的形成、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情况 ,研究各阶段 (CFU- F)对粒 -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和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生长及细胞因子对造血的支持作用 ,并测定骨髓有核细胞对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方法 :利用改进的液体培养法 ,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 ,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 ,培养人骨髓细胞 ,观察 CFU- GM、CFU- E集落数。结果 :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传代培养 4代并能扩增 2 8倍 ,其中 F3代对 CFU- GM和 CFU-E的促进增殖作用最强 ,且对骨髓有核细胞的粘附能力最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U-F CFU-GM CFU-E 传代培养 增殖能力 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生长因子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岩 王娟 +1 位作者 王冠军 朱婧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兴奋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体外传代培养的P4和P5BM-MSC,采用X射线照射,分为50、75和100mGy3个照射剂量组,剂量率为12.5mGy.min-1,每组细胞设对应假照组,采用ELISA方法...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兴奋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体外传代培养的P4和P5BM-MSC,采用X射线照射,分为50、75和100mGy3个照射剂量组,剂量率为12.5mGy.min-1,每组细胞设对应假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LDR后BM-MSC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50、75和100mGyX射线照射人BM-MSC后,在培养24和48h时干细胞因子(SCF)分泌量均有升高趋势,仅75mGy照射后48h时SCF分泌量明显升高,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0和75mGy照射组在24和48h,100mGy照射组在24h时IL-6分泌量明显升高,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0、75和100mGy照射BM-MSC后,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除50mGy照射后72h外,M-SCF分泌量在照射后在24、48和72h均明显升高(P<0.05),以75mGy照射后72h升高最明显。结论:LDR对BM-MSC有兴奋效应,表现为细胞生长加速,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使造血生长因子表达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剂量辐射 造血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的研究进展和讨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俊奇 王冠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44-448,共5页
关键词 SARS 研究进展 传染病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蒙蒙 杜忠华 +2 位作者 胡瑞萍 高素君 韩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9期50-53,I0004,共5页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起源于T系定向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T-ALL的0.3%~3.0%。恶性T细胞CD45RA/CD45RO表达模式以CD45RA^(-)CD45RO^(+)发生率最高,CD45RA/CD45RO过...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起源于T系定向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T-ALL的0.3%~3.0%。恶性T细胞CD45RA/CD45RO表达模式以CD45RA^(-)CD45RO^(+)发生率最高,CD45RA/CD45RO过渡表达者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ALL,对其免疫表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出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过渡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久嵬 张学敏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49-552,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群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组成 ,其中最原始的细胞为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cell,LSC)。虽然LSC所占比例极少 ,但仅其具有维持白血病细胞克隆的作用。AML的恶性转化发生在干细胞水平 ,这种发生恶性转...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群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组成 ,其中最原始的细胞为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cell,LSC)。虽然LSC所占比例极少 ,但仅其具有维持白血病细胞克隆的作用。AML的恶性转化发生在干细胞水平 ,这种发生恶性转化的干细胞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决定了白血病细胞克隆的分化特点 ,从而形成不同亚型的AML。LSC与正常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有限的分化潜能 ,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LSC具有某些特殊的细胞表面标志 ,如CD90 - ,CD117- ,CD12 3 + 。与正常的HSC相比 ,肿瘤抑制性蛋白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和干扰素调节因子 1在LSC中高表达。与相对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相比 ,LSC主要处于G0 期 ,其对常规化疗药物无效 ,因此LSC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虽然LSC具有耐药的特点 ,但经合适的刺激如蛋白酶体抑制剂MG 13 2的处理 ,LSC比正常HSC更易于凋亡。