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不同尺度下生物量稳定性及影响因子
1
作者 邓雯文 代莹 +1 位作者 赵秀海 张春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6,共12页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环境因素对群落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路径,旨在解析生物量的稳定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环境因素对群落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路径,旨在解析生物量的稳定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20年的样地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20 m×20 m和40 m×40 m两个空间尺度上生物因素(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与群落生物量稳定性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生物量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结构多样性、林分密度均有显著正向关系,非生物因素中地形因子(坡度、凹凸度)与生物量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生物量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呈现显著正相关,非生物因素中土壤理化性质(速效钾、全磷和速效氮)与生物量稳定性呈现负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物种异步性对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高于林分密度和结构多样性,路径系数为0.40。土壤理化性质(全钾、全氮和速效氮)通过显著影响物种多样性间接作用于生物量稳定性,路径系数为0.10。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生物因素中只有物种异步性对生物量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64。地形因子(坡度、凹凸度)通过调整结构多样性间接作用于林分生物量稳定性,路径系数为0.35。【结论】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虽然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量稳定性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不尽相同,但物种异步性均为生物量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结构多样性等生物因素通过直接正向效应来影响生物量稳定性,非生物因素通过间接效应作用于生物量稳定性;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林分生物量稳定性主要影响因子则是物种异步性和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稳定性 空间尺度 物种异步性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陈佳仪 代莹 张乃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差异,并探讨影响这种响应的关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4个森林生态系统树种多样性,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真菌多样性数据... 【目的】揭示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差异,并探讨影响这种响应的关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4个森林生态系统树种多样性,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真菌多样性数据,针对处理组(多个树种)和对照组(单一树种)共计214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多样性效应值,并分析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树种多样性效应值的生物和非生物变量的解释权重。【结果】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性响应,随着纬度梯度增高,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逐渐减弱。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较强的树种多样性效应主要源于海拔和土壤pH,而非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但是暖温带和中温带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则是调控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含量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中国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格局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局域尺度研究中森林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库影响机制的分歧,同时也说明树种多样性的变化对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可能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树种多样性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