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改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卓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2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匹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匹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 目的分析匹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匹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45±0.61)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为(19.21±8.67)mm^2,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11±0.60)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为(13.65±9.12)mm^2,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调控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DFI与TCD检测双侧椎动脉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国伟 徐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6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2D-CDFI和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2D-CDFI和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D-CDFI与TCD检测均可简便、准确、直观地测量VA相关数据。VA缺血性眩晕异常主要超声表现:脉冲多普勒各参数异常;多普勒频谱波形异常;二维图像异常。异常结果有交叉互补性。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地检测VA颅外段、颅内段的二维图像或(和)血流状态。结论:2D-CDFI与TCD检测双侧椎动脉能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两者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经颅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