本文将近年来对LSC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为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探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cAMP诱导的EoL-1分化和凋亡与bcl-2家族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台桂香 刘静 高素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dbcAMP(dbutyrylcyclicAMP)诱导的EoL-1(eosinophilicleukemiacellline)分化和凋亡与bcl-2家族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印记和流式细胞仪调查bcl-2家族蛋白在dbcAMP刺激的EoL-1细胞中的表达。结果:EoL-1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表达高... 目的:探讨dbcAMP(dbutyrylcyclicAMP)诱导的EoL-1(eosinophilicleukemiacellline)分化和凋亡与bcl-2家族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印记和流式细胞仪调查bcl-2家族蛋白在dbcAMP刺激的EoL-1细胞中的表达。结果:EoL-1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表达高水平的bcl-2、bcl-xL和中等水平的bax,但未表达bcl-xs。dbcAMP诱导了EoL-1细胞下调表达bcl-2和bax及上调表达bcl-xs。结论:dbcAMP诱导EoL-1分化和凋亡与bcl-2的降低以及bcl-xs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CAMP BCL-2家族 EoL-1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对过敏性哮喘小鼠IL-13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丽萍 姚程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的表达情况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及CTLA4-Ig对其影响,以明确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为治疗哮喘寻求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方法:将小鼠分成A、B两组,A组(n=24)中的哮喘组(n=8)及CT...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的表达情况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及CTLA4-Ig对其影响,以明确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为治疗哮喘寻求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方法:将小鼠分成A、B两组,A组(n=24)中的哮喘组(n=8)及CTLA4-Ig治疗组(n=8)用腹腔注射10%卵蛋白0.1 mL(10 mg)及10%氢氧化铝凝胶0.2 mL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测定外周血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并进行分类,用ELISA方法测定IL-13水平,并测定CTLA4-Ig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B组(n=24)中的哮喘组(n=8)及CTLA4-Ig治疗组(n=8)给予雾化吸入乙酰胆碱(0.08~1.25 g·L-1)用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结果:激发后24 h哮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正常组(n=8)增高(P=0.013,P=0.014);哮喘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较外周血中增高(P=0.001,P=0.0013,P=0.0001,P=0.037);CTLA4-Ig可以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P=0.0028,P=0.0001,P=0.033);与正常组(n=8)比较,哮喘组血清及BALF中IL-13水平明显升高(P=0.004,P=0.005),与哮喘组比较,治疗组血清及BALF中IL-13水平明显下降(P=0.003,P=0.03);CTLA4-Ig可有效降低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结论:IL-13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TLA4-Ig可抑制哮喘小鼠IL-13的分泌并能降低小鼠气道的高反应性,对哮喘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哮喘 白细胞介素13 气道高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大鼠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玉君 王冠军 +1 位作者 杨亮 李秀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骨髓红系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亚型区分
20
作者 张静 姚程 +4 位作者 姜振宇 李薇 杨岩 郝秀智 张福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3-784,796,共3页
目的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提出一种新的临床分型。方法 :35例慢粒急淋变患者分为慢粒首发型 (亚型 a)、急淋变首发型 (亚型 b)、粒 /淋混合急变型 (亚型 c)、慢粒与急淋变并存型 (亚型 d)。结果 :4种亚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5 0 %... 目的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提出一种新的临床分型。方法 :35例慢粒急淋变患者分为慢粒首发型 (亚型 a)、急淋变首发型 (亚型 b)、粒 /淋混合急变型 (亚型 c)、慢粒与急淋变并存型 (亚型 d)。结果 :4种亚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5 0 %、 80 %、 11.1%和 10 0 % ,亚型 a与亚型 c,亚型 b与亚型 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4种亚型缓解持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5 .3、 2 4 .3、 2 .0和 7.3个月 ,急变后的平均病程分别为 (3.2±2 .3)、 (33.9± 9.6 )、 (3.0± 1.2 )和 (17.5± 2 .1)个月 ,亚型 a与亚型 b,亚型 b与亚型 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 :亚型 b和亚型 d的完全缓解率高 ,缓解持续的时间和急变后的病程长 ;亚型 c的完全缓解率很低 ,而亚型 a虽然治疗反应相对较好 ,但二者缓解持续的时间和急变后的病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分类 白血病 髓样 进展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