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NF-κB及TNF-α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白雪 黄可欣 +2 位作者 马洪喜 李锐 黄可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3-77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和宫颈组织中核因子(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意义和早期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有宫颈癌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宫颈炎37例、宫颈内瘤变39例和宫颈癌24例)抽取静脉血...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和宫颈组织中核因子(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意义和早期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有宫颈癌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宫颈炎37例、宫颈内瘤变39例和宫颈癌24例)抽取静脉血同时行阴道镜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镜检宫颈组织中NF-κB和TNF-α蛋白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宫颈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血清及镜检组织中NF-κB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宫颈炎患者(P<0.01),宫颈癌患者其含量明显高于宫颈内瘤变患者(P<0.01);宫颈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NF-κB和TNF-α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炎患者(P<0.01),且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内瘤变患者(P<0.01)。宫颈炎、宫颈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NF-κB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69,P<0.05)。结论:NF-κB和TNF-α均可独立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二者的正相关性使得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宫颈癌前病变 细胞核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中HIF-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石博 黄可欣 +2 位作者 叶保国 张艳 黄可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9-1163,1312,1313,共7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A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AT对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A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AT对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模型组(I30min R2h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模型组(I30min R6h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h阿托伐他汀组(I30min R2h AT组,10mg·kg-1)和缺血30min再灌注6h阿托伐他汀组(I30min R6h AT组,10mg·kg-1),每组10只。I/R模型制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HIF-α和VEGF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和VEGF 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30min R2h组、I30min R6h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比增大(P<0.01);与I30min R2h组和I30min R6h组比较,I30min R2h AT组和I30min R6h AT值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比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30min R2h组、I30min R6h组、I30min R2h AT组和I30min R6h AT组大鼠HIF-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HIF-1和VEGF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I30min R6h组大鼠HIF-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HIF-1和VEGF mRNA水平低于I30min R2h组,I30min R6h AT组HIF-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HIF-1和VEGF mRNA水平低于I30min R2h AT组(P<0.01);与I30min R2h组比较,I30min R2h AT组大鼠HIF-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和HIF-1及VEGF mRNA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I30min R6h组比较,I30min R6h AT组大鼠HIF-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和HIF-1及VEGF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I/R损伤早期能引起HIF-α、VEGF蛋白和HIF-1、VEGF mRNA水平上调,AT可明显上调HIF-α、VEGF蛋白和HIF-1、VEGF mRNA水平,提示AT对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 缺氧诱导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与IL-18在体外培养系统中诱导肿瘤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方艳秋 齐亚灵 +4 位作者 严莉 谭岩 段秀梅 许淑芬 刘津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分别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rhIL-18)在体外培养系统(CCs)中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比较IL-18与IL-12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探索IL-18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tem Se... 目的:分别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rhIL-18)在体外培养系统(CCs)中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比较IL-18与IL-12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探索IL-18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tem SepTM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T细胞及DCs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在CCs中、在肿瘤抗原存在的条件下,rhIL-18和rhIL-12均能诱导产生针对U251、MCF7特异性CTL,其作用能力与rhIL-18和rhIL-12的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但rhIL-18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的作用明显高于rhIL-12(P<0.01);rhIL-18和rhIL-12在诱导肿瘤特异性CTL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的能力明显高于单独应用rhIL-18和rhIL-12(P<0.01)。结论:rhIL-18和rhIL-12在CCs中均能够诱导并促进CTL介导的肿瘤特异性杀伤效应,rhIL-18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的能力明显高于rhIL-12,两者在诱导肿瘤特异性CTL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系统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2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敏 张培因 +7 位作者 王宣军 吴秀丽 卫红飞 王燕媚 于永利 王丽颖 邓平 张慧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5-838,874,共5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 GM- CSF和 IL- 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 ,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 GM- CSF和 IL- 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 ,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 m imic)为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以刺激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 CD4 0、CD80、CD86和 HL A- A2分子。结论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诱导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热休克蛋白质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和抗-A引起非典型ABO新生儿溶血病1例报告
5
作者 杨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4-1004,共1页
1临床资料由临床医院送检新生儿溶血3项检查内容为:母亲血型O型Rh(D)阳性;患儿血型A型Rh(D)阳性,出生24h,黄疸。诊断:新生儿溶血病。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症 ABO 非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定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作者 王虹蛟 史春山 +2 位作者 王强 杨帆 王翀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1-641,共1页
关键词 安定 辅助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