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下CO_2泡沫压裂液摩阻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胜来 邱吉平 +3 位作者 何建军 袁秀杰 刘春梅 崔飞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进行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室内配制、流变性测定以及摩阻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观测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形成、动态变化和泡沫结构,测定了CO2泡沫压裂液在高温高压(35-110℃、20-50 MPa)条件下的视粘度变化。结果表明,CO2泡沫压裂液... 进行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室内配制、流变性测定以及摩阻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观测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形成、动态变化和泡沫结构,测定了CO2泡沫压裂液在高温高压(35-110℃、20-50 MPa)条件下的视粘度变化。结果表明,CO2泡沫压裂液属于屈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变参数(n、K)随温度、压力、泡沫质量、配方等变化,为多元复合函数。为了便于求解,假设配方、温度、压力等主要影响泡沫质量,而流变参数(n、K)仅是泡沫质量的一元函数。在井筒中,泡沫压裂液物性随温度和压力(均为井深的函数)而变化,反过来泡沫压裂液的物性又影响井筒内流体温度和压力分布,是一个耦合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摩阻压降的简化方法,将整个井筒分为若干计算段,每一段内将复杂的耦合关系简化为3个计算过程:1)由温度、压力和排量计算泡沫质量;2)由泡沫质量计算流变参数;3)由流变参数计算摩阻。计算结果与井筒内CO2泡沫压裂液摩阻压降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在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泡沫 压裂 摩阻计算 流变性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油煤形成的环境制约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永革 朱进 +2 位作者 徐华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4,共7页
通过对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煤系源岩生烃潜力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成煤古环境对煤成烃生成具有控制作用,并根据煤系源岩中赋存大分子有机质裂解产物分子的组成特征,提出了识别有利成烃煤相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氢指数-苯酚/辛烷图... 通过对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煤系源岩生烃潜力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成煤古环境对煤成烃生成具有控制作用,并根据煤系源岩中赋存大分子有机质裂解产物分子的组成特征,提出了识别有利成烃煤相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氢指数-苯酚/辛烷图解判识法。结果表明,沼泽环境覆水越深,煤中有机质富氢程度越高,生油气性能越好,裂解产物表现为正构烷烃和正构烯烃相对含量增加,以低苯酚/辛烷值和高氢指数为特征;反之,沼泽环境覆水越浅,煤中有机质氢含量越低,裂解产物以高含量酚类化合物和芳香烃为特征,生油气性能差。由此表明,覆水型沼泽应是煤成烃,特别是煤成油生成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沉积相 裂解气相色谱 苯酚 生油煤 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坨17井试井资料分析与解释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少军 张英魁 +3 位作者 张辉 陈建文 朱启军 平云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84-85,共2页
双坨子气田坨17井于1998年7月10日完井,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次不稳定试井,1次修正等时试井。利用产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的解释获得了大量信息,采用双对数和半对数对该井外边界进行分析,提出在进行试井解释时,解释模型选用十分重要... 双坨子气田坨17井于1998年7月10日完井,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次不稳定试井,1次修正等时试井。利用产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的解释获得了大量信息,采用双对数和半对数对该井外边界进行分析,提出在进行试井解释时,解释模型选用十分重要,一定要结合地质条件和试井曲线形态进行判断。利用该井修正等时试井资料确定真表皮系数为0,而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的S为34,说明该井配产太高紊流损失严重。确定产能试井无阻流量为108.582dam3/d,用无阻流量的1/5确定合理产量为21.7da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试井 试井解释与分析 稳定试井 确定合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法压井计算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勇政 袁骐骥 +1 位作者 方军 康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挤压法压井是在不能建立正常循环时实现井控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在井口设备、套管抗内压强度、地层破裂压力等所有因素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压井施工,在井口将压井液通过环空或钻柱泵入到井内,将井内溢流气体或混合流体压回地... 挤压法压井是在不能建立正常循环时实现井控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在井口设备、套管抗内压强度、地层破裂压力等所有因素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压井施工,在井口将压井液通过环空或钻柱泵入到井内,将井内溢流气体或混合流体压回地层并重新建立循环。根据在挤压法压井的原则,总结了挤压法压井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根据挤压法压井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相关参数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所编制挤压法模拟计算程序计算结果正确,可用于挤压法压井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法 压井 溢流 关井 压力恢复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