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不同垂直带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海国 孟凡胜 +3 位作者 杜文君 游炳坤 崔凯峰 唐占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的森林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了风灾区经过30多年恢复后森林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风灾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乔木密度、基盖度和郁闭度均显著高于海拔更高的针叶林带和岳桦林带(P<0.05),而乔... 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的森林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了风灾区经过30多年恢复后森林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风灾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乔木密度、基盖度和郁闭度均显著高于海拔更高的针叶林带和岳桦林带(P<0.05),而乔木树高、胸径和建群种累积重要值在三个林带之间没有差异(P>0.05).风灾区各垂直林带森林群落的灌木物种树高、基径和盖度无差异(P>0.05),仅仅在丛幅上差异显著,表现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的丛幅最高,而岳桦林带丛幅最低(P<0.05).立木蓄积量以及生物量在红松阔叶混交林带最高(P<0.05),海拔更高的针叶林带和岳桦林带差异不显著(P>0.05).各垂直林带的群落多样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红松阔叶混交林中最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灾 森林群落 生物多样性